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精子改良上游过程中,不同上游时间对含X/Y精子的分离作用,探讨较长上游时间跨度(0~150分钟)对上游后XY精子比例的影响。方法:分析从志愿者取得的正...目的: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精子改良上游过程中,不同上游时间对含X/Y精子的分离作用,探讨较长上游时间跨度(0~150分钟)对上游后XY精子比例的影响。方法:分析从志愿者取得的正常精液标本10份,每份均进行精子不同时间分批改良上游、固定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计数分析X精子占XY精子总数的比例。结果:杂交区域内精子总杂交率为98.33%。未上游时X精子比例为平均为50.03%。通过SPSS方差分析:分时间段检测的X精子占XY精子总数的比例与未上游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改良上游法对XY精子的分离没有显著效果,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精子的上游处理会影响到出生婴儿的性别比例。展开更多
用RPM l 1640培养基,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48对反复自然流产或死胎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有35例(夫妇中1人)核型异常,占受检夫妇数的23.65%,异常核型中大Y染色体13例,臂间倒位3例,相互易位8例,罗氏易位9例,其...用RPM l 1640培养基,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48对反复自然流产或死胎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有35例(夫妇中1人)核型异常,占受检夫妇数的23.65%,异常核型中大Y染色体13例,臂间倒位3例,相互易位8例,罗氏易位9例,其他核型2例。本研究结果中,染色体异常率(异常人数/总人数)为11.82%,高于以往报道报道的7.58%、7.95%、8.54%和8.9%,可以认为反复自然流产或死胎与夫妇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展开更多
目的运用全染色体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14/21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达到优生目的。方法应用FITC、Texas标记的21/14全染色体探针对14/21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胚胎活检...目的运用全染色体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14/21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达到优生目的。方法应用FITC、Texas标记的21/14全染色体探针对14/21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胚胎活检后的单个卵裂球进行遗传学检测,选择正常信号或携带者信号核型胚胎进行移植。结果常规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获取胚胎12个,活检优质胚胎11个,杂交后有信号胚胎7个,其中1个正常胚胎,1个携带者胚胎;1个14单体胚胎,1个21单体胚胎,1个21三体胚胎,另2个胚胎活检后均为21号二体,无14号信号。结论运用14/21全染色体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14/21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能够将正常核型胚胎挑选出来进行移植,从而达到优生目的。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人未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进一步阐明卵母细胞成熟和线粒体分布的关系。方法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均用Mito Tracker Green FM染色,经多聚甲醛固定后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分布。结果线粒体...目的研究人未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进一步阐明卵母细胞成熟和线粒体分布的关系。方法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均用Mito Tracker Green FM染色,经多聚甲醛固定后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分布。结果线粒体在细胞质中的分布方式可分为:周边分布、半周边分布和均匀分布。在64.10%(50/78)的GV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呈周边分布。45.16%(28/62)的MI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仍维持周边分布;呈均匀分布的卵母细胞的比例为38.71%(24/62)。体外培养成熟以后,线粒体在75.47%(80/106)的卵母细胞中呈现均匀分布。与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相比,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分布最明显的特点是胞质中央区域线粒体的浓集,荧光强度高于周边区域。结论人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线粒体出现明显的分布变化,由未成熟卵母细胞中以周边分布为主变为成熟卵母细胞中以均匀分布为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中来源于单原核受精卵胚胎性染色体的异常率。方法:应用FITCT、exas red标记的X/Y染色体着丝粒部位α卫星重复序列探针,对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中来源于单原核受精卵的胚胎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其性染色体的异常率和性染色体类型。结果:共分析来自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中来源于单原核受精卵的胚胎111个。总胚胎固定率为92.80%,胚胎杂交率为95.15%。有杂交信号的常规体外受精后单原核受精卵发育来的胚胎中,胚胎性染色体二体率为54.35%,单体率为23.91%,嵌合体率为21.74%。有杂交信号的单精子显微注射后单原核受精卵发育来的胚胎中,胚胎性染色体二体率为34.62%,单体率为34.62%,嵌合体率为30.77%。结论: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中来源于单原核受精卵的胚胎有高于正常的性染色体异常率,不利于进行胚胎移植;前者性染色体二体率显著高于后者。
文摘目的: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精子改良上游过程中,不同上游时间对含X/Y精子的分离作用,探讨较长上游时间跨度(0~150分钟)对上游后XY精子比例的影响。方法:分析从志愿者取得的正常精液标本10份,每份均进行精子不同时间分批改良上游、固定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计数分析X精子占XY精子总数的比例。结果:杂交区域内精子总杂交率为98.33%。未上游时X精子比例为平均为50.03%。通过SPSS方差分析:分时间段检测的X精子占XY精子总数的比例与未上游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改良上游法对XY精子的分离没有显著效果,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精子的上游处理会影响到出生婴儿的性别比例。
文摘用RPM l 1640培养基,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48对反复自然流产或死胎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有35例(夫妇中1人)核型异常,占受检夫妇数的23.65%,异常核型中大Y染色体13例,臂间倒位3例,相互易位8例,罗氏易位9例,其他核型2例。本研究结果中,染色体异常率(异常人数/总人数)为11.82%,高于以往报道报道的7.58%、7.95%、8.54%和8.9%,可以认为反复自然流产或死胎与夫妇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
文摘目的研究人未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进一步阐明卵母细胞成熟和线粒体分布的关系。方法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均用Mito Tracker Green FM染色,经多聚甲醛固定后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分布。结果线粒体在细胞质中的分布方式可分为:周边分布、半周边分布和均匀分布。在64.10%(50/78)的GV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呈周边分布。45.16%(28/62)的MI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仍维持周边分布;呈均匀分布的卵母细胞的比例为38.71%(24/62)。体外培养成熟以后,线粒体在75.47%(80/106)的卵母细胞中呈现均匀分布。与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相比,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分布最明显的特点是胞质中央区域线粒体的浓集,荧光强度高于周边区域。结论人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线粒体出现明显的分布变化,由未成熟卵母细胞中以周边分布为主变为成熟卵母细胞中以均匀分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