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强化缝合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损伤
1
作者 丁凯 姚雨婧 +4 位作者 李志鹏 王磊 顾长源 束昊 孙鲁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75-5680,共6页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28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1.79±10.50)岁,均在关节镜下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进行修复。术前及术后1年,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术后1年,利用肩关节MRI检查修复结构的完整性。根据术后1年的Sugaya分型将23例(28例失访5例)患者分为肌腱完整组(n=18)、肌腱撕裂组(n=5),根据术中肱二头肌长头腱质量分为正常组(n=8)、退变组(n=9)、部分撕裂组(n=6),对比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与术前比较,23例患者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肌腱完整组与肌腱撕裂组术前Goutallier分级存在差异(P<0.05),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组、退变组、部分撕裂组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1年,患侧肩关节MRI见18例患者缝合肌腱愈合良好,愈合率78%;(3)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可为难以完成完全修补的巨大肩袖撕裂提供可靠修补,能明显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巨大肩袖撕裂 肱二头长头腱转位 加强缝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胫骨韧带损伤型Ramp损伤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束昊 顾长源 +3 位作者 王磊 袁滨 黄瑶 孙鲁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Ramp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与现有各类型Ramp损伤的区别、处理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的286例患者术中记录的内侧半月...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Ramp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与现有各类型Ramp损伤的区别、处理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的286例患者术中记录的内侧半月板Ramp区损伤情况和Thaunat分型。共42例存在Ramp损伤,其中6例Ramp区损伤并不涵盖在Thaunat分型方法中,我们将这个特殊类型Ramp损伤命名为半月板胫骨韧带损伤型Ramp损伤,该类型损伤的缝合方式也与其他类型的Ramp损伤不完全相同。关节镜下缝合后,根据患者术后12月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评估Ramp损伤愈合情况;术后2年随访时进行Lachman试验,记录患侧-健侧的KT-2000差值、Lysholm和Tegner评分,并与术前进行对比,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和主观功能变化。结果:半月板胫骨韧带损伤型Ramp损伤选择2号PSDII线,通过所建立的后内侧入路,以全内缝合钩结合缝线对Ramp损伤区及后方的关节囊组织进行环绕缝合。术后12月随访时,MRI显示所有半月板胫骨韧带损伤型Ramp损伤患者的Ramp区域信号正常;术后2年随访时,所有半月板胫骨韧带损伤型Ramp损伤患者的患侧-健侧的KT-2000差值由术前8.4±2.4 mm降低至2.1±1.1 mm,Lysholm评分由术前58.7±10.5分提高至90.7±8.5分,Tegner评分由3分提高至6分,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们的观察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有Ramp损伤的发生率为14.7%,其中半月板胫骨韧带损伤型的Ramp损伤占所有Ramp损伤的14.3%,该类型Ramp损伤经全内缝合钩缝线缝合的愈合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p损伤 前交叉韧带 特殊类型 处理方式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常用术式的利与弊 被引量:11
3
作者 顾长源 杜斌 +2 位作者 孙光权 刘锌 吕排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79-3386,共8页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保留髋关节治疗方法众多,临床治疗中多以各类坏死分期作为术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以往的相关文献对各类术式有效性的分析较多,但对于失败原因或风险评估介绍较少。目的:探讨除了坏死分期之外,对于术式本身是...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保留髋关节治疗方法众多,临床治疗中多以各类坏死分期作为术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以往的相关文献对各类术式有效性的分析较多,但对于失败原因或风险评估介绍较少。目的:探讨除了坏死分期之外,对于术式本身是否有其他内、外源因素也同时影响了保髋成功率。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10至2019年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core decompression,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ing,vascularized free bone grafting,porous tantalum rod implantation,osteotomy,biological agents,cytotherapy,保留髋关节手术,保髋术,髓芯减压术,不带血管的骨移植术,带血管的骨移植术,多孔钽棒置入术,截骨术,生物制剂,细胞疗法”。共检索到214篇文献,查阅全文,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各保髋术式均有利弊,须评估利弊风险;②髓芯减压虽操作简单,却不宜单独使用;非血管化骨移植在死骨清理时应适当保留外侧柱,以应对力学减弱;带血管的骨移植转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失血较多、骨折风险较高;钽棒置入易造成应力集中,临床应用较少;③截骨术作为一种创伤较大的保髋手术除了考虑坏死分期外,对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坏死范围等均应做详细术前规划;④无论哪种术式,都应长远考虑转为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风险;⑤各术式联合应用,结合生物制剂或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保髋手术 利弊分析 临床 综述
下载PDF
肘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章春生 杜斌 +4 位作者 孙光权 刘锌 顾长源 王旭 林轩烨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965-968,985,共5页
目的分析人工肘关节置换在治疗晚期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11例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均为单侧,均行人工肘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 目的分析人工肘关节置换在治疗晚期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11例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均为单侧,均行人工肘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46~91岁,平均(59.55±12.28)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0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Mayo评分、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2~66个月,平均(26.6±15.1)个月。患者术前、术后10 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Mayo评分平均值分别为(30.91±9.86)分、(62.00±5.22)分、(85.55±6.93)分和(91.93±4.01)分,疼痛评分分别为(16.00±7.68)分、(25.27±3.29)分、(38.18±4.05)分和(41.83±2.31)分,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27±1.85)分、(14.00±2.14)分、(17.54±2.16)分和(18.11±1.61)分,术后各时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的类风湿因子、血沉水平均呈下降趋势,C反应蛋白在术后10d稍有上升,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下降;X线片复查示随访期间无假体磨损、松动及断裂、假体位置异常、假体周围骨折、异位骨化等发生,假体存活率100%。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及神经损伤,术后切口愈合困难1例(9.11%),经换药3周后愈合。随访期间出现肘关节周围疼痛1例(9.11%),给予止痛药物及功能训练后缓解。患者均康复出院,末次随访均未出现明显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置换术 晚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评价
5
作者 丁凯 姚雨婧 +4 位作者 李志鹏 王磊 顾长源 束昊 孙鲁宁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114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36例;年龄11~50岁[29(21,35...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114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36例;年龄11~50岁[29(21,35)岁]。根据术中是否合并半月板撕裂,将患者分为撕裂组(46例)和无撕裂组(68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致伤原因、损伤机制、损伤侧别、Beighton评分、KT‑2000左右差值、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胫骨前移征、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和轴移等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相关性并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独立危险因素对ACL延迟重建后继发半月板撕裂的预警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BMI、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高度轴移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有一定相关性(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14.5周(OR=1.20,95%CI 1.05,1.38,P<0.01)、BMI≥26.9 kg/m2(OR=1.36,95%CI 1.03,1.81,P<0.05)、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4分(OR=2.29,95%CI 1.18,4.46,P<0.05)、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11.2°(OR=2.27,95%CI 1.06,4.89,P<0.05)、高度轴移(OR=0.03,95%CI 0.01,0.03,P<0.05)与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AUC=0.86,95%CI 0.80,0.93)和病程(AUC=0.85,95%CI 0.77,0.92)的预警价值良好,BMI(AUC=0.78,95%CI 0.69,0.87)和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AUC=0.73,95%CI 0.64,0.83)的预警价值一般,高度轴移(AUC=0.60,95%CI 0.49,0.71)的预警价值最低。各危险因素联合对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预警效能更优(AUC=0.97,95%CI 0.96,1.00)。结论病程≥14.5周、BMI≥26.9 kg/m2、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4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11.2°及高度轴移是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和病程的预警价值良好,BMI和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的预警价值一般,高度轴移的预警价值最低;上述危险因素联合对ACL延迟重建继发半月板撕裂有较好的预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1例局限性游走性骨质疏松症合并软骨下骨折病例报道
6
作者 顾长源 刘锌 谢榆 《医学信息》 2018年第24期183-186,共4页
局限性游走性骨质疏松是髋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子疾病",临床较少见。目前学界认为BMES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病变骨组织的暂时性水肿。因其发病率较低且容易与临床表现类似的相关疾病混淆,... 局限性游走性骨质疏松是髋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子疾病",临床较少见。目前学界认为BMES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病变骨组织的暂时性水肿。因其发病率较低且容易与临床表现类似的相关疾病混淆,近年来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仍未有更新。本文对1例局限性游走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例作以报道,以探讨RMO的诊断思路及骨髓水肿与不可逆性骨质破坏并存时的诊断、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游走性骨质疏松症 骨髓水肿综合征 髓芯减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反式全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
7
作者 黄瑶 袁滨 +4 位作者 束昊 王磊 张富城 顾长源 孙鲁宁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采取RTSA治疗的13例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采取RTSA治疗的13例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并记录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行MR确定肩袖脂肪浸润程度,CT评价肩胛盂骨质情况及有无缺损,术后使用X线评估假体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随访至少12个月以上。统计术前与术后12个月数据之间的关系,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ASES评分和UCL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1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局部血肿在术后1周行切开血肿清除引流术,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