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
1
作者 孙金花 顾艳 孙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4期144-146,共3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会计人才的培养更趋向于应用型和复合型。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基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目标,在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知识中,做到思政与课程相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会计人才的培养更趋向于应用型和复合型。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基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目标,在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知识中,做到思政与课程相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探究式、互动式、实践性及个性化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中通过对学生和对课程的评价,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改进和提高。最后提出了切实提升团队教师的思政水平、持续拓展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广度、发挥学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动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会计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基于CTA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分布位置之间的相关性
2
作者 赵艺楠 顾艳 +1 位作者 刘颖 郭中萍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利用CTA分析颈动脉斑块分布位置、特征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及形成机制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伴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共89例。从... 目的 利用CTA分析颈动脉斑块分布位置、特征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及形成机制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伴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共89例。从CTA轴位测量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特征参数(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和重塑指数)和斑块分布位置,根据斑块是否具有高危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斑块溃疡等),将斑块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分析两组斑块的特征与分布位置的差异。结果 根据斑块高危特征,144条颈动脉中高危组79条,低危组65条。两组间的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横断面分布位置中,高危组较低危组相比更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管壁背侧(P=0.002),且分布在背侧的斑块,其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及斑块负荷较低危组更大(P<0.05);低危组更倾向于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外侧壁(P<0.01),且其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及斑块负荷较高危组小(P<0.05),而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重构方式及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的背侧,且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厚度、横断面积及斑块负荷越大,斑块越倾向于不稳定,而低危斑块倾向于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斑块易损性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分布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五个途径
3
作者 顾艳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 2023年第9期20-21,共2页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与应用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始终,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下面结合实例,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见判断技巧与方法加以剖析,意在“抛砖引玉”。一、特值法特值法判断充分、必要条件时,直接通过特殊值的选...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与应用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始终,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下面结合实例,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见判断技巧与方法加以剖析,意在“抛砖引玉”。一、特值法特值法判断充分、必要条件时,直接通过特殊值的选取,代入分析与判断。特值法的关键是起到筛选作用,利用特殊值来确定不成立问题,由此判断命题之间的推不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筛选作用 特值法 推不出 技巧与方法 特殊值 结合实例 分析与判断
下载PDF
YTHDC1介导的CENPK调节人宫颈癌细胞侵袭和增殖
4
作者 顾艳 赵夏丽 +1 位作者 王梅 倪观太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找寻宫颈癌的预测、治疗靶点,探究靶点与N6-甲基腺苷(m6A)核酸修饰之间的联系及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在GEPIA2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中筛选宫颈癌差异表达的基因。EdU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着丝粒蛋白K(CENPK)对... 目的:找寻宫颈癌的预测、治疗靶点,探究靶点与N6-甲基腺苷(m6A)核酸修饰之间的联系及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在GEPIA2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中筛选宫颈癌差异表达的基因。EdU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着丝粒蛋白K(CENPK)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RNA m6A修饰的定量测定结合蛋白质印迹法研究m6A修饰与CENPK高表达的关系。结果:CENPK在宫颈癌组织中上调(P<0.05)。沉默CENPK基因导致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抑制了细胞迁移和侵袭(P<0.01)。m6A阅读器YTH域包含蛋白1(YTHDC1)通过降低CENPK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细胞中发挥作用(P<0.01)。结论:CENPK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宫颈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着丝粒蛋白K YTH域包含蛋白1 肿瘤细胞 侵袭 增殖
下载PDF
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在HSCT患者中的剂量校正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董琳 束一朔 +13 位作者 董中华 衣巧艳 李洪娟 顾艳 韩燕 丁国玉 赵羽琦 张潇月 李雪 林子云 穆锴 杨依磊 时海燕 王红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25-3029,共5页
目的分析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的剂量校正浓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收治的服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并行泊... 目的分析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的剂量校正浓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收治的服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并行泊沙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泊沙康唑预防IFD的浓度达标率和临床失败率,并对该药剂量校正浓度(C0/D)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患者的泊沙康唑平均谷浓度(C0)为(0.99±0.94)μg/mL,有20例患者的C0不低于0.7μg/mL,泊沙康唑预防IFD的浓度达标率为45.45%;13例为临床失败,临床失败率为29.55%。在C0未达标的24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及时调整了泊沙康唑剂量,但仍有1例为临床失败;13例未进行剂量调整的患者中,有7例为临床失败;其余4例患者更换了抗真菌药物。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体重指数(BMI)、肾功能和联用苯妥英钠、奥美拉唑、甲氧氯普胺对泊沙康唑C0/D有显著影响(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和联用苯妥英钠是影响泊沙康唑C0/D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性别、BMI和联用苯妥英钠是影响泊沙康唑C0/D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剂量校正浓度 影响因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MicroRNA在胎盘发育及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辛亚维 王龙斌 +2 位作者 张步美 王建梅 顾艳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60-64,共5页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女性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5%。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RSA复发的风险也逐步上升,既往发生3次以上自然流产的患者再次妊娠后的胚胎丢失率为40%~80%[1]。母体的自身免...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女性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5%。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RSA复发的风险也逐步上升,既往发生3次以上自然流产的患者再次妊娠后的胚胎丢失率为40%~80%[1]。母体的自身免疫和同种免疫等免疫学因素、夫妇及胚胎的染色体异常、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因素、内分泌异常、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异常等是RSA已知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女性生殖系统 内分泌异常 同种免疫 免疫学因素 再次妊娠 染色体异常 自身免疫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亲母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缪爱梅 梁湘艳 +5 位作者 李媛媛 邢艳 李敏 沈红五 顾艳 李海英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6期2017-2019,共3页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KMC)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亲母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NICU早产儿...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KMC)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亲母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NICU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KMC。比较两组早产儿产后7 d、14 d、28 d及住院期间的亲母母乳喂养率、喂养量及第1次亲母母乳喂养开始时间、达到全肠喂养时间等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7 d、14 d、28 d、住院期间的亲母母乳喂养率、喂养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2、5.504、3.993、4.506、4.790、3.181、3.560、2.407,P<0.05),观察组第1次亲母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及达到全肠喂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6、2.224,P<0.05)。结论:KMC应用于NICU早产儿亲母母乳喂养中,能够提高NICU早产儿亲母母乳喂养率和喂养量,缩短第1次亲母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及达到全肠喂养所需时间,促进母乳喂养,改善母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母母乳喂养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下载PDF
动态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运秀 顾艳 +2 位作者 李娅 孟岳 张利杨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41例AIS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6)和预后不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CTA及CTP参数差异,分析AIS患者预... 目的:探讨动态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41例AIS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6)和预后不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CTA及CTP参数差异,分析AIS患者预后不良因素,探讨CTA联合CTP预测AIS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96,t=10.706;P<0.05)。预后不良组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3分者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67,P<0.05)。预后不良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相对脑血容量(rCBV)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5,t=6.395,t=3.379,t=-3.90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IHSS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3分、rCBV及rMTT是AI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575,OR=1.855,OR=1.654,OR=0.717,OR=1.374;P<0.05)。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联合rCBV、rMTT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显著高于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r CBV及r MTT单独预测(x^(2)=5.543,x^(2)=6.832,x^(2)=6.172;P<0.05)。结论:CTA联合CTP在预测AIS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其中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联合r CBV、r MTT预测患者预后不良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CTA) CT灌注成像(CTP)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CTA定量颈动脉斑块特征及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分析
9
作者 刘颖 赵艺楠 +3 位作者 郭中萍 张永刚 苗重昌 顾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y正常组,再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对照组,记录各组PCAT的衰减值(平扫期及增强期),斑块特征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并计算净增强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PCAT炎症变化和斑块特征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与对照组在PCAT增强期衰减值与净强化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率与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OR=8.228,95%CI:2.371~28.549,P=0.001)、Hcy值(OR=1.183,95%CI:1.049~1.334,P=0.006)、管腔狭窄程度(OR=1.087,95%CI:1.054~1.122,P<0.001)及净强化值(OR=1.205,95%CI:1.101~1.319,P<0.001)是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CTA在定量斑块特征、PCAT衰减方面有重要作用,H型高血压、Hcy值、管腔狭窄及PCAT净增强值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高血压 斑块负荷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烧伤康复期患者睡眠障碍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0
作者 吴杨炀 曹玲 +3 位作者 顾艳 祁俊 彭英 张逸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8期1633-1638,共6页
目的探讨烧伤康复期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睡眠障碍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烧伤康复期患者共150例。根据患者有无发生睡眠障碍,分为无睡眠障碍组(n=46)和有睡眠障碍... 目的探讨烧伤康复期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睡眠障碍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烧伤康复期患者共150例。根据患者有无发生睡眠障碍,分为无睡眠障碍组(n=46)和有睡眠障碍组(n=100)。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因素,并据此构建发生睡眠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最佳阈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对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区分度进行评价。同时通过Bootstrap方法进行抽样验证,使用一致性系数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评估模型的预测误差。结果最终进入模型的预测因子为每日关注体像时间(OR=1.76)、疲劳症状影响生活活动能力严重度(OR=1.36)、社会支持总分(OR=0.79)、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C)总分ROC曲线结果显示:所有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对于烧伤康复期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AUC值最大,为0.946(OR=1.90,95%CI:0.93~0.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和0.87。发生睡眠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校准曲线显示,校正前后的一致性相差不大,初始一致性为0.964,校准后的一致性为0.953,理想模型与预测模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使用每日关注体像时间、疲劳症状影响生活活动能力严重度、社会支持总分、PCL-C总分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烧伤康复期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预测能力最强且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康复期 预测模型 睡眠障碍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PDCA在医疗纠纷法律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11
作者 万云 顾艳 张姗姗 《现代医院》 2024年第3期395-397,464,共4页
目的探PDCA模式在医疗纠纷法律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PDCA循环改进前(2022年1—12月)、PDCA循环改进后(2023年1—8月)的医疗纠纷,预警、处置方式等实施研究。结果在实施PDCA模式前(2022年),胸外科、头颈外科、肿瘤内科、妇科中... 目的探PDCA模式在医疗纠纷法律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PDCA循环改进前(2022年1—12月)、PDCA循环改进后(2023年1—8月)的医疗纠纷,预警、处置方式等实施研究。结果在实施PDCA模式前(2022年),胸外科、头颈外科、肿瘤内科、妇科中均发生2例(20.00%)患者的医疗纠纷,放技组1例(10.00%)、城癌早诊患者1例(10.00%)。实施PDCA模式后(2023年)发生4例,医疗纠纷相关科室发生率降低(P<0.05);在实施PDCA模式前(2022年)投诉发生28例,实施PDCA模式后(2023年)发生7例。管理前后的胸外科、头颈外科、肿瘤内科、检验科、医院疫情防控问题等被投诉科室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模式可提升医疗纠纷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及风险管理工作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风险管理 PDCA模式
下载PDF
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用于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顾艳 汤锦丽 +2 位作者 杨伟伟 杨桂平 陈雨秋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用于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适用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确诊患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7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进行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 目的探讨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用于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适用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确诊患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7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进行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调查,共回收有效疼痛评估问卷68份。采用内部一致性Chronbach′sα系数检验量表的可信度,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总量表的Chronbach′sα系数为0.943,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量表各条目的条目水平的CVI(I-CVI)值均大于0.78,Kappa大于0.74,提示各条目内容效度均较优秀。S-CVI/UA=0.86(>0.8),S-CVI/Ave=0.98(>0.90),提示量表内容效度较好。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提取到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58%(>40%)。可以认为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结论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评估方面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 神经病理性疼痛 信度 效度 适用性
下载PDF
氯甲基吡啶剂型对土壤硝化的抑制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顾艳 吴良欢 +2 位作者 刘彦伶 张宣 王晢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8,共8页
施用硝化抑制剂是减少硝态氮淋溶损失、降低氮氧化合物排放、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室(25℃)黑暗条件下培养,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在砂土和粘土上的硝化抑制效果,同时比... 施用硝化抑制剂是减少硝态氮淋溶损失、降低氮氧化合物排放、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室(25℃)黑暗条件下培养,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在砂土和粘土上的硝化抑制效果,同时比较了乳油剂和水乳剂在两种质地土壤上的硝化抑制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在培养的30 d内,乳油剂在砂土和粘土上的剂量效应都很明显,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随乳油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各剂量的乳油剂在砂土上的硝化抑制率为55.6%~91.4%,在粘土上为18.5%~50.9%,硝化抑制效果为砂土>粘土;水乳剂在砂土上的剂量效应明显,而在粘土上的剂量效应不是很明显。不同剂量的水乳剂在砂土上的硝化抑制率为40.0%~79.0%,在粘土上为35.7%~53.3%,硝化抑制效果为砂土>粘土。乳油剂和水乳剂在砂土和粘土上的最佳施用浓度均为纯氮量的0.3%,最佳浓度下在砂土上的施用效果为乳油剂>水乳剂,在粘土上的施用效果为水乳剂>乳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基吡啶 硝化作用 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率
下载PDF
肺癌双能量成像、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顾艳 苗重昌 +2 位作者 袁刚 王宗盛 周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成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对6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标本行MVD计数和V... 目的探讨双能量成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对6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标本行MVD计数和VEGF分析,分析NSCLC两组指标间差异以及与MVD及VEGF的关系。结果 (1)有淋巴结转移组中,NSCLC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MVD和VEGF参数值均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与MVD、VEGF均成正相关。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中的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可作为术前判断肺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病理学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四种农药及其混合使用对广陵香粳籽粒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顾艳 吴进才 +1 位作者 王鹏 杨国庆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应用粒籽生长模型研究了稻田常用农药单剂、2种、3种及4种农药混合使用对籽粒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强势粒饱和生长量(K)、起始生长势(R0)、旺盛生长期干物质累积量(GT)均无显著差异。多重比较表明杀虫双675g/hm2和4种农药高... 应用粒籽生长模型研究了稻田常用农药单剂、2种、3种及4种农药混合使用对籽粒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强势粒饱和生长量(K)、起始生长势(R0)、旺盛生长期干物质累积量(GT)均无显著差异。多重比较表明杀虫双675g/hm2和4种农药高剂量处理(井冈霉素150g/hm2+吡虫啉45g/hm2+杀虫双675g/hm2+三环唑300g/hm2)的GT显著大于吡虫啉22.5g/hm2处理,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总体上3种农药单剂低剂量及其混合物对强势粒影响不大,但对弱势粒K值有极显著的影响。对照的K值大于所有处理,其中以4种农药高剂量混合使用K值最小。吡虫啉22.5g/hm2处理及4种农药高剂量混合使用的GT显著小于对照。4种农药混合使用,特别是高剂量农药混合使用对弱势粒籽粒增重有显著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混合物 水稻 籽粒生长 井冈霉素 吡虫啉 杀虫双 三环唑
下载PDF
土壤pH值和含水量对土壤硝化抑制剂效果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2
16
作者 顾艳 吴良欢 胡兆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138,共7页
硝化抑制剂如2-氯-6-三氯甲基吡nitrapyrin,通常与氮肥配施来抑制硝化作用提高农田中肥料的利用率,但是其抑制效果会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新工艺重新合成后的新型nitrapyrin纯度高达98%,由于杂质减少而具有更好的硝化抑制效果... 硝化抑制剂如2-氯-6-三氯甲基吡nitrapyrin,通常与氮肥配施来抑制硝化作用提高农田中肥料的利用率,但是其抑制效果会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新工艺重新合成后的新型nitrapyrin纯度高达98%,由于杂质减少而具有更好的硝化抑制效果。为了研究土壤pH值和含水量对新型nitrapyrin抑制效果的影响,明确nitrapyrin适合施用的土壤条件,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的土壤pH值和含水量下nitrapyrin对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和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以及其硝化抑制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pH值的升高,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和表观硝化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在所有pH值处理下氮肥配施nitrapyrin均显著地降低了矿质氮库铵态氮的转化量,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硝化作用;在培养的第9天,nitrapyrin在pH值7.70处理下对硝化作用抑制效果最好,硝化抑制率达到91.53%,但硝化抑制率的降低速率在高pH值处理上更快;在培养的第45天,当pH值为4.66时,硝化抑制率为36.4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施用nitrapyrin能显著抑制各处理的硝化作用,硝化抑制率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上的表现为:40%WHC>60%WHC>80%WHC。可见,nitrapyrin更加适合施用在酸性土壤以及旱地土壤上,该研究可以为新型硝化抑制剂nitrapyrin在农田中施用的最优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含水量 硝化抑制剂 PH值 硝化抑制率 表观硝化率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的双回线故障测距 被引量:10
17
作者 顾艳 王玉忠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38,共5页
针对同杆并架双回线相间、线间都存在互感的情况,将三相双回线视为一回六相线路,并且利用线路两端故障发生时的电流行波和相模变换,提出基于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的模域双端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对信号进行综... 针对同杆并架双回线相间、线间都存在互感的情况,将三相双回线视为一回六相线路,并且利用线路两端故障发生时的电流行波和相模变换,提出基于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的模域双端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对信号进行综合去噪,有效滤除信号中存在的白噪声和脉冲噪声,降低噪声对故障测距精度的影响。此外,通过六相相模变换,采用单一模量反映所有故障类型,并利用形态梯度学提取行波波头,易于实现,计算简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该测距算法对于同杆并架双回线的故障定位很准确,且不受双回线线间耦合、线路长度、故障位置、故障类型、接地电阻、运行方式及负荷电流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测距 小波变换 数学形态学 相模变换 双回线 白噪声
下载PDF
干热处理温度对天然彩色棉色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顾艳 符正申 周文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为了探究温度对天然彩色棉色泽性能的影响,研究天然彩色棉在不同干热温度条件下的色变性能。研究表明,天然彩色棉在较低温度下,色泽稳定,不会产生明显的色变,在普通的家用洗涤烘干条件下,天然彩色棉色泽是稳定和安全的;但在较高的温度(&... 为了探究温度对天然彩色棉色泽性能的影响,研究天然彩色棉在不同干热温度条件下的色变性能。研究表明,天然彩色棉在较低温度下,色泽稳定,不会产生明显的色变,在普通的家用洗涤烘干条件下,天然彩色棉色泽是稳定和安全的;但在较高的温度(>100℃)条件下,天然彩色棉的色变明显,绿棉将向棕黄色转化,而棕棉将向褐色转化,天然彩色棉的色泽明显变深。在高温下,天然彩棉色素及某些附生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是导致色变的主要原因。在高温整理时,除化学制剂导致的色变外,温度是导致天然彩色棉色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彩色棉 温度 色变 色泽
下载PDF
CT灌注强化指标和微血管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顾艳 周胜利 +1 位作者 袁刚 王宗盛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0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应用16层MSCT灌注成像定量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并探讨CT灌注成像强化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CT灌注扫描,根据首过期肿块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肿瘤的灌注... 目的:应用16层MSCT灌注成像定量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并探讨CT灌注成像强化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CT灌注扫描,根据首过期肿块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肿瘤的灌注强化指标,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MVD计数。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t'检验;将CT灌注强化指标分别与MVD做相关性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MVD和CT灌注强化指标评价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淋巴结转移组(26例)MVD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7例),MVD分别为(59.50±7.08)、(49.68±8.10)个/0.74mm2(t=-5.045,P<0.01)。淋巴结转移组肿块的BV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BV分别为8.99±3.25、5.94±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159,P<0.05)。BV、BF、MTT均与MVD呈正相关,其中BV与MVD的相关系数最高(r=0.895,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MVD、BV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和0.873,P>0.05);当以MVD≥54个/0.74mm2或BV≥7ml/100g作为强烈提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CT灌注中的BV值可作为术前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病理学 淋巴转移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和超声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20
作者 顾艳 周胜利 周莹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CT和超声(US)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6例均行CT和US检查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别计算CT、US及两者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对所得结果行... 目的:探讨CT和超声(US)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6例均行CT和US检查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别计算CT、US及两者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对所得结果行χ2检验。结果:CT组、超声组、联合组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1.61%、67.74%和83.87%,特异度分别为80.69%、86.21%和92.41%、符合率分别为75.56%、82.95%和90.91%。CT组与US组间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与联合组比较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和联合组间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多发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CT在评价甲状腺恶性结节边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及对远处转移的判断有一定优势,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