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小骨窗减压扩容术治疗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巍 魏嘉良 +4 位作者 黄勇 李乾 陈亚坤 顾进茂 黄承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探讨软膜下切除小脑扁桃体联合后颅窝小骨窗减压扩容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Ⅰ畸形的手术改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软脑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小骨窗减压扩容改良术治疗29例... 目的探讨软膜下切除小脑扁桃体联合后颅窝小骨窗减压扩容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Ⅰ畸形的手术改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软脑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小骨窗减压扩容改良术治疗2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Ⅰ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取俯卧头颈同轴位,术中行后颅窝小骨窗减压,打开寰椎后弓;在保持软脑膜完整的前提下将小脑扁桃体下疝入颈椎管内部分作软膜下切除;行四脑室正中孔处粘连松解;切开的蛛网膜与硬膜缘缝合避免形成医源性死腔;最后用自体筋膜修补减张缝合硬膜,全程控制脑脊液释放速度。结果术后随访24例,失访5例。23例患者术后近期(1年内)疗效评价为有效(有效率95.8%),术后6个月后复查MRI见延髓和上颈髓后方压迫解除,小脑扁桃体下缘升至枕骨大孔以上平面,下疝解除,脊髓空洞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改良软脑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小骨窗减压扩容术是治疗Chiari-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小脑扁桃体下疝 后颅窝重建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池引流患者慢性脑积水发生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巍 黄勇 +3 位作者 陈亚坤 李乾 顾进茂 黄承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行腰大池引流患者后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术后腰大池置管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行腰大池引流的患者(H... 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行腰大池引流患者后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术后腰大池置管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行腰大池引流的患者(Hunt-HessⅠ-Ⅲ级)临床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手术方式及术后置管等因素纳入研究。结果其中17例患者(16.3%)发生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单因素分析提示出血量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脑室内有否出血的差异性对后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影响显著(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Fisher分级,脑室内有否出血是影响腰大池引流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Hunt-HessⅠ-Ⅲ级患者,即使围手术期规范化置入腰大池引流,其高Fisher分级以及脑室内出血仍是a 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腰大池引流术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内镜在后交通动脉瘤急性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顾进茂 黄承光 +5 位作者 陈亚坤 齐向前 吕立权 韩凯伟 王君玉 侯立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内镜辅助下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后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以内镜辅助观察,重点观察隐藏于颈内动脉深面或下壁的重要结构。并分别在颈内动脉前外侧区...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内镜辅助下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后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以内镜辅助观察,重点观察隐藏于颈内动脉深面或下壁的重要结构。并分别在颈内动脉前外侧区域(Ⅰ区)、内侧区域(Ⅱ区)和后外侧区域(Ⅲ区)进行观察。结果三个区域在空间大小、观察的内容各有不同的特点。夹闭前内镜探查15例,夹闭后内镜探查20例。5例病例内镜观察后进行动脉瘤夹的调整。均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并发症。随访1-2年,GOS 5分18例,4分2例。结论内镜辅助在后交通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对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 动脉瘤 破裂 神经内镜 夹闭术
下载PDF
基于3D-DSA的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形态学因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亚坤 顾进茂 黄承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61-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形态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动脉瘤组(37例)及对照组(37例)的临床资料。测量动脉瘤组与对照组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Da1)、A2段直径(Da2)、前交通动脉瘤直径(Dacoa)、A1段与A2段夹角(Aaca)、A1段与前交通动脉夹...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形态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动脉瘤组(37例)及对照组(37例)的临床资料。测量动脉瘤组与对照组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Da1)、A2段直径(Da2)、前交通动脉瘤直径(Dacoa)、A1段与A2段夹角(Aaca)、A1段与前交通动脉夹角(Aacoa)及A1优势征,将两组间的形态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动脉瘤组Dacoa/Da1(P=0.017)和A1优势征(P=0.017)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aca(P=0.009)和Aacoa(P=0.006)明显低于对照组。Aaca(OR=0.962)、Aacoa(OR=0.948)和A1优势征(OR=4.404)是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aca、Aacoa和A1优势征可作为独立预测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形态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形态学 大脑前动脉 A1优势征
下载PDF
发作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齐恩博 吕立权 +4 位作者 王君玉 陈文 顾进茂 巩顺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PSH)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PSH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筛选A组和B组患者各24例。在一般治疗和高压氧... 目的探讨发作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PSH)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PSH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筛选A组和B组患者各24例。在一般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A组首选普萘洛尔、加巴喷丁、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联合治疗,B组以冬眠疗法作为对比。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比较病例特点及2周时治疗效果,并以12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及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PSH患者平均年龄为(27.48±9.62)岁,入院GCS评分均≤8分。A组患者住院时间(d)短于B组(206.08±28.57vs 223.75±27.74,P<0.05),治疗2周后总发作时间(min)少于B组(170.08±79.39vs 225.63±105.70,P<0.05)。12个月随访观察期内2例失访(均为A组),余46例患者中,A组GOS评分优于B组(P<0.05)。存活的40例患者(A、B两组各20例)中,两组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H多见于年轻患者,往往颅脑损伤较重,需要尽早药物干预。以普萘洛尔、加巴喷丁等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法可一定程度改善PSH患者的预后,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状态方面优于冬眠合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颅脑损伤 药物治疗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胃造瘘术对创伤性迷走神经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
6
作者 林超 梅其勇 +7 位作者 韩凯伟 金海 顾进茂 巩顺 季晶 刘宁 孙海晨 侯立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及胃造瘘术对于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创伤性后组颅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34.5±8.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交通伤15... 目的探讨创伤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及胃造瘘术对于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创伤性后组颅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34.5±8.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交通伤15例,其他8例。舌咽神经损伤12例,副神经损伤21例,舌下神经损伤20例,均予营养神经、激素、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等非手术治疗;迷走神经损伤32例,其中15例接受胃造瘘术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7例予经鼻留置胃管并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胃造瘘术对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胃造瘘术15例中仅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营养不良;经鼻留置胃管17例中9例出现肺部感染(P〈0.05),7例营养不良(P〈0.05)。胃造瘘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均治愈;鼻胃管组7例肺部感染和5例营养不良治愈。结论在后组颅神经损伤中,迷走神经损伤最为常见,患者常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胃造瘘术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创伤性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营养情况、降低肺部感染率,是改善预后、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损伤 颅脑损伤 迷走神经 胃造瘘术
原文传递
Secondary structure changes of ox-LDL by photoirradiation in an optofluidic resonator
7
作者 尚宇晞 戴海浪 +4 位作者 戴道鹏 顾进茂 张萌 魏麒恒 陈险峰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9-94,共6页
Atherosclerotic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that threatens human health.Many researches indicated that oxidatively modifi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is a key pathogenic factor of ... Atherosclerotic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that threatens human health.Many researches indicated that oxidatively modifi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is a key pathogenic factor of atherosclero-sis.Here,we report the change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ox-LDL caused by photoirradiation in an optofluidic resonator.The content ratios of amphipathic o-helices and β-sheets of ox-LDL are changed under laser beam ilumination,resulting in an increasing binding rate of ox-LDL and ox-LDL antibodies.Our findings may provide a potential way for 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treatment and prompt recovery rate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by optical technology and immun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EROSCLEROSIS OX-LDL optofluidic resonator PHOTOIRRADI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