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小麦、玉米纹枯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对小麦的致病力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颜思齐 林桂芸 +1 位作者 吴帮承 李华荣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6-216,共1页
禾谷类作物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是重要的土传病害。生产上普遍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轮、套作的习惯。为澄清上述作物在轮、套作情况下,该等作物的丝核菌病害是否产生交互侵染及其严重程度,作者在重庆,于1984~1986年的两个冬小麦自... 禾谷类作物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是重要的土传病害。生产上普遍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轮、套作的习惯。为澄清上述作物在轮、套作情况下,该等作物的丝核菌病害是否产生交互侵染及其严重程度,作者在重庆,于1984~1986年的两个冬小麦自然生长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立枯病 致病力
下载PDF
蜡质芽孢杆菌R_2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华荣 肖建国 颜思齐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选用我们从稻株上分离筛选的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R_2号菌株,分别在室内和田间测定其对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的拮抗性和防病效果。在PDBA平板上,R_2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带可达10.9mm宽。... 选用我们从稻株上分离筛选的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R_2号菌株,分别在室内和田间测定其对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的拮抗性和防病效果。在PDBA平板上,R_2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带可达10.9mm宽。在WA平板上可抑制病菌菌核萌发,R_2菌量为4×10~6、2×10~7、2×10~9cfu/ml时,病菌菌核萌发菌丝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28.2%、39.7%、56.4%。用菌量为2×10~9cfu/ml的R_2菌液处理人工接种病菌的离体稻叶,对纹枯病病斑扩展的控制效果为55.5%,随R_2菌量降低,其控制效果相应递减。用菌量为4×10~7cfu/ml的R_2菌液喷施田间人工接种病菌的稻株,对纹枯病的防效可达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蜡质芽孢杆菌 防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生防益菌菌株对小麦的促生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大旗 刘灼均 +5 位作者 胡义文 李华荣 肖建国 陈宇 吴帮承 颜思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4-69,共6页
以平板测定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 个芽孢杆菌菌株 ( W122, W141, C B1, W445, T0), 分别按液培和土培麦苗的方式测定其对麦苗的促生性。以对小麦有明显促生效应的菌株 W26 作标准对照,... 以平板测定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 个芽孢杆菌菌株 ( W122, W141, C B1, W445, T0), 分别按液培和土培麦苗的方式测定其对麦苗的促生性。以对小麦有明显促生效应的菌株 W26 作标准对照, 以清水 ( C K) 作空白对照。结果表明, 小麦液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122> C B1> W141 > W26 > W445> T0> C K; 小麦土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26> W122> W445> W141> C K> T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防益菌 促生性 菌株 纹枯病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病情消长与气象因子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华荣 林桂芸 +2 位作者 吴帮承 江浪 颜思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59-63,共5页
小麦苗期接种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观察其病情消长动态,并结合气象因素作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病斑的垂直扩展无实质性影响。影响病斑垂直扩展(y_v)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气温(x_1),其次为雨量(X_2)再次... 小麦苗期接种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观察其病情消长动态,并结合气象因素作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病斑的垂直扩展无实质性影响。影响病斑垂直扩展(y_v)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气温(x_1),其次为雨量(X_2)再次为雨日(X_3)。其回归模型为:y_v=0.0190(±0.0053)X_1+0.0108(±0.0036)X_2-0.0312(±0.0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气象/病情消长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肖建国 李华荣 +1 位作者 林佳芸 颜思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340-342,共3页
在西南农大小麦品种圃中,采用人工高位叶鞘接菌法,鉴定了86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系)、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明显。其中,病情指数低于10%的5个,10~30%者8个,30~50%者20个,50%以上者53个,但无完全免疫... 在西南农大小麦品种圃中,采用人工高位叶鞘接菌法,鉴定了86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系)、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明显。其中,病情指数低于10%的5个,10~30%者8个,30~50%者20个,50%以上者53个,但无完全免疫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抗病性 鉴定
下载PDF
四川省小麦纹枯病菌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帮承 颜思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31-35,共5页
从四川41个县(市)的小麦纹枯病标样中获得112个丝核菌株。其中,双核丝核菌130个,占98.48%,均属 Rhizoctonia cerealis,即 AG-D 群;多核丝核菌2个,占1.52%,分属 Rhizoctonia solani AG-1群和 AG-2-1群。除双核与多核间有显著差别外,双核... 从四川41个县(市)的小麦纹枯病标样中获得112个丝核菌株。其中,双核丝核菌130个,占98.48%,均属 Rhizoctonia cerealis,即 AG-D 群;多核丝核菌2个,占1.52%,分属 Rhizoctonia solani AG-1群和 AG-2-1群。除双核与多核间有显著差别外,双核丝核菌 AG-D 群的7个菌株间的培养性状在一些方面亦有较大差异。这说明群内尚有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丝核菌属 四川
下载PDF
玉米根系益菌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朱红惠 颜思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用诱集分离法,从玉米苗根系分离的86个芽孢杆菌菌株中,筛选出一个对玉米苗有较好促生作用,并兼有一定控制玉米纹枯病作用的M28菌株。用M28菌悬液(5×108个/ml)处理种子后,能显著提高玉米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用诱集分离法,从玉米苗根系分离的86个芽孢杆菌菌株中,筛选出一个对玉米苗有较好促生作用,并兼有一定控制玉米纹枯病作用的M28菌株。用M28菌悬液(5×108个/ml)处理种子后,能显著提高玉米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的吸收能力,株高、茎围、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鲜重、叶干重和叶面积分别增加2.82%~5.08%,3.73%,3.31%,7.78%~8.27%,6.73%~8.12%,8.33%,7.53%和8.19%。在WA平板上,M28可抑制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的萌发,当M28的菌量为4×106,6.7×106,1×107,2×107,4×107(个/ml)时,病菌菌核萌发菌丝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23.35%,42.52%,69.95%,82.04%及86.83%。盆栽玉米苗人工接种病菌和M28,控病效果为27%。M28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5℃~18℃,最高温度为46℃~49℃,在26℃~42℃下生长良好,以38℃为最适。致死温时为100℃,30min(湿热)。生长发育的pH范围为5.8∽6.0~12.5∽12.9,在pH6.4~10.0范围内生长良好,以pH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 有益微生物 蜡质芽孢杆菌 分离 筛选 促生长作用 纹枯病 控病作用
下载PDF
棉花立枯病生防益菌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江怀仲 颜思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2期159-161,共3页
从棉苗根系分离的99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对棉立枯病有控制作用和对棉苗有促生作用的C_(87)菌株。该菌株对棉花立枯病菌、炭疽病菌、枯萎病菌、黄萎病菌和水稻、小麦纹枯病菌均有抑菌活性。每克棉籽用2×l0 ̄8个/ml... 从棉苗根系分离的99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对棉立枯病有控制作用和对棉苗有促生作用的C_(87)菌株。该菌株对棉花立枯病菌、炭疽病菌、枯萎病菌、黄萎病菌和水稻、小麦纹枯病菌均有抑菌活性。每克棉籽用2×l0 ̄8个/ml菌量处理,死苗率减少65.50%~80.07%,对立枯病防效为49.40%~63.34%。该菌株最低生长温度为16℃。最高为56℃,在24℃~48℃下生长良好,40℃为最适温度,121℃,10min致死。菌株生长发育的pH值为5.4~10.5,pH值为6.2~8.5时生长良好,pH值7.0最适。该菌在摇瓶培养下,菌量增加的迟滞期为6h,6~12h为对数生长期,12h后总菌量相对稳定,芽孢数量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立枯病 生防益菌
下载PDF
庄学与袁宏道的山水文学
9
作者 颜思齐 刘松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00,共6页
自然山水自六朝以来一直被文人视为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晚明文人出于对自然山水与自我心理感受的纯粹关注,开拓出藉由山水通往主体心灵自由的审美路径。其中,公安派袁宏道的山水文学将庄学与“性灵”文学相结合的尝试更是堪称典范。袁... 自然山水自六朝以来一直被文人视为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晚明文人出于对自然山水与自我心理感受的纯粹关注,开拓出藉由山水通往主体心灵自由的审美路径。其中,公安派袁宏道的山水文学将庄学与“性灵”文学相结合的尝试更是堪称典范。袁宏道凭借对庄学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受,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在审美视角、审美趣味和审美体验上别出机杼,远契庄学精髓又不失公安派“性灵”之内质;既是庄学的赓续,更是对庄子审美境界的超越与创新,其文学史意义不容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 袁宏道 山水文学
下载PDF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庄子》寓言论“道”刍议
10
作者 刘松来 颜思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7-62,共6页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章堪称独树一帜。他很少从正面直接阐述其哲学观点,而是擅于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漄之辞"的形式,借助形象和故事来寄寓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即寓言论"道"。具体而言,《庄子》中"...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章堪称独树一帜。他很少从正面直接阐述其哲学观点,而是擅于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漄之辞"的形式,借助形象和故事来寄寓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即寓言论"道"。具体而言,《庄子》中"寓言十九,藉外论之"的论"道"方式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显著特征:"不言之辩",《庄子》寓言论"道"的独特话语;"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寓言悟"道"的不二法门;"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寓言论"道"的"形而上"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寓言 “道” “形而上”
下载PDF
小麦丰收菌Bacillus cereus W_(2-6)的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大旗 胡义文 +1 位作者 刘灼均 颜思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0-54,共5页
对比测定了小麦丰收菌(BaciluscereusW2-6)培养液和无菌培养液中的几种成分。结果发现,宏量元素,菌液的P2O5和K2O分别比对照高64%和3.7%;全氮、Ca和Mg则是对照分别高于菌液15.6%、87.... 对比测定了小麦丰收菌(BaciluscereusW2-6)培养液和无菌培养液中的几种成分。结果发现,宏量元素,菌液的P2O5和K2O分别比对照高64%和3.7%;全氮、Ca和Mg则是对照分别高于菌液15.6%、87.98%和97.54%;微量元素中,菌液的Fe、Cu和Zn分别高于对照65.19%、40.0%、41.89%和10.96%。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多酚物质则分别比对照低28.9%、19.84%和28.16%,而半胱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只在菌液中测出。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菌液分别比对照高2333%和1183%,超氧物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均只在菌液中测出其活性。菌液中的植物激素、GA比对照高1.5倍、Z+ZR高6.4倍,ABA高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丰收菌 代谢产物
下载PDF
禾谷类作物纹枯病研究Ⅰ: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四者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1
12
作者 颜思齐 吴帮承 +2 位作者 唐显富 刘灼均 江浪 《植物病理学报》 CAS 1984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澄清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之间的关系,1980~1982年以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为对象,以能代表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棉花立枯病为对照,从病菌无性时期的形态、培养性状、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和交互接种等方面进... 为澄清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之间的关系,1980~1982年以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为对象,以能代表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棉花立枯病为对照,从病菌无性时期的形态、培养性状、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和交互接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水稻纹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在各方面表现均基本一致,应视为同种;小麦纹枯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之间,以及它们和前二者之间,在各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之处并呈现种间的差异。初步认为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是Rhizoctonia中的另外两个种。4种病菌都能侵染水稻、玉米和小麦,小麦纹枯病菌不能侵染棉花,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对棉花亦未表现明显的致病性。鉴于Rhizoctonia属的菌丝细胞随菌龄和分枝的增加而渐变粗、短,为求标准统一,建议测菌丝细胞长、宽时以定型的部位,即初生菌丝的主枝和组成菌核的细胞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枯病 立枯病菌 作物 水稻纹枯病菌 玉米纹枯病菌 小麦纹枯病菌 棉花立枯病 菌丝细胞 初生菌丝 菌核
下载PDF
对农科本科专业调整的几点看法
13
作者 颜思齐 《高等农业教育》 1985年第S2期18-20,共3页
一、关于农科本科专业设置专业设置的原则似应考虑三性,即:科学性(学科的内在联系)、适用性(为经济建设服务)、可行性(地区特点、学校基础和学生负担)。农业科学派生于生物学。当今,生物的分类已从两界(植物、动物)改为多界(应分几界其... 一、关于农科本科专业设置专业设置的原则似应考虑三性,即:科学性(学科的内在联系)、适用性(为经济建设服务)、可行性(地区特点、学校基础和学生负担)。农业科学派生于生物学。当今,生物的分类已从两界(植物、动物)改为多界(应分几界其说不一,比较合理的分法是植物、动物、菌物、原核、原生、非细胞形态等六界)。从适用的角度出发,可把上述六界生物归三类,即: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学科的内在联系和为经济建设服务考虑,专业的分类似应归为以植物学为基础的种植业,以动物学为基础的养殖业,微生物类、生物基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础 微生物类 菌物 农业工程类 专业调整 学生负担 专业设置 分法 本科大学 专业范围
下载PDF
要从考试开刀
14
作者 颜思齐 《高等农业教育》 1984年第2期50-51,共2页
考试被学生看成是“一锤子买卖”,“命运攸关”。因为考试分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前途”。考试也普遍为教师重视,从一个方面说,成绩好坏也关系到自己是否光彩。这是师生在考试问题上的一种侧面反映。从中不难看出,考试在整个教... 考试被学生看成是“一锤子买卖”,“命运攸关”。因为考试分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前途”。考试也普遍为教师重视,从一个方面说,成绩好坏也关系到自己是否光彩。这是师生在考试问题上的一种侧面反映。从中不难看出,考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分数 命运攸关 教学环节 教学双方 教学质量 思想认识问题 考试环节 学习方法 出厂产品 思维逻辑
下载PDF
小麦丰收菌(Bacillus sp.W_(2—6))对小麦生长前期的生理效应研究
15
作者 刘灼均 胡义文 +3 位作者 李华荣 肖建国 杨大旗 颜思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6期503-505,共3页
小麦丰收菌(Bacillus sp.W_(2-6)能提高麦株鲜重2.23%~19.3%、干重1.03%~14.31%、叶绿素含量3.61%~38.91%、净光合速率7.26%~11.53%、CAT酶活性22.23%~79.34%。SOD酶活性在三叶期时低于对照,而拔节和孕穗期均比对照高。... 小麦丰收菌(Bacillus sp.W_(2-6)能提高麦株鲜重2.23%~19.3%、干重1.03%~14.31%、叶绿素含量3.61%~38.91%、净光合速率7.26%~11.53%、CAT酶活性22.23%~79.34%。SOD酶活性在三叶期时低于对照,而拔节和孕穗期均比对照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无明显差异。该菌对小麦有较强的促生作用,并有随生育进程而提高的趋势。该菌不会引起小麦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芽孢杆菌属 生理效应 丰收菌
下载PDF
四川省东、南部稻区水稻纹枯病菌系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华荣 颜思齐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1-49,共9页
将来自川东、南稻区代表性的38个县(市)的水稻纹枯病标样29 6份,按不同的品种、海拔、土质、前作和症状归类,选代表性的标样分离得到10 8个丝核菌菌株。按HCL-Giem sa染色程序和菌丝融合测定法,将108个菌株分为3个菌系:Rhizoctonia sola... 将来自川东、南稻区代表性的38个县(市)的水稻纹枯病标样29 6份,按不同的品种、海拔、土质、前作和症状归类,选代表性的标样分离得到10 8个丝核菌菌株。按HCL-Giem sa染色程序和菌丝融合测定法,将108个菌株分为3个菌系:Rhizoctonia solani AG-1和AG-4,以及双核丝核菌的AG-Bb。其比例分别为97%、1%和2%。经致病性测定表明,该各菌系对水稻的致病性有显著差异:R.solani AG-1的大多数菌株最强,双核丝核菌AG-Bb最弱,R.solani AG一4居中。对上述各菌系的培养性状、非特异性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菌系间在上述诸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同菌系不同菌株间却具一致性。由此说明,按菌丝融合与否区分丝核菌种群较之现行的其它分类法更能反映其遗传本质和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菌系 丝核菌属
原文传递
文学与经济学的学理关系研究——评《经济与文学》
17
作者 颜思齐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3-133,共1页
经济学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人们对文学和经济学的进一步了解,文学与经济学的学理关系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朱丽霞所著的《经济与文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探讨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文化多元交... 经济学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人们对文学和经济学的进一步了解,文学与经济学的学理关系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朱丽霞所著的《经济与文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探讨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文化多元交错下人生选择与文学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了经济与文学的相互影响和成就。纵览全书,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视角新颖,通过文人的生存发展管窥经济与文学的关系该书的第一章即开门见山,明确了该书对经济与文学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明日报出版社 文学成就 人生选择 文化多元 学理关系 经济学 易代之际 相互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