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内副脾误诊2例报告
1
作者 张孟哲 饶洁 张正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68,共4页
副脾是指正常脾脏以外存在的,与主脾结构相似,有一定功能的脾脏组织,其中完全被胰腺包裹的胰腺内副脾(IPAS)发生率仅为2%,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以及其他胰腺占位性病变较为相似,临床... 副脾是指正常脾脏以外存在的,与主脾结构相似,有一定功能的脾脏组织,其中完全被胰腺包裹的胰腺内副脾(IPAS)发生率仅为2%,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以及其他胰腺占位性病变较为相似,临床上容易误诊。本文报道了2例分别被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IPAS患者,并分析误诊原因,总结诊疗经验,以期提升临床对IPAS明确鉴别诊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胰腺 误诊 神经内分泌瘤 乳头状瘤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生境特征与植被恢复模式
2
作者 饶洁 唐强 +2 位作者 冯韫 韦杰 贺秀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318,共9页
[目的]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消落带生境破碎斑块化加剧,极端生境胁迫严重损害植被的结构和功能。厘清三峡水库消落带生境状况,提出适宜性植被恢复对策,重建河流受损廊道综合生态功能,对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保障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具有... [目的]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消落带生境破碎斑块化加剧,极端生境胁迫严重损害植被的结构和功能。厘清三峡水库消落带生境状况,提出适宜性植被恢复对策,重建河流受损廊道综合生态功能,对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保障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退化与生态功能受损的突出问题,系统解析了消落带生境特征及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围绕水库河岸受损廊道生态修复重大需求,探讨面向消落带微生境构建与植被格局功能优化的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模式。[结果]三峡水库消落带生境状况受水库运行形成的独特水位节律、出露期植被生长季气候条件、土壤侵蚀与泥沙沉积过程、土壤环境等多生境因子协同影响,呈现高度空间异质性特征。水位变动形成的淹没时长、出露时令、淹水强度是影响植株繁衍、生长的首要因素;土壤侵蚀、泥沙掩埋、土壤水养条件等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结论]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需综合考虑水位节律、立地条件与物种形态-功能性状,选育优质抗逆物种,注重土壤基质保育,突出植被格局的分区优化配置。重建消落带综合生态功能,为水库消落带生态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胁迫 极端淹水 土壤侵蚀 植被恢复 消落带
下载PDF
Rosai-Dorfman病13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向丽萍 何惠华 +2 位作者 袁静萍 刘琳 饶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查找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总结复习。方法 回顾性研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2021年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由2位高年资诊断医...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查找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总结复习。方法 回顾性研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2021年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由2位高年资诊断医师复阅。结果 13例患者,年龄16~71岁,男性4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1∶2.25。9例为结外RDD,3例为混合型RDD,1例为肿瘤形成相关型。发生部位:鼻腔鼻窦5例,其中2例伴有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皮肤型RDD 3例,降主动脉、颌下腺、回盲瓣、眼眶、肺各1例,其中发生于回盲瓣者并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颌下腺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因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一。镜下形态大致相同,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呈现交替排列的暗区和亮区,高倍镜下可见“伸入现象”,即组织细胞内含有完整的淋巴细胞,大多病例可伴有明显的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100、CD68阳性,CD1α阴性。结论 Rosai-Dorfman病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广,女性患者较多见,易发生于鼻腔鼻窦,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具有特征性,诊断主要依靠镜下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病理特征 结外型 组织细胞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甲状腺癌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模型研究
4
作者 严丹丹 饶洁 +5 位作者 尹修恒 鞠仙莉 黄奥玲 陈正卓 夏良兵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8-1452,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甲状腺癌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682例甲状腺疾病组织HE切片(包括良性病变、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扫描成数字切片,按照8∶2... 目的探索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甲状腺癌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682例甲状腺疾病组织HE切片(包括良性病变、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扫描成数字切片,按照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测试集,训练集由高级职称病理医师进行像素级标注,使用基于VGG图像分类算法建立甲状腺癌区分类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乳腺疾病术中冷冻切片图像癌区分类模型的参数作为初始值,通过深度迁移学习算法对甲状腺癌区分类模型进行二次训练优化。再利用内部测试集和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633例甲状腺疾病术中冷冻HE切片图像作为外部测试集对已建立的辅助诊断模型进行性能评估。结果内部测试集中,在未使用乳腺癌区识别模型迁移学习的情况下,甲状腺癌病理辅助诊断模型的准确率为0.88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938;而在使用迁移学习模型中,甲状腺癌病理辅助诊断模型的准确率为0.926,AUC值为0.956。在外部测试集中,从零学习模型的准确率为0.872,AUC值为0.915,而迁移学习模型的准确率为0.905,AUC值为0.93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甲状腺疾病术中冷冻切片AI辅助病理诊断模型表现出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好的推广性。随着AI在病理图像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深度迁移学习有助于提高AI辅助诊断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提高诊断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术中冷冻切片 人工智能 迁移学习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伴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临床病理学观察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王梦萍 袁静萍 饶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伴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一例36岁、体检B超发现右侧附件区混合性包块的女性患者,入院行右侧附件包块切除术并做相关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伴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一例36岁、体检B超发现右侧附件区混合性包块的女性患者,入院行右侧附件包块切除术并做相关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嗜铬蛋白A、突触素、CD56、S-100、上皮膜抗原、Ki-67、甲状腺球蛋白、CK19、半乳糖凝集素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降钙素免疫反应性。结果术后病理标本显示实性区由甲状腺滤泡组织和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类癌成分混合组成。高倍镜下,在正常甲状腺滤泡组织间混合的类癌成分以小梁状及岛状结构为主,偶见腺状结构,肿瘤细胞形态温和,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染色质细腻,呈椒盐样。囊性区镜下呈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表现。类癌区域嗜铬蛋白A、突触素、CD56弥漫散强阳性,上皮膜抗原阳性,S-100阴性,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2%;甲状腺滤泡组织甲状腺球蛋白、上皮膜抗原、CK19、半乳糖凝集素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阳性,降钙素阴性。病理诊断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伴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结论该肿瘤镜下由由甲状腺滤泡组织及类癌组织组成,不同组织成分的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特征较明显,有利于两种组织成分的诊断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 畸胎瘤
下载PDF
原发性胃去分化脂肪肉瘤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向丽萍 何惠华 +1 位作者 游琪 饶洁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91-793,共3页
脂肪肉瘤(liposarcoma,LPS)是软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WHO将其分为六大类。其中去分化LPS(DDLPS)在LPS中相对少见,约占18%,多发生在腹膜后、盆腔软组织间隙,其次是四肢、精索睾丸旁区^([1]),发生在消化道的DDLPS罕见,发生在胃的更为罕... 脂肪肉瘤(liposarcoma,LPS)是软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WHO将其分为六大类。其中去分化LPS(DDLPS)在LPS中相对少见,约占18%,多发生在腹膜后、盆腔软组织间隙,其次是四肢、精索睾丸旁区^([1]),发生在消化道的DDLPS罕见,发生在胃的更为罕见,目前国内外只有3例报道^([2-3])。本研究主要介绍1例原发性胃DDLPS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及病理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LPS MDM2 CDK4 P16
原文传递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7
作者 饶洁 阎红琳 +5 位作者 刘琳 任家材 吴昊 余鑫鑫 袁修学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例乳腺EPC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例乳腺EPC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均为绝经后女性,年龄62~75岁,平均67岁,临床以乳腺肿块就诊。肿块均为单发,呈囊实性结节,边界清楚,有厚囊壁,内附细颗粒样或小乳头样物。该肿瘤的组织形态学以厚纤维囊壁、缺乏肌上皮的纤细乳头状结构为主要成分,在不同区域乳头分支呈筛状或实体状。肿瘤性乳头轴心及周缘的肌上皮细胞缺失是其主要形态特征。肿瘤细胞ER均强阳性,HER-2呈弱阳性,PR 2例呈阳性、1例呈阴性,Calponin、CK5/6、p63染色示肌上皮细胞在肿瘤的乳头轴心及周缘均完全缺失,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为5%~10%。结论 EPC属于厚的纤维囊壁且囊壁肌上皮缺乏特殊亚型浸润性癌,预后较好,临床治疗与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标准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ERK1/2、p-ERK1/2和MMP-9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饶洁 赵利容 +1 位作者 罗泊涛 陈小毅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75份NPC组织(NPC组)和27份鼻咽黏膜慢性... 目的观察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75份NPC组织(NPC组)和27份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炎性组)中ERK1/2、p-ERK1/2和MMP-9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在NP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NPC组ERK1/2、p-ERK1/2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炎性组(P均<0.01),χ2值依次为19.8、17.1、21.3;NPC组织中ERK1/2、p-ERK1/2和MMP-9蛋白三者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均<0.01),其中ERK1/2与p-ERK1/2、MMP-9蛋白的r值分别为0.58、0.34,p-ERK1/2、MMP-9蛋白的r值为0.34。结论 ERK1/2、p-ERK1/2和MMP-9蛋白在NP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三者间呈正相关,p-ERK1/2可能通过调节MMP-9表达参与NPC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 2 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 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寡细胞型甲状腺未分化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饶洁 何惠华 +3 位作者 吴昊 余鑫鑫 袁修学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探讨寡细胞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寡细胞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84岁,临床以甲状腺肿块就诊。镜检:肿瘤侵袭性... 目的探讨寡细胞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寡细胞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84岁,临床以甲状腺肿块就诊。镜检:肿瘤侵袭性高,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稀少,梭形,类似纤维母细胞,核轻度异形,核分裂象偶见,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间质致密硬化,类似于木样甲状腺炎,肿瘤周边存在细胞高密度区,梭形肿瘤细胞呈短束状或席纹状排列,核异型明显,其间散在可见单个或多个核的巨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vimentin均呈弥漫阳性,p53呈阳性(约60%),EMA、TTF-1、Tg、desmin、S-100、Myogenin、MyoD1、CD34和Pax-8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50%。结论甲状腺未分化癌属于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寡细胞亚型是其中特殊形态学变异型,侵袭性高,临床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寡细胞型 未分化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医院内癌症患者死亡观调查 被引量:5
10
作者 饶洁 付强 +1 位作者 吴前胜 于世英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调查医院内癌症患者的死亡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其中介意谈论死亡相关问题的患者占27.27%。患者是否介意谈论死亡问题与其文化程度(P=0.005)、居住... 目的调查医院内癌症患者的死亡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其中介意谈论死亡相关问题的患者占27.27%。患者是否介意谈论死亡问题与其文化程度(P=0.005)、居住环境(P=0.009)、接触垂危或濒死情况(P=0.001)、接触死亡情况(P=0.003)、是否有目睹家庭成员在临终期的经历(P=0.042)及参加葬礼时的感觉(P=0.001)等有关。不介意谈论死亡的患者中,超过半数认为死亡应顺其自然;选择对临终者"尽可能抢救"和"依病情而定"的比例相近(44.44%vs.50.00%);面对死亡最关心的问题是"对家庭的责任未完"(63.89%)和"亲友会哀伤"(11.11%);2/3的患者偏好死亡地点在家中,仅有18.06%的患者选择在医院。结论实施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并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死亡观 姑息治疗 临终关怀
下载PDF
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饶洁 张永平 +2 位作者 袁修学 余鑫鑫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arthin-like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W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W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arthin-like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W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W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老年女性,年龄分别为55岁和71岁。临床以颈部肿块就诊。大体均为边界不清质硬结节,切面呈灰白色或灰黄色。镜下肿瘤处于乔本甲状腺炎的背景中,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具有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毛玻璃样核等特征。肿瘤间质被大量淋巴细胞、少量浆细胞及少许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局部可见次级淋巴滤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19、Galectin-3、BRAF-V600E弥漫强(+),CD21淋巴滤泡树突细胞网(+),间质内淋巴组织CD20、CD3均(+)。结论 WVP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独特形态学构象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相对较好,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与经典型PTC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乔本甲状腺炎 Warthin瘤样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及其在鼻咽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饶洁 赵利容 +1 位作者 罗泊涛 陈小毅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92-95,共4页
鼻咽癌(NPC)是一种与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密切相关的鼻咽部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对放疗较敏感,但大多数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已有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处于临床Ⅲ或Ⅳ期,晚期患者放疗后仍有30%~40%发生远距离转移和局部复发... 鼻咽癌(NPC)是一种与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密切相关的鼻咽部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对放疗较敏感,但大多数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已有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处于临床Ⅲ或Ⅳ期,晚期患者放疗后仍有30%~40%发生远距离转移和局部复发旧j,侵袭和转移仍是威胁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上皮一间质转化(EMT)是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且与NPC原位侵袭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现将EMT在NPC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鼻咽肿瘤 Epstein-Barr病毒相关蛋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LMP2A、Snail和N-cadherin在鼻咽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高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饶洁 赵利容 +1 位作者 袁静萍 罗泊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潜伏膜蛋白2A(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A,LMP2A)、Snail和N-cadherin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MP2A、Snail和N-cadherin在鼻咽黏膜慢性炎、NPC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 目的探讨潜伏膜蛋白2A(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A,LMP2A)、Snail和N-cadherin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MP2A、Snail和N-cadherin在鼻咽黏膜慢性炎、NPC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比较3种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通过体外实验检测LMP2A对鼻咽癌CNE2细胞形态的影响及Snail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LMP2A、Snail和N-Cadherin蛋白的高表达与NPC患者临床恶性进展呈正相关(尤其是淋巴结转移);LMP2A与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体外实验证实LMP2A可上调鼻咽癌CNE2细胞中N-cadherin和Snail蛋白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样改变。结论 LMP2A、Snail和N-cadherin在鼻咽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高表达与NPC恶性进展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潜伏膜蛋白2A SNAIL N-CADHERIN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甲状腺未分化癌3例临床病理学研究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饶洁 何惠华 +2 位作者 余鑫鑫 吴昊 袁静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收集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和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总结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均为...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收集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和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总结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均为老年人,年龄54~84岁,平均65.7岁,男性1例,女性2例,临床以甲状腺肿块就诊。随访1例患者于术后一个月死亡,1例患者约于术后7个月出现同侧甲状腺复发及肺部转移,1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腰椎转移,肿瘤镜下呈现3种细胞形态:梭形细胞、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以其中一种成分为主或者3种成分混合出现。细胞异型性大,病理学核分裂象常见,肿瘤细胞常表达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波形蛋白(vimentin)、p53,而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结蛋白(Desmin)、S-100、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肌调节蛋白(Myo D1)和CD34为阴性,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为10%~60%。结论 ATC为一种发病率低、死亡率高的甲状腺少见恶性肿瘤,病理诊断常需与甲状腺多种恶性肿瘤相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确诊;预后差;临床上多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未分化癌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基于GSM/SMS与Internet/PC的远程监控系统 被引量:6
15
作者 饶洁 黄华 任瑞玲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5年第4期12-15,共4页
描述了一种基于GSM/SMS(Short Message Service)与Internet/Intranet-PC/MCU之间短消息互通方式的远 程监控系统。系统搭建了一条基于Internet的监控信息传输通道,克服了目前讨论较多的手机-手机式的SMS远 程监控系统中设备复杂、实... 描述了一种基于GSM/SMS(Short Message Service)与Internet/Intranet-PC/MCU之间短消息互通方式的远 程监控系统。系统搭建了一条基于Internet的监控信息传输通道,克服了目前讨论较多的手机-手机式的SMS远 程监控系统中设备复杂、实现困难等缺点,以简单、实用、可行和可靠的方式,实现了对设备、家庭网络环境等的远 程监测和控制。同时,由于利用了Internet的丰富资源,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SMS Internet/PC 远程监控系统 短信网关
下载PDF
肝脏穿刺病理活检在诊断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其规范化管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饶洁 阎红琳 +1 位作者 袁静萍 曾智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其恶性肿瘤性病变具有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早期确诊及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1]。病理活检是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金标准”,超声造影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其恶性肿瘤性病变具有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早期确诊及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1]。病理活检是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金标准”,超声造影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已成为临床肝脏肿瘤诊断及活体组织获取的主要方法[2]。本研究拟分析肝脏穿刺活检中恶性肿瘤的分布及比较规范化处理前后肝穿刺活检标本中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病理同行提供肝脏穿刺活检的规范化病理诊断流程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活检 恶性肿瘤 规范化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高程梯度分异及其对生境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饶洁 段丁琪 +3 位作者 唐强 马明国 韦杰 贺秀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649-6660,共12页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形成的极端生境胁迫深刻改变了消落带植被结构和功能。在消落带横向断面高程梯度上,植被生境具有典型的空间异质性。选取三峡水库典型自然恢复消落带,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揭示了消落带自然演替植被的群落构成、物...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形成的极端生境胁迫深刻改变了消落带植被结构和功能。在消落带横向断面高程梯度上,植被生境具有典型的空间异质性。选取三峡水库典型自然恢复消落带,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揭示了消落带自然演替植被的群落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随高程梯度的分异特征,系统分析了极端淹水、侵蚀—沉积、土壤环境等生境胁迫类型对消落带植被高程梯度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消落带适生植被以草本为主,共有15科25种23属,其中禾本科种类较多,但单属单种、单优群落现象明显;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分别占52%和48%,且一年生草本多在消落带上部定居,多年生草本主要在消落带下部聚集。②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高程呈正相关趋势,在145—150m范围内较低,在160—170m范围内较高。③植被生物量为199.68—1211.2g/m^(2),总体呈现随高程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趋势;受多种生境因子的复合胁迫影响,生物量随高程存在局部波动。④水库水位变动形成淹水时长、出露时令、淹水强度等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生物量高程梯度分异的主导因子;侵蚀/沉积过程改变土层厚度、根层土壤持水能力和肥力条件,对植被生长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氮是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因此,优势生境适宜性物种选育、土壤基质保育和植被格局功能优化是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重建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生境胁迫 水文节律 消落带 三峡水库
下载PDF
基于加密数据的位置感知隐私保护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饶洁 谭博 谭成翔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3-1317,共5页
针对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隐私安全问题,在对已有模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加密数据的位置感知隐私安全模型。通过第三方可信服务器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实现了服务和隐私之间的平衡。同时采用自主访问控制(DAC)策略,用... 针对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隐私安全问题,在对已有模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加密数据的位置感知隐私安全模型。通过第三方可信服务器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实现了服务和隐私之间的平衡。同时采用自主访问控制(DAC)策略,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保证自己隐私的同时有选择地与其他用户共享数据。最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保序加密算法,通过数据转换、桶划分以及线性映射实现了高效的位置感知查询。实验分析表明,该模型实现了位置数据的加密查询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访问控制策略,改进的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隐私保护 自主访问控制 保序加密 位置感知
下载PDF
癌症患者死亡前6个月LDH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饶洁 姜永生 +4 位作者 沈倩 孙越 任辉 周婷 于世英 《癌症进展》 2014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明确癌症患者死亡前6个月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变化趋势,评估LDH水平对患者预后和生存时间是否具有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癌症死亡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疾病特征与LDH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越临近死亡,... 目的明确癌症患者死亡前6个月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变化趋势,评估LDH水平对患者预后和生存时间是否具有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癌症死亡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疾病特征与LDH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越临近死亡,癌症患者的LDH水平越高,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和分期与LDH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水平的升高预示了癌症患者不良预后和有限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 癌症 生存时间 预后
下载PDF
癌症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的现况、机制和防治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饶洁 于世英 《癌症进展》 2014年第4期328-333,共6页
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的HBsAg阳性癌症患者中,HBV的再激活风险很高,尤其是给予利妥昔单抗或类固醇治疗时。HBV再激活的机制分为HBV复制增加,HBV破坏肝脏细胞,以及HBV下降的恢复期这三个阶段。对高风险患者应在化疗前进行HBV标志物的筛查... 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的HBsAg阳性癌症患者中,HBV的再激活风险很高,尤其是给予利妥昔单抗或类固醇治疗时。HBV再激活的机制分为HBV复制增加,HBV破坏肝脏细胞,以及HBV下降的恢复期这三个阶段。对高风险患者应在化疗前进行HBV标志物的筛查(包括HBsAg、anti-HBc和/或anti-HBs)和/或HBV DNA的检测,但检测项目的数目目前还存在争议。对达到预防性抗HBV治疗标准的患者尽早进行抗HBV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治疗计划以及合并症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通常在免疫抑制性治疗结束后还要进行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抗HBV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再激活 癌症 化疗 免疫抑制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