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DS的影像学表现(上) 被引量:19
1
作者 顾伟中 樊树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编者按】 目前AIDS正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延 ,据联合国最近公布的报告 ,全世界已有 3 4 3 0多万人感染HIV ,其中1999年新增感染者为 5 5 0万 ,平均每天有近 1.5万人遭感染 ,其蔓延情况以非洲和亚洲最为严重。我国AIDS的发病和流行... 【编者按】 目前AIDS正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延 ,据联合国最近公布的报告 ,全世界已有 3 4 3 0多万人感染HIV ,其中1999年新增感染者为 5 5 0万 ,平均每天有近 1.5万人遭感染 ,其蔓延情况以非洲和亚洲最为严重。我国AIDS的发病和流行也已日趋严重 ,HIV携带者数量已接近流行爆发的边缘。联合国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人类的“安全危机”。AIDS在我国的流行相对较晚 ,因此我国大多医学影像工作者对其影像学表现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学习并掌握已有的AIDS影像学知识 ,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AIDS的警惕性 ,已是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作者全面参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 ,对AIDS的胸部、腹部和中枢神经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介绍 ,本刊分“上、中、下”陆续刊登 ,希望本文能对我国广大医学影像工作者认识AIDS影像学表现 ,并作好迎战AIDS的准备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临床表现 实验室诊断 胸部影像学 CT
下载PDF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X线诊断(附21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顾伟中 王广义 +10 位作者 李茂 夏庆来 宋汝良 陈建甬 徐铭祖 王峻 胥枫林 王云华 彭述平 施养德 周志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7-41,共5页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为一少见之畸形,系胚胎期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所致。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常因为与尿路梗阻有关的症状而被发现。本文搜集21例,均属低袢型。在尿路造影片上可见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扩张,成反“J”形,输尿管中段内移,可达人体中...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为一少见之畸形,系胚胎期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所致。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常因为与尿路梗阻有关的症状而被发现。本文搜集21例,均属低袢型。在尿路造影片上可见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扩张,成反“J”形,输尿管中段内移,可达人体中线处。逆行肾盂造影时输尿管导管弯曲,呈“S”形。CT 可显示输尿管绕至下腔静脉后方。作者认为,本病命名为绕下腔静脉输尿管较为合适。对本病的诊断应以静脉尿路造影及CT 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异常 移位 下腔静脉
下载PDF
胆石性肠梗阻的X线诊断(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顾伟中 叶强 +14 位作者 孙一纯 牛永才 涂建英 王唯民 刘婉桢 杨学东 苏瑞 严希令 刘志清 朱崇标 宋兆祺 徐敬阶 田桂卿 袁国超 米志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本文报道8例胆石性肠梗阻,并复习有关文献。较大的胆石常经胆肠瘘进入肠道。结石直径大于4cm,肠腔狭窄等因素都易导致结石在肠道内嵌顿。本病多见老年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女性尤为好发,临床上小肠梗阻常为不完全性,症状呈间断变化为... 本文报道8例胆石性肠梗阻,并复习有关文献。较大的胆石常经胆肠瘘进入肠道。结石直径大于4cm,肠腔狭窄等因素都易导致结石在肠道内嵌顿。本病多见老年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女性尤为好发,临床上小肠梗阻常为不完全性,症状呈间断变化为其特征。主要X 线表现有:(1)肠梗阻;(2)腹部直接或间接显示胆石影;(3)胆管积气或存在胆肠瘘。CT 和超声对诊断有帮助。胆石嵌顿于十二指肠球部造成胃出口梗阻为本病的罕见类型,称为Bouveret's 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 肠梗阻 胆肠瘘 Bouveret's 综合征
下载PDF
恶性肺肿瘤并发自发性气胸 被引量:6
4
作者 顾伟中 张和众 +4 位作者 孟庆丰 陈庆业 黄庭梓 徐定元 龙天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9-61,114,共3页
恶性肺肿瘤与气胸在临床上均较常见,然两者并存却极为罕见。国内四组自发性气胸共1234例的报道中,仅马氏一组391例中有2例并发于肺肿瘤。国内三组肺转移瘤共1227例的报道中。
关键词 气胸 肺肿瘤 X线诊断
下载PDF
左肺下叶不张的X线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顾伟中 张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6年第2期60-63,T009,共5页
肺不张是肺组织通气发生障碍,空气不能进入肺泡,而原来肺泡内的空气又吸收,致该部分肺组织体积缩小,呈萎陷状态,它是肺部病一个十分重要的征象,其存在与否往往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解剖位置各异,两肺诸叶不张的X线... 肺不张是肺组织通气发生障碍,空气不能进入肺泡,而原来肺泡内的空气又吸收,致该部分肺组织体积缩小,呈萎陷状态,它是肺部病一个十分重要的征象,其存在与否往往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解剖位置各异,两肺诸叶不张的X线表现各不相同,左肺下叶因受心影遮掩,其不张征象比较隐蔽,如认识不足,易于遗漏,本文搜集左下叶不张30例,分析其X线表现,并结合文献对左下叶肺不张的部分征象,X线诊断及特殊表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肺下叶不张 X线诊断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导管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顾伟中 叶强 +2 位作者 张华 张家兴 侯仲贤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8年第4期169-172,T025,共5页
近年来导管技术已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1-4)。由于导管可选择性地伸达肺的外围,通过导管可进行选择性的支气管造影及病理取材,因而对肺部病变,特别是肺部的外围病灶,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一年来,作者应用导管技术,在完成对肺... 近年来导管技术已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1-4)。由于导管可选择性地伸达肺的外围,通过导管可进行选择性的支气管造影及病理取材,因而对肺部病变,特别是肺部的外围病灶,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一年来,作者应用导管技术,在完成对肺部病变的选择性插管后,进行细胞刷,活检或造影检查。至今共检查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摄道如下,并对其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诊断 导管技术
下载PDF
聚丙烯腈多块共聚物肾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顾伟中 Daniel P.Link +1 位作者 Henry Tesluk Ken Blashka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25-28,共4页
聚丙烯腈(PAN)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用栓塞剂。本研究旨在检测PAN的二种液态制剂和其固态微粒制剂(微粒直径100~400微米)的栓塞效果。将18只白兔平均分成三组,分别用上述的一种制剂进行单侧肾动脉栓塞。PAN对所有被栓塞的肾脏均能造成... 聚丙烯腈(PAN)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用栓塞剂。本研究旨在检测PAN的二种液态制剂和其固态微粒制剂(微粒直径100~400微米)的栓塞效果。将18只白兔平均分成三组,分别用上述的一种制剂进行单侧肾动脉栓塞。PAN对所有被栓塞的肾脏均能造成梗塞。采用血管造影和病理检查观察其梗塞效用,结果表明PAN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肾动脉栓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栓塞术 聚丙烯腈 栓塞剂
下载PDF
定形导管的制作方法
8
作者 顾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03-306,共4页
作选择性血管造影时,术者常需根据靶血管开口的口径及其自主动脉发出的角度,导管插入途径以及造影剂注射速率等条件,选用一定管径的导管,自行加工制成合适的形状。
关键词 定形导管 制作方法
下载PDF
多发性肝海绵状血管瘤一例报告
9
作者 顾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7年第1期26-27,F003,共3页
关键词 多发性肝海绵状血管瘤 病理 B超 肝动脉造影
全文增补中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影响发热的因素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大海 顾伟中 +3 位作者 叶强 汝复明 奚顺法 童乾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发热程度的因素。方法 将 10 2例次TACE病例 17项临床数据与治疗后发热时间作多元相关回归分析 ,判断影响发热的因素。结果 影响TACE治疗后发热的因素有碘油用量、腹水、加用明胶海绵、白蛋白水平...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发热程度的因素。方法 将 10 2例次TACE病例 17项临床数据与治疗后发热时间作多元相关回归分析 ,判断影响发热的因素。结果 影响TACE治疗后发热的因素有碘油用量、腹水、加用明胶海绵、白蛋白水平、术前发热史、术前白细胞计数以及年龄等。结论 碘油用量是决定TACE治疗后发热的首要因素 ;明胶海绵会加重发热。治疗前的全身状态和肝脏的局部状态也是影响发热的重要因素。有些发热病例可能和潜在的感染有关。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可以对发热的时间进行大致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治疗性栓塞 发热 病因学 不良反应 肝癌
下载PDF
肝癌的介入性热化疗:最佳灌注温度的探讨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家兴 樊树峰 +5 位作者 郑家平 叶强 汝复明 奚顺法 童乾纲 顾伟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观察热灌注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评价热灌注的适宜温度。临床上选取肝癌 35例 ,采用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将 80cm 5F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内 ,先灌注 6 0~ 6 5°C ,导管流出温度 (4 7.5 5± 0 .4 4 )°C ,化疗药液。再用 6 0~ 6 5°C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定期随访 ,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猪肝动脉热灌注显示 ,出导管温度 >5 0°C热灌注导致肝功能明显受损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 ;其中 6 0°C组 ,热灌注区见大片状热凝固坏死 ,5 5°C组热灌注区可见点灶、斑片状的热凝固坏死。≤ 5 0°C对肝功能和机体影响不明显 ,热灌注区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以 (4 7.5 5± 0 .4 4 )°C进行介入性热化疗治疗肝癌 ,近期随访肿瘤的生长率为 - (0 .35± 0 .32 ) ,有效率 (PR +CR)为 79.2 % ;0 .5、1和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35例 )、80 % (2 8例 )和 6 0 % (2 1例 )。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的常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性热化疗 灌注温度 治疗
下载PDF
胰腺癌的血管介入治疗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郑家平 叶强 顾伟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73-375,共3页
关键词 胰腺癌 生存率 血管介入治疗 发病率 根治性手术 预后不良 治愈 患者 生存时间 手术切除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严重指数对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叶强 钱学群 +2 位作者 李伟 顾伟中 陈九如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综合CT影像提出急性胰腺炎严重指数(APSI)的评估方法并测定其敏感性,提高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以住院时间及禁食时间为应变量(Y),胰腺肿大、胰周和/或腹腔内... 目的:综合CT影像提出急性胰腺炎严重指数(APSI)的评估方法并测定其敏感性,提高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以住院时间及禁食时间为应变量(Y),胰腺肿大、胰周和/或腹腔内渗出液(简称积液)及胰腺坏死情况作为自变量(X),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APSI、CT严重指数(CTSI)及简化急症生理(SAP)计分法进行比较。并分析此三者对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预评价值。结果:胰腺肿大程度及胰腺坏死均与住院时间及禁食时间呈正相关(P=0.001和P=0.0017,P<0.0001和P=0.0009)。与住院时间及禁食时间的关系APSI最为相关(P<0.0001),而CTSI及SAP则相关性不大(二者均P>0.05)。APSI对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预测的敏感性较CTSI高。结论:APSI与临床预后有正相关关系,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比CTSI及SAP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胰腺炎 严重指数 预后 评估 CT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大海 顾伟中 叶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治疗 全身化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叶强 郑家平 +4 位作者 汝复明 张家兴 童乾纲 奚顺法 顾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4-947,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锁骨下静脉第 2段X线解剖特点 ,探讨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要点。资料与方法 在X线实时监视下 ,采用Arrow中央静脉管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180例次 ,包括右侧 110例次 ,左侧 70例次。穿刺点取... 目的 回顾性分析锁骨下静脉第 2段X线解剖特点 ,探讨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要点。资料与方法 在X线实时监视下 ,采用Arrow中央静脉管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180例次 ,包括右侧 110例次 ,左侧 70例次。穿刺点取锁骨中点下 1~ 2cm ,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 ,穿刺针对准锁骨头方向斜向内上、紧贴锁骨后缘穿刺 ,Arrow导管头留置于上腔静脉 ,3M敷贴外固定导管。并记录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第 2段的解剖位置。结果 锁骨下静脉第 2段一般走行于锁骨内侧中下 1/3处 ,占 80 .6 % (14 5 /180 )。其解剖位置在左右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穿刺成功率 10 0 % ,对准锁骨头中下 1/3处 ,一针穿刺成功率达 95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安全、微创 ,成功率高。熟悉锁骨下静脉的X线解剖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向 ,可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导引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穿刺方法 置管方法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温热化疗药治疗肝脏肿瘤 被引量:14
16
作者 樊树峰 顾伟中 叶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关键词 经动脉灌注 温热化疗药 治疗 肝脏肿瘤
下载PDF
AIDS的影像学表现(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大海 樊树峰 顾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1-335,共5页
关键词 艾滋病 影像学诊断 CT 磁共振成像 HIV感染 机遇性感染 肿瘤
下载PDF
同轴导管超选择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汝复明 樊树峰 +4 位作者 童乾纲 邱菊生 张家兴 叶强 顾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61-564,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可行性 ,观察碘油在癌灶内的沉积情况及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用同轴导管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插至 17例肺癌患者 (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41~78岁 ,平均 5 9.5岁 )的支...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可行性 ,观察碘油在癌灶内的沉积情况及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用同轴导管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插至 17例肺癌患者 (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41~78岁 ,平均 5 9.5岁 )的支气管动脉深部 ,插管成功者采用碘油化疗栓塞治疗 ,并于术后 1天、1周、4周行CT复查 ,观察碘油在瘤体内的沉积情况。插管未成功者仅行灌注化疗。结果 超选择插管成功 13例 (76 .5 % ) ,术后 1天碘油沉积 0级 1例 ,Ⅰ级 3例 ,Ⅱ级 7例 ,Ⅲ级 2例。碘油在肺癌组织内沉积多可持续 4周以上。治疗后 4周有 8例肿瘤缩小 5 0 %以上 ,4例缩小 2 5 %~ 5 0 % ,1例大小无明显变化。均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导管超选择支气管动脉 碘油 化疗栓塞 治疗 肺癌
下载PDF
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汝复明 樊树峰 +5 位作者 奚顺法 童乾纲 叶强 张家兴 郑家平 顾伟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转移性肝癌 32例 ,分为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组 (15例 ,治疗组 )和常规化疗栓塞组 (17例 ,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加温至 6 2°C的吐温 80、化疗药液和碘油... 目的 探讨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转移性肝癌 32例 ,分为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组 (15例 ,治疗组 )和常规化疗栓塞组 (17例 ,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加温至 6 2°C的吐温 80、化疗药液和碘油进行化疗栓塞。对照组在室温下用常规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肿瘤生长率 (- 0 .4 1± 0 .2 5 )小于对照组 (- 0 .12± 0 .4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近期有效率于治疗组为 6 0 % ,对照组为 4 1/2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中 ,不良反应轻度 3例(2 0 % ) ,中度 8例 (5 3.3% ) ,重度 4例 (2 6 .7% ) ;对照组中轻度 4例 (2 3.5 % ) ,中度 10例 (5 8.8% ) ,重度3例 (17.7% ) ,两者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的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 ,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术 转移性肝癌 肿瘤细胞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经肝动脉沙培林碘化油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叶强 张大海 +3 位作者 顾伟中 汝复明 童乾纲 奚顺法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5期33-35,38,共4页
目的 评价免疫栓塞制剂在临床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 1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经瘤体供血动脉注入沙培林碘化油乳剂行免疫栓塞治疗 ,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 ,并评价AFP、影像学等临床疗效指标... 目的 评价免疫栓塞制剂在临床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 1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经瘤体供血动脉注入沙培林碘化油乳剂行免疫栓塞治疗 ,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 ,并评价AFP、影像学等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CD3+ 、CD4+ 、NK细胞比例、CD4+ /CD8+ 比值由治疗前的 45 .8%、2 6 .5 %、12 .6 %和 1.0 3分别提高到 5 6 .5 %、36 .8%、16 .4%和 1.46。治疗后的主要副作用为发热 (10 0 % )、低血压 (6 8.8% )、白细胞计数增加和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结论 免疫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可改善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性放射学 免疫治疗 沙培林 碘化油乳剂 栓塞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