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指征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顾承雄 周其文 +2 位作者 陈宝田 杨能善 范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5期435-437,共3页
自1985年3月至1990年8月,手术治疗单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所有病例的肺动脉收缩压≥12kPa(90mmHg),主肺动脉与体动脉收缩压比值(P_p/P_(?))≥1.00。手术死亡率6.25%。本文就术前状况和手术危险性提出了一种综合... 自1985年3月至1990年8月,手术治疗单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所有病例的肺动脉收缩压≥12kPa(90mmHg),主肺动脉与体动脉收缩压比值(P_p/P_(?))≥1.00。手术死亡率6.25%。本文就术前状况和手术危险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估法。认力右下肺动脉直径同胸廓横径比率(RIPA/T)、肺、体循环阻力比(R_p/R_s)、肺、体循环血量比(Q_p/Q_s)、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血氧饱合度(SaO_2)是估计手术危险性的主要参数。同时简单介绍了一种新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性高血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保留全瓣膜二尖瓣置换术五例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顾承雄 陈宝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8期473-474,共2页
从1990年5月到1992年4月,我院行全瓣膜保留二尖瓣置换术5例。一律采用单根线连续缝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术后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5例左室舒张末径平均缩小25.5%,但左室射血分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全瓣膜保留 心脏功能
下载PDF
同种主动脉瓣行右室流出道跨环补片 被引量:1
3
作者 顾承雄 陈宝田 +2 位作者 杨能善 裴金凤 熊铁新 《心肺血管学报》 1990年第2期76-77,共2页
在4例法乐氏四联症的根治木中,用同种异休主动脉瓣完成右室流出道至主肺动脉的跨环补片。术后病人紫绀和心脏杂音消失。有2例手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表明同种主动脉瓣近期活动良好,无返流。文章还对新鲜同种主动脉瓣的制备和保存技术作... 在4例法乐氏四联症的根治木中,用同种异休主动脉瓣完成右室流出道至主肺动脉的跨环补片。术后病人紫绀和心脏杂音消失。有2例手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表明同种主动脉瓣近期活动良好,无返流。文章还对新鲜同种主动脉瓣的制备和保存技术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体外循环 主动脉瓣
下载PDF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手术治疗
4
作者 顾承雄 陈宝田 +3 位作者 周其文 李平 杨能善 宫殿富 《心肺血管学报》 1990年第4期201-204,共4页
自1984年9月到1990年3月,为14例Ebstein畸形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12例施行成形术,2例施行三尖瓣置换术。手术死亡2例。一例因低心排死亡。另一例因术后早期生物瓣血栓形成死亡。其余病人均康复出院。
关键词 三尖瓣 下移畸形 手术矫治
下载PDF
牛心包瓣性能的综合改进(Ⅲ)——醛处理对牛心包钙化的影响
5
作者 顾承雄 朱晓东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23-227,共5页
本文观察了不同浓度戊二醛、甲醛处理对牛心包理化性能的影响。牛心包的收缩温度随着戊二醛或甲醛浓度的增高而提高。而抗拉强度在76~85℃收缩温度范围内,并没有随着收缩温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收缩温度的提高,牛心包的抗蛋白酶水解性... 本文观察了不同浓度戊二醛、甲醛处理对牛心包理化性能的影响。牛心包的收缩温度随着戊二醛或甲醛浓度的增高而提高。而抗拉强度在76~85℃收缩温度范围内,并没有随着收缩温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收缩温度的提高,牛心包的抗蛋白酶水解性能有所增强。随着经甲醛溶液浸泡的牛心包收缩温度的提高,牛心包的钙化越趋严重。而经戊二醛溶液浸泡的牛心包,随着收缩温度的提高,其钙化有所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包瓣 钙化 戊二醛 人工瓣膜
下载PDF
医治失败病例的医学教学价值
6
作者 顾承雄 高铭鑫 《西北医学教育》 2015年第4期683-685,共3页
医治失败是医疗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失败病例中蕴藏着宝贵经验。要珍惜失败病例所带来的经验,从教、学两方面体现失败病例的价值。临床医生应该正确对待失败病例,剖析失败病例,多从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医疗失败的原因,客观总结... 医治失败是医疗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失败病例中蕴藏着宝贵经验。要珍惜失败病例所带来的经验,从教、学两方面体现失败病例的价值。临床医生应该正确对待失败病例,剖析失败病例,多从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医疗失败的原因,客观总结失败病例,医学生也应该借鉴失败病例,学习失败经验,并转化为成功经验,传承并发展,学会反败为胜,实现失败病例的医学教学价值最大化和医疗损失的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败病例 医疗 教学价值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颖 韦华 +2 位作者 吴震 宋伟 顾承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3-936,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辅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中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完成的72例... 目的评价术中辅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中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完成的72例的辅助应用IABP的OPCAB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72例患者均在IABP辅助下成功完成OPCAB,无一例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平均每例搭桥(3. 8±1. 2)根,其中40例(55. 5%)患者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经调整固定器位置并喷洒硝酸甘油及利多卡因混合液后,其中36例心律失常好转。7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IABP辅助时间为(29. 4±18. 3) h,所有病例均未报道严重合并症。63例患者术后半年至1年复查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0. 45±0. 08 vs 0. 33±0. 05,P <0. 0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52. 3±7. 9) mm vs (63. 5±8. 7) mm,P <0. 05]。结论术中辅助应用IABP行OPCAB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可行且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缺血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慢性贫血对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院内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阙斌 马长生 +9 位作者 聂绍平 董建增 吴学思 刘晓慧 吕树铮 李志忠 陈方 周玉杰 顾承雄 黄方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1-643,共3页
目的评价慢性贫血对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院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0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3679例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 目的评价慢性贫血对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院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0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3679例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血标准(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性〈110g/L)将患者分为贫血和非贫血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结果3679例患者中有贫血患者426例(占11.6%),非贫血患者3253例(占88.4%)。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分别有10例(2.4%)和64例(1.9%)发生院内死亡(P〈0.05);贫血组院内MAC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4.2%比3.2%,P〈0.05),但两组新发心肌梗死(0.7%比0.6%)、卒中(1.2%比0.4%)和再次血运重建(0比0.2%)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贫血的冠心病患者较非贫血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院内MACCE发生率增加,其中全因病死率的增加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慢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运重建
下载PDF
冠状动脉手术同期施行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穆军升 张健群 +6 位作者 伯平 顾承雄 黄方炯 孟旭 李温斌 张宏家 王盛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81-181,188,共2页
关键词 瓣膜手术 冠状动脉手术 临床分析 同期施行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心脏瓣膜病变 临床资料
下载PDF
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锐 顾承雄 +3 位作者 张兆光 杨俊峰 胡辉 李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总结600例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组病例600例,平均年龄(63.2±9.1)岁。肝素1mg/kg抗凝下,于升主动脉置入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使... 目的:总结600例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组病例600例,平均年龄(63.2±9.1)岁。肝素1mg/kg抗凝下,于升主动脉置入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使吻合器内膜和动脉壁之间形成无血环境,以6-0prolene缝线吻合大隐静脉于升主动脉上。结果:全组患者死亡2例,3例于术后恢复期下地活动后出现突发脑梗死,对症治疗恢复良好。5例因置入点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其余患者均于术后7~14d痊愈出院。结论: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明显降低术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近端吻合器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冠心病搭桥手术常见问题及解答
11
作者 顾承雄 《药物与人》 2012年第8期36-37,共2页
搭桥手术顾名思义,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阔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搭桥手术顾名思义,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阔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搭桥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主动脉根部 解答 缺血心肌 血液供应 心绞痛症状
下载PDF
老年二尖瓣病变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卫洪超 顾承雄 +6 位作者 晏馥霞 赵举 黄金洪 霍承瑜 刘宗志 肖琳 牛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 回顾研究160例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重症二尖瓣心脏瓣膜病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法、合并症和外科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完成系统随访,分析影响手术预后... 目的 回顾研究160例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重症二尖瓣心脏瓣膜病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法、合并症和外科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完成系统随访,分析影响手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 术后长期生存153例,早期死亡7例,占全组病例的4.4%,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随访145例,随访率94.8%.与同期60岁以下的二尖瓣病变患者比较,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88.19±0.17)%比(97.68±0.20)%].晚期死亡7例(0.12%例/月),主要的死因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有术前心、肺、肾功能.结论 老年重症二尖瓣病变患者合并症多,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二尖瓣置换术 高危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32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辰 李京倖 +3 位作者 张帆 汪川 刘锐 顾承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82-985,共4页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MVP)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同期行OPCABG和MVP术的CAD患者的...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MVP)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同期行OPCABG和MVP术的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CAD患者32例,每例患者平均移植血管3.69根;单纯人工瓣环成形26例,后叶矩形切除4例,腱索置换2例。住院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0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生存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6例,Ⅱ级4例;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微量反流8例,少量反流20例,中量反流2例;随访全部患者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LVEF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等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冠心病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存患者,同期行OPCABG和MVP术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二尖瓣成形术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4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5 位作者 赵映 杨俊峰 顾承雄 黄方炯 伯平 周其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排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LVPA的部位、大小和瘤颈特征进行诊断。6例患者依据LVPA部位、形态、合并畸形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直接缝闭法、补片修补法和三明治夹层缝合法进行手术治疗,同期修补合并的畸形,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前确诊6例,术中确诊1例。1例尚未及手术,死于LVPA破裂所致的心脏压塞,住院死亡率为14.3%(1/7)。6例手术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2个月~13年,晚期死亡1例,于术后4年死于心脏破裂。生存的5例患者随访中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3%~52%,未发现LVPA复发。心功能分级(NYHA)I级3例,Ⅱ级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MSCT或MRI是诊断LVPA的有效方法。手术治疗是LVPA的有效治疗方法,依据LVPA部位、形态和合并畸形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围术期和中长期效果良好。但应注意防止出现LVPA再发和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 心肌梗死 外科治疗 诊断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后的临床转归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长城 尤斌 +5 位作者 王盛宇 顾承雄 张健群 黄方炯 孟旭 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38-741,共4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NCABG)对临床转归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术式,改善外科疗效提供依据。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93例患者在我院接受OPCABG手术治疗过程中未能顺利实...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NCABG)对临床转归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术式,改善外科疗效提供依据。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93例患者在我院接受OPCABG手术治疗过程中未能顺利实施,而中转为ONCABG手术。其中80例为紧急中转,13例为选择性中转。回顾分析中转手术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循环辅助手段应用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判断中转手术方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与选择性中转对比,OPCABG紧急中转为ONCABG,延长了呼吸机治疗时间[18(13.5,33.5)vs.40.5(19,120.3)h,P<0.05]、呼吸机通气>48 h患者的比例明显升高(7.7%vs.46.3%,P<0.05),监护室时间增加[48(21.5,49)vs.76(27,142.3)h,P<0.05],住院时间延长[18(14.5,21.5)vs.8(11,23.8)d,P<0.05],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高(7.7%vs.38.8%,P<0.05),增加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5.4%vs.87.5%,P<0.01)及体外人工肺支持系统(ECMO)使用率(零vs.26.3%,P<0.05),手术病死率增高显著(零vs.37.5%,P<0.01)。结论:OPCABG术中紧急中转术式对临床转归有不良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手术7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穆军升 周帆 +8 位作者 张健群 顾承雄 黄方炯 孟旭 张宏家 伯平 尤斌 李温彬 王盛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对80岁以上患者心脏手术结果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评价临床选择标准和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接受心脏手术的≥80岁患者77例,其中瓣膜病7例,冠心病6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大血管病等4例。结果:66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 目的:对80岁以上患者心脏手术结果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评价临床选择标准和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接受心脏手术的≥80岁患者77例,其中瓣膜病7例,冠心病6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大血管病等4例。结果:66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愈率85.7%。手术死亡11例,全部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病死率为14.3%,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心衰)7例,呼吸衰竭3例,大出血1例。重症监护室时间为(3.5±3.3)d,住院时间为(25.1±13.1)d。并发症发生率为32.5%。结论:虽然80岁以上心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是手术使患者摆脱心脏疾病症状,8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老年 心脏外科手术 生存率
下载PDF
心脏外伤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继勇 张健群 +3 位作者 陈宝田 伯平 顾承雄 杨能善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89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18例心脏外伤患者,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6~55岁,平均(24.4±8.5)岁,刀刺伤10例,车祸伤5例,枪伤3例;急诊入院9例,门诊入院9例。其中诊断创伤性室间隔缺...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89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18例心脏外伤患者,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6~55岁,平均(24.4±8.5)岁,刀刺伤10例,车祸伤5例,枪伤3例;急诊入院9例,门诊入院9例。其中诊断创伤性室间隔缺损7例。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死亡。结论:心脏外伤应尽快确定诊断,即刻手术,提高抢救成功率。合并的室间隔缺损或瓣膜病变,如果不危及患者生命,可以择期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伤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