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2023年度进展
1
作者 颜红兵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如何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始终是临床实践日常面对的问题。2023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评估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无阿司匹林的P2Y12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策略和降级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效能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 如何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始终是临床实践日常面对的问题。2023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评估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无阿司匹林的P2Y12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策略和降级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效能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这些策略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的方向将包括关注新的治疗靶点、开发新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现有药物实施新的抗血栓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验证现代抗血小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休克分类在真实世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曾繁芳 何松坚 +8 位作者 胡伟 王小庆 闫少迪 陈怡粤 房子熙 郭文钦 罗颖 宋莉 颜红兵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174-181,共8页
目的评价修订版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休克分类对真实世界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 目的评价修订版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休克分类对真实世界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传统休克和2019年及修订版的SCAI休克分类标准分析符合AMICS诊断的患者,并进行分期,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干预措施及预后。结果960例AMI患者中,符合传统休克诊断的有38例(3.96%),出院30 d内死亡21例(55.26%)。2019版和修订版SCAI休克分类的AMICS均有104例(10.83%),从A到E期分期一致,分别有32.69%、25.96%、19.23%、10.58%和11.54%。相应各期的出院30 d内死亡例数分别为1例(2.94%)、0例、3例(15.00%)、8例(72.73%)、12例(100.00%)。血运重建组86例(82.69%),总死亡率17.44%,A至E期死亡率分别为0、0、16.67%、71.43%、100.00%。非血运重建患者17例,死亡8例,死亡率47.06%。冠状动脉病变方面,A/B期单支病变占比更高;E/D期三支病变占比较高。随着SCAI休克分期的递增,使用血管活性药、机械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均增加(均P<0.001)。B期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占比77.78%,出院30 d死亡率均为0。C期IABP组死亡率0,非IABP组死亡率42.86%,而D期和E期使用IABP与否未见差异。C/D期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较E期的好。结论修订版的SCAI休克分类更能早期识别AMICS患者,并有较强的预后预测能力;不同的SCAI休克分期可以有不同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 休克分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4
3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2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更为严峻。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治疗 专家 中国 心肌梗死患者 城乡地区 人民健康 心脏功能
下载PDF
脉冲电刺激至阳穴对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即时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颜红兵 柯元南 +3 位作者 舒邦明 欧知宏 赵霞 赵桂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 :通过血管造影观察脉冲电刺激至阳穴后冠状动脉 (冠脉 )直径、压力和心率的即刻变化。方法 :男 2 1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8 7岁 ,脉冲电刺激参数 :正脉冲幅度 44 0V ,负脉冲幅度 1 60V ,周期 8ms,频率 1 2 5Hz,正脉宽 0 8ms,负脉... 目的 :通过血管造影观察脉冲电刺激至阳穴后冠状动脉 (冠脉 )直径、压力和心率的即刻变化。方法 :男 2 1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8 7岁 ,脉冲电刺激参数 :正脉冲幅度 44 0V ,负脉冲幅度 1 60V ,周期 8ms,频率 1 2 5Hz,正脉宽 0 8ms,负脉宽 0 4ms,输出电压 9V。刺激至阳穴 90s前后 ,采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并记录冠脉压力、心率及患者反应。以同一放大率直接测量刺激前后冠脉相对直径 ,比较其扩张程度、压力和心率变化。结果 :脉冲电刺激后即刻全部冠脉扩张 ,其中左冠脉主干平均扩张 8 3 % (6 3 %~ 1 5 % ) ,左前降支平均扩张 7 7% (5 %~ 1 1 8% ) ,左回旋支平均扩张 8 5 % (6 7%~ 1 1 1 % ) ,右冠脉平均扩张 9 1 % (6 1 %~1 3 3 % )。刺激前后冠脉扩张及各支之间扩张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刺激后 3例冠脉压力无显著性差异 ,1例冠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 3 6%和 1 3 % ,1例分别降低 2 1 %和 3 1 %。该 5例心率平均减慢 2 3 %。结论 :脉冲电刺激至阳穴后即刻可轻度扩张冠脉 ,心率趋向减慢 ,但对冠脉压力影响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阳穴 脉冲电刺激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冠心病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1
5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1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十分严峻[1-2]。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 被引量:16
6
作者 颜红兵 刘景山 +3 位作者 张坚 郭诗东 高焱莎 柯元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分析过去 5年期间常规开展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9年 3月至 2 0 0 4年 2月 5年期间常规对 311例STEMI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 目的 分析过去 5年期间常规开展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9年 3月至 2 0 0 4年 2月 5年期间常规对 311例STEMI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直接PCI。男 2 5 0例 ,女 6 1例 ,平均年龄6 0 4岁 (2 6~ 85岁 )。围手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肝素进行标准的三联抗血小板 抗凝治疗。对全部患者随访两个月以上。结果 直接PCI手术操作成功率 99% (30 8 311)。 8例发生9例次支架内急性 亚急性或后期血栓形成 ,发生率为 2 6 % (8 30 8)。其中急性血栓形成 5例 ,亚急性或后期血栓形成 3例。这 8例患者均有血栓形成的多个高危因素。 8例中住院死亡 3例 ,其余 5例有明显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结论 STEMI直接PCI后的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 ,小直径的长支架和缺乏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患者的死亡率高 ,临床长期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发生率 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无复流高危患者是否应用Guardwire Plus装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颜红兵 朱小玲 +5 位作者 高海 李南 李世英 艾辉 王健 柯元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评估在对发生无复流高危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是否应用GuardwirePlus远端保护装置对无复流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没有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年代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32例),确定发生无复流的高危因素。将使用远端... 目的评估在对发生无复流高危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是否应用GuardwirePlus远端保护装置对无复流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没有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年代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32例),确定发生无复流的高危因素。将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年代的患者作为研究组(185例),常规在发生无复流的高危患者应用GuardwirePlus远端保护装置。对比分析两组的即刻和随访结果。结果对照组25例(10.8%)患者发生无复流。分析显示,无复流现象更多见于梗死相关动脉为粗大右冠状动脉并合并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发生无复流后的住院死亡率为16%(4例/25例)。研究组3例(1.6%)患者发生无复流,但其中2例时间较短(<3h),无一例因发生无复流而死亡。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无复流发生率、ST段回落率、发生无复流后的住院死亡率以及存活患者的心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发生无复流的高危患者行直接PCI时可能需要常规应用GuardwirePlus远端保护装置。应用GuardwirePlus运端保护装置可以大大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和发生无复流后的住院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无复流高危患者 GuardwirePlus装置 对比研究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狭窄介入治疗20例随访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颜红兵 焦媛 +4 位作者 王嘉莉 王勇 曾玉杰 李宪伦 柯元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6期287-289,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两种介入方法治疗2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随访结果.方法 20例有症状男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平均年龄63.4岁,定量血管造影分析显示锁骨下动脉平均狭窄87%,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116 mm Hg.经右股动脉完成球囊血管成形术... 目的总结采用两种介入方法治疗2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随访结果.方法 20例有症状男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平均年龄63.4岁,定量血管造影分析显示锁骨下动脉平均狭窄87%,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116 mm Hg.经右股动脉完成球囊血管成形术8例、支架置入术11例,经右桡动脉完成支架置入术1例.结果介入操作全部成功,术后即刻桡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双上肢平均动脉收缩压差降低至24 mm Hg.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0例平均随访18.5个月,除1例行球囊血管成形术患者复发外,其余19例均良好.结论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和安全,可以作为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 血管造影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应用DiverCE抽吸导管的有效性:TAPAFAMI试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颜红兵 朱小玲 +7 位作者 艾辉 李南 高海 王健 李响 叶明 迟云鹏 张晓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的效果。方法单中心前瞻性评估发病<12h、TIMI血流0~1级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前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的有效性。主...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的效果。方法单中心前瞻性评估发病<12h、TIMI血流0~1级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前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的有效性。主要终点是PCI后1h内ST段回落程度。结果164例患者入选本研究。DiverCE组与常规PCI组的年龄(55.3±13.0岁比56.1±14.0岁)、男性(88%比87%)、糖尿病(30%比28%)、既往冠心病(24%比23%)、症状发作到直接PCI时间(348±175min比350±181min)和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10%比9%)等基线资料均匹配。DiverCE组术后1h内ST段回落率(59%比38%)、即刻TIMI3级血流(96%比80%)、心肌呈色3级血流(70%比46%)和慢血流或无复流率(7%比17%)明显优于常规PCI组(P<0.05)。术后1个月临床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0.54±0.11比0.52±0.13)有改善趋势,死亡(4%比4%)、再次心肌梗死(2%比1%)、靶血管重建(1%比1%)和卒中(1%比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PCI比较,在前壁STEMI患者施行支架术前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可以降低远端栓塞、促进ST段回落并改善心肌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支架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抽吸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10
作者 颜红兵 赵汉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5-407,共3页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急诊PC I)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但由于临床试验规模还不够大、诸多细节问题没有回答,因此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将从血栓抽吸获益的机制入手、结合对主要临床试验的...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急诊PC I)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但由于临床试验规模还不够大、诸多细节问题没有回答,因此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将从血栓抽吸获益的机制入手、结合对主要临床试验的解读,讨论血栓抽吸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介入治疗术中的价值。应该强调,血栓抽吸不仅可以改善无复流和远端栓塞,抽吸导管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进行局部治疗的途径,对于超选择药物灌注或生物治疗可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无复流 远端栓塞
下载PDF
滤器植入结合溶栓/抗凝预防肺动脉栓塞的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3
11
作者 颜红兵 李洪 +1 位作者 宋泓敏 柯元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分析应用静脉滤器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在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及预防肺动脉栓塞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2 4例急性或亚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 ,其中男 13例 ,女 11例 ;年龄 14~ 86岁 ,平均 5 2 4岁。 2 4例患者经皮经股静脉植入静脉... 目的 分析应用静脉滤器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在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及预防肺动脉栓塞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2 4例急性或亚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 ,其中男 13例 ,女 11例 ;年龄 14~ 86岁 ,平均 5 2 4岁。 2 4例患者经皮经股静脉植入静脉滤器。 2例在术中辅以深静脉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 ,2 0例在术后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10d ,口服华法林 6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介入操作成功。对全部病例临床平均随访 15个月 ( 10~ 4 8个月 )。术后一周内 18例患者的下肢水肿及疼痛迅速消失 ,其余 6例患侧肢体肿胀、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本组没有发生滤器移位及腔静脉血栓阻塞和肺栓塞病例 ,也没有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结论 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和抗凝是治疗急性或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器植入 抗凝治疗 预防措施 肺动脉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下载PDF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和肝素预防亚急性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颜红兵 马长生 +1 位作者 王勇 柯元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8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和肝素预防亚急性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SST)的有效性。方法21个月期间在50例冠心病病人成功植入53个支架。男42例,女8例,平均52.04岁。A型病变17处,B1型20处,B。型9处,C型7处。前28例于术前4小时口...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和肝素预防亚急性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SST)的有效性。方法21个月期间在50例冠心病病人成功植入53个支架。男42例,女8例,平均52.04岁。A型病变17处,B1型20处,B。型9处,C型7处。前28例于术前4小时口服阿司匹林300mg和抵克力得250mg,术当晚再服抵克力得250mg。后22例改为术前72小时,开始口眼阿司匹林300mg,每日一次和抵克力得250mg日二次。穿刺动脉成功后注射肝素1万U。注射肝素后4小时退出动脉鞘,1小时后开始静滴肝素(800~1000U/h)3天。术次日始口服抵克力得(250mg日二次)3个月和阿司匹林(300mg日一次)6个月。4例口服华法令(3mg日一次)替代抵克力得。结果2周随访期间,所有病人均无胸痛加重,且ECG缺血性改变均改善。硝酸甘油耗量明显降低。未见SST及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和肝素抗凝对预防SST可能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冠状动脉支架 抗凝
下载PDF
要重视替格瑞洛相关的呼吸困难 被引量:22
13
作者 颜红兵 邵春丽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1期2-4,共3页
替格瑞洛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抗栓治疗[1]。然而,临床上替格瑞洛相关的呼吸困难并不少见[2],处理不当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呼吸困难 抗栓治疗
下载PDF
努力降低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被引量:10
14
作者 颜红兵 陈韵岱 郭静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2期61-62,共2页
大约5%-10%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虽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但是死亡率仍然很高。阜外医院7年单中心4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显示,虽然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比例有所下降(图1),但是死亡率明... 大约5%-10%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虽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但是死亡率仍然很高。阜外医院7年单中心4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显示,虽然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比例有所下降(图1),但是死亡率明显增加(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心肌梗死 死亡率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预测梗死相关血管的意义 被引量:22
15
作者 颜红兵 李洪 柯元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2期150-153,共4页
通过体表心电图可以定位梗死相关血管。左主干闭塞表现为aVR导联ST段抬高和Ⅰ、Ⅱ、V4至V6导联ST段下移 ,下移≥ 18mm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高。V2 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前降支闭塞最敏感 ,其次为V3 ~V5、aVL、V1和V6导联。前降支近段... 通过体表心电图可以定位梗死相关血管。左主干闭塞表现为aVR导联ST段抬高和Ⅰ、Ⅱ、V4至V6导联ST段下移 ,下移≥ 18mm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高。V2 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前降支闭塞最敏感 ,其次为V3 ~V5、aVL、V1和V6导联。前降支近段闭塞还可以表现为aVL导联ST段抬高 ,下壁导联ST段下移。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闭塞都可以表现为Ⅱ、Ⅲ和aVF导联ST段抬高 ,但是前者伴有aVL导联ST段下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血管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碘油-抗癌剂和明胶海绵颗粒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附39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颜红兵 范占明 +4 位作者 曾庆玉 张道明 丁关庆 孔庆文 陈桂滋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1年第4期215-217,258,共4页
对39例原发性肝癌施行74次肝动脉灌注碘油-抗癌剂(LAA)或/和明胶海绵颗粒(GP)化疗栓塞。85%(22/26)病例的肿瘤退缩,其中3例后来作了肿瘤切除术。半年存活率73%(19/26),1年存活率57%(12/21)。有3例术后并发胆囊炎。本文对此法的价值... 对39例原发性肝癌施行74次肝动脉灌注碘油-抗癌剂(LAA)或/和明胶海绵颗粒(GP)化疗栓塞。85%(22/26)病例的肿瘤退缩,其中3例后来作了肿瘤切除术。半年存活率73%(19/26),1年存活率57%(12/21)。有3例术后并发胆囊炎。本文对此法的价值、可能机制、并发症及禁忌症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碘油-抗癌剂 明胶海绵颗粒
下载PDF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冠状动脉疾病治疗:从归类走向精准 被引量:16
17
作者 颜红兵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9期481-483,共3页
为了反映近些年来对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物学认识的重大进展,并将这些进展应用于临床,2019年8月3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年会上发布了《2019年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 为了反映近些年来对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物学认识的重大进展,并将这些进展应用于临床,2019年8月3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年会上发布了《2019年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9年指南》)[1],以替代《2013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3年指南》)[2]。1《2019年指南》的核心内容《2019年指南》分为正文部分和补充资料部分。整个指南引入或修订了5个概念,提出了27项新的重要建议,修订了《2013年指南》中的6项重要建议,共引用了686篇参考文献。《2019年指南》包括以下15个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综合征 指南解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颜红兵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642-646,共5页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一直是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一个最活跃领域。本文回顾2014年上半年国外发表的主要相关研究及其带来的思考。一。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血栓
下载PDF
从关注支架局部到全面关注患者——解读欧洲2017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指南 被引量:4
19
作者 颜红兵 宋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61-63,共3页
由专业学会制订心血管疾病临床实用指南开始于美国 [1].当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制订的各个临床实用指南已经成为各国心血管医生的重要参考工具.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临床实用指南对临床实践... 由专业学会制订心血管疾病临床实用指南开始于美国 [1].当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制订的各个临床实用指南已经成为各国心血管医生的重要参考工具.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临床实用指南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2017年8月25日ESC发表了冠心病患者口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指南 [2],相信这个新指南对中国同行的临床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抗栓 冠状动脉成形术 经皮 经腔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认清本质 指导实践 被引量:12
20
作者 颜红兵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一直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进行性狭窄,最终少量的血小板血栓造成管腔完全闭塞所致。如果是在管腔高度狭窄基础上合并阻塞性血栓,则立刻完全阻断前向血流并导致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