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膜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须冰 卢嫣 +2 位作者 刘育军 汪年松 王怡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10期17-18,23,共3页
目的观察以和解清热立法组方的黏膜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平行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黏膜方,对照组同时服用福辛普利钠;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4... 目的观察以和解清热立法组方的黏膜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平行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黏膜方,对照组同时服用福辛普利钠;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68.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尿红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和解清热立法的黏膜方可以有效用于IgA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和解清热法 黏膜方
原文传递
陈以平教授辨治高尿酸血症肾病临床经验拾萃 被引量:12
2
作者 须冰 朱燕虹 陈以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4-5,共2页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产生过多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均可使血尿酸增高,尿酸盐在血中浓度呈过饱和状态时即可沉积于肾脏而引起肾病变,其主要病变为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结石。如能早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肾...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产生过多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均可使血尿酸增高,尿酸盐在血中浓度呈过饱和状态时即可沉积于肾脏而引起肾病变,其主要病变为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结石。如能早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诊治或治疗不当,病情可进一步进展至肾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肾病 嘌呤代谢紊乱 尿酸结石 经验拾萃 陈以平 尿酸盐 尿酸性肾病 过饱和状态 间质性肾炎 终产物
下载PDF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须冰 王祎熙 陈以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相关的肾组织病理因素。方法:对5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中药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肾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组中细胞性新月体组... 目的:探讨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相关的肾组织病理因素。方法:对5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中药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肾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组中细胞性新月体组、肾小管萎缩组、肾小血管病变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西医组:肾小球无硬化组、肾小球硬化组、细胞性新月体组、间质纤维化组、肾间质炎症组、肾小管萎缩组、肾小血管病变组、无肾小血管病变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表现对中药组、中西医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肾脏病理表现为活动性病变及慢性病变的IgA肾病患者均具有疗效;而单纯中药辨证治疗对于肾脏病理表现以慢性病变为主者(肾小管萎缩、肾小血管病变)具有疗效。对于西药无法干预治疗的重症型IgAN患者,单纯中药辨证治疗仍能改善部分患者24h尿蛋白排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仍有60.7%,结合中药辨证治疗IgAN可与西药治疗优势互补,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西医结合 IGA肾病
下载PDF
玄府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须冰 黄芳 褚湘农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9期7-9,共3页
结合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论述及现代文献报道,从玄府的概念、玄府的功能特性、玄府的实质、玄府密闭的病理、开通玄府治法及玄府理论的临床实践等方面,阐述玄府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认为玄府理论是中医学极具独创性的组成部分,表明中医... 结合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论述及现代文献报道,从玄府的概念、玄府的功能特性、玄府的实质、玄府密闭的病理、开通玄府治法及玄府理论的临床实践等方面,阐述玄府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认为玄府理论是中医学极具独创性的组成部分,表明中医学对于人体组织结构的认知达到了更深的层次,在指导临床诊治许多疑难杂病过程中可以发挥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功能特性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益肾泻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须冰 吴志英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4,共3页
探讨中药益肾泻浊方(主药:黄芪、太子参、生地、淫羊藿、黄精、红花、炙水蛭、制大黄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与机制。32例患者以该方治疗 1a,并与 28例包醛氧化淀粉治疗的相同病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及BUN、Scr... 探讨中药益肾泻浊方(主药:黄芪、太子参、生地、淫羊藿、黄精、红花、炙水蛭、制大黄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与机制。32例患者以该方治疗 1a,并与 28例包醛氧化淀粉治疗的相同病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及BUN、Scr的变化,用 5 /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并分别给予益肾泻浊方及依那普利治疗 6周,观察大鼠BUN、Scr、IL-6、TNF和残余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证候明显改善,BUN、Scr明显下降。西药组治疗前后对比,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动物实验显示,益肾泻浊方能明显改善模型鼠肾功能,肾脏组织学损伤也相应减轻,且疗效优于依那普利组。提示:益肾泻浊方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证候及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模型鼠的病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益肾泻浊方 疗效
下载PDF
益肾泻浊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须冰 吴志英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益肾泻浊冲剂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细胞免疫 肾功能
下载PDF
三焦理论与IgA肾病 被引量:11
7
作者 须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656-658,共3页
关键词 IGA肾病 三焦理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发病机制 慢性肾衰竭 病程迁延 治疗
下载PDF
陈以平辨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脉案1则 被引量:3
8
作者 须冰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多种多样的肝外病变,肾小球肾炎即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HBV感染后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蛋白尿或单纯血尿为主。目前西医对HBV相关性肾炎尚缺乏特效治疗,而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崭露...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多种多样的肝外病变,肾小球肾炎即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HBV感染后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蛋白尿或单纯血尿为主。目前西医对HBV相关性肾炎尚缺乏特效治疗,而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崭露头角。陈以平教授从中医学“肝肾同源”理论出发,运用“肝肾同治”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取得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肝肾同源 中医疗法 陈以平
下载PDF
无比山药丸加减方对脾肾两虚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免疫应答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祎熙 须冰 +1 位作者 岑洁 张苏芬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4期53-55,61,共4页
目的观察无比山药丸加减方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脾肾两虚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抑菌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无比... 目的观察无比山药丸加减方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脾肾两虚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抑菌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无比山药丸加减方。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4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7.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IgA、IgG、补体C3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IgA、IgG、IgM、补体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gA、IgG、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L-6、TNF-α水平及TLR4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L-6、TNF-α水平及TLR4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随访期间,治疗组受试者复发8例(8/42)、对照组复发18例(18/35),治疗组复发总频次11次、对照组复发总频次25次;组间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比山药丸加减方联合西医常规抑菌疗法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降低复发率,调节患者免疫应答功能,抑制其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盂肾炎 脾肾两虚证 无比山药丸 免疫应答 抗炎抑菌
原文传递
三五独活寄生汤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岑洁 须冰 +2 位作者 徐中杰 王祎熙 张苏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9期826-827,共2页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升高,尿酸结晶沉积于肾组织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的一种疾病。研究发现血尿酸是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西药尚缺乏既可降低血尿酸,又具有明确改善肾功能的药物,而中医药在此独具特色。...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升高,尿酸结晶沉积于肾组织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的一种疾病。研究发现血尿酸是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西药尚缺乏既可降低血尿酸,又具有明确改善肾功能的药物,而中医药在此独具特色。本研究将评价三五独活寄生汤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有效性。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痛风性肾病患者6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肾病 独活寄生汤 尿酸结晶 嘌呤代谢紊乱 临床疗效 肾小管间质损伤 痛风石 肾功能 中医症状积分 临床总疗效
下载PDF
29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湿热证和血瘀证在不同CKD分期的发生率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熙 王祎熙 须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8期719-72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9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湿热证和血瘀证在不同CKD分期的发生率,同时试图找寻与湿热证和血瘀证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将我院肾内科及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K/DOQI指南(2002)进行CKD分期,对湿热证和血瘀证临... 目的:回顾性分析29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湿热证和血瘀证在不同CKD分期的发生率,同时试图找寻与湿热证和血瘀证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将我院肾内科及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K/DOQI指南(2002)进行CKD分期,对湿热证和血瘀证临床症状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湿热证和血瘀证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发生率随着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而升高;湿热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呈显著相关性(P<0.05);血瘀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g)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湿热证和血瘀证的发生率上升;血CRP可做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湿热证相关实验室指标,血Fg可做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瘀证的相关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湿热证 血瘀证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灵脾颗粒中丹酚酸B和淫羊藿苷的含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群力 周淑琴 +1 位作者 须冰 吴飞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同时测定大黄灵脾颗粒中丹酚酸 B 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SB 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7%磷酸溶液(23∶77)等度洗脱,流速1.0 mL·...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同时测定大黄灵脾颗粒中丹酚酸 B 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SB 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7%磷酸溶液(23∶77)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 -1,柱温25℃,检测波长275 nm。结果丹酚酸 B 和淫羊藿苷分别在0.1044~6.892μg 和0.0791~2.966μg 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7%和98.89%。结论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大黄灵脾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灵脾颗粒 淫羊藿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下载PDF
吴志英治疗中老年妇女慢性尿路感染经验撷菁 被引量:4
13
作者 舒静 吴志英 须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96-97,共2页
吴志英教授治疗中老年妇女慢性尿路感染,提出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大法贯穿始终,随症适当用补益肝肾、健脾补肾药物。灵活应用"温清并用、升清降浊、补血化瘀"等方法。
关键词 慢性尿路感染 名医经验 攻补兼施 吴志英
下载PDF
芪蓣清化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祎熙 岑洁 须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7期44-47,共4页
目的评价芪蓣清化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予芪蓣清化汤,对照组予肾炎康... 目的评价芪蓣清化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予芪蓣清化汤,对照组予肾炎康复片。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清白蛋白、血脂、炎症细胞因子(hs-CRP、TNF-α、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52.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浮肿、纳少脘胀积分及证候总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腰脊酸痛、疲倦乏力积分亦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腰脊酸痛、疲倦乏力积分及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24 hUPro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24 hUPro、SCr、eGFR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蓣清化汤可有效提高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恶化;其可能是通过降低机体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芪蓣清化汤 蛋白尿 炎症细胞因子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益肾泻浊方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肠道屏障及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祎熙 李霞 +1 位作者 岑洁 须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8期3079-3083,共5页
目的探讨益肾泻浊方治疗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屏障、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脏病3~4... 目的探讨益肾泻浊方治疗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屏障、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予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低嘌呤饮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补充必需氨基酸等一般治疗。对照组同时予药用炭片口服,治疗组予益肾泻浊方口服,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肝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电解质、血浆内毒素及D-乳酸、粪便分泌型IgA(sIgA)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积分和对照组腰膝酸软积分及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腰膝酸软积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BUN、SCr、UA、内毒素、D-乳酸水平及对照组U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2组eGFR均明显升高(P均<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20/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14/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泻浊方能显著改善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血浆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能通过调节“肠-肾轴”从而起到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益肾泻浊方 肠-肾轴 肠道屏障 肠道黏膜免疫
下载PDF
清热类及补益类中药调控天然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祎熙 须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102-105,共4页
综述清热类及补益类中药调控天然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清热类及补益类中药在炎症状态及炎性疾病中能通过诱导或下调天然免疫分子的表达,起到杀伤病原体、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天然免疫 天然免疫分子 清热药 补益药 综述
原文传递
虫草肾茶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足细胞中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艳秋 宋立群 +1 位作者 须冰 徐震宇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虫草肾茶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蛋白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虫草肾茶组)、对照组(福辛普利组)。建立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5/6肾切除),并予相应的药物干预,于第0、1、2、3、4、6、8周... 目的观察虫草肾茶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蛋白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虫草肾茶组)、对照组(福辛普利组)。建立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5/6肾切除),并予相应的药物干预,于第0、1、2、3、4、6、8周动态观察对各组大鼠蛋白尿、肾功能、肾脏病理及免疫组化的影响。结果总体上对照组比治疗组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更有优势,但治疗组治疗后蛋白尿明显下降,肾功能恶化减慢,肾小球肥大减轻;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治疗组能有效降低肾衰大鼠足细胞中巢蛋白的表达。结论虫草肾茶能够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巢蛋白的表达,进而维持足细胞的结构功能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肾茶 慢性肾衰竭 足细胞 巢蛋白
下载PDF
肾炎血尿方联合复方芦丁治疗单纯性肾性血尿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舒静 须冰 +1 位作者 陈敏 吴志英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肾炎血尿方结合复方芦丁治疗单纯型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纯性肾性血尿肾气不回型患者36例,以肾炎血尿方(组成:黄芪、生地黄、淫羊藿、仙鹤草、白茅根、车前子、女贞子、旱莲草、茜草炭、小蓟、益母草、山茱萸)结合... 目的:观察肾炎血尿方结合复方芦丁治疗单纯型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纯性肾性血尿肾气不回型患者36例,以肾炎血尿方(组成:黄芪、生地黄、淫羊藿、仙鹤草、白茅根、车前子、女贞子、旱莲草、茜草炭、小蓟、益母草、山茱萸)结合复方芦丁进行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头晕乏力、腰脊酸痛、小腹坠胀、耳鸣、小便清长、面足轻度浮肿等症状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结论:肾炎血尿方联合复方芦丁治疗单纯性肾性血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血尿 肾炎血尿方 复方芦丁
下载PDF
中医内外同治法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肠-肾轴”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祎熙 李霞 +1 位作者 冯珍凤 须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888-893,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肾泄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内外同治”一体化方案治疗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肾轴”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 目的探讨益肾泄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内外同治”一体化方案治疗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肾轴”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4例脾肾阳虚证CKD 3~4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2例。在给予控制饮食、血压、血糖、血脂,纠正贫血,调整钙磷代谢紊乱等一般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药用炭片口服联合药用炭片保留灌肠,治疗组予益肾泄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肝肾功能及血红蛋白、血电解质、血清硫酸吲哚酚(IS)、内毒素、D-乳酸水平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完成研究。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尿酸、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和对照组尿素氮、尿酸、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血钾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后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IS、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血清IS、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及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积分和对照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及畏寒肢冷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4%(24/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18/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中医“内外同治”一体化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CKD 3~4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能通过调节“肠-肾轴”减轻内毒素血症,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延缓CK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同治 慢性肾脏病 益肾泄浊方 中药保留灌肠 肠-肾轴
下载PDF
益肾泄浊方在大鼠5/6肾切除模型中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成钢 陈冬平 +1 位作者 孙琳琳 须冰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2年第4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对大鼠5/6肾切除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手术组(B组)、中药治疗组(造模后给予益肾泻浊方10ml/kg灌胃,C组)、缬沙坦治疗组(造模后给予缬沙坦10mg/kg灌胃,D组)...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对大鼠5/6肾切除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手术组(B组)、中药治疗组(造模后给予益肾泻浊方10ml/kg灌胃,C组)、缬沙坦治疗组(造模后给予缬沙坦10mg/kg灌胃,D组)以及中药+缬沙坦治疗组(造模后给予益肾泻浊方10ml/kg+缬沙坦10mg/kg灌胃,E组),每组各10只。干预16周后,检测24h尿蛋白、肾功能,予肾脏组织Masson染色行肾间质纤维化评分;RT-PCR检测肾脏TGF-β1、I型胶原、FN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的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水平、肾问质纤维化评分、TGF-β1、I型胶原、FN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O.01)。各干预组较B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E组指标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益肾泻浊方能有效减缓5/6肾切除大鼠模型的肾脏纤维化进展;其抗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TGF-β1的表达,降低I型胶原、FN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益肾泄浊方 I型胶原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