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疯树提取物活性物质及抗菌作用研究
1
作者 何静 李佛生 +3 位作者 王晶金 高婷彦 颜钫 唐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4期598-604,共7页
使用乙醇—乙酸(1∶1)回流提取方法,获得麻疯树枝叶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并使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通过滤纸片法探究了麻疯树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对两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通过肉汤微量稀释法和生长... 使用乙醇—乙酸(1∶1)回流提取方法,获得麻疯树枝叶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并使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通过滤纸片法探究了麻疯树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对两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通过肉汤微量稀释法和生长曲线法测定麻疯树提取物(Jatropha curcas Extraction,J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提取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中,主要成分为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相对含量为18.66%,在麻疯树化学成分研究中首次发现;同时还发现黄芩素(Baicalein)和野漆树苷(Rhoifolin),相对含量为2.76%和0.16%;麻疯树香豆素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明显抑制效果;J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56 mg/mL和3.125 mg/mL,对二者的MBC均为6.2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香豆素类化合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西红花甙对缺血性脑梗塞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颜钫 唐琳 陈放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西红花甙经十二指肠给药,对电凝阻断大鼠脑中动脉造成的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明显缩小脑梗塞灶,使梗塞后动物的活动行为障碍减轻,同时脑指数、MDA含量明显降低.
关键词 西红花甙 脑缺血 脑梗塞 药效 番红花
下载PDF
西红花中金属元素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颜钫 唐琳 +1 位作者 郭亦然 陈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37-338,共2页
The contents of some metal elements of Saffron were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The result from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se elements contents and pharmacodynamics in treating cardiovascular a... The contents of some metal elements of Saffron were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The result from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se elements contents and pharmacodynamics in treating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howed that the metal elements have relativity to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Saff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金属元素 中药药效 AAS
下载PDF
麻疯树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 被引量:52
4
作者 陆伟达 魏琴 +2 位作者 唐琳 颜钫 陈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的种子、叶柄、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的实验.用不同浓度的BA和IBA对其不同外植体进行试验,发现用MS培养基加0.5 mg/L BA和1 mg/L IBA对叶片的效果最佳.在相同BA浓度处理条件下,减小IBA... 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的种子、叶柄、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的实验.用不同浓度的BA和IBA对其不同外植体进行试验,发现用MS培养基加0.5 mg/L BA和1 mg/L IBA对叶片的效果最佳.在相同BA浓度处理条件下,减小IBA浓度会对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出芽产生明显的效果.叶柄要求的浓度更低,0.1 mg/LBA和0.1 mg/L IBA为最佳.不定芽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通过几天的练苗过程,就能转到土壤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愈伤组织 诱导 快速繁殖 外植体 培养基 组织培养
下载PDF
麻疯树萜醇I对家蚕的毒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静 颜钫 +3 位作者 何文兴 萧猛 陈延燕 陈放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9-34,共6页
研究了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的麻疯树萜醇I对 3龄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肠蛋白酶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麻疯树萜醇I对家蚕无接触毒性,其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胃毒作用,处理后 48、72和 120h的LC50值分别为 0.579、0.220和 0.158mg/m... 研究了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的麻疯树萜醇I对 3龄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肠蛋白酶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麻疯树萜醇I对家蚕无接触毒性,其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胃毒作用,处理后 48、72和 120h的LC50值分别为 0.579、0.220和 0.158mg/mL。家蚕对麻疯树萜醇I处理叶片的取食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4h和 48h的拒食中浓度 (AFC50 )分别为0.160和0.145mg/mL。取食麻疯树萜醇I后,家蚕体重增长显著被抑制,这一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即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取食麻疯树萜醇I还导致家蚕中肠蛋白酶的比活力随时间逐渐下降,48h时最低,0.25、0.125及 0.062 5mg/mL处理组蛋白酶比活力分别仅为对照的 32.94%、43.35%、71.45%;处理浓度越大,蛋白酶比活力越低。石蜡切片显示,麻疯树萜醇I主要影响了中肠细胞的组织结构,引起细胞从基底膜上脱落,细胞破裂,使脂肪体消融等。表明麻疯树萜醇I对消化系统的破坏是其导致试虫中毒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萜醇I 毒性 家蚕 蛋白酶 中肠 组织结构
下载PDF
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离纯化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林娟 颜钫 +1 位作者 唐琳 陈放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36-40,共5页
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核糖体失活蛋白 ,用SDS PAGE测定其相对分子量为 2 8 2kD ,IEF PAGE计算其等点电为 8 5 4左右。体外抑制实验表明 ,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对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当麻疯树... 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核糖体失活蛋白 ,用SDS PAGE测定其相对分子量为 2 8 2kD ,IEF PAGE计算其等点电为 8 5 4左右。体外抑制实验表明 ,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对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当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作用于大鼠肝核糖体经苯胺处理后 ,在聚丙烯酰胺的尿素变性胶电泳图上能观察到 4 5 0bp左右的特征性核酸条带 ,证明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种RNAN 糖苷酶 ,从而首次阐明了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失活核糖体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机制 麻疯树 核糖体失活蛋白 分离纯化 RNA N-糖苷酶 相对分子量
下载PDF
不同产地麻疯树种仁的含油量及脱油种仁的佛波酯含量 被引量:15
7
作者 梁慧 彭彤 +2 位作者 颜钫 唐琳 陈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6-548,共3页
选用国内4种不同产地的麻疯树种仁,对其含油量以及脱油后的佛波酯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GB/T 5512-85粮食、油料检验粗脂肪测定法进行麻疯树种仁含油量的测定;脱油后种仁经二氯甲烷超声提取佛波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其含量进行检测... 选用国内4种不同产地的麻疯树种仁,对其含油量以及脱油后的佛波酯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GB/T 5512-85粮食、油料检验粗脂肪测定法进行麻疯树种仁含油量的测定;脱油后种仁经二氯甲烷超声提取佛波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金河、攀枝花、仁里、片角乡麻疯树种仁的含油量分别为58.29%、60.84%、58.83%和56.12%,脱油后种仁中佛波酯含量分别为2.43mgg-1、2.25mgg-1、2.03mgg-1和1.21mgg-1.不同产地的麻疯树种仁含油量均有差异,在深入开发麻疯树资源时,种仁含油量的高低可作为其选种依据之一.4种不同产地的麻疯树种仁脱油后的佛波酯含量均高于无毒麻疯树品种,要利用麻疯树的脱油种仁这一潜在饲料资源,对其进行进一步脱毒处理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种仁 含油量 佛波酯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抗生素种类及浓度对麻疯树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邓君萍 颜双春 +5 位作者 侯佩 徐莺 王胜华 唐琳 颜钫 陈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以麻疯树(jatropha ctrcas)的子叶、真叶、根及其对应的愈伤组织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各种抗生素对其生长的影响;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比较其对麻疯树不同外植体及对应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和总体观察的结... 以麻疯树(jatropha ctrcas)的子叶、真叶、根及其对应的愈伤组织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各种抗生素对其生长的影响;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比较其对麻疯树不同外植体及对应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和总体观察的结果表明,用于筛选转化植株的最佳抗生素是卡那霉素,其最佳抗性筛选浓度范围为10~2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外植体生长 抗生素 方差分析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三种植物油及其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鹏 蒋卫东 +2 位作者 刘颖颖 颜钫 陈放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8-452,419,共6页
生物柴油油料植物的选择是多样化的。通过对麻疯树,青刺果及乌桕三种产于西南的油料植物油分的理化性质及它们的生物柴油进行GC/MS分析,以麻疯树油为参照油分,对比青刺果油和乌桕油,找出适合作生物柴油油料植物油分的特点,为生物柴油油... 生物柴油油料植物的选择是多样化的。通过对麻疯树,青刺果及乌桕三种产于西南的油料植物油分的理化性质及它们的生物柴油进行GC/MS分析,以麻疯树油为参照油分,对比青刺果油和乌桕油,找出适合作生物柴油油料植物油分的特点,为生物柴油油料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油 青刺果油 乌桕油 脂肪酸 生物柴油 GC/MS
下载PDF
枸杞脱毒苗的诱导及光合特性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有龙 唐琳 +3 位作者 颜钫 罗青 郭宏玲 陈放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0-553,共4页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 (0 .2~ 0 .4mm)培养和花药培养 ,获得了枸杞脱毒苗 .茎尖培养脱毒率在 72 .7%~ 87.5 %之间 ,花药培养脱毒率在 70 .0 %~ 76 .5 %间 .进行 38℃下热处理茎尖分生组织组培苗 ,可提高脱毒效果 .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 (0 .2~ 0 .4mm)培养和花药培养 ,获得了枸杞脱毒苗 .茎尖培养脱毒率在 72 .7%~ 87.5 %之间 ,花药培养脱毒率在 70 .0 %~ 76 .5 %间 .进行 38℃下热处理茎尖分生组织组培苗 ,可提高脱毒效果 .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测定表明 ,脱毒苗与对照相比 ,叶绿素含量增加 2 .3~ 2 6 .9% ,光合强度增加 6 .9~ 1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脱病毒苗 组织培养 光合作用 药用植物 花药培养 叶绿素
下载PDF
浓蜜贝母的组织培养条件及不同时期生物碱积累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玉峰 颜钫 +2 位作者 唐琳 徐莺 陈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8-459,共2页
目的 对浓蜜贝母 Fritillaria mellea原种鳞茎进行组织培养 ,比较浓蜜贝母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总生物碱含量。方法 采用不同激素、温度、光照等方法 ,探索浓蜜贝母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率条件 ,并对其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 目的 对浓蜜贝母 Fritillaria mellea原种鳞茎进行组织培养 ,比较浓蜜贝母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总生物碱含量。方法 采用不同激素、温度、光照等方法 ,探索浓蜜贝母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率条件 ,并对其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浓蜜贝母的最佳诱导条件为激素及浓度 :NAA 1m g/L +6 BA 6 m g/L ;温度 (2 2± 1)℃ ;散射光照 ;愈伤组织形成后 2 0 d左右时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结论 浓蜜贝母愈伤组织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原种鳞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密贝母 组织培养 愈伤 诱导 生物碱 中药材 采集 鉴定
下载PDF
麻疯树RAPD分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2
作者 孙晴 徐莺 +1 位作者 颜钫 陈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9-261,共3页
麻疯树 (JatrophacurcasL .)是一种具有广泛潜在用途的植物 .为获得有重复性的RAPD分析结果 ,以对麻疯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 ,本文作者对影响RAPD扩增结果的多个因素 ,包括缓冲体系成分 ,Taq酶、引物、模板浓度 ,PCR循环数等进行了研... 麻疯树 (JatrophacurcasL .)是一种具有广泛潜在用途的植物 .为获得有重复性的RAPD分析结果 ,以对麻疯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 ,本文作者对影响RAPD扩增结果的多个因素 ,包括缓冲体系成分 ,Taq酶、引物、模板浓度 ,PCR循环数等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反应的最适条件范围 .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RAPD分析 影响因素 大戟科
下载PDF
麻疯树叶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廖金旭 颜钫 +4 位作者 徐莺 唐琳 王胜华 张志林 陈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4-705,共2页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及常用的溶剂提取法(SolventDraw)研究麻疯树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用气 质联用(GC/MS)方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及常用的溶剂提取法(SolventDraw)研究麻疯树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用气 质联用(GC/MS)方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两种提取法结果显示: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具有对有效成分提取完全、效率高、耗时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叶 二氧化碳 超临界萃取物 化学成分 溶剂提取法 GC/MS联用
下载PDF
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快速测定苦瓜甙A的含量(英文)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水 唐琳 +2 位作者 郭亦然 颜钫 陈放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建立了一个快速、简单、准确的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测定苦瓜甙A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石墨碳固相萃取管 (3mL/ 2 5 0mg)纯化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V(乙腈 )∶V(甲醇 )∶V(5 0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 =2 ... 建立了一个快速、简单、准确的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测定苦瓜甙A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石墨碳固相萃取管 (3mL/ 2 5 0mg)纯化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V(乙腈 )∶V(甲醇 )∶V(5 0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 =2 5∶2 0∶6 0 ,流速为 0 .8mL/min ,检测波长为 2 0 8nm。标准曲线自 10mg/L到 10 0 0mg/L呈线形关系 (r2 =0 .9992 )。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 ,日内或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和相对平均误差均小于 10 %。样品回收率大于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固相萃取 苦瓜甙A 苦瓜 测定方法
下载PDF
西红花有效成分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宏 张俊国 +2 位作者 张伶 颜钫 陈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4-800,共7页
西红花主要有效成分为西红花酸和西红花糖苷,论文综述西红花酸和西红花糖苷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方法。在生物合成中最关键的是用葡萄糖糖基转移酶作催化剂将西红花酸转化为西红花糖苷;共轭多烯链化合物是合成西红花有效成分的起始物,在... 西红花主要有效成分为西红花酸和西红花糖苷,论文综述西红花酸和西红花糖苷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方法。在生物合成中最关键的是用葡萄糖糖基转移酶作催化剂将西红花酸转化为西红花糖苷;共轭多烯链化合物是合成西红花有效成分的起始物,在论文中概述了几种通过Wittig和Wittig-Horner反应合成共轭多烯链化合物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西红花酸 西红花糖苷 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
下载PDF
苦瓜茎叶总皂甙的提取及抗HSV-Ⅱ型疱疹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成兰英 唐琳 +2 位作者 颜钫 王水 陈放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1-643,共3页
从苦瓜茎叶提取总皂甙并经体外细胞试验表明:总皂甙在浓度为0.005×10-6~500×10-6g/mL时无细胞毒性;在浓度达62.5×10-6g/mL水平时就表现有一定的抗HSV Ⅱ病毒活性.
关键词 苦瓜 茎叶 总皂甙 抗病毒活性 HSV-Ⅱ
下载PDF
水稻精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英文) 被引量:14
17
作者 苟小平 徐莺 +2 位作者 唐琳 颜钫 陈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和多次滤膜过滤分离到适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水稻 (OryzasativaL .cv .Guichao2 )生活精细胞。借助RT_PCR和SMART技术构建了水稻精细胞的cDNA文库。初级文库的大小为 1.5 8× 10 6 pfu ,插入片段平均大小为 9... 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和多次滤膜过滤分离到适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水稻 (OryzasativaL .cv .Guichao2 )生活精细胞。借助RT_PCR和SMART技术构建了水稻精细胞的cDNA文库。初级文库的大小为 1.5 8× 10 6 pfu ,插入片段平均大小为 980bp。 10 3个随机挑选的克隆与DIG标记的水稻幼苗根、叶及二细胞时期花粉、成熟花粉、精细胞和授粉 5~ 7d的子房cDNA探针杂交表明 ,除少数克隆外 ,它们在上述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很相似。 10个随机挑选的克隆用来测序及分析 ,有 4个克隆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1个克隆与水稻Polyubiquitin (Rubq1)mRNA高度同源。Northern杂交表明它在二细胞时期花粉、成熟花粉中的表达显著少于在根、叶和授粉子房中的表达。另一个克隆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与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 (L .)Heynh .)AtRAD17同源的蛋白。这是第一次正式报道高等植物精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 ,也是第一次从高等植物精细胞中分离到其表达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文库 精细胞 Rubql AtRAD17 水稻
下载PDF
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于贝母化学特征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玉锋 颜钫 +1 位作者 唐琳 陈放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6-218,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XDP-C18(4.6×250 mm)为色谱柱,甲醇-水[体积比为70∶30,内含7.5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pH为4.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 nm,测定了11种贝母样品,根据样品中不同化学组分的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XDP-C18(4.6×250 mm)为色谱柱,甲醇-水[体积比为70∶30,内含7.5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pH为4.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 nm,测定了11种贝母样品,根据样品中不同化学组分的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计算出描述相邻两个色谱峰分离程度和质量的重要参数并进行聚类。结果表明,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其植物学分类相一致。该种方法可用于贝母的鉴别,并有助于贝母化学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贝母 化学计量学 聚类分析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西红花愈伤组织的诱导与花柱愈伤组织的继代、悬浮培养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军 徐莺 +2 位作者 颜钫 唐琳 陈放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1-424,共4页
以西红花的球茎、叶片和花柱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叶片诱导培养形成白色膨大组织 ,球茎培养得到松散型白色愈伤组织 ,诱导球茎愈伤的培养基为 5mg/L 6 BA +8mg/LNAA ,在球茎愈伤组织中的紫外部分没有检测到西红花甙、西红花醛和西红... 以西红花的球茎、叶片和花柱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叶片诱导培养形成白色膨大组织 ,球茎培养得到松散型白色愈伤组织 ,诱导球茎愈伤的培养基为 5mg/L 6 BA +8mg/LNAA ,在球茎愈伤组织中的紫外部分没有检测到西红花甙、西红花醛和西红花苦甙 .在花柱愈伤组织中检测到西红花醛 ,适合于继代和悬浮培养 ,经悬浮培养后 ,在培养液中可检测到西红花醛和西红花苦甙 ,悬浮培养有利于次生代谢的积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花柱愈伤组织 继代培养 悬浮培养
下载PDF
低压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西红花甙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宏 张新申 +2 位作者 颜钫 曾宇红 陈放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71-774,共4页
采用低压液相色谱法制备西红花有效成分西红花甙。最佳分离、制备条件 :填料为键合正丁烷的苯乙烯 二乙烯苯聚合物 ,其粒度为 57~ 76μm ;制备柱为 50cm× 1 .5cm ;纯化柱为 60cm×0 .80cm ;流动相为甲醇 水溶液 ,梯度洗脱范围... 采用低压液相色谱法制备西红花有效成分西红花甙。最佳分离、制备条件 :填料为键合正丁烷的苯乙烯 二乙烯苯聚合物 ,其粒度为 57~ 76μm ;制备柱为 50cm× 1 .5cm ;纯化柱为 60cm×0 .80cm ;流动相为甲醇 水溶液 ,梯度洗脱范围是 50 / 50~ 95/ 5(V/V) ;样品量为 2 0mL( 1 0 0g/L) ;工作压力为 2× 1 0 5Pa。在上述条件下 ,制备了 5种西红花甙 ,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其纯度均在 97%以上。其中 ,西红花甙 1和西红花甙 5的纯度在 99%以上。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制备纯度高且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液相色谱法 西红花 西红花甙 分离 制备 中药 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