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身教育思想下教师继续教育性质与特点略论 被引量:7
1
作者 马丁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2-36,50,共6页
在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 ,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目标、内容与意义都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赋予了教师继续教育业余性、自主性、服务性、开放性的性质 ,并使之具有了高层次的专业性、整体性、灵活性、实效性、人才开发性、系统性的特点。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 性质 特点
下载PDF
“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浅析苏轼词对唐诗的采融 被引量:4
2
作者 马丁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在宋代这样一个崇尚风雅的文化氛围中 ,苏轼作为一个主张诗词同源的文坛主将 ,以其博学的才华投身于词体的创作 ,在词作中大量的采融唐诗 ,用多种手法使唐诗融化到词中 ,使词改变了其尚艳从俗、柔媚率直的风貌 ,具有了诗体的含蓄典雅、... 在宋代这样一个崇尚风雅的文化氛围中 ,苏轼作为一个主张诗词同源的文坛主将 ,以其博学的才华投身于词体的创作 ,在词作中大量的采融唐诗 ,用多种手法使唐诗融化到词中 ,使词改变了其尚艳从俗、柔媚率直的风貌 ,具有了诗体的含蓄典雅、豪放蕴藉的韵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雅 化用唐诗 诗化 雅化
下载PDF
诗意的接受——苏轼词题序所显示的词体文化价值取向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丁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5-17,共3页
对苏轼词在词体发展中的作用,许多论者从"以诗为词""韵"等角度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苏轼词的众多题序,可以发现苏轼对当时业已形成的词体功能和特征的态度,并进而从其对词体的态度上,追寻苏轼词体的文化价值取向。
关键词 苏轼词 题序 接受 革新
下载PDF
外涉世而中遗物——禅宗思想影响下的苏轼人格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丁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11,共6页
苏轼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接受禅宗即心即佛的佛性论和识心见性的修行观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性观,并促成了其以高扬个性精神为核心,以心灵自由为理想,以任情逍遥、随缘放旷为表现的人格精神的塑造。
关键词 态度 影响 人格精神
下载PDF
在中师教育中寻求现代小学教师培养的动力
5
作者 马丁良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S4期225-225,232,共2页
走过百年历史的中等师范教育,在当今的师范教育体系中,作为一种办学的层次消失了,但是中师紧贴小学教育实际形成的小学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知识的综合性、素质的全面性、培养的实践性等,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内涵,得以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 中师教育 现代小学教师 培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被引量:10
6
作者 汝骅 张丽 +3 位作者 唐长波 俞莉 李邦玉 马丁良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11期80-82,共3页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州市职业大学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的"多课堂联动、点面结合、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此开展了初步...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州市职业大学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的"多课堂联动、点面结合、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此开展了初步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食品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
下载PDF
对陶渊明的推崇与苏轼词的士大夫精神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丁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5-18,共4页
苏轼“以诗为词”完成了词体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彻底转变,使词真正成为陶冶士大夫情怀,显示士大夫精神的一种文学载体.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端推崇陶渊明的第一人,理解苏轼的尊陶思想有利于我们去窥视苏轼词中的“士大夫... 苏轼“以诗为词”完成了词体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彻底转变,使词真正成为陶冶士大夫情怀,显示士大夫精神的一种文学载体.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端推崇陶渊明的第一人,理解苏轼的尊陶思想有利于我们去窥视苏轼词中的“士大夫精神”,加深对苏轼在词史上地位的认识.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集中体现在他给弟弟苏辙的信——《与子由书》中.在这封信里他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不仅如此,苏轼还对陶渊明诗——追和,得诗一百二十四首.在词体创作中也有隐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哨遍》(为米折腰),表现出了对陶渊明如痴如狂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士大夫精神 士大夫之词 苏轼词 苏拭 词体创作 豪放词 士大夫文人 《江城子》 尊陶
下载PDF
苏轼饮酒词人生思索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丁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6-8,共3页
苏轼曾自称“使我有名全是酒”(《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据不完全统计,在被陈延焯称为“此老平生第一绝”的词中,有一半以上篇什涉及酒或与之相关的文字,钟莱茵《苏东坡三部曲》(文汇出版社)甚至有“若要介绍东坡词中涉及酒的,... 苏轼曾自称“使我有名全是酒”(《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据不完全统计,在被陈延焯称为“此老平生第一绝”的词中,有一半以上篇什涉及酒或与之相关的文字,钟莱茵《苏东坡三部曲》(文汇出版社)甚至有“若要介绍东坡词中涉及酒的,那几乎要把东坡词全部介绍了”的说法,可以说酒构成了苏轼词的一大景观.苏轼众多的饮酒词,在笔者看来它既体现了苏轼对世俗文化(歌舞侑酒)的认同和对传统士大夫情怀(诗酒风流)的继承,更体现了他人生思索的深广性与独特性,酒使苏轼词表现出了其区别于其他词人的独特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词 苏轼 陶渊明 东坡词 苏拭 《念奴娇·赤壁怀古》 深广性 士大夫情怀 个体生命意识 现实社会
下载PDF
主体精神与苏轼词诗化倾向
9
作者 马丁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1-24,共4页
最早提出苏轼词诗化倾向的是陈师道.他在《后山诗话》中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以后王灼《碧鸡漫志》、陈应修《于湖先生雅词序》等都有类似的看法.为什么说苏轼词具有诗化的倾向,... 最早提出苏轼词诗化倾向的是陈师道.他在《后山诗话》中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以后王灼《碧鸡漫志》、陈应修《于湖先生雅词序》等都有类似的看法.为什么说苏轼词具有诗化的倾向,又是什么促成了苏轼词的诗化倾向呢?比苏轼稍晚的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专著《词论》中说:“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精神 诗化倾向 苏轼词 苏拭 词体创作 李清照 欧阳修 柳永词 《碧鸡漫志》 作家主体
下载PDF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悟”性
10
作者 马丁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传统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思维,即所谓“悟”。最早的例证大约可以追溯到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近来语文界不少同仁也纷纷作文,提倡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直觉感悟能力。 ... 传统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思维,即所谓“悟”。最早的例证大约可以追溯到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近来语文界不少同仁也纷纷作文,提倡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直觉感悟能力。 “悟”顾名思义,即明白,领会。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悟”,往往与自得联系在一起,“事事都用你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咏,”(《朱子语类辑略》)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古人也总结出了许多培养学生“悟”性的方法。首先,古代的语文教学强调必须“熟读”、“涵咏”。“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看背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朱熹《语录·读书》卷十)第二,要求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去体会。朱熹曾说过“读书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又不可助长。”(《同上》)因此语文教学也提倡学习“多闻”,“多见”孔子《论语·述而》中就/说:“多闻,择其善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第三,为了达到“悟”的目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还十分强调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修养。“学者大要立志”《朱子语类辑略》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悟” 语文学习 培养学生 传统语文 现代语文教学 学习过程 积极思维 朱子语类 学而不思则罔
下载PDF
浅论苏轼词的审美倾向
11
作者 马丁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9-22,共4页
苏拭词纯以情胜,其词情的内容由于与其人生的曲折、仕途的起伏紧密相关,包含了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故显示出深刻的理性美;而其词情的表达方式,从语言、意象结构、用典到章法等诸方面都与主体内在情性的自在表达相适应,而具有了独特的畅... 苏拭词纯以情胜,其词情的内容由于与其人生的曲折、仕途的起伏紧密相关,包含了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故显示出深刻的理性美;而其词情的表达方式,从语言、意象结构、用典到章法等诸方面都与主体内在情性的自在表达相适应,而具有了独特的畅达美;此外,苏拭词的风格,从内容到形式的结合上又呈现出鲜明的旷放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性 理性美 畅达美 旷放美
下载PDF
传播方式的变迁与苏轼的“以诗为词”
12
作者 马丁良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198-199,共2页
苏轼以前及其同时代的词人,都以词作合于歌唱为准,苏轼词作中也有一些作于歌舞饮宴场合,为应酬而交付歌女歌唱。离开歌舞环境,词作传播方式由歌舞传播而变成文字阅读,创作目的由应歌转化为倾泻自我情怀,真正构成了苏轼词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 应歌 文字传播 以诗为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