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
作者 郭成 李常虹 +4 位作者 顾华勇 赵希鹏 刘震 王艳丽 刘桂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55-157,183,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nCRI前、结束时6~8周接受高...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nCRI前、结束时6~8周接受高分辨率MRI T2W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在1周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24)和未转移组(n=69)。比较两组nCRT前、后淋巴结短径、长径、ADC值及其变化百分比绝对值(Δ%),分析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转移组nCRT前后淋巴结短径均大于非转移组,nCRT前ADC值均小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Δ短径%、ΔADC%值均小于非转移组(P<0.05);但两组nCRT前后长径及Δ长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短径%、MDC%是直肠癌患者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Δ短径%、ΔADC%单独及联合预测直肠癌患者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52、0.87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淋巴结短径与ADC值变化可有效提示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区域淋巴结转移 高分辨MR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值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谱的DRAM深沟槽结构测量系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世元 张传维 +1 位作者 沈宏伟 顾华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5-93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反射谱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深沟槽结构测量方法与系统。给出了测量原理与方法,设计了测量系统光路。通过可变光阑调节探测光斑大小并选择合适的入射角,消除了背面杂散光反射干扰的影响,大大提高... 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反射谱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深沟槽结构测量方法与系统。给出了测量原理与方法,设计了测量系统光路。通过可变光阑调节探测光斑大小并选择合适的入射角,消除了背面杂散光反射干扰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对DRAM深沟槽样品进行反射光谱图测试与实验研究,表明所述方法与系统能够提取出纳米级精度的深沟槽参数。该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接触、非破坏、快速、低成本和高精度的深沟槽结构测量新途径,在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在线监测与工艺控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红外反射谱 动态随机存储器 深沟槽结构
下载PDF
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兰涛 汝琦 +3 位作者 顾华勇 林红雨 崔新建 刘惠敏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08-109,112,共3页
目的探讨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MRI表现。结果 13例病灶平扫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信号,... 目的探讨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MRI表现。结果 13例病灶平扫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信号,延迟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11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 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FNH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和准确性,结合临床检查能大大提高FNH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顾华勇 孙业全 冯菊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1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后口服抗凝药物,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15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取介入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缺血症状明显缓解...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1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后口服抗凝药物,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15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取介入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缺血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血栓栓塞 溶栓 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HR-VWI联合DWI-ASPECTS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市伟 赵霞 +1 位作者 朱继兰 顾华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联合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短期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4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联合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短期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4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394例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5)8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入院时HR-VWI参数[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管腔狭窄程度、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率、重构指数]和DWI-ASPECTS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R-VWI联合DWI-ASPECTS对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发病至入院时间(3.36±1.15)h短于预后不良组(5.21±2.03)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53±1.18)低于预后不良组(11.68±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后良好组LA(45.58±5.04)mm、DWI-ASPECTS(7.56±1.01)大于预后不良组(43.37±4.89、6.02±1.05),WA(27.05±2.83)mm、管腔狭窄程度(50.26±5.58)、斑块负荷(44.56±5.16)、斑块强化率(54.48±6.23)、重构指数(0.94±0.12)小于预后不良组(30.17±3.05、52.37±6.01、47.10±4.74、57.06±5.98、1.0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NIHSS评分、管腔狭窄程度、斑块负荷、重构指数、DWI-ASPECTS均是AI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示管腔狭窄程度、斑块负荷、重构指数、DWI-ASPECTS预测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95%CI:0.653~0.831)、0.770(95%CI:0.683~0.856)、0.753(95%CI:0.667~0.839)、0.761(95%CI:0.673~0.849),联合检测的AUC为0.859(95%CI:0.795~0.924)。结论HR-VWI联合DWI-ASPECTS在AIS短期预后评估中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预后预测
下载PDF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价值
6
作者 顾华勇 孙业全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1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后口服抗凝药物,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15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取介入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缺血症状明...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1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后口服抗凝药物,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15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取介入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缺血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血栓栓塞 溶栓 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武 程晓磊 +2 位作者 董凡 王刚 顾华勇 《天津药学》 2014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方法,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局部晚期直肠癌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同步放化组采用希罗达口服同时放疗;复...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方法,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局部晚期直肠癌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同步放化组采用希罗达口服同时放疗;复方苦参注射液组(苦参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计划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治疗结束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苦参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缓解率(CR+PR)分别是86.7%(26/30)和70.0%(21/30)(P<0.05)。苦参组和同步放化组部分毒性反应(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减少、放射性直肠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可以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扩大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直肠癌 局部晚期 同时放化疗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围晕环征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顾华勇 李兰涛 +3 位作者 谭政帅 刘震 马珺 孙业全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54-356,397,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围晕环征(PVL)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脏PVL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其CT表现、分布特点、相关病理基础及疾病类型。结果肝脏CT增强扫描中,PVL表现为肝脏门静脉左右支及其分支周围和/或第二肝门区...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围晕环征(PVL)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脏PVL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其CT表现、分布特点、相关病理基础及疾病类型。结果肝脏CT增强扫描中,PVL表现为肝脏门静脉左右支及其分支周围和/或第二肝门区下腔静脉周围"双轨道征"或"日晕征"。18例PVL中,位于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者8例,门静脉中远段者4例,第二肝门区下腔静脉周围者2例,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3种征象者4例。疾病类型中,慢性活动性肝炎7例,肝硬化4例,心功能不全3例,外伤后2例,食管癌化疗后1例,长期大量饮酒者1例。结论肝脏PVL的CT增强表现和分布特点具有特异性,是反映肝内淋巴动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异常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晕环征 淋巴管 动力学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萍 杨欣怡 +3 位作者 顾华勇 林红雨 李洋 郝大鹏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对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影像、病理学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具有完整病例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征象及病理改变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8例患者均有耳... 目的对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影像、病理学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具有完整病例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征象及病理改变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8例患者均有耳前区疼痛、肿胀伴张口受限,术中见关节腔内大量游离体。影像学表现:X线示颞下颌关节间隙增宽、髁突周围多发不透亮区;CT示关节腔内软组织密度影伴周围多发钙化,4例见骨质破坏;MR示关节腔内软组织肿块伴积液,周围多发长T_1WI、短T_2WI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变化曲线呈平坦型。病理表现:关节腔内游离体由透明软骨构成,伴周围纤维化、钙化。电镜下见大量透明软骨细胞覆盖以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结论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具有典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软骨瘤病 颞下颌关节 影像学 病理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的MRI诊断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震 崔新建 +2 位作者 赵希鹏 顾华勇 郭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头部MRI表现,分析转移瘤部位、大小、形态、瘤体出血、水肿和转移瘤的强化特点。结果:6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中,腺癌42例,鳞癌14例,...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头部MRI表现,分析转移瘤部位、大小、形态、瘤体出血、水肿和转移瘤的强化特点。结果:6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中,腺癌42例,鳞癌14例,小细胞肺癌8例,肺泡癌1例,病灶增强后呈环形强化的17例,结节状强化的28例,混合型强化的14例,片状强化3例,单纯脑膜线状强化4例。结论:MRI增强扫描联合特殊序列扫描有助于肺癌脑转移的检出率,多发环形强化和(或)结节状强化病灶、瘤周明显水肿是其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瘤 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非包块型乳房肿瘤42例X线摄影特征分析
11
作者 于玺 李培莹 +3 位作者 顾华勇 方堃 林红雨 谭政帅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致密类乳房非包块型乳房肿瘤全数字化乳房X线摄影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包块型乳房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全数字化乳房X线摄影表现。结果 42例病人中,乳房组织为不均匀致密类33例,极度致密类9例;临... 目的探讨致密类乳房非包块型乳房肿瘤全数字化乳房X线摄影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包块型乳房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全数字化乳房X线摄影表现。结果 42例病人中,乳房组织为不均匀致密类33例,极度致密类9例;临床触及包块者31例,未触及包块者11例。影像学表现为微钙化22例,结构扭曲13例,局灶性不对称致密影7例。全数字化乳房X线摄影诊断准确37例(88.1%),误诊3例(7.1%),漏诊2例(4.8%)。结论非包块型乳房肿瘤的X线摄影表现中主要征象及伴随征象明显,全数字化乳房X线摄影是致密类乳房非包块型乳房肿瘤有效的检查手段,其诊断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麻效果及苏醒质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懿峰 顾华勇 王寿世 《青岛医药卫生》 201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全身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全身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组,SF组)和对照组(瑞芬太尼组,RF组)各30例,术中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TCI...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全身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全身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组,SF组)和对照组(瑞芬太尼组,RF组)各30例,术中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TCI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手术后30min、60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基础值相比,SF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小(P<0.05);与RF组相比,SF组患者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手术后30min、60min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均可提供有效全身麻醉,但舒芬太尼更有利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调控及稳定,有助于促进患者苏醒,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麻醉及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苏醒质量
下载PDF
脑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兰涛 顾华勇 +2 位作者 张萍 王爱英 林红雨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型多发性硬化(MS)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8例脑型MS病人的MRI特征。结果本组48例脑型MS病人MRI表现为病灶多发、大小不一、多数位于侧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和皮质下区,T1WI为低、稍低... 目的探讨脑型多发性硬化(MS)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8例脑型MS病人的MRI特征。结果本组48例脑型MS病人MRI表现为病灶多发、大小不一、多数位于侧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和皮质下区,T1WI为低、稍低及等信号,T2WI和FLAIR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在急性期为略高信号,慢性期为等或低信号。33例行增强扫描病人18例呈中等或明显强化,5例轻微强化,10例无强化。本组胼胝体信号异常22例,胼胝体萎缩16例,脑萎缩25例。结论多种MRI检查技术综合分析是诊断脑型MS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基于修正等效介质理论的微纳深沟槽结构反射率快速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世元 顾华勇 +1 位作者 张传维 沈宏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996-6001,共6页
利用等效介质理论和严格耦合波理论研究比较微纳米级高深宽比深沟槽结构的红外反射谱,提出一种对等效折射率加入色散修正项的深沟槽结构反射率快速算法.通过超越色散方程分析和大量计算发现,加入的等效折射率色散修正项与波长的平方成反... 利用等效介质理论和严格耦合波理论研究比较微纳米级高深宽比深沟槽结构的红外反射谱,提出一种对等效折射率加入色散修正项的深沟槽结构反射率快速算法.通过超越色散方程分析和大量计算发现,加入的等效折射率色散修正项与波长的平方成反比,并且与深沟槽结构的材料、周期和占空比有关.这种新的计算方法可以非常精确地获得高深宽比深沟槽结构的反射率,而且明显提高了运算速度,在复杂深沟槽结构基于模型的红外反射谱测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应用于微电子和微机电系统制造过程中高深宽比微纳深沟槽结构刻蚀进度的在线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沟槽结构 严格耦合波理论 等效介质理论 反射率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在胃早癌行ESD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邢智远 顾华勇 戴锦朝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8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TS)治疗在胃早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2例行ESD治疗的胃早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FTS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TS组采用FTS程序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有...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TS)治疗在胃早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2例行ESD治疗的胃早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FTS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TS组采用FTS程序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有效针对性宣教,缩短患者术前的禁食时间,术前口服含碳水化合物的液体,不放置鼻胃减压管,术中注意保温并控制入量,术后早期口服饮食,尽早下床活动等。观察比较2组手术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FTS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术后肠排气时间提前,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S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增加。[结论]胃早癌患者按FTS理念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加速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早癌 加速康复外科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