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变化分析
1
作者 杨晶 陈美玲 +3 位作者 张丽秀 颜鲁伟 白正强 贺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菌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本组发生细菌感染者37例,未发生明确感染者49例;在37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8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60.3%),革兰氏阳性菌27株(39.7%);感染组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10.9±3.1)μg/L、(46.5±1.9)pg/mL和(16.9±1.6)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9±0.1)μg/L、(20.1±2.4)pg/mL和(4.8±0.9)pg/mL,P<0.05】,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67.6%和75.7%,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8.2%和12.2%,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PCT>3.3μg/L、IFN-γ>45.5 pg/mL和IL-6>15.4pg/mL为截断点,其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诊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4.1%。结论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除检测血清PCT水平外,监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而给予预防性处理,或能提供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诊断
下载PDF
不同病原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对比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颜鲁伟 尹姣姣 +2 位作者 杨虹 王临艳 张翀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病原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方法215例CAP患者按照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90例(低危者66例、中高危者24例)、病毒性肺炎85例(低危者58例、中高危者27例)、支原体肺炎40例(低...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病原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方法215例CAP患者按照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90例(低危者66例、中高危者24例)、病毒性肺炎85例(低危者58例、中高危者27例)、支原体肺炎40例(低危者24例、中高危者16例),比较其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结果与细菌性肺炎患者比较,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患者WBC、SAA、CRP减少(P均<0.05);与病毒性肺炎患者比较,支原体肺炎患者SAA、CRP增加(P均<0.05)。与低危细菌性肺炎患者比较,中高危者SAA、CRP、PT、t-PA增加(P均<0.05)。与低危病毒性肺炎患者比较,中高危者SAA、CRP、APTT、PT、D-D、t-PA增加(P均<0.05)。与低危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比较,中高危者SAA、CRP、D-D、t-PA、PAI-1增加(P均<0.05)。结论不同病原体感染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同种病原体感染的CAP患者炎症、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不同,检测炎症、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有助于鉴别病原体种类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白细胞计数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D-二聚体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佛波酯化合物TP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增殖与凋亡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赵盼 张翀 +5 位作者 董雪梅 颜鲁伟 米乐园 李亚娇 康甲超 王晶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6-1302,共7页
目的:探讨佛波酯化合物TP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PA在不同时间点对NB4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NB4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PA处理后NB4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佛波酯化合物TP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PA在不同时间点对NB4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NB4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PA处理后NB4细胞周期、凋亡情况;高通量微阵列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TPA处理后NB4细胞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KN1A、CDKN1B、CCND1、MYC、Bax、Bcl-2、c-Caspase 3、c-Caspase 9、PIK3R6、AKT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PA能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向成熟粒-单核系分化;诱导细胞G_(1)期阻滞及凋亡;差异表达的m RNA显著富集在PI3K/AKT通路;TPA能提高NB4细胞中CCND1、CCNA1、CDKN1A的m RNA水平,降低MYC的m RNA水平;TPA能上调NB4细胞中CDKN1A、CDKN1B、CCND1、Bax、c-Caspase 3、c-Caspase 9、PIK3R6蛋白水平,下调MYC、Bcl-2、p-AKT蛋白水平。结论:TPA通过调控PIK3/AKT信号通路诱导NB4细胞周期阻滞于G_(1)期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细胞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血清激素联合免疫抗体在不孕不育筛查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朋 王临艳 +2 位作者 颜鲁伟 张翀 董雪梅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8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讨论血清激素联合免疫抗体在不孕不育筛查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或体检的500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根据患者月经情况分为月经正常组、月经失调组,两组各250例;并选取同时期同... 目的讨论血清激素联合免疫抗体在不孕不育筛查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或体检的500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根据患者月经情况分为月经正常组、月经失调组,两组各250例;并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6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激素水平及免疫抗体水平,比较不孕不育患者组间与健康女性间,各项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经比较,月经正常组与月经失调组的不孕女性血清免疫抗体AsAb、AemAb、AhCGAb、AcAb、Ao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月经失调组免疫抗体阳性率略高于月经正常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血清P、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月经失调组血清LH、FSH含量均明显高于月经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但是月经正常组与对照组血清LH、FSH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同不孕类型之间免疫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筛查需从免疫抗体和血清激素两方面着手,充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通过免疫抗体及血清激素水平,分析患者根本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构建筛查-诊断-治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激素 免疫抗体 不孕不育 筛查预防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中PCR技术运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白正强 颜鲁伟 +1 位作者 杨晶 赵慧敏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第9期81-82,8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14例患者,收集全部患者临床标本,运用PCR技术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微生物检测结果,同时对PCR技术的特异性、灵...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14例患者,收集全部患者临床标本,运用PCR技术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微生物检测结果,同时对PCR技术的特异性、灵敏度加以评价。结果:69份粪便标本中有24份检出沙门氏菌,占比为35%,有5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占比为7%,有1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占比为20%;45份脓液标本中有5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11%;特异性均为100%,同时结果显示不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核酸检测限度的最低标准为102拷贝/ml核酸样本。结论:PCR技术能够运用于诸多临床微生物检验,既有助于检测效率的提高,而且其特异性好、灵敏度佳,有助于实现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价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钾、钠、总钙项目探讨异常检验结果复查前后的一致性
6
作者 吕献敏 虞国其 +3 位作者 陈铮铮 姜黎花 颜鲁伟 费鲜明 《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目的以钾、钠、总钙测定为例,探讨临床检验中异常结果复查前后的一致性与可接受性。方法分别选取钾、钠、总钙项目接近医学决定水平与危急值水平的样本,评估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3文件,对... 目的以钾、钠、总钙测定为例,探讨临床检验中异常结果复查前后的一致性与可接受性。方法分别选取钾、钠、总钙项目接近医学决定水平与危急值水平的样本,评估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3文件,对各项目异常结果复查前后数据的相关性以及在医学决定水平与危急值处的结果偏差进行评估;选取2019年1—6月钾、钠、总钙的异常检测结果,与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钾、钠、总钙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或危急值处的批内、批间CV均低于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中规定的允许CV。将钾、钠、总钙医学决定水平值和危急值分别代入根据钾、钠、总钙项目复查前、后数据得出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偏差,偏差均低于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A'88)规定的允许总误差(TEa)的1/3(1/3TEa)。钾项目异常结果复查前后偏差<1/3TEa的占99.6%,>1/3TEa占0.4%;钠项目偏差<1/3TEa的占85.7%,>1/3TEa的占14.3%;总钙项目偏差<1/3TEa的占84.1%,>1/3TEa的占15.9%。结论尽管检测系统性能优良,但仍有一些异常结果复查前后不一致,偏差不为临床所接受。建议,对于检验项目异常结果必须复查,并确保结果准确后才能发出报告,以免影响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性 医学决定水平 危急值 允许总误差 复查
下载PDF
兰州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女性妊娠早期甲状腺素水平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盼 王晶 +3 位作者 陈冬梅 蒙洁 康甲超 颜鲁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18期144-14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汉族与回族、东乡族、藏族女性妊娠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为建立该地区妊娠期特异甲状腺激素正常参考值范围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检的430例少数民族妊娠早期健康女性,同期产检的... 目的通过分析汉族与回族、东乡族、藏族女性妊娠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为建立该地区妊娠期特异甲状腺激素正常参考值范围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检的430例少数民族妊娠早期健康女性,同期产检的130例汉族妊娠早期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水平,比较汉族与少数民族女性妊娠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汉族与回族、东乡族、藏族女性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回族、东乡族、藏族女性妊娠早期血清TSH与TPOAb值呈正相关(P<0.05):各民族血清TSH与FT4值均呈负相关(P<0.05);各民族FT4与TPOAb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兰州地区汉族与回族、东乡族、藏族女性妊娠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存在民族差异。其中妊娠早期TSH上限切点值均高于2017年美国甲状腺内分泌协会指南推荐的4.00uIU/mL,因此,有必要建立本地区常见少数民族和汉族女性妊娠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值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民族 妊娠早期 甲状腺激素水平
下载PDF
2021—2022年兰州市某医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临艳 刘振亚 +5 位作者 尹姣姣 颜鲁伟 王平平 石云深 张颖 赵慧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5-1639,共5页
探讨2021—2022年期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者的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情况。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710例AR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0~17岁,其中男性患儿5048例,女性患儿3662例。采用... 探讨2021—2022年期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者的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情况。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710例AR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0~17岁,其中男性患儿5048例,女性患儿3662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包括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柯萨奇病毒B组(CoxB)IgM抗体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710例ARI患儿中共检出阳性1497例,阳性检出率为17.19%。在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中MP检出率为11.34%,占比为66.0%,其次依次为FluB、CoxB、PIV、RSV、ADV、FluA和CP,占比分别为13.83%、9.55%、6.01%、2.61%、1.47%、0.40%和0.13%。其中呼吸道病毒(FluA、FluB、RSV、ADV、PIV、CoxB)占比为33.86%。不同性别患儿之间PIV、ADV和M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4、5.154、17.784,P<0.05)。学龄期患儿(6~17岁)检出率最高,占比33.27%(184/553)。ARI患者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在春季、冬季较高,夏季和秋季较低。综上,2021—2022年期间本院ARI患者以MP和FluB感染为主,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高峰期是春季、冬季,6~17岁年龄段ARI患者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原体
原文传递
兰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儿童呼吸道病原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颜彬 陈锡龙 +2 位作者 颜鲁伟 周冰莹 王卫凯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773-776,共4页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儿童呼吸道病原分布及流行特点。方法分别选取2020年10月至11月及2021年10月至11月在甘肃省中心医院及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各286例为研究对象, 进行回顾性分析。对A...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儿童呼吸道病原分布及流行特点。方法分别选取2020年10月至11月及2021年10月至11月在甘肃省中心医院及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各286例为研究对象, 进行回顾性分析。对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 IVA)、B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B, IV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PIV)、腺病毒(adenovirus, ADV)、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 virus B, CVB)九种病原IgM抗体进行检测, 对基本信息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九种病原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8%(91/286)和5.9%(17/286), 疫情后检出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5, P<0.05);疫情后ADV、MP、CVB检出率均较疫情前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1、12.167、10.155, 均P<0.05)。疫情前1月龄~1岁、~3岁、~6岁、>6岁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4%(37/99)、38.3%(36/94)、16.7%(12/72)、28.6%(6/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55, P<0.05);其中MP在1月龄~1岁、~3岁、~6岁、>6岁组检出率分别为16.2%(6/37)、25.0%(9/36)、16.7%(2/12)、100%(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9, P<0.05);CVB在>6岁组未检出, 在1月龄~1岁、~3岁、~6岁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2%(6/37)、22.2%(8/36)、25.0%(3/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42, P<0.05)。疫情后1月龄~1岁、~3岁、~6岁、>6岁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4/68)、4.0%(3/75)、5.7%(6/106)、10.8%(4/3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5, P>0.05);其中IVB在1月龄~1岁、~3岁、~6岁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1/4)、33.3%(1/3)、66.7%(4/6), >6岁组未检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22, P<0.05)。疫情前后病原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5.6%(16/286)、0.3%(1/28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4, P>0.05)。结论兰州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桐乡地区表观健康成年人群动脉血钾参考区间的建立与临床效果评估
10
作者 吕献敏 余洪蕾 +3 位作者 王静燕 姜黎花 肖龙 颜鲁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9期2358-2362,共5页
目的建立适合桐乡地区表观健康成人的动脉血钾参考区间,并进行临床适宜性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本院体检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20例表观健康人群,按标准规程进行动脉血采集与血钾检测,采用非参数法计算参考区间,以P2.5~P97.5表示... 目的建立适合桐乡地区表观健康成人的动脉血钾参考区间,并进行临床适宜性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本院体检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20例表观健康人群,按标准规程进行动脉血采集与血钾检测,采用非参数法计算参考区间,以P2.5~P97.5表示。选取同时进行动静脉血钾检测的急诊患者420例行新建立动脉血钾参考区间的适应性与临床效果评价。结果120例表观健康成人动脉血钾检测结果呈偏态分布(Z=1.615,P=0.011)。青年、中年和老年组3年龄组间及各年龄组男、女性别间动脉血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参数统计方法得出的成人动脉血钾的参考区间为3.15 mmol/L~4.76 mmol/L;以参考区间为判断标准,基于动脉血钾和静脉血钾诊断的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建立的动脉血钾参考区间评估血钾平衡紊乱时,对高、低钾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桐乡地区表观健康成人动脉血钾参考区间,并适用于桐乡地区表观健康成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钾 静脉血钾 健康人群 参考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