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LADA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颜湘 周智广 +4 位作者 黄干 李霞 杨琳 齐海英 严烨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起病(≥60岁)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2003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46例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检测,分别比较老年LA... 目的探讨老年起病(≥60岁)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2003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46例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检测,分别比较老年LADA(GAD-Ab阳性)与老年T2DM(GAD-Ab阴性),老年LADA与中青年LADA(15~59岁)的C肽、体重指数(BMI)、HBA1c等.GAD-Ab采用放射配体法,C肽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老年LADA占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8.8%(18/204),中青年LADA占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9.3%(60/642),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LADA与老年T2DM比较,C肽、体重指数(BMI)、HBA1c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LADA与中青年LADA比较,C肽水平较高、BMI较大(P<0.05).结论老年LADA占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8.8%,其临床特点与老年T2DM相似,需测定GAD-Ab以利早期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组6型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颜湘 刘泉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病原学确诊为EV71和CA6感染的病例,分为EV7...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病原学确诊为EV71和CA6感染的病例,分为EV71组和CA6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和预后。结果共确诊HFMD住院患儿887例,其中EV71组438例(49.4%),CA6组43例(4.8%)。1EV71组和CA6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7.6±8.7)和(27.2±18.2)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组流行时间不同,CA6组以1~3月所占比例最大,EV71组主要集中于4~7月。3发热、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呕吐、惊跳及肢体抖动)在CA6组发生率明显低于EV71组(P均〈0.05),且意识障碍仅见于EV71组。4CA6和EV71组主要表现为手足疱疹、口腔疱疹和臀部皮疹,CA6组还更表现为躯干、四肢和口周皮疹。CA6组疱疹比例(23/43,53.5%)明显高于EV71组(49/438,11.2%)(P〈0.001)。5CA6组均痊愈,并完成随访;EV71组428例(97.7%)痊愈,1例(0.2%)死亡,347/437例(79.4%)完成随访。CA6组后期脱甲和脱屑的发生率均较EV71组明显增高(P均〈0.001)。CA6组均无后遗症;EV71组肢体瘫痪8/437例(1.8%),癫1/437例(0.2%)。结论EV71和CA6感染所致的HFMD好发于不同季节,与EV71感染相比,CA6感染患儿年龄偏小,皮疹广泛,形态多样,脱甲及脱屑发生率高,神经系统受累较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肠道病毒71型 脱甲 脱屑
下载PDF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颜湘 李桢 周智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7期5-7,共3页
关键词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其临床应用 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 基因工程技术 空腹高血糖 心血管疾病 胰岛素作用 胰岛素分泌
下载PDF
罗格列酮与胰岛素合用对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3
4
作者 李霞 周智广 +4 位作者 黄干 彭健 颜湘 王建平 杨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RSG)与胰岛素 (Ins)合用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 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 )检测 ,筛选出 GADA阳性、空腹 C肽...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RSG)与胰岛素 (Ins)合用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 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 )检测 ,筛选出 GADA阳性、空腹 C肽≥ 30 0 pm ol/ L的 L ADA患者 1 2例 ,随机分为 Ins组 (n=6 )、Ins+RSG组 (合用组 ) (n=6 )。分别在入组时和入组后 1 2个月检测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75 g葡萄糖负荷后 2 h血糖和 C肽 ,进行胰岛功能的比较。用放射配体法检测 GADA水平 ,放免法检测 C肽。 结果 随访 1年时 Ins+RSG组的糖负荷后 2 h C肽高于 Ins组 (1 6 95 .0 pmol/ L对 782 .1 pmol/ L ,P<0 .0 5 ) ;Ins组随访 1年前后的 C肽有下降趋势 (从 1 71 0 .5pmol/ L到 782 .1 pm ol/ L ) ,而 Ins+RSG组变化不明显 (从 1 2 4 2 .9pm ol/ L到 1 6 95 .0 pm ol/ L ) ,合用组治疗前后糖负荷后 C肽的差值 (治疗后 -治疗前 )较单用 Ins组为高 (2 4 3.0 pm ol/ L - 1 0 79.6pmol/ L ,P<0 .0 5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入组时的餐后 2 h C肽、体质指数 (BMI)、Ins和 RSG联合治疗与随访 1年时的糖负荷后 C肽水平呈正相关 ,其中以最后一个因素的标准回归系数为大 (分别为0 .3、1 37.2、76 7.1 ;P值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胰岛素 胰岛Β细胞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放射配体法
下载PDF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7
5
作者 刘凤 毛季萍 +1 位作者 颜湘 贺忠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评价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及其神经病变分级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价值,探讨TCSS神经病变分级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T... 目的:评价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及其神经病变分级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价值,探讨TCSS神经病变分级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TCSS检查,以神经电生理检查作为诊断DPN的金标准,与TCSS≥6分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在该人群中TCSS诊断DPN的合适截断点。结果:TCSS≥6分的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6%,77.2%,75.6%,对应的约登指数及Kappa值分别为0.53及0.52,提示TCSS≥6分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一致性较好;TCSS神经病变分级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呈线性正相关(P<0.05);该评分合适的截断点为5分或6分。结论:TCSS对DPN的诊断价值较高,其神经病变分级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诊断试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霞 周智广 +2 位作者 杨琳 黄干 颜湘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及伴有MS的LADA患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598例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的患者用放射配体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aciddecarboxylaseautoan...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及伴有MS的LADA患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598例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的患者用放射配体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aciddecarboxylaseautoantibodyGADA),筛查出GADA阳性的LADA和GADA阴性的T2DM患者,比较两组及LADA亚型各组间伴发或不伴发MS的患病率及LADA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3.7%(22/93)的LADA患者伴有MS;在伴有MS的糖尿病患者中LADA占10.0%,其中约95%为低GADA滴度的LADA-2型;与伴有MS的LADA患者相比,不伴有MS的LADA更类似经典的1型糖尿病,具有低体重、易发生酮症、多依赖胰岛素治疗及胰岛功能较差等特点。结论23.7%的LADA患者存在MS;伴有和不伴有MS的LADA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且其GADA水平反映自身免疫破坏程度差异显著,提示不同特点的LADA患者需要不同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下载PDF
羧基肽酶-H抗体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琳 周智广 +5 位作者 黄干 颜湘 金萍 王建平 李霞 William Hagopian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探讨羧基肽酶 H自身抗体 (CPH Ab)阳性的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该抗体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临床初诊为T2DM患者 5 4 5例 ,1型糖尿病 (T1DM)患者 85例 ,健康对照 12 3例进行CPH... 目的 探讨羧基肽酶 H自身抗体 (CPH Ab)阳性的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该抗体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临床初诊为T2DM患者 5 4 5例 ,1型糖尿病 (T1DM)患者 85例 ,健康对照 12 3例进行CPH Ab测定 ,同时检测T2DM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比较各组CPH Ab的阳性率以及T2DM中依据CPH Ab、GAD Ab划分的 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CPH Ab和GAD Ab。 结果 CPH Ab阳性率在T2DM患者 ( 5 .5 % ,30 /5 4 5 )高于T1DM患者 ( 0 % ,0 / 85 )和正常对照 ( 0 .8% ,1/ 12 3) (P <0 .0 5 ) ,30例CPH Ab阳性的T2DM患者只有 1例同时GAD Ab阳性。CPH Ab在低体重 (BMI<2 1kg/m2 )者中的阳性率较高 ,且该抗体阳性的患者具有起病年龄跨度大、病程较长、低体重、易发生酮症等特点 ,其空腹C肽介于GAD Ab阳性与两种抗体(GAD Ab和CPH Ab)均阴性的T2DM患者之间 ,反映代谢综合征的指标水平较低 (包括较低的BMI、血压和甘油三酯 ) ,而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较高。 结论 CPH Ab阳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介于经典的LADA(GAD Ab阳性 )与T2DM患者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肽酶-H抗体 隐匿性自身免疫性 糖尿病 诊断
下载PDF
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琳 周智广 +1 位作者 黄干 颜湘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抗体 (IC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 :对单独ICA阳性的LADA14例 ,单独GAD Ab阳性的LADA 10例 ,GAD Ab和ICA同时阳性的LADA 7例 ,两抗体均...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抗体 (IC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 :对单独ICA阳性的LADA14例 ,单独GAD Ab阳性的LADA 10例 ,GAD Ab和ICA同时阳性的LADA 7例 ,两抗体均阴性的 2型糖尿病 (T2DM) 2 5例 ,每半年随访一次 (第 2年除外 )直至第 5年 ,测定患者空腹C肽 (FCP)和 10 0g馒头餐后 2hC肽 (2°CP)及糖代谢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GAD Ab和C肽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ICA。结果 :单独GAD Ab阳性和两抗体均阳性组的FCP从随访第 2 .5年开始下降 ,FCP较入组时下降≥ 5 0 %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从第 3年和第 3.5年升至 6 0 %和 71.4 % ,单独ICA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的T2DM组则无显著性变化。单独GAD Ab阳性组中 4 / 10例、两抗体均阳性组 1/ 10例出现胰岛功能衰竭 ,前者与单独ICA阳性组 (0 / 14例 )和两抗体均阴性组 (0 / 2 5例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ICA与FCP间无显著性相关 (rs= 0 .2 5 8,P <0 .0 5 )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AD Ab对FCP的影响远大于ICA。结论 :GAD Ab阳性的LADA患者胰岛 β细胞功能较ICA阳性的LADA以及T2DM下降更快 ,GAD Ab滴度是预测胰岛功能减退速度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抗体 阳性 隐匿性 自身免疫 糖尿病 Β细胞功能 GAD-AB ICA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三种诊断标准在2型糖尿病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谭少珍 周智广 +7 位作者 唐炜立 陈小燕 颜湘 汤佳珍 彭健 黄干 冯琼 刘玉华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比较WHO、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及中华糖尿病学会(CDS)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在2型糖尿病(T2DM)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51例病程未超过1年、无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比较三种标准的诊断差异,... 目的比较WHO、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及中华糖尿病学会(CDS)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在2型糖尿病(T2DM)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51例病程未超过1年、无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比较三种标准的诊断差异,并比较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IR)及大血管超声异常率与MS间的关系。结果采用WHO、CDS及ATPⅢ标准MS患病率分别为61.4%、61.8%及48.2%(P<0.01);中心性肥胖的诊断率分别为59.3%、59.8%及13.5%(P<0.01);WHO与CDS标准符合率为99.6%。应用ATPⅢ标准,有MS者其IR、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皆显著高于无MS者(P<0.05)。结论(1)三种标准诊断MS其差异有显著性;ATPⅢ标准诊断率低于另两者;WHO标准与CDS标准在中国T2DM人群可以通用。(2)ATPⅢ标准诊断中心性肥胖更严格,且可见IR与MS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 MS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多因素干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小燕 周智广 +5 位作者 唐炜立 周启昌 李霞 颜湘 彭健 刘志文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因素干预对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代谢综合征 (MS)的疗效。 方法 采用平行、开放的前瞻性研究方式 ,对 10 4例无动脉粥样硬化 (AS)伴MS的新诊断T2DM患者以抗血小板聚集 ,强化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综合达标措... 目的 探讨多因素干预对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代谢综合征 (MS)的疗效。 方法 采用平行、开放的前瞻性研究方式 ,对 10 4例无动脉粥样硬化 (AS)伴MS的新诊断T2DM患者以抗血小板聚集 ,强化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综合达标措施 ,探讨干预 1年对MS组成的变化。 结果 多因素干预 1年后伴MS的新诊断T2DM患者体质指数 (BMI)、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 (TG)、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2 4h尿白蛋白定量 ( 2 4hUAl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高敏C 反应蛋白 (hsCRP)水平、颈总动脉 (CCA)及股动脉 (FA)内中膜厚度 (IMT)均下降 (P <0 0 5 ) ;6 2 5 % ( 6 5 /10 4 )患者转变为无MS者 ,92 3% ( 96 /10 4 )患者减少至少 1项MS组分。干预 1年MS组分净达标率 (Δ % )依次为HbA1c( 6 0 6 % )、TG ( 4 5 2 % )、2 4hUAlb( 33 7% )、DBP( 33 7% )、SBP( 2 9 9% ) ,均高于BMI( 14 5 % )、HDL C( 13 5 % )及WHR( 1 9% ) (P <0 0 5 )。 结论 多因素干预可显著改善新诊断T2DM的MS ;各种MS组分对干预的疗效不一 ,中心性肥胖及低HDL C血症较难奏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干预 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T2DM MS 血糖
下载PDF
多因素干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小燕 周智广 +6 位作者 刘明辉 唐炜立 李霞 傅朝 颜湘 彭健 刘志文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3,1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危险因素干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研究,对161例病程1年以内、无AS的T2DM患者,以抗血小板聚集、强化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达标的干预方式,观察干预1... 目的探讨多危险因素干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研究,对161例病程1年以内、无AS的T2DM患者,以抗血小板聚集、强化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达标的干预方式,观察干预1年的代谢控制情况及其与颈总动脉(CCA)、股动脉(FA)内中膜厚度(IMT)和(或)AS斑块发生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亚临床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就整组患者而言,干预1年平均CCA-IMT、FA-IMT显著低于基线水平(△CCA-IMT:0.08mm,95%CI:0.06~0.11,P〈0.001;△FA-IMT:0.07mm,95%CI:0.05~0.10,P〈0.001);25例患者(15.5%)发生亚临床AS。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因素干预条件下与亚临床AS发生密切关联的因素分别为:SBP是否治疗达标(比数比:20.879,95%CI:3.387~128.721,P=0.001)、LDL-C是否治疗达标(比数比:8.047,95%CI:1.706~37.96,P=0.008)、代谢控制达标数目(比数比:2.07,95%CI:1.044-4.103,P=0.037)。结论①多危险因素干预1年能逆转新诊断T2DM患者CCA-IMT及FA-IMT;②SBP、LDL-C是否控制达标及全面代谢控制的程度是影响新诊断T2DM亚临床A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干预 多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亚临床
下载PDF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6年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杨琳 周智广 +4 位作者 黄干 欧阳玲莉 李霞 颜湘 伍汉文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5期335-339,共5页
目的 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阳性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 β细胞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GAD Ab阳性的LADA患者 4 5例(LADA 1组 16例 ,LADA2组 2 9例 ) ,年龄 2 8~ 6 8岁 ;GAD Ab阴性的 2... 目的 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阳性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 β细胞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GAD Ab阳性的LADA患者 4 5例(LADA 1组 16例 ,LADA2组 2 9例 ) ,年龄 2 8~ 6 8岁 ;GAD Ab阴性的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 4 5例(T2DM 1组 16例 ,T2DM 2组 2 9例 ) ,年龄 2 6~ 6 8岁。每半年随访一次 ,LADA 1组和T2DM 1组随访至第 6年 ,LADA 2组和T2DM 2组随访至第 1 5年。测定空腹C肽 (FC P)和 10 0g馒头餐后 2hC肽 (2hC P)及糖代谢控制指标。采用放射配体法测定GAD Ab ,放免法测定C P。 结果 LADA1组的FC P较入组时下降 5 0 %以上 ,随访第 1 5年时为 2 5 % ,随访第 2 5年平均水平呈显著性下降[(396± 189) pmol/L对 (5 73± 2 89) pmol/L ,P <0 0 5 ]直至第 6年 ,而T2DM 1组的FC P在随访期间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LADA患者平均每年FC P下降 15 8% (4 0 %~ 91 0 % ) ,而T2DM平均为 5 2 % (- 3 5 %~ 35 5 % ,P =0 0 0 0 )。LADA患者的FC P与GAD Ab滴度呈负相关 (r =-0 4 83,P =0 0 0 0 ) ;FC P平均每年下降百分数的相关因素为GAD Ab滴度、体质指数 (BMI)和发病年龄 (r分别为 0 4 0 8、- 0 30 1和 - 0 5 2 3,P <0 0 5 )。 结论 LADA患者胰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DA 患者 GAD-AB T2DM 随访 胰岛Β细胞功能 FC 滴度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发病年龄
下载PDF
^(35)S标记重组人GAD_(65)抗原检测糖尿病患者GAD-Ab指数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干 周智广 +6 位作者 彭健 颜湘 朱旭萍 杨琳 李霞 王建平 蒋铁建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2-86,89,共6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重组人GAD6 5质粒 ,经试管内转录与翻译 ,获得35S GAD6 5抗原 ,35S GAD6 5与血清在自制旋转孵育器上旋转保温 ,以蛋白质A 琼脂糖作为沉淀剂 ,用计数仪测沉淀物放射性计...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重组人GAD6 5质粒 ,经试管内转录与翻译 ,获得35S GAD6 5抗原 ,35S GAD6 5与血清在自制旋转孵育器上旋转保温 ,以蛋白质A 琼脂糖作为沉淀剂 ,用计数仪测沉淀物放射性计数 ,以GAD Ab指数 >0 .0 5作为阳性标准 ,并检测 4 3例 1型和 2 2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以及 10 9例正常对照者的GAD Ab水平。结果 检测条件优化 :采用SJ15 15型35S 蛋氨酸进行试管内转录与翻译 ,自制旋转孵育器转速控制在 2 0~ 30r min ,操作环境温度为 4~ 2 5℃ ,缓冲液最佳pH值为 7.2~ 7.4 ,且新配制使用不宜超过 2周 ,以及采用水平转头离心机等。该方法批内变异系数 (CV)为 4 .9%~ 8.3% ,批间CV为 7.1%~ 10 .8% ,特异性为 98.2 % ,结果与国际标准化实验室GAD Ab检测一致率 98.3% ,Kappa值 0 .971,优于原放射配位体法。该方法检测 1型糖尿病患者阳性率为 5 8.1% (2 5 4 3例 ) ,2型糖尿病患者为 10 .2 % (2 3 2 2 6例 ) ,对照组为1.8% (2 10 9例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该方法检测GAD Ab灵敏、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可望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35S标记 重组人GAD65抗原 检测
下载PDF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霞 黄干 +2 位作者 颜湘 杨琳 周智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滴度的关系。方法在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筛选出GAD-Ab阳性的LADA患者141例,测量其身高和体质量,抽血检测血脂、空腹...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滴度的关系。方法在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筛选出GAD-Ab阳性的LADA患者141例,测量其身高和体质量,抽血检测血脂、空腹血糖和空腹C肽水平。根据GAD-Ab滴度0.3为截点将LADA患者分为高滴度组(LADA-1亚型)和低滴度组(LADA-2亚型)。利用HOMA2软件计算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水平。用放射配体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GAD-Ab和C肽水平。结果与低滴度者相比,高滴度的LADA-1型患者的起病年龄较轻、体质量指数较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空腹和餐后C肽的水平较差,同时合并有较低的甘油三酯水平。根据HOMA2软件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显示,高GAD-Ab滴度的LADA-1型的HOMA2-IR的水平显著性低于低滴度的LADA-2型患者(1.6±1.1 vs 2.1±1.1,P=0.001)。患者的HOMA2-IR指数与GAD-Ab滴度呈负相关。结论 LADA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相关,低抗体滴度者的胰岛素抵抗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 胰岛素抵抗 胰岛功能
下载PDF
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白瑛 周智广 +1 位作者 颜湘 彭健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讨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 (SF)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在SF组 (n =2 38)中筛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和胰岛细胞抗体 (ICA) ,并将之与非继发失效 (NSF)组 (n =110 )中的阳性... 目的 探讨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 (SF)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在SF组 (n =2 38)中筛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和胰岛细胞抗体 (ICA) ,并将之与非继发失效 (NSF)组 (n =110 )中的阳性率比较。 结果 SF组中GAD Ab阳性的LADA的患病率为 13.9%( 33 2 38) ,NSF组为 10 .0 %( 11 110 ) ,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LADA患者体重指数低于GAD Ab阴性者 (P <0 .0 1) ,发病年龄、血压、甘油三酯、C肽值均降低 (P <0 .0 5 )。联合检测GAD Ab和ICA ,SF组中LADA的患病率可达 2 2 .7%( 5 4 2 38) ,NSF中为 18.1%( 2 0 110 ) ,SF组与NSF组LADA患病率高于单独以GAD Ab检测 (P <0 .0 1)。 结论 SF的糖尿病患者中LADA的患病率较高。联合检测GAD Ab和ICA可提高LADA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脲类 降糖药 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SF LADA 自身免疫型
下载PDF
羧基肽酶-H自身抗体对LADA的诊断价值(英文)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智广 杨琳 +3 位作者 黄干 颜湘 彭健 William Hagopian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 :探讨羧基肽酶H(carboxypeptidaseH ,CPH)自身抗体检测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 D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 15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 10 4例 ,健康对照 14 4例。重组人CPH在体外翻译时用3 5S 甲硫氨酸标记 ... 目的 :探讨羧基肽酶H(carboxypeptidaseH ,CPH)自身抗体检测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 D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 15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 10 4例 ,健康对照 14 4例。重组人CPH在体外翻译时用3 5S 甲硫氨酸标记 ,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血清CPH抗体滴度。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酪氨酸磷酸酶细胞内段抗体 (IA2ic Ab)和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 :CPH抗体频率在 1型糖尿病患者 (5 / 15 4 ,3.2 % ) ,2型糖尿病患者 (6 / 10 4 ,5 .7% )和健康对照 (3/ 14 4 ,2 .1% )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型糖尿病患者GAD Ab ,IA2ic Ab和IAA频率分别为 15 .4 % (16 / 10 4 ) ,2 .9% (3/ 10 4 )和 2 .3% (1/ 4 3) ,且IA2ic Ab或IAA阳性者均为GAD Ab阳性 ,但CPH抗体阳性者无一例GAD Ab ,IA2ic Ab和IAA阳性。结论 :CPH抗体对LADA有辅助诊断价值 ,与GAD Ab联合检测可提高LADA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肽酶-H抗体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诊断
下载PDF
西布曲明对肥胖伴糖脂代谢异常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平芳 杨雅 +4 位作者 廖二元 颜湘 张红 何凌 朱旭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观察西布曲明 (可秀 )对肥胖伴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体重指数大于 2 5kg·m-2 无药物及相关疾病的影响者纳入观察对象 ,测西布曲明干预前后的体重、腰围、腹围、臀围、血脂、空腹 (FBS)和餐后 2h的血糖... 目的 :观察西布曲明 (可秀 )对肥胖伴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体重指数大于 2 5kg·m-2 无药物及相关疾病的影响者纳入观察对象 ,测西布曲明干预前后的体重、腰围、腹围、臀围、血脂、空腹 (FBS)和餐后 2h的血糖 (2PBS)、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 ) 41例肥胖患者经西布曲明干预后腹围、体脂含量、体脂重量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2 )其中1 8例糖代谢异常患者空腹血糖 (FBS)、餐后 2h血糖 (2PBS)、腹围、体重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INS(胰岛素 )、HbAIC(糖化血红蛋白 )有改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 )TG(甘油三脂 )、CHO(总胆固醇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西布曲明具有降低体重 ,改善糖、脂代谢异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西布曲明 肥胖 脂代谢异常 糖尿病
下载PDF
两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亚型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界值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霞 周智广 +3 位作者 黄干 杨琳 颜湘 王建平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判别两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亚型的最佳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界值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绘制LADA患者GAD-Ab指数的频数分布图,进行曲线拟合。比较130例经典1型糖尿病、145例2型糖尿病和145例LADA患者的临床... 目的 探讨判别两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亚型的最佳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界值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绘制LADA患者GAD-Ab指数的频数分布图,进行曲线拟合。比较130例经典1型糖尿病、145例2型糖尿病和145例LADA患者的临床特点,利用受试者运筹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GAD-Ab滴度对LADA患者中反映 LADA 1 型特征的胰岛素缺乏和反映LADA 2型特征的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价值,确定诊断两种 LADA亚型的最佳 GAD-Ab界值。用放射配体法测定 GAD-Ab。 结果 (1) GAD-Ab 频数在 LADA患者中呈双峰分布模式。(2)以GAD Ab指数0.3为切点所区分的两组LADA患者具有差异的临床特征最多。(3)ROC曲线显示GAD Ab指数0.3是区分两种LADA亚型的最佳界值,其对胰岛素缺乏和M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 5%和92 1%,ROC曲线下面积为 0.79(与 0.5 相比,P<0.01)。 结论 GAD Ab指数0 3是区分LADA-1型和LADA-2型的最佳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AB LADA 亚型 患者 诊断价值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ROC曲线 胰岛素缺乏 MS
下载PDF
格列酮类药物通过PPARγ依赖性机制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致病性炎症因子的破坏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霞 王安平 +3 位作者 颜湘 黄干 刘碧莲 周智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对致病性炎症因子破坏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保护作用是否呈PPARγ依赖性。方法用致病性炎症因子IL-1β和IFN-γ处理NIT-1胰岛β细胞株,建立β细胞的炎症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对致病性炎症因子破坏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保护作用是否呈PPARγ依赖性。方法用致病性炎症因子IL-1β和IFN-γ处理NIT-1胰岛β细胞株,建立β细胞的炎症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对炎症所致β细胞损伤的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用AnnexinV-FITC/PI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同时用PPARγ的特异性抑制剂GW9662和PPARγ-SiRNA阻断PPARγ,观察对各组细胞的影响。结果 1)10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可显著性减少致病性炎症因子引起的β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3.99%和16.67%vs51.33%,P<0.01);1μmol/L和20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亦可减少β细胞凋亡,其中以10uM干预浓度保护作用最明显;2)IL-1β/IFN-γ组细胞的胰岛素浓度由正常对照组的8.5±0.6ng/ml下降至3.6±0.5ng/ml;而10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处理组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有所恢复,可达6.8±0.7ng/ml、5.9±0.9ng/ml(与炎症因子组相比,P<0.01)。3)使用GW9662和PPARγ-SiRNA特异性阻断PPARγ后,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的保护作用几乎100%消失,与IL-1β/IFN-γ组的β细胞凋亡和胰岛素分泌水平相似。结论格列酮类药物可以通过PPARγ依赖性机制保护致病性炎症因子对β细胞的损伤,减少β细胞凋亡,恢复胰岛素分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Β细胞 凋亡 胰岛素分泌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小燕 周智广 +4 位作者 唐炜立 周启昌 颜湘 彭健 刘志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新诊2型糖尿病多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湖南地区汉族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93例无糖尿病对照者血管... 目的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新诊2型糖尿病多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湖南地区汉族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93例无糖尿病对照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载脂蛋白E的基因多态性,分别比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型间以及两基因型协同作用下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比较分析无动脉粥样硬化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载脂蛋白E基因型分布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载脂蛋白E基因型及二者协同作用下与多因素干预条件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结果157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载脂蛋白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707比0.581,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携带者收缩压水平与II及ID携带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载脂蛋白E4/X基因型携带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2/X携带者(P<0.0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载脂蛋白E基因型对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交互作用。两基因多态性与各代谢指标干预1年达标情况和动脉内中膜厚度无相关关系(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携带者无一例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与非DD携带者比较差异接近显著性(P=0.059),未发现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结论以上提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素干预条件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无预测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可能是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素干预条件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负性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2型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亚临床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载脂蛋白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