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置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体模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颜利辉 陈飞 +1 位作者 姚立正 李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前置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Revolution CT对胸部仿真体模和120例胸部CT平扫患者(分为6组,每组20例)分别设定前置ASiR-V权重为0、20%、40%、60%、80%、100%... 目的探讨前置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Revolution CT对胸部仿真体模和120例胸部CT平扫患者(分为6组,每组20例)分别设定前置ASiR-V权重为0、20%、40%、60%、80%、100%进行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Smart mA 10-500)技术,噪声指数设为11。记录胸部体模及各组患者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并比较各组有效剂量(ED)。以胸部体模不同组织结构(肺组织、脊柱旁软组织、主动脉和椎体)的CT值和标准差(SD)作为客观指标,结合对各组患者的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图像质量的组间差异。结果随着前置ASiR-V权重的增加,体模及患者的ED均呈对数降低,体模不同组织CT值、图像噪声均未见明显改变。ASiR-V权重为40%时纵隔窗和肺窗的主观评分开始下降;60%时纵隔窗和肺窗图像主观评分相对40%时出现明显下降(P<0.05)。ASiR-V权重为40%,ED降至ASiR-V权重为0时的57.21%。结论前置ASiR-V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不影响图像客观指标;前置ASiR-V权重为40%时,图像仍可保证临床诊断需求,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及Willis环结构对灌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颜利辉 戴真煜 +2 位作者 姚立正 李新 周桂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CTA检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Willis环结构对脑血流灌注分布影响的价值。方法对经颅多普勒(TCD)诊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Willis...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CTA检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Willis环结构对脑血流灌注分布影响的价值。方法对经颅多普勒(TCD)诊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Willis环形态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经CTP联合CTA检查,29例为颈内动脉狭窄,13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4例。狭窄侧与对侧血管相比,轻度狭窄患者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狭窄患者狭窄侧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侧CBF低于对侧,CBV、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42例中21例存在灌注异常,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间异常灌注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联合CTA检查可较好地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Willis环血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WILLIS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能谱CT曲线斜率及碘浓度定量分析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颜利辉 姚立正 +2 位作者 李新 王澍 陈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795-1798,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曲线斜率及碘浓度定量分析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超声筛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分别纳入恶性组(n=21)和良性组(n=27);将同期入院行颈部检查的20例无甲状... 目的探讨能谱CT曲线斜率及碘浓度定量分析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超声筛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分别纳入恶性组(n=21)和良性组(n=27);将同期入院行颈部检查的20例无甲状腺结节正常受试者纳入正常组(n=20)。两组受试者均使用能谱CT行能谱CT成像(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应用GSI Viewer软件计算碘浓度和能谱曲线斜率。记录并对比三组受试者计算结果差异;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分析能谱CT检查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准确性。结果能谱CT正确诊断良性结节26例,正确诊断恶性结节19例,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3.8%(45/48)。恶性组不同期相能谱曲线斜率及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值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受试者(P<0.05);平扫期内,良、恶性两组碘浓度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可将其作为切实可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应用于诊疗工作中,为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斜率 碘浓度定量分析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A评估脑缺血患者供血动脉及Willis动脉环 被引量:11
4
作者 颜利辉 高歌军 +2 位作者 戴峰 文颂 杨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评估脑缺血患者供血动脉、颅底Willis环的解剖诊断价值及代偿潜力的价值。方法137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TIA患者59例,脑梗死45例,33例无症状。对全部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使用多种方式重建,多方位观察Willis环...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评估脑缺血患者供血动脉、颅底Willis环的解剖诊断价值及代偿潜力的价值。方法137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TIA患者59例,脑梗死45例,33例无症状。对全部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使用多种方式重建,多方位观察Willis环及大脑Willis环前、后动脉结构。结果三组间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前动脉A1段、椎-基底动脉、颈总-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A能全面评价动脉狭窄及Willis环代偿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缺血 WILLIS环 血管成像
下载PDF
脑血管CT成像对脑缺血患者Willis环形态及代偿潜能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颜利辉 高歌军 +2 位作者 戴峰 文颂 杨涛 《现代医学》 2009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CT成像(CTA)对脑缺血患者颅底Willis环形态及其代偿潜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期间作头颈部CTA检查并在24h内作MR平扫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9例(TIA组),无症状33例... 目的探讨脑血管CT成像(CTA)对脑缺血患者颅底Willis环形态及其代偿潜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期间作头颈部CTA检查并在24h内作MR平扫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9例(TIA组),无症状33例(无症状组),脑梗死45例(脑梗死组)。所的图像在ADW4.3工作站上采用VR、MIP、CPR、MIP等重建方式进行后处理,多方位观察Willis环的形态及空间解剖细节,对3组Willis环进行分型。结果TIA组和脑梗死组中Willis环Ⅰ型比例明显下降,Ⅲ、Ⅳ型比例明显增加;而TIA组与脑梗死组之间Willis环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脑前动脉A1段(ACA-A1)、大脑后动脉P1段(PCA-P1)发育不良或缺如在TIA和脑梗死患者中更多见。发生ACA-A1发育不良或缺如的脑缺血患者前交通动脉(AcoA)显影比例高;PCA-P1发育不良或缺如多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结论CTA能很好地显示Willis环的结构,并对Willis环代偿潜能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脑缺血 WILLIS环 血管成像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颜利辉 王海洲 +3 位作者 张崇国 董从松 戴真煜 姚立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计算机 下肢 血管病变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利辉 练伟 +2 位作者 姚立正 李运健 李新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宝石能谱CT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共51例,均用宝石能谱CT进行能谱模式扫描,重建成70 ke V单能量图像,从工作站中保存.csv格式的roisave数据,所得的数据采... 目的初步探讨宝石能谱CT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共51例,均用宝石能谱CT进行能谱模式扫描,重建成70 ke V单能量图像,从工作站中保存.csv格式的roisave数据,所得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部分单能量水平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及CT值差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静脉良恶性组的标准化碘浓度及标化碘值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能谱CT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肺病
下载PDF
三维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戴峰 高歌军 +1 位作者 文颂 颜利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探讨将三维CT脑灌注加权成像(PWM)和脑灌注血容量成像(PBV)整合优化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脑CT血管成像(CTA)扫描方案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将增强CTA原始数据或增强CTA... 目的探讨将三维CT脑灌注加权成像(PWM)和脑灌注血容量成像(PBV)整合优化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脑CT血管成像(CTA)扫描方案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将增强CTA原始数据或增强CTA与平扫CTA减影的原始数据通过图像工作站处理,得到脑三维CTPWM和三维CT全脑PBV的伪彩图像,评价CTP与PWM、PBV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上的敏感性和整合运用的意义。结果23例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9例单纯CTP图像显示阴性患者中有7例在PWM、PBV图像上有阳性改变;单纯CTP观测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约60.87%,CTP与PWM、PBV整合观测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约91.30%。结论将三维CT脑PWM和脑PBV整合优化到急性脑梗死CT检查方案中,不仅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而且能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加权成像 灌注血容量
下载PDF
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练伟 姚立正 +3 位作者 梁志鹏 颜利辉 李新 李运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1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经病理结果证实的46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结节组与良性结节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能谱CT检查,经专业工作站... 目的研究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经病理结果证实的46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结节组与良性结节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能谱CT检查,经专业工作站分析图像并显示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同时对病灶行能谱分析,有效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及能谱参数,评价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恶性结节组形态学特征主观评分、综合评分分别为(4.23±0.12)分、(4.14±0.21)分,分别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的(2.07±0.21)分、(2.41±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形态学特征评分结合能谱分析结果:方案一对SPN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4%/91.7%/96.0%,方案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9%、88.9%、94.0%,方案三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2%、80.6%、88.0%。结论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诊断SPN有重要价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特征 CT 能谱参数 孤立性肺结节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导向经胸穿刺活检在肺部小结节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练伟 姚立正 +2 位作者 梁志鹏 颜利辉 李新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5期175-176,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64排螺旋CT导向肺部小结节经胸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部小结节CT导向经胸穿刺活检者92例,其中经64排螺旋CT导向46例(观察组),经普通CT导向46例(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和探讨64排螺旋CT导向肺部小结节经胸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部小结节CT导向经胸穿刺活检者92例,其中经64排螺旋CT导向46例(观察组),经普通CT导向46例(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小结节穿刺活检在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肺深部小结节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91.30%(42/46)高于对照组的诊断正确率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小结节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10.87%(5/46)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1.74%(10/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CT比较,64排螺旋CT导向肺部小结节穿刺活检是一种更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肺部小结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D肝脏容插快速扫描增强技术在肝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志鹏 姚立正 +2 位作者 王澍 颜利辉 陆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3D肝脏容插快速扫描(LAVA)增强技术对肝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64例肝脏病变进行3D LAVA增强多期扫描,分别观察病灶显示的数量、MRI征象及各期病灶的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结果 64例均能正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 目的探讨3D肝脏容插快速扫描(LAVA)增强技术对肝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64例肝脏病变进行3D LAVA增强多期扫描,分别观察病灶显示的数量、MRI征象及各期病灶的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结果 64例均能正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强化MRI特征。结论 3D 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多期增强扫描强化MRI特征能够将肝脏常见病灶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SCT对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从松 姚立正 +3 位作者 戴真煜 张广玉 李文会 颜利辉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10Z期6-7,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DSA或临床证实的5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象特点,并结合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的重建显示...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DSA或临床证实的5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象特点,并结合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的重建显示方式,观察肠系膜上动脉的形态。结果 5例病例轴位及重建图象均能很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与DSA或临床结果相符。结论 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低浓度碘克沙醇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姚立正 戴真煜 +3 位作者 丁福万 朱军 颜利辉 陈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2256-2259,共4页
目的 评价低浓度碘克沙醇在CT血管成像(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临床怀疑LEASO患者42例,随机分为A组(270 mgI/ml碘克沙醇、管电压100kV)和... 目的 评价低浓度碘克沙醇在CT血管成像(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临床怀疑LEASO患者42例,随机分为A组(270 mgI/ml碘克沙醇、管电压100kV)和B组(320 mgI/ml碘克沙醇、管电压120 kV),每组21例.行下肢CTA检查之前,测定身高、体质指数(BMI).CTA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及股深、浅动脉分叉处、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上段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闭塞,A、B两组CT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0%,99.1%和98.3%,99.5%.以管腔达中度以上(含中度)狭窄的动脉为总体进行统计,A、B两组CT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9.2%,99.3%和99.1%,99.3%;准确率分别为92.9%和93.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99.3%和96.6%,99.3%.A、B两组CTA与DSA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930和0.927,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低浓度碘克沙醇结合低管电压CTA能够达到常规扫描的优越显影特性,在LEASO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其检查、评估和随访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桂龙 姚立正 +5 位作者 钟建国 侍海存 肖佩荣 颜利辉 王瑶 宋维根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发病24 h内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CI)的CVD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CI患者在发病后2~7d行头颅CT...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发病24 h内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CI)的CVD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CI患者在发病后2~7d行头颅CT复查,对比头颅CT复查所见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血半暗带,所有患者作灌注参数及CTA结果分析。结果 (1)10例TIA患者CT平扫未见异常,CTP表现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达峰值时间(TTP)延长,CTA显示7例血管狭窄;(2)35例CI患者中,CT平扫见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30例。发病在6 h内的22例患者中有19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发病6~24 h的13例患者中2例存在缺血半暗带,梗死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及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半暗带区的脑血容量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5例CTA显示有26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 CT平扫、CTP、CTA三项联合检查对发病24h内的CVD患者,能够鉴别TIA及CI、预测CI患者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评价大血管情况,为实现溶栓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CT灌注成像 缺血半暗带 溶栓
原文传递
大鼠脑皮层结构的高分辨锰离子增强7.0TMRI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文颂 高歌军 +5 位作者 余辉 杨涛 戴峰 颜利辉 安艳丽 臧凤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尾静脉给药锰离子增强MRI(MEMRI)显示大鼠脑皮层结构的作用,并比较有无血脑屏障开放对皮层结构显示的影响。方法15只sD大鼠,采用随机排列表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A组,右侧颈内动脉注入30%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尾静脉... 目的研究尾静脉给药锰离子增强MRI(MEMRI)显示大鼠脑皮层结构的作用,并比较有无血脑屏障开放对皮层结构显示的影响。方法15只sD大鼠,采用随机排列表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A组,右侧颈内动脉注入30%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尾静脉注1130mmoL/L MnCl2生理盐水溶液,12h后行MRI;B组,右侧颈内动脉注入生理盐水后尾静脉注100mmol/LMnCl2溶液,12h后行MRI;C组作为正常对照,不做任何处理直接进行MRI。成像采用7.0Tmicro—MR扫描仪。采用Paravision4.0软件测量各组大脑皮层、小脑皮层、嗅球皮层、海马、垂体等ROI的信噪比,各组间信噪比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侧大脑半球间信噪比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MEMRI能清楚显示大鼠脑灰、白质结构及皮层的条带状结构,能显示感觉运动区的解剖边界;室周结构如海马、齿状回、缰联合、嗅球等结构能清楚显示。Mn2+增强后鼠脑右侧大脑皮层、两侧小脑皮层、海马和垂体信噪比升高,A、B、C组SNR值;大脑皮层右侧分别为35.24±7.0、30,1±2.4、26.6±2.8.F=4.36,P=0.038;左侧小脑皮层27.1±5.2、29.4±3.8、19.4±4.5,F=6.66,P=0.011;右侧小脑皮层27.8±3.8、28.5±4.2、20.4±4.8,F=5.84,P=0.017;左侧海马34.5±4.9、38.1±5.3、24.5±3.6,F=11.38,P=0.002;右侧海马35.3±5.5、37.6±4.7、25.6±3.0,F=9.93,P=0.003;垂体39.5±3.8、52.6±9.1、26.2±4.2,F=22.80,P=0.001。其余部位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侧皮层强化比较一致。A组两侧皮层不对称强化,开放血脑屏障侧大脑皮层强化更明显,条带状结构显示较模糊,但是两侧半球各部位强化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尾静脉给药MEMRI能特异性显示大鼠脑皮质分层结构及感觉运动皮层区的解剖边界。高浓度甘露醇能有效开放血脑屏障,并对脑皮层结构显示产生影响。开放与不开放血脑屏障锰离子MEMRI各具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磁共振成像 血脑屏障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平扫和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用于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的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桂龙 姚立正 +5 位作者 钟建国 侍海存 肖佩荣 颜利辉 王瑶 宋维庚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12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平扫、脑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三项联合应用对发病24h内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对比复查头颅CT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平扫、脑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三项联合应用对发病24h内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对比复查头颅CT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血半暗带,分析灌注参数及CTA结果。结果发病6h内的16例患者中15例存在缺血半暗带,1例不存在;发病6~24h的9例患者中1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余8例不存在。梗死区的脑血流量(12.35±6.02)ml/(100g·min)、脑血容量(2.07±0.84)ml/100g及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30.64±14.0)mE/(100g·min)较对侧[分别为(51.25±22.35)ml/(100g·min)、(4.95±1.20)ml/100g、(54.51±22.43)ml/(100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半暗带区的脑血容量较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显示有22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CT平扫、CTP、CTA三项联合检查对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能够预测缺血半暗带,评价大血管情况,为实现溶栓的个体化治疗而不单纯依赖传统溶栓时间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缺血半暗带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