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扬麦13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慧 张明伟 +5 位作者 雷晓伟 余明杰 顾后文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14,共9页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拌种剂、种衣剂、多效唑)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扬麦13的株高、重...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拌种剂、种衣剂、多效唑)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扬麦13的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对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的调节效应因生长调节剂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低密度条件下拌种剂处理的小麦茎壁厚度增加显著,而高密度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小麦的茎壁厚度增加显著。生长调节剂拌种处理提高了扬麦13的抗倒伏能力,其作用效果表现为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矮壮素。相关分析表明,降低植株株高、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增加基部第一、二节间壁厚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能。拌种处理下小麦产量均高于对照,300×104株·hm-2群体的产量高于150×104株·hm-2群体,均以种衣剂拌种处理增产最明显,平均增幅达11.68%,在倒伏年拌种处理增产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茎秆性状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苗期氮利用相关QTL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习武 高云 +7 位作者 顾后文 缪军 谭文琛 瞿培 马玉巧 贾丁菡 周勇 梁国华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利用一套以广陆矮为轮回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分别在高氮和低氮2种水平下对水稻苗期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种水平下,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株高、苗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等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 利用一套以广陆矮为轮回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分别在高氮和低氮2种水平下对水稻苗期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种水平下,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株高、苗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等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苗期水稻的生长是地下部与地上部协同作用的过程;同一性状在2种水平下亦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代换系群体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生长方向是一致的;共定位到2种水平下株高、根干重、苗干重、总干重和氮含量及其相对性状的35个QTL,其中高氮水平下13个,低氮水平下10个,高低氮相对性状12个;检测到2个QTL热点区,聚集了不同氮水平及其相对性状的多个QTL,如高氮水平下的株高QTL、苗干重QTL、总干重QTL,低氮水平下的株高QTL,高低氮相对性状的株高QTL、苗干重QTL、总干重QTL、氮素积累总量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氮胁迫 苗期性状 QTL
下载PDF
密肥组合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佳凤 丁锦峰 +4 位作者 顾后文 訾妍 朱新开 彭永欣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3-506,共4页
为筛选适宜南方晚播稻茬中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密肥组合,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20为材料,研究了江苏淮南地区晚播(11月20日之后播种)条件下密度、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密度与籽粒产量、... 为筛选适宜南方晚播稻茬中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密肥组合,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20为材料,研究了江苏淮南地区晚播(11月20日之后播种)条件下密度、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密度与籽粒产量、效益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密度为315×104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达6 721.65~7 884.91kg.hm-2,效益达3 783.6~5 111.55元.hm-2;施氮量为270kg.hm-2时籽粒产量极显著高于施氮量210kg.hm-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基本苗为315×104株.hm-2、总施氮量270kg.hm-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3∶3时,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密度 施氮量 氮肥运筹 籽粒产量 效益
下载PDF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群体物质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佳凤 丁锦峰 +6 位作者 顾后文 潘婷 訾妍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郭文善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59,共5页
以扬麦20为材料,设计晚播条件下基本苗、施氮量以及氮肥试验构建不同产量群体,研究稻茬晚播小麦高产(≥7 500kg·hm-2)群体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稻茬晚播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越冬始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籽... 以扬麦20为材料,设计晚播条件下基本苗、施氮量以及氮肥试验构建不同产量群体,研究稻茬晚播小麦高产(≥7 500kg·hm-2)群体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稻茬晚播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越冬始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相关不显著。籽粒产量与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与孕穗至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也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籽粒产量与开花至成熟期以及开花期叶片和穗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呈线性正相关,稻茬晚播小麦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本试验条件下,高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应达12 000~15 400kg·hm-2,其中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在5 000kg·hm-2以上,穗干物质积累量在2 500kg·hm-2以上,成熟期应达17 800~22 800kg·hm-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在5 800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稻茬 高产群体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群体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佳凤 丁锦峰 +5 位作者 顾后文 潘婷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郭文善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4,共6页
以扬麦20为材料,设计晚播条件下基本苗、施氮量以及氮肥分配时期试验构建不同产量群体,研究稻茬晚播小麦高产(≥7500kg·hm^-2)群体氮素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拔节期、开花至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 以扬麦20为材料,设计晚播条件下基本苗、施氮量以及氮肥分配时期试验构建不同产量群体,研究稻茬晚播小麦高产(≥7500kg·hm^-2)群体氮素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拔节期、开花至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开花期、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呈线性正相关。越冬始至返青期、孕穗至开花期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也呈线性正相关。稻茬晚播小麦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增加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试验条件下,高产群体拔节期氮积累量为48~58kg·hm^-2,开花期氮积累量为191kg·hm^-2以上,其中开花期叶片的氮素积累量宜达46kg·hm^-2以上,茎鞘氮素积累量宜达113kg·hm^-2以上,穗氮素积累量宜达32kg·hm^-2以上,成熟期氮积累量达257kg·hm^-2以上;花后营养器官转运量宜达124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稻茬 高产群体 氮素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