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技术研究展望 被引量:90
1
作者 颜昌宙 范成新 +2 位作者 杨建华 金相灿 赵景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湖泊底泥疏浚是清除湖泊内源污染 (主要是污染底泥 )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总结和分析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技术特点的基础上 ,综述了 3 0多年来国内外湖泊底泥环保疏浚工程概况、环保疏浚设备的研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结合国... 湖泊底泥疏浚是清除湖泊内源污染 (主要是污染底泥 )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总结和分析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技术特点的基础上 ,综述了 3 0多年来国内外湖泊底泥环保疏浚工程概况、环保疏浚设备的研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结合国外环保疏浚技术研究的发展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底泥 污染物 环保疏浚技术 水质 富营养化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不同浓度氨氮对轮叶黑藻的生理影响 被引量:81
2
作者 颜昌宙 曾阿妍 +3 位作者 金相灿 赵景柱 许秋瑾 王兴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50-1055,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0.5、1、2、4、8、16mg/L)的氨氮(NH4+-N)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生理生化影响,测定了黑藻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酰... 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0.5、1、2、4、8、16mg/L)的氨氮(NH4+-N)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生理生化影响,测定了黑藻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酰氨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氨氮(0.5、1、2mg/L)对轮叶黑藻的生长稍有促进作用,但培养液中氨氮浓度超过4mg/L时,黑藻的相对生长率(R)明显下降,当浓度达到16mg/L时,黑藻在20多天内全部死亡。在低浓度氨氮条件下,黑藻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氨氮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超过4mg/L时,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第24、32、40天取样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低浓度氨氮处理组(0.5、1、2mg/L)的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又上升,而对照组的蛋白质含量一直在上升,高浓度氨氮处理组(8、16mg/L)的蛋白质含量则呈明显下降趋势。POD、SOD和GS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高浓度氨氮条件下增加显著,并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格局,在第16天或第24天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提示在富营养化条件下氨氮浓度的升高将影响其生理功能,过高浓度的氨氮对轮叶黑藻是一种逆境胁迫,可抑制其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轮叶黑藻对氨氮浓度变化虽有一定耐性,但耐性会随时间延长而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黑藻 生理影响 胁迫
下载PDF
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72
3
作者 颜昌宙 金相灿 +2 位作者 赵景柱 叶春 王中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0-364,共5页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在湖泊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的功能包括缓冲带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在湖泊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的功能包括缓冲带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结构的逆向演替及生态功能下降,退化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其生态恢复技术可划分为三大类湖滨带生境恢复与重建技术、湖滨带生物恢复与重建技术、湖滨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云南洱海湖滨带近3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试验的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水生植被得到恢复,水质净化作用明显,藻类得到抑制,浮游动物的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生态恢复与重建 生态功能 退化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五里湖生态重建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38
4
作者 颜昌宙 许秋瑾 +3 位作者 赵景柱 金相灿 叶春 年跃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7,共4页
简要介绍了五里湖的概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对五里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过程的调查,并从水文、水质、底质等方面分析了五里湖生态重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蠡湖新城建设规划及五里湖综合整治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 简要介绍了五里湖的概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对五里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过程的调查,并从水文、水质、底质等方面分析了五里湖生态重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蠡湖新城建设规划及五里湖综合整治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即通过控源、利用生境修复措施创造生态恢复条件、人工重建水生植被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重建良性的湖泊水生态系统。同时,从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建 生境修复 生态系统管理 五里湖
下载PDF
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Cu^(2+)的等温吸附特征 被引量:33
5
作者 颜昌宙 曾阿妍 +3 位作者 金相灿 王圣瑞 许秋瑾 赵景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8-1072,共5页
研究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分别采用了线性和非线性2种方法拟合吸附等温线,并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拟合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在采用等温吸附模型比较和评价不同生物吸附剂的性能时,不能仅仅根据R2和χ2的... 研究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分别采用了线性和非线性2种方法拟合吸附等温线,并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拟合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在采用等温吸附模型比较和评价不同生物吸附剂的性能时,不能仅仅根据R2和χ2的大小进行拟合方程的适用性比较.为了获得更为真实可靠的拟合结果,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分别进行拟合,而每一种拟合方法也要同时采用多种模型,在对多个拟合结果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更符合实验数据的吸附模型;②在本实验中,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吸附Cu2+的行为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Freundlich模型特别是其线性表达式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误差较大;③沉水植物中粗纤维素占干物质的比重是影响其吸附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细胞壁上多糖的—OH和—CONH2可能是吸附的活性中心;④根据Langmuir模型线性拟合参数qm,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55 mg/g和10.80mg/g,其吸附Cu2+的最大活性比表面积分别为3.23m2/g和1.62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生物吸附 CU^2+ 吸附等温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与磷互作对莱茵衣藻砷累积与生物转化的影响
6
作者 张鑫 杨帆 +1 位作者 于子悦 颜昌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4-1414,共11页
纳米材料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较强的反应活性,对砷(As)的环境行为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这可能对微藻As吸收代谢产生潜在的影响。以模式生物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磷酸盐(PO_(4)^(3−))浓度下,纳米... 纳米材料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较强的反应活性,对砷(As)的环境行为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这可能对微藻As吸收代谢产生潜在的影响。以模式生物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磷酸盐(PO_(4)^(3−))浓度下,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莱茵衣藻中As(Ⅴ)累积和生物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初期(第1天)nano-TiO_(2)作为载体显著促进了0.013、0.100和0.500 mmol/L PO_(4)^(3−)处理组藻细胞对As的累积,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nano-TiO_(2)的载体效应呈下降趋势;暴露结束后(第8天),nano-TiO_(2)添加组中,进入藻细胞的As(Ⅴ)除了还原成As(Ⅲ)及甲基化成二甲基砷外,还能进一步转化为一种可能为砷糖的未知化合物,且随着PO_(4)^(3−)浓度的降低,藻细胞内这种砷糖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这可能会抑制As(Ⅲ)的外排;暴露结束后(第8天),培养基中主要检测到的As形态为As(Ⅴ)和As(Ⅲ),1.0和0.5 mmol/L处理组还有少量二甲基砷。nano-TiO_(2)的添加降低了培养基中As(Ⅲ)的浓度,尤其是0.5和1.0 mmol/L PO_(4)^(3−)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材料与PO_(4)^(3−)的互作可显著改变微藻As的累积与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 砷酸盐 磷酸盐 纳米二氧化钛 砷形态
下载PDF
云南洱海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被引量:46
7
作者 颜昌宙 金相灿 +4 位作者 赵景柱 沈兵 李宁波 黄昌筑 熊仲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2,共5页
由于湖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加,致使洱海出现了富营养化进程加剧、湖泊水位降低、湖滨带生境恶化、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002年洱海入湖污染负荷量CODCr为3008t.a-1,总磷为137.31t.a-1,总氮为1426.35t.a-1,其营... 由于湖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加,致使洱海出现了富营养化进程加剧、湖泊水位降低、湖滨带生境恶化、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002年洱海入湖污染负荷量CODCr为3008t.a-1,总磷为137.31t.a-1,总氮为1426.35t.a-1,其营养盐负荷总磷和总氮均已超过洱海中营养水平下的环境容量.洱海已处在一个关键的敏感的营养状态转型时期,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提出明确洱海主导功能,注重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建立洱海湖滨带保护区,加强旅游污染控制,适当调整洱海水资源调度运行方式,并通过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主要入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及农村环境改善工程、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洱海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生态保护 富营养化 可持续利用对策
下载PDF
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 被引量:66
8
作者 颜昌宙 金相灿 +2 位作者 赵景柱 邓红兵 许秋瑾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4-298,共5页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功能主要包括:缓冲带功能、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结构的逆向演替及生态功能的...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功能主要包括:缓冲带功能、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结构的逆向演替及生态功能的下降,退化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湖滨带管理的核心是湖滨带植被的正确管理,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与湖滨带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水生态系统,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植被缓冲带;(2)加强湖滨带规划和管理的政策研究;(3)加强湖滨带生态监测系统及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4)促进湖滨带管理的公众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功能 管理 生态恢复
下载PDF
云南洱海湖滨带生态重建方案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颜昌宙 叶春 刘文祥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9-464,共6页
按照湖滨带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将云南洱海湖滨带划分为4个功能区段,在此基础上根据洱海湖滨带现状、不同功能区的要求和生态恢复目标,提出了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适用模式和高、中、低3个目标的生态重建方案。并对3个方案的投资、... 按照湖滨带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将云南洱海湖滨带划分为4个功能区段,在此基础上根据洱海湖滨带现状、不同功能区的要求和生态恢复目标,提出了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适用模式和高、中、低3个目标的生态重建方案。并对3个方案的投资、环境效益与经济成本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结合洱海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洱海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确定了洱海湖滨带重建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生态环境 重建 洱海湖滨带 生态服务价值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u^(2+)的生物吸附及其生理反应 被引量:22
10
作者 颜昌宙 曾阿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6-370,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在吸收铜离子过程中产生的生理反应。以上两种沉水植物在Cu2+浓度分别为0、2、4、8、16、32、64mg.L-1的溶液中暴露了24、48...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在吸收铜离子过程中产生的生理反应。以上两种沉水植物在Cu2+浓度分别为0、2、4、8、16、32、64mg.L-1的溶液中暴露了24、48、72、96h,结果表明:黑藻对铜的积累量明显高于狐尾藻对铜的积累量,本实验中黑藻对铜的最大积累量为11295.31μgCu.g-(1干重),而狐尾藻对铜的最大积累量为6861.26μgCu.g-(1干重);对以上两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产生胁迫效应的Cu2+浓度明显不同,表明狐尾藻较黑藻对重金属Cu2+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性。以上研究结果对利用沉水植物去除重金属污染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况水植物 生物吸附 CU2+ 叶绿素 s0D POD
下载PDF
焉耆盆地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颜昌宙 刘文祥 郭海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0-23,共4页
以控制博斯腾湖盐污染、有机污染和防止富营养化为目标,分区分阶段提出焉耆盆地主要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和方案。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水污染物 总量控制 湖泊污染
下载PDF
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在湖泊生态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颜昌宙 卓俊玲 姜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61,共4页
湖泊生态工程规划不仅仅是单纯的水污染控制系统,还涉及到水资源调控、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修复等问题,笔者将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应用于博斯腾湖焉耆盆地控制区生态工程规划方案的研究中,通过规划模型构建、多目标决策分析过程的优化,得... 湖泊生态工程规划不仅仅是单纯的水污染控制系统,还涉及到水资源调控、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修复等问题,笔者将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应用于博斯腾湖焉耆盆地控制区生态工程规划方案的研究中,通过规划模型构建、多目标决策分析过程的优化,得出了焉耆盆地控制区生态工程的优化方案。对于其他湖泊生态工程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生态工程规划 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
下载PDF
博斯腾湖生态保护规划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颜昌宙 许秋瑾 李新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6-88,共3页
在对博斯腾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的基础上,从防治干旱区湖泊咸化和富营养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焉耆盆地污染源控制、湖滨湿地生态修复、水资源调控等方面的工程措施。同时,通过多目标决策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博斯腾湖生态保护工... 在对博斯腾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的基础上,从防治干旱区湖泊咸化和富营养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焉耆盆地污染源控制、湖滨湿地生态修复、水资源调控等方面的工程措施。同时,通过多目标决策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博斯腾湖生态保护工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工程 规划 湿地生态修复 博斯腾湖
下载PDF
氮肥管理对植物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颜昌宙 郭建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66-1474,共9页
农业土壤镉(Cd)污染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由于Cd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并且非常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使得土壤生态环境和作物安全生产面临很大的挑战。氮(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农业生产中氮肥施加是... 农业土壤镉(Cd)污染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由于Cd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并且非常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使得土壤生态环境和作物安全生产面临很大的挑战。氮(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农业生产中氮肥施加是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文章综述了氮肥管理对Cd污染土壤中植物Cd吸收的影响,并从氮肥对土壤中Cd有效态影响、对植物抗氧化系统影响和分子机制3个方面阐述氮肥影响植物Cd吸收的机理。当前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管理影响了植物Cd吸收,不同形态氮肥对不同植物及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植物Cd吸收的影响差异明显,氮肥通过对植物的生理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作用进而影响植物Cd的吸收。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土壤和植物种类,合理调控氮肥施用,达到修复土壤和作物安全生产的目标。今后应注重对复杂环境变量条件下氮肥最佳调控方法的探索,进一步深入研究氮肥施用条件下植物根际微环境理化性质、植物生理特性和植物Cd含量的相互作用关系,找出氮肥影响植物Cd吸收的关键生理过程和关键控制基因,进而指导在Cd污染土壤中氮肥的精准施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镉污染土壤 植物 吸收
下载PDF
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昌宙 《中国发展》 2013年第3期89-89,共1页
过去的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和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成为全球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中国的城市化率由1982年的20.2%增加到2011年的51.3%,但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城镇化建设 城市化进程 环境与发展 城镇化进程 经济增长 城市化率 科学规划
下载PDF
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133
16
作者 金相灿 叶春 +4 位作者 颜昌宙 任丙相 张永春 汪小泉 汪耀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共5页
太湖流域是中国人口和城镇最为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大湖流域之一。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如何治理太湖、保护太湖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科技人... 太湖流域是中国人口和城镇最为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大湖流域之一。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如何治理太湖、保护太湖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科技人员的紧迫任务。笔者通过对太湖近15a来水质发展趋势及污染物来源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污染控制 综合治理 湖泊
下载PDF
金鱼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特征 被引量:33
17
作者 曾阿妍 颜昌宙 +2 位作者 金相灿 王圣瑞 马小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1-694,共4页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2种吸附等温式拟合吸附热力学的实验结果表明,以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系数为0.9977,其最大吸附量为7.79mg/g.在解吸实验中,各浓度组的解吸率均在1%以下,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持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生物吸附 CU^2+ 伪二级动力学方程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庆召 李国新 +2 位作者 罗专溪 张娴 颜昌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875,共7页
研究了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Cd,Hg和As和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Cu,Pb和As平均含量均介于效应浓度区间低值(ERL)和效应浓度区间中值(ERM)之间,而大多数站位Zn,Cr,Cd和Hg平均含量则低于ERL... 研究了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Cd,Hg和As和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Cu,Pb和As平均含量均介于效应浓度区间低值(ERL)和效应浓度区间中值(ERM)之间,而大多数站位Zn,Cr,Cd和Hg平均含量则低于ERL值;(2)沉积物多环芳烃(PAHs)以石油或油料燃烧来源为主,PAHs的总量远低于ERL值(4000μg.kg-1);(3)重金属与低环PAHs相关性显著,易发生交互作用;(4)利用沉积物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进行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发现,筼筜湖表层沉积物对海洋底栖生物可能存在较强的生物毒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多环芳烃 沉积物 生态风险评价 厦门湾
原文传递
pH对穗花狐尾藻吸附重金属镉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国新 薛培英 +2 位作者 李庆召 高亚杰 颜昌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9-1333,共5页
运用沉水植物修复水体中低浓度重金属污染,研究不同pH条件下,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鲜样对重金属镉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pH对吸附结果影响较大,且在适宜的范围内,等温吸附均可用线性Langmuir模型和拓展Langmuir模型来描述.当初始pH为3.... 运用沉水植物修复水体中低浓度重金属污染,研究不同pH条件下,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鲜样对重金属镉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pH对吸附结果影响较大,且在适宜的范围内,等温吸附均可用线性Langmuir模型和拓展Langmuir模型来描述.当初始pH为3.0-7.0时,Langmuir模型的相关系数(R2)均可达0.954 7(n=21)以上,但当初始pH为2.0时,穗花狐尾藻对重金属镉的吸附不符合Langmuir模型.当初始pH为3.0-6.0,初始ρ(镉)(即C0)为16-72 mg/L时,分别有38%的Langmuir模型计算值,75%的拓展Langmuir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小于10%,这表明穗花狐尾藻吸附重金属镉时,拓展Langmuir模型比Langmuir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总体来说,穗花狐尾藻对镉的吸附,最适宜的初始pH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生物吸附 穗花狐尾藻 LANGMUIR模型
下载PDF
沸石的改性及其对氨氮吸附特征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萌 房春生 +2 位作者 颜昌宙 魏群山 王灶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4-1029,共6页
为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及其组合顺序对天然沸石吸附NH4+效率的影响及其吸附特征,选择盐、高温、酸3种改性方法进行不同组合.结果显示,改性组合顺序对天然沸石的吸附性能影响较明显,最佳改性组合顺序为"盐+酸+高温",其改性后的沸... 为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及其组合顺序对天然沸石吸附NH4+效率的影响及其吸附特征,选择盐、高温、酸3种改性方法进行不同组合.结果显示,改性组合顺序对天然沸石的吸附性能影响较明显,最佳改性组合顺序为"盐+酸+高温",其改性后的沸石在初始ρ(NH4+)为15、30和50 mg/L下对NH4+的去除率分别为87%、92%和94%.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 2种方程来拟合"盐+酸+高温"改性后沸石的吸附行为,表明其更符合Langmuir模型,R2为0.998 5,其最大吸附量(qmax)为8.23 mg/g,并且其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为0.998 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BET)分析结果表明,沸石经最优组合改性后表面形态明显变化,比表面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沸石 改性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