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C对膜产水量和MBR净化效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封莉 张立秋 +1 位作者 吕炳南 顾仁政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以MBR处理啤酒废水为例,考察了PAC投加量对膜产水量的影响,在PAC投量为0、0 5、1 0、2 0g/L时,所对应的稳定膜产水量分别为22、28、33和35mL/min,即PAC投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膜的稳定产水量,同时发现,随着PAC投量的增加,膜稳定产水量的... 以MBR处理啤酒废水为例,考察了PAC投加量对膜产水量的影响,在PAC投量为0、0 5、1 0、2 0g/L时,所对应的稳定膜产水量分别为22、28、33和35mL/min,即PAC投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膜的稳定产水量,同时发现,随着PAC投量的增加,膜稳定产水量的增加量逐渐减少,因而应该合理地确定PAC的投加量.在PAC投量为1.0g/L的条件下,考察了MBR对COD和TN去除效果的影响,发现在PAC投加初期,反应器对COD和TN的去除率都有明显提高,但运行大约10d以后,PAC的作用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 产水量 MBR 净化效能 啤酒废水 去除效果 投加量 COD 投量 增加量 去除率 反应器 TN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耦合电刺激微生物降解高浓度溴系阻燃剂土壤污染的研究
2
作者 顾仁政 田琳 +2 位作者 韩帮军 魏幸雅 陈志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9期119-123,共5页
针对高浓度十溴联苯醚(BDE209)污染土壤修复,开展电活化过硫酸盐(S_(2)O_(8)^(2-))耦合电刺激微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电势提高,电催化氧化反应体系pH降低,牺牲阳极Fe^(2+)释放量随之增大,BDE209降解率在2 h内达到较高水平,... 针对高浓度十溴联苯醚(BDE209)污染土壤修复,开展电活化过硫酸盐(S_(2)O_(8)^(2-))耦合电刺激微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电势提高,电催化氧化反应体系pH降低,牺牲阳极Fe^(2+)释放量随之增大,BDE209降解率在2 h内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增长缓慢。过剩的Fe^(2+)会消耗硫酸根自由基,并加速向Fe^(3+)转化,导致S_(2)O_(8)^(2-)无效消耗及BDE209去除率降低。随着菌种添加量提高BDE209降解率增幅有限,并在120 h后趋于稳定,可能与营养盐及电子供受体的竞争性消耗有关。在最佳反应条件下(S_(2)O_(8)^(2-):10 g/kg;电催化氧化2 h,电刺激微生物120 h,工作电势为1 V/cm),BDE209去除率近似直线增长,最终达到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联苯醚 高浓度污染土壤 电催化氧化 电刺激微生物 耦合工艺
下载PDF
牺牲阳极活化过硫酸盐耦合电渗析修复石油-镉复合污染土壤研究
3
作者 韩帮军 顾仁政 +2 位作者 耿为民 郭艳微 陈志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针对石油-镉复合污染土壤,提出以牺牲阳极释放Fe^(2+)原位活化阴极注入S_(2)O_(8)^(2-)降解石油,同时利用电渗析作用实现解吸附Cd^(2+)的高效迁出。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和柠檬酸作为阳极和阴极电解液可有效避免土壤pH降至/升至较低/较... 针对石油-镉复合污染土壤,提出以牺牲阳极释放Fe^(2+)原位活化阴极注入S_(2)O_(8)^(2-)降解石油,同时利用电渗析作用实现解吸附Cd^(2+)的高效迁出。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和柠檬酸作为阳极和阴极电解液可有效避免土壤pH降至/升至较低/较高水平。提高电压梯度并未显著提高累积电渗析流的量,但Fe^(2+)释放量在10 d以后显著增长,可保证S_(2)O_(8)^(2-)的高效活化与石油的有效去除。然而,随着阴极附近土壤pH不断升高,Cd^(2+)逐渐沉淀累积,难于迁出土体。每5 d切换一次电极极性可有效避免土壤镉累积,电压梯度1 V/cm、S_(2)O_(8)^(2-)注入浓度10 g/L条件下处理20 d后,修复土体pH维持在4.8~5.5之间,残留镉含量15.4~19.7 mg/kg,残留石油含量664.1~703.25 mg/kg,且均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复合污染土壤 牺牲阳极 极性切换
下载PDF
杆菌肽氯(胺)化生成消毒副产物潜能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魏幸雅 李长君 +1 位作者 顾仁政 高乃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8-53,共6页
对常见多肽类抗生素杆菌肽在氯化和氯胺化过程中生成典型消毒副产物的潜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氯(胺)投加量、氯(胺)化时间、氯胺投加方式、pH、温度、溴离子含量等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并分析了杆菌肽氯(胺)化生成消毒副产物的主要机... 对常见多肽类抗生素杆菌肽在氯化和氯胺化过程中生成典型消毒副产物的潜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氯(胺)投加量、氯(胺)化时间、氯胺投加方式、pH、温度、溴离子含量等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并分析了杆菌肽氯(胺)化生成消毒副产物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作为一种组合氨基酸,杆菌肽与自由氨基酸一样,会在氯(胺)化反应中生成一定量的三氯甲烷、二氯乙腈、三氯乙腈(仅氯化)和三氯硝基甲烷等消毒副产物。除消毒剂自身氧化能力强弱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还受各种反应参数和水质条件的影响。杆菌肽氯(胺)化生成消毒副产物的潜能,主要是由其自身分子结构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肽 氯化 氯胺化 消毒副产物
原文传递
Rgwo performances of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treating brewery wastewater: A laboratory study
5
作者 张立秋 封莉 +2 位作者 吕炳南 顾仁政 江进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5年第4期460-466,共7页
Performances of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SMBR) treating brewery wastewater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With little variation of COD:TN:TP ratio (100:5:1) in influent, SMBR showed high removal effici... Performances of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SMBR) treating brewery wastewater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With little variation of COD:TN:TP ratio (100:5:1) in influent, SMBR showed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 〉 90% ) for both COD and NH4^+ - N, and it also showed a strong resistive ability for shock organics loading rate, evidenced by no obvious fluctuation for COD in the effluent when the organics loading rate suddenly increased from 0. 27 g/( gMLSS · d) to 0. 54 g/( gMLSS · d). Comparatively different with the COD removal, TN and TP removal showed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growth stage of the sludge in SMBR. When the sludge was in the multiplication stage, about 45% of TN was removed and an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y of 30% for TP was also observed. However, when the activated sludge was in the steady stag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for TN decreased to about 30% , whereas, the removal efficiency for TP was very low, and sometimes even below zero. The results of GC/MS indicated that the residual organic matters in the effluent were mainly alkyl hydrocarbon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and coupling with the results of electroseopic scanning, it is speculated that biomass formed at external and internal membrane fiber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removal of small orga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brewery wastewater shock organics loading rate GC/MS analysis: electroscopic scanning MLSS
下载PDF
农业废弃秸秆纤维填充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相容性的实验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帮军 顾仁政 鹿钦礼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5,共5页
采用NaOH溶液浸泡、乙酸酐处理、添加硅烷偶联剂KH570和微波辐照的方法对玉米秸秆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探讨不同实验条件下界面的相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溶液蚀刻和微波辐照均可以有效降低秸秆... 采用NaOH溶液浸泡、乙酸酐处理、添加硅烷偶联剂KH570和微波辐照的方法对玉米秸秆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探讨不同实验条件下界面的相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溶液蚀刻和微波辐照均可以有效降低秸秆纤维的表面极性,并提高纤维在PVC内部的分散性,从而达到增强界面相容性的效果。与碱溶液蚀刻相比,微波辐照改性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防水性能均显著提升。硅烷偶联剂KH570和乙酰化处理可以分别在秸秆纤维表面接枝羧基和乙酰基,从而增强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同时,由于乙酸酐力学性能较差,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效果优于乙酰化的效果。因此,偶联剂的接枝更适用于优化植物纤维填充PVC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性能。综合实验结果,通过微波辐照和偶联剂接枝处理提升秸秆纤维填充PVC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纤维 聚氯乙烯 硅烷偶联剂 微波辐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