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基安全体系思考——从定期评估到动态监控
1
作者 顾翠 侯建宁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关乎国家命脉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过介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化安全防护的需求和问题,提出了采用商用密码进行安全防护既需满足定期评估“密码应用合规性”要求,又需实现动态监控“密码运行安全性”的观点;既要保证...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关乎国家命脉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过介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化安全防护的需求和问题,提出了采用商用密码进行安全防护既需满足定期评估“密码应用合规性”要求,又需实现动态监控“密码运行安全性”的观点;既要保证系统自身安全,又要提升关联业务系统的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在现有商用密码应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密码运行安全体系,提出建设商用密码态势感知平台以及密码应用成熟度评估体系的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商用密码 密码运行安全 态势感知 密码应用成熟度
下载PDF
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9
2
作者 顾翠 可秦 +1 位作者 张平 师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1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每晚1次,根据患者病情,每日剂量...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1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每晚1次,根据患者病情,每日剂量可增至20 mg;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片15 mg,每晚1次,1周后剂量增至30 mg。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结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7、MADRS、PSQI评分及睡眠结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调整睡眠周期、提高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米氮平 抑郁症 睡眠障碍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顾翠 胡嘉云 +3 位作者 杨美丽 冯磊 张平 师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胶囊75mg,po,bid联合...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胶囊75mg,po,bid联合加巴喷丁胶囊0.1 g,po,tid;B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胶囊75 mg,po,bid;C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胶囊0.1 g,po,tid。3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分(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据此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74.00%、70.00%;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3.87±0.74)、(5.10±1.26)和(5.03±1.23)分,NRS评分分别为(3.91±0.88)、(5.29±1.25)和(5.37±1.30)分,A组患者VAS评分和NRS评分均显著低于B、C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PSQI评分分别为(4.03±0.85)、(5.92±1.16)和(5.83±1.11)分,SF-36评分分别为(372.84±73.25)、(348.07±60.54)和(345.67±59.72)分;A组患者PSQI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B、C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单用,二者联用治疗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可更显著地减轻患者自感疼痛水平,改善睡眠和日常生活工作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故针对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特别是两者单药应用效果不佳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加巴喷丁 脑梗死 中枢性疼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顾翠 胡嘉云 +1 位作者 可秦 冯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5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合并CA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睡前拜阿司匹林100mg/...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合并CA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睡前拜阿司匹林100mg/次顿服,晚餐时阿托伐他汀20mg/次顿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用药疗程均为6个月;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总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降低,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RP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MT、斑块面积均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脑心通胶囊联合应用,可有效调节脑梗死CAS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降低脑梗死的发生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脑心通胶囊
下载PDF
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顾翠 王继华 +1 位作者 杨美丽 曹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癫痫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癫痫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Hcy、hs-CRP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采用MMSE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FT_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对照组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或P<0.01);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奥卡西平较卡马西平对Hcy、hs-CRP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小,可有效减少患者痫样放电的发生,继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奥卡西平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认知功能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卫星装配设计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顾翠 张利强 项钦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9-1173,共5页
为解决卫星型号设计的周期长、投入大和效率低的问题,在Pro/E2.0的平台上,开发了卫星型号设计系统,实现了卫星型号设计的快速建模与装配以及卫星的质量特性分析、光压分析、遮挡分析、敏感器视场分析等分析计算功能。以卫星型号设计中... 为解决卫星型号设计的周期长、投入大和效率低的问题,在Pro/E2.0的平台上,开发了卫星型号设计系统,实现了卫星型号设计的快速建模与装配以及卫星的质量特性分析、光压分析、遮挡分析、敏感器视场分析等分析计算功能。以卫星型号设计中的太阳电池翼的装配为例,详细阐述了利用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实现数字化装配设计的程序设计思想。最后通过系统运行实例表明了参数化装配设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E二次开发 PRO/TOOLKIT 装配对象 装配设计流程 参数化设计 数字化装配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顾翠 杨美丽 +1 位作者 王继华 曹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3期24-27,共4页
左乙拉西坦(LEV)属于吡咯烷酮衍生物,是吡拉西坦类似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较低的蛋白结合率,且药动学理想稳定,肝脏代谢率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小,可快速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LEV作为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癫痫药物,于2005年6月将适应... 左乙拉西坦(LEV)属于吡咯烷酮衍生物,是吡拉西坦类似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较低的蛋白结合率,且药动学理想稳定,肝脏代谢率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小,可快速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LEV作为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癫痫药物,于2005年6月将适应证扩大到4岁以上儿童,2007年我国批准左乙拉西坦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癫痫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帕金森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顾翠 冯磊 +1 位作者 王继华 王美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12期1456-1458,共3页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PD患者作为PD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 C及UA水平;对PD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PD患者作为PD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 C及UA水平;对PD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及Hoehn-Yahr(H-Y)分期评估,检测并比较不同H-Y分期及不同认知功能PD患者血清Cys C及UA水平;采用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PD患者,治疗2个月后,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ys C、UA水平及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UA水平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中PD合并认知障碍者67例,PD不合并认知障碍者41例,与PD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比较,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U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H-Y 1级PD患者42例,H-Y 1.5级PD患者36例,H-Y 2级PD患者30例。不同H-Y分期PD患者血清Cys C水平差异显著,且随着H-Y分级级别增大,血清Cys C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H-Y分期PD患者血清UA水平却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Cys C水平明显降低,血清U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其血清Cys C水平明显升高,UA水平明显降低相关,两者均可作为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诊断及病情预测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胱抑素 尿酸 普拉克索
下载PDF
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疗效及对神经元放电和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顾翠 沈跃玲 张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血管病变与神经元放电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应用托吡酯治疗,对照组应用西比灵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及脑电...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血管病变与神经元放电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应用托吡酯治疗,对照组应用西比灵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及脑电图、颅底动脉血流速度、脑白质变性情况,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以及头痛程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脑电图α波频率降低、δ波增多、θ波增多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蛋白质变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吡酯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脑血管血流速度,减轻脑血管病变以及减少神经元放电,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偏头痛 脑血管病变 神经元放电
下载PDF
46例大面积脑梗死CT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翠 郭亚萍 马丽岚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804-804,共1页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CT 临床特点 诊断
下载PDF
提高对维生素B_1缺乏的认识 被引量:14
11
作者 顾翠 郭亚萍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6期942-944,共3页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VitB1),是常见的营养素之一,也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维生素,它维护着机体的代谢和功能。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生缺乏,在异常状态下会造成VitB1缺乏,早期常因症状轻微或被原发疾病所掩盖,至晚期则引起严重后果,如...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VitB1),是常见的营养素之一,也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维生素,它维护着机体的代谢和功能。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生缺乏,在异常状态下会造成VitB1缺乏,早期常因症状轻微或被原发疾病所掩盖,至晚期则引起严重后果,如脚气性心脏病、Wernicke脑病(WE),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对VitB1缺乏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 缺乏
下载PDF
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翠 李洁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9期1391-1392,共2页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乐喜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疗效。方法: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96例,其中随机分为两组,尼麦角林组给予尼麦角林5mg口服,3次/日,连服4周;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20mg口服,3次/日,连服4周,并观察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TCD...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乐喜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疗效。方法: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96例,其中随机分为两组,尼麦角林组给予尼麦角林5mg口服,3次/日,连服4周;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20mg口服,3次/日,连服4周,并观察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TC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治疗前后的两组之间的变化。结果:采X^2检验、配对资料t检验,治疗4周,头晕、头重改变,尼麦角林组总有效率93.75%,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91.67%,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CD治疗后血流速度与频谱形态的改变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MMSE治疗前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自身对照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明显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尼麦角林每天60mg时治疗CCCI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麦角林 慢性脑供血不足 尼莫地平 TCD MMSE
下载PDF
基于宇航复杂结构产品可制造性分析的特征信息提取与分类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翠 王红雨 +2 位作者 王江 陈泽锋 杨波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4年第2期18-22,共5页
为实现设计、工艺与制造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在分析研究Pro/E中的特征类型、特征关系以及Pro/Toolkit中特征元素属性和特征树结构的基础上,利用Pro/Toolkit开发设计了三维特征信息提取与分类软件,并通过对某典型航天结构件进行可制造性分... 为实现设计、工艺与制造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在分析研究Pro/E中的特征类型、特征关系以及Pro/Toolkit中特征元素属性和特征树结构的基础上,利用Pro/Toolkit开发设计了三维特征信息提取与分类软件,并通过对某典型航天结构件进行可制造性分析,验证了该软件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信息提取 特征元素树 可制造性分析
下载PDF
16例脑桥出血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顾翠 李燕 +1 位作者 张琛 周宗仁 《云南医药》 CAS 2001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脑桥出血 诊断 CT MRI 治疗
下载PDF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抑郁障碍11例误诊分析
15
作者 顾翠 李娜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3期513-513,共1页
抑郁障碍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但部分患者初诊时因合并大量躯体症状或以躯体症状就诊而容易误诊,尤其是在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门诊。现将我科门诊诊断的11例以腹泻为首发的抑郁障碍报告如下: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诊断
下载PDF
8例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病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顾翠 郑昆文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9期1470-1470,共1页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是一种少见胼胝体脱髓鞘病,临床上并不多见。因临床变异很大,患者生前很难诊断。借助MRI检查,现将我科门诊及住院部自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诊治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关键词 胼胝体变性 原发性
下载PDF
以躯体感觉异常起病的癫癎2例报告
17
作者 顾翠 郭亚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76-176,F0003,共2页
关键词 躯体 感觉异常 癫癎
下载PDF
以上斜肌麻痹为首发的重症肌无力1例误诊分析
18
作者 顾翠 郭亚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170-170,共1页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琛 顾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35-436,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感染及其并发症。方法 调查 1993年 1月~ 2 0 0 0年 7月6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置管后部分导管拔管后管端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所置 97根次导管 ,培养 49根次 ,13根培养结果呈阳性 ,引发...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感染及其并发症。方法 调查 1993年 1月~ 2 0 0 0年 7月6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置管后部分导管拔管后管端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所置 97根次导管 ,培养 49根次 ,13根培养结果呈阳性 ,引发导管败血症 7例 ,炎性血栓 3例 ,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 ;置管后相关感染与患者全身状况、置管部位有无创面 ,置管方式、导管留置时间、输入的液体及创面有无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 置管应尽量避免上述因素 ,减少相关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深静脉置管术 感染
下载PDF
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冯磊 王继华 顾翠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10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倍...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10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基础上联合异丙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症状治疗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00%和7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1、4周后临床症状评分为(3.52±1.34)、(1.20±0.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1.52)分、(2.53±0.99)分,两组组间研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恶心呕吐、肌张力障碍、低血压晕厥等不良反应共4例,对照组为1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0%和34.00%,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各项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司汀 天麻素注射液 异丙嗪 前庭周围性眩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