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防热层温度测量方法
1
作者 邹昕 饶炜 +3 位作者 李莹 韩承志 张荣华 高阳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防热层烧蚀温度是防热结构设计和气动热环境辨识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满足防热层温度在轨测量的需求,提出采用柱塞式结构大底分层测温探头和U形结构背罩测温探头,与电缆和多通道温度变换器共同组成温度传感器进...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防热层烧蚀温度是防热结构设计和气动热环境辨识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满足防热层温度在轨测量的需求,提出采用柱塞式结构大底分层测温探头和U形结构背罩测温探头,与电缆和多通道温度变换器共同组成温度传感器进行在轨测温的方法。设计内容包括测温探头热电偶元件选取、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以及信号集中放大变换和自动冷端补偿等。开展全量程标定和风洞专项试验验证,证明所设计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1300℃以下烧蚀温度变化全过程测量,测量精度达到0.28%。该温度传感器已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上成功应用,可为进/再入航天器烧蚀温度在轨测量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进入过程 温度传感器 柱塞式结构 U形结构 热电偶
下载PDF
深空探测器研制风险产品保证策划与实施
2
作者 褚永辉 饶炜 +2 位作者 李振才 董捷 刘国强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深空探测任务主要面临的研制风险包括技术跨度大,环境要素新,新技术储备不足,关键不可逆环节多,对设计正确和自主功能要求高,研制试验复杂且难以验证,研制周期紧张导致多线并行。针对以上难点和风险点,以火星探测任务为例,开展了具有火... 深空探测任务主要面临的研制风险包括技术跨度大,环境要素新,新技术储备不足,关键不可逆环节多,对设计正确和自主功能要求高,研制试验复杂且难以验证,研制周期紧张导致多线并行。针对以上难点和风险点,以火星探测任务为例,开展了具有火星任务特点的产品保证策划与实施,全周期遵循“五个坚持”的总体思路,通过发挥总体作用,加强技术风险识别和管控,强化产品过程控制,严格试验验证和统筹资源保障等,确保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技术风险 产品保证
下载PDF
“嫦娥七号”探测器任务综述
3
作者 余后满 饶炜 +1 位作者 张益源 邢卓异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7-576,M0001,M0002,共12页
近年来国际上月球探测区域主要集中在月球南极,“嫦娥七号”探测器任务,将实现对月球南极“绕”“落”“巡”“飞跃”四位一体综合探测。介绍了月球南极不同于中低纬度地区的特殊环境,分析了特殊环境条件对探测器设计带来的诸多挑战;给... 近年来国际上月球探测区域主要集中在月球南极,“嫦娥七号”探测器任务,将实现对月球南极“绕”“落”“巡”“飞跃”四位一体综合探测。介绍了月球南极不同于中低纬度地区的特殊环境,分析了特殊环境条件对探测器设计带来的诸多挑战;给出了探测器的总体方案设计,包括系统组成和飞行流程,以及探测器需突破以复杂地形高精度定点软着陆、月面飞跃、月面着陆采样行走、全局感知与任务规划、水冰与挥发分保真采样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为任务顺利实施和后续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七号 探测器 任务综述 月球南极
下载PDF
月球南极探测着陆区选址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饶炜 方越 +3 位作者 彭松 张弘 盛丽艳 马继楠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1-578,共8页
月球南极极区丰富的资源和光照条件,尤其是潜在的水冰,使其成为当前各国开展探测活动的一大热点。由于南极地区地形崎岖、光照变化迅速的特点,使得探测任务着陆区的选址至关重要。选址结果直接决定了探测任务的成败,也是整体方案过程中... 月球南极极区丰富的资源和光照条件,尤其是潜在的水冰,使其成为当前各国开展探测活动的一大热点。由于南极地区地形崎岖、光照变化迅速的特点,使得探测任务着陆区的选址至关重要。选址结果直接决定了探测任务的成败,也是整体方案过程中各分系统开展设计的重要依据。围绕月球南极探测着陆区选址,结合月球和太阳星历的几何关系、月球南极地形和光照特点,给出了选址的影响因素及约束,提出了从工程角度考虑选址的方法,通过不同分辨率的数据源,利用先粗筛后精筛的策略确定优选着陆区。最后,通过算例初步给出了5个区域(Haworth北部、Shoemaker东北部和Shackleton西北部、西部及东南部),可为中国未来月球探测任务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区 选址 月球探测 月球南极
下载PDF
火星着陆探测任务关键环节技术途径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饶炜 孙泽洲 +2 位作者 孟林智 王闯 吉龙 《深空探测学报》 2016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火星进入、下降与着陆技术(entry,descent and landing,EDL)是火星着陆探测最为关键的环节。火星与地球再入返回过程相比,由于火星大气成分、物理性质与地球大气存在较大差别,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使火星EDL过程历经时间短、状态变化快,... 火星进入、下降与着陆技术(entry,descent and landing,EDL)是火星着陆探测最为关键的环节。火星与地球再入返回过程相比,由于火星大气成分、物理性质与地球大气存在较大差别,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使火星EDL过程历经时间短、状态变化快,对减速性能要求高,时序紧张。从工程实现角度分阶段开展了任务分析,识别了火星EDL环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关键环节技术途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 着陆 任务分析 技术途径
下载PDF
空间站机械臂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8
6
作者 李大明 饶炜 +3 位作者 胡成威 王耀兵 唐自新 王友渔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3期238-242,共5页
我国空间站机械臂承担舱段转位、辅助对接、舱外设备安装及维修等关键任务,具有大负载、高精度、高可靠等特点,涉及机、电、热、光、控等多学科技术交叉耦合,高度集成且研制难度巨大。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机械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空间... 我国空间站机械臂承担舱段转位、辅助对接、舱外设备安装及维修等关键任务,具有大负载、高精度、高可靠等特点,涉及机、电、热、光、控等多学科技术交叉耦合,高度集成且研制难度巨大。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机械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空间站七自由度冗余、分布式控制、位置可移动的机械臂技术方案,并阐述了高精度伺服控制、多约束路径规划等八类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空间站机械臂已具备了工程化实施条件,为我国空间站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空间站 机械臂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关键任务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泽洲 饶炜 +3 位作者 贾阳 王闯 董捷 陈百超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6,共8页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行星探测的首次任务,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的三步跨越.“天问一号”探测器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抓总研制,包括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个组成部分.对“天问一号”探测器的任...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行星探测的首次任务,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的三步跨越.“天问一号”探测器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抓总研制,包括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个组成部分.对“天问一号”探测器的任务特点和概貌进行了介绍,对包括飞行过程、远距离深空通信、火星捕获过程、火星进入下降及着陆过程、火星车解锁驶离和火面工作等关键环节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描述,对“天问一号”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与创新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探测器 进入下降着陆 巡视勘察
下载PDF
国外火星探测典型失败案例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董捷 饶炜 +2 位作者 王闯 谭志云 郑旸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129,共8页
目前已经开展的国外火星探测任务大部分失败案例均集中在火星捕获、进入下降与着陆(EDL)两个关键环节。文章首先针对上述两个阶段介绍了火星探测任务典型失败案例的故障现象,并对其中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为特殊环境适应性不足、... 目前已经开展的国外火星探测任务大部分失败案例均集中在火星捕获、进入下降与着陆(EDL)两个关键环节。文章首先针对上述两个阶段介绍了火星探测任务典型失败案例的故障现象,并对其中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为特殊环境适应性不足、关键系统安全性故障、动力学与轨道控制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分析并提出了特殊环境应对设计、关键系统安全性设计、轨道动力学分析与变轨策略等应对策略。可为后续火星探测任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探测 捕获、进入下降与着陆 故障 环境 动力学
下载PDF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综述 被引量:31
9
作者 叶培建 孙泽洲 饶炜 《航天器工程》 2007年第6期9-15,共7页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和环境,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必须突破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和研制过程;概要性地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卫星 月球探测 研制
下载PDF
嫦娥二号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江川 饶炜 +1 位作者 孟林智 黄昊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5期7-11,共5页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器,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进行飞行试验,并试验探月工程二期的部分关键技术,以深化月球科学探测。文章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设计、高灵敏度X频段深空应答机等6方面的技术特点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嫦娥二号卫星 月球探测器 先导星 技术特点分析
下载PDF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叶培建 饶炜 +1 位作者 孙泽洲 张伍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1期7-11,共5页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飞行至距地球380000km的月球,实现环绕月球对其遥感探测。由于任务目标不同,嫦娥一号卫星将遇到比近地轨道卫星更复杂的空间环境和飞行控制过程,所以必须解决面临的所有新技术问题。文章介绍...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飞行至距地球380000km的月球,实现环绕月球对其遥感探测。由于任务目标不同,嫦娥一号卫星将遇到比近地轨道卫星更复杂的空间环境和飞行控制过程,所以必须解决面临的所有新技术问题。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在轨道设计、月食、热设计、制导导航、测控、数传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及研制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月球探测卫星 技术特点
下载PDF
火星着陆关键环节多学科交叉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捷 饶炜 +5 位作者 孙泽洲 王闯 黄翔宇 李齐 李健 董天舒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
针对火星着陆任务在飞行环境、地面验证、系统间关联性等方面面临的技术挑战,根据火星着陆关键环节涉及的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动力下降和着陆缓冲四个主要阶段,分别分析了大气进入方式、进入初始条件、气动外形、防热、开伞控制、大... 针对火星着陆任务在飞行环境、地面验证、系统间关联性等方面面临的技术挑战,根据火星着陆关键环节涉及的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动力下降和着陆缓冲四个主要阶段,分别分析了大气进入方式、进入初始条件、气动外形、防热、开伞控制、大底弹射、背罩规避机动与触火关机等关键要素,并介绍了天问一号与其他典型火星着陆任务开展的多学科交叉设计过程与研究结果。此外,探讨了关键系统物理试验与全系统仿真相融合的火星着陆试验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着陆 天问一号 地面试验验证
下载PDF
积极应对深空探测的技术挑战 被引量:7
13
作者 叶培建 张熇 饶炜 《航天器工程》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文章总结了国外深空探测的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开展深空探测所面临的技术挑战。针对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详细分析了各阶段的关键技术,并对火星探测的关键技术及可行性作了探讨,介绍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开展的工作情况。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关键技术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月球探测器TDI-CCD相机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湘金 郭强 饶炜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5期70-75,共6页
TDI-CCD相机可以通过多级CCD积分,获得相对较高的信噪比,从1992年开始逐步广泛应用于航空和航天领域中的高分辨率成像任务中。目前TDI-CCD相机已成为高分辨率成像探测的重要手段。根据月球环绕探测任务中TDI-CCD相机的工作环境特点,定... TDI-CCD相机可以通过多级CCD积分,获得相对较高的信噪比,从1992年开始逐步广泛应用于航空和航天领域中的高分辨率成像任务中。目前TDI-CCD相机已成为高分辨率成像探测的重要手段。根据月球环绕探测任务中TDI-CCD相机的工作环境特点,定量分析了相机的姿态误差、速高比失配等因素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对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速高比失配,提出了适合于月球环绕探测任务特点的补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器 TDI-CCD相机 成像质量 分析
下载PDF
国外火星低空飞行器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捷 饶炜 +4 位作者 孟林智 王闯 杨超 万志强 蒋崇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针对当前国外火星低空飞行器主要类型,包括浮空气球、固定翼、旋翼、扑翼和倾斜旋翼等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梳理了低雷诺数气动外形设计、能源和动力系统设计、飞行自主导航控制等主要关键技术及火星低空飞行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当前国外火星低空飞行器主要类型,包括浮空气球、固定翼、旋翼、扑翼和倾斜旋翼等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梳理了低雷诺数气动外形设计、能源和动力系统设计、飞行自主导航控制等主要关键技术及火星低空飞行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火星低空飞行器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 飞行器 低雷诺数
下载PDF
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地面力学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熇 柳忠尧 饶炜 《航天器工程》 2007年第6期33-38,共6页
月面软着陆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携带有效载荷实现在月球表面的安全着陆,其经历的主要过程包括发射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段、着陆段和月面工作段。软着陆探测器面临的月球环境比近地轨道卫星复杂得多。为提高软着陆探测器系... 月面软着陆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携带有效载荷实现在月球表面的安全着陆,其经历的主要过程包括发射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段、着陆段和月面工作段。软着陆探测器面临的月球环境比近地轨道卫星复杂得多。为提高软着陆探测器系统的可靠性,必须进行充分的地面试验,验证软着陆探测器的设计合理性。文章分析了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在各飞行过程中面临的力学环境,分析了力学环境对探测器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提出软着陆探测器需完成的地面力学试验项目,设计相应的试验方法,并给出确定试验量级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面软着陆探测器 动力学试验 力学环境
下载PDF
光电技术在中国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叶培建 饶炜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1年第2期1-11,共11页
文章简单回顾了中国深空探测已走过的历程和正在进行的项目,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分析了深空探测器及其有效载荷对光电技术的需求;重点对中国已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中应用的光电技术和获取的成果,... 文章简单回顾了中国深空探测已走过的历程和正在进行的项目,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分析了深空探测器及其有效载荷对光电技术的需求;重点对中国已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中应用的光电技术和获取的成果,正在研制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中所应用的光电技术,月球探测三期和今后可能发展的深空探测项目中预计采用的光电技术的研制工作及产品进行了介绍;对深空探测所需光电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深空探测 有效载荷 光电技术 中国
下载PDF
空间机械臂辅助大质量舱体对接阻抗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莫洋 魏博 +8 位作者 李辉 蒋志宏 黄强 饶炜 王耀兵 唐自新 张晓东 张大伟 唐玲 《载人航天》 CSCD 2016年第1期126-131,共6页
针对空间机械臂辅助大质量舱体对接任务中,由于大臂展机械臂柔性、控制误差、机械误差等因素,导致末端位置精度差、对接机构偏离对中位带来的对接困难的问题,提出采用阻抗控制的方法。分析了对接任务中的模拟对接机构的特性,发现其受到... 针对空间机械臂辅助大质量舱体对接任务中,由于大臂展机械臂柔性、控制误差、机械误差等因素,导致末端位置精度差、对接机构偏离对中位带来的对接困难的问题,提出采用阻抗控制的方法。分析了对接任务中的模拟对接机构的特性,发现其受到的碰撞力与对中位姿偏离方向具有一致性,验证了阻抗控制算法的可行性;针对六维力传感器安装位置距离对接机构较远、惯性力影响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六维力信号补偿算法,保证了阻抗控制计算的正确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阻抗控制算法能在保证对接成功的前提下,有效减小接触力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控制 空间机械臂 力补偿 对接控制
下载PDF
“火星科学实验室”的EDL试验验证技术及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璠 李群智 +1 位作者 饶炜 孙泽洲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介绍了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MSL)的进入、下降与着陆(Entry,Descent and Landing,EDL)技术验证体系。该体系可分为EDL飞行动力学、EDL飞行系统和EDL子系统3部分,主要基于仿真建立,同时利用海盗号(Vi... 介绍了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MSL)的进入、下降与着陆(Entry,Descent and Landing,EDL)技术验证体系。该体系可分为EDL飞行动力学、EDL飞行系统和EDL子系统3部分,主要基于仿真建立,同时利用海盗号(Viking)探测器时期的试验数据。针对火星EDL技术的验证,分析了我国已掌握的EDL地面试验技术。通过对比结果表明,我国虽然在气动减速、伞减速、动力下降和着陆技术的试验验证均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但仍面临有伞充气过程环境恶劣且复杂、减速下降动作多、大底和背罩分离过程内外环境耦合等新问题。最后针对现有技术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梳理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火星EDL验证体系,并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试验验证方案,可为我国火星着陆任务EDL试验验证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科学实验室” 进入、下降与着陆 试验技术
下载PDF
火星着陆任务环境特点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捷 饶炜 +1 位作者 王闯 曲少杰 《中国航天》 2021年第6期39-43,共5页
与地球再入返回过程相比,火星着陆过程虽有一定相似性,但由于火星在大气成分、大气密度、物理性质等方面与地球存在较大差别,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着陆过程更为复杂。目前国外已经成功实施的火星着陆任务的着陆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与地球再入返回过程相比,火星着陆过程虽有一定相似性,但由于火星在大气成分、大气密度、物理性质等方面与地球存在较大差别,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着陆过程更为复杂。目前国外已经成功实施的火星着陆任务的着陆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气动减速段、伞降段、动力下降段和着陆缓冲段),涉及降落伞弹射与充气展开、大底/背罩分离、着陆缓冲机构展开、微波雷达启动测量、制动发动机开机等关键环节,探测器各阶段面临快速切换,时序紧张。此外,正是由于火星与地球环境条件的差异,在地球开展全尺寸全时序飞行验证很难实现,需要用全过程仿真和关键单机/分系统的试验来达到全面验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成分 微波雷达 大气密度 着陆过程 快速切换 全过程仿真 着陆缓冲 特点及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