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三系选育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俊虎 黄培忠 +3 位作者 李承道 杜永芹 陈如梅 张国荣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75-78,共4页
本研究以引自瑞典的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为材料,用我国不同品种(系)与其测交,回文转育,结果筛选出932573、932574二个具开颖、抗大麦黄花叶病的保持系。育成了930753、930754二个自交不育率... 本研究以引自瑞典的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为材料,用我国不同品种(系)与其测交,回文转育,结果筛选出932573、932574二个具开颖、抗大麦黄花叶病的保持系。育成了930753、930754二个自交不育率分别为98.17%和97.83%的不育系及948739、948718、948679、948720等4个恢复系。恢复结实率均在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杂种优势 黄花叶病 三系配套 抗病育种
下载PDF
大麦品种资源抗大麦黄花叶病鉴定及抗源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俊虎 黄培忠 +3 位作者 秦国卫 刘玉芳 余永华 陈恭 《上海农业科技》 1989年第6期20-21,共2页
大麦黄花叶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常见的一种危害大麦的病害。近10多年来,由于该病的蔓延危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麦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克服该病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尚无其他的根治良策。因此,国内外育种工作者十分重视种质资源抗... 大麦黄花叶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常见的一种危害大麦的病害。近10多年来,由于该病的蔓延危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麦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克服该病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尚无其他的根治良策。因此,国内外育种工作者十分重视种质资源抗大麦黄花叶病的鉴定,获得了一些抗源。但至今对我国的大麦种质资源尚未进行全面系统的鉴定。本文就多年来国内大麦品种资源鉴定及抗性转育的结果进行综合报道。试验于1984~1988年在上海市农科院试验场(33号田)病圃进行。初鉴出来的149个高抗品种于1986~1988年又在江苏省如东县环北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品种 抗病性 黄花叶病
下载PDF
气温、ABT等因素对大麦花药离体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杜永芹 陈如梅 +4 位作者 秦国卫 张国荣 余立云 马俊虎 黄培忠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9-22,共4页
在固体培养体系中就麦穗离体时气温、甘露醇预处理及激素ABT各因子对大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前供体所处气温高低对愈伤组织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甘露醇预处理效果优于低温处理;ZT和ABT连用对愈... 在固体培养体系中就麦穗离体时气温、甘露醇预处理及激素ABT各因子对大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前供体所处气温高低对愈伤组织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甘露醇预处理效果优于低温处理;ZT和ABT连用对愈伤组织分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ABT最适浓度为0.3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药培养 气温 甘露醇预处理 ABT
下载PDF
小麦灌浆成熟过程中蛋白质及其组成变化初报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如梅 马俊虎 +1 位作者 杜永芹 秦国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78-80,共3页
以上海市小麦主要栽培品种扬麦5号和沪麦5号为材料,对小麦灌浆过程中粗蛋白及清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谷蛋白与不溶性蛋白及其它含氮物积累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相对含量的变化由高而低再增加,反映了籽粒形成、光合... 以上海市小麦主要栽培品种扬麦5号和沪麦5号为材料,对小麦灌浆过程中粗蛋白及清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谷蛋白与不溶性蛋白及其它含氮物积累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相对含量的变化由高而低再增加,反映了籽粒形成、光合产物转移和蛋白质积累的趋势,与国内外有关资料基本一致。在灌浆期清蛋白在粗蛋白中的比重有起伏变化,趋势是前高后低;球蛋白以乳熟期为最高;与面粉工艺品质关系最为密切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自乳熟期以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至成熟期约占粗蛋白含量的60%左右,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这些是判断小麦品质优劣的又一方向指标。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某些冬播小麦品种灌浆和成熟时蛋白质及其组成变化的状况,为开展品质育种和品种评价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 成熟过程 蛋白
下载PDF
麦芽汁、多效唑等因素对大麦组织培养的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杜永芹 陈如梅 +5 位作者 张国荣 奏国卫 余立云 黄培忠 马俊虎 周爱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85-88,共4页
以不同基因型大麦为材料,就麦芽计、MET及愈伤组织低温处理对大麦花粉离体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10%麦芽汁的诱导培养基上花药反应早,诱导率和绿茵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5mg/LMET可明显增强... 以不同基因型大麦为材料,就麦芽计、MET及愈伤组织低温处理对大麦花粉离体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10%麦芽汁的诱导培养基上花药反应早,诱导率和绿茵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5mg/LMET可明显增强幼苗素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MET0.5~1.0mg/L+IBA0.3mg/L配合使用(壮苗生极培养),有利于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协调生长;愈伤组织经低温(5~8℃)保存效果良好,为大麦试管苗越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药培养 麦芽汁 愈伤组织 壮苗 多效唑
下载PDF
大麦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及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承道 黄培忠 +2 位作者 刘玉芳 马俊虎 陈如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用4×5双列杂交研究大麦各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及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均存在较大的变异,但以倒二、三、四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较强,而倒一和五节间的杂种优势较弱。节间长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但加性效应... 用4×5双列杂交研究大麦各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及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均存在较大的变异,但以倒二、三、四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较强,而倒一和五节间的杂种优势较弱。节间长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但加性效应更重要。平均显性度与杂种优势表现一致。控制倒一、二节间长度的有较多显性基因,而控制基部节间长度的隐性基因较多。除倒一节间长度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外,其它各节间长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杂种亲本选配时,应注意控制中部节间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节间长度 杂种优势 基因效应
下载PDF
基于稀疏域元素位置信息积累的微弱信号检测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俊虎 廖红舒 +1 位作者 谢进文 甘露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5-992,共8页
该文提出一种利用信号稀疏特征实现基于压缩感知的微弱信号检测算法。稀疏信号在某一特定字典基上投影展开,其稀疏向量非0元素位置固定。而高斯白噪声在字典基上投影展开,其权向量中非0元素的位置呈现出是均匀分布的特点。该文所提方法... 该文提出一种利用信号稀疏特征实现基于压缩感知的微弱信号检测算法。稀疏信号在某一特定字典基上投影展开,其稀疏向量非0元素位置固定。而高斯白噪声在字典基上投影展开,其权向量中非0元素的位置呈现出是均匀分布的特点。该文所提方法实现了微弱信号在稀疏域中的积累。通过计算当只存在高斯白噪声时,接收信号的稀疏向量的非0元素位置向量与信号的稀疏向量非0元素位置向量的相关性,得到判决门限,完成微弱信号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信噪比低至-15 dB时仍能对信号正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信号检测 微弱信号 稀疏域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CFAR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俊虎 刘长远 甘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99-2904,共6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的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分析了目标在距离单元上具有稀疏特性,并构造了目标回波的稀疏字典,设计特定的测量矩阵以及基于CS的CFAR检测结构,然后...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的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分析了目标在距离单元上具有稀疏特性,并构造了目标回波的稀疏字典,设计特定的测量矩阵以及基于CS的CFAR检测结构,然后实现了对回波信号的压缩测量和CFAR检测,无需对回波信号重构。该文提出的算法具有很好的降噪性能并提高了检测效率,可以对低信噪比、低信杂比信号成功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为-14 d B,信杂比为-10 d B时,该算法与传统匹配滤波检测算法相比,减少了一半数据运算量,性能明显优于压缩匹配滤波检测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恒虚警率 压缩感知 测量矩阵
下载PDF
优异大麦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万霞 孙立军 +3 位作者 张京 翁跃进 陈宣民 马俊虎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1年第3期18-21,共4页
1998~1999年,将1997年筛选出的191个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大麦品种进行大麦黄花叶病、大麦白粉病、大麦赤霉病、大麦条纹病及耐盐等抗性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抗及高抗大麦黄花叶病品种60份,抗大麦赤霉病品种59份,高抗大麦条纹病品种89份... 1998~1999年,将1997年筛选出的191个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大麦品种进行大麦黄花叶病、大麦白粉病、大麦赤霉病、大麦条纹病及耐盐等抗性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抗及高抗大麦黄花叶病品种60份,抗大麦赤霉病品种59份,高抗大麦条纹病品种89份,抗大麦白粉病品种19份,芽期耐盐品种17份,苗期耐盐品种2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抗病性 耐盐性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大麦抗黄花叶病的遗传方式和育种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培忠 刘玉芳 +6 位作者 马俊虎 秦国卫 朱睦元 徐阿炳 俞志隆 袁妙葆 黄纯农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310-317,共8页
本文通过5个抗病品种、2个感病品种的相互杂交,对F_1、F_2、BC_1、BC_2及多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大麦抗BYMV抗性的遗传方式较复杂,不呈单基因控制的孟德尔遗传方式,而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模式。根据分析结果,初步讨论了大麦抗BYMV的育... 本文通过5个抗病品种、2个感病品种的相互杂交,对F_1、F_2、BC_1、BC_2及多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大麦抗BYMV抗性的遗传方式较复杂,不呈单基因控制的孟德尔遗传方式,而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模式。根据分析结果,初步讨论了大麦抗BYMV的育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黄花叶病 遗传学 育种
下载PDF
三个麦芽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睦元 徐阿炳 +9 位作者 俞志隆 袁妙葆 黄纯农 杨煜峰 湛小燕 余建军 黄培忠 刘玉芳 马俊虎 秦国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就7个大麦品种的三个麦芽品质性状——α-淀粉酶活力、色度和粘度,以7×7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差异均极显著;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因而认为基因的加性效应较为重要。早熟3... 本文就7个大麦品种的三个麦芽品质性状——α-淀粉酶活力、色度和粘度,以7×7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差异均极显著;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因而认为基因的加性效应较为重要。早熟3号、元麦114、义乌二棱三个品种分别是α-淀粉酶活力、麦芽汁色度和麦芽汁粘度较好的配合者。杂交组合“早熟3号×元麦114”、“嵊县无芒六棱×义乌二棱”、小将×义乌二棱”对α-淀粉酶活力有较高的正向SCA效应;而“鹿岛×嵊县无芒六棱”、“元麦114×小将”、“元麦114×义乌二棱”对麦芽汁色度、“鹿岛×木石港3号”、“鹿岛×义乌二棱”、“小将×木石港3号”对麦芽汁粘度分别有较大的负向SCA效应。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麦芽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双列杂交 配合力 麦芽品质
下载PDF
花药培养技术在杂交大麦三系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永芹 陈如梅 +3 位作者 张国荣 黄培忠 马俊虎 李承道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0-12,共3页
以瑞典引进的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三系为试材,与当地大麦品种(系)杂交,并于F1代进行花药培养。由花药培养再生的植株经加倍后,筛选出4个具开颖、抗大麦黄花叶病(BaYMV)的保持系93H2592、93H2593、93... 以瑞典引进的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三系为试材,与当地大麦品种(系)杂交,并于F1代进行花药培养。由花药培养再生的植株经加倍后,筛选出4个具开颖、抗大麦黄花叶病(BaYMV)的保持系93H2592、93H2593、93H2573、93H2574;培育出不育率在97.20%~98.48%的930753-1、930753-2、930753-3及930754-1四个不育系和恢复结实率大于95.00%的94H4771B2、94H0822B4二个恢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药培养 三系配套 选择育种
下载PDF
核质互作型大麦杂种优势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国荣 马俊虎 +2 位作者 杜永芹 余立云 黄培忠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5-8,共4页
选用核质互作型930753雄性不育系与948720、948717、948742、948791等20个恢复系配制成20个杂交组合.调查了F1代6个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抽穗期明显趋向早熟亲本;(2)株高、单株... 选用核质互作型930753雄性不育系与948720、948717、948742、948791等20个恢复系配制成20个杂交组合.调查了F1代6个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抽穗期明显趋向早熟亲本;(2)株高、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趋高亲值或超高亲值,均具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并以单株有效穗数优势最强;(3)选到了产量构成三要素都具超亲优势的7个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核质互作型大麦雄性不育系 杂种优势 恢复系
下载PDF
大麦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承道 黄培忠 +5 位作者 陈如梅 马俊虎 刘玉芳 杜永芹 陈恭 秦国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79-82,共4页
用大麦7条染色体标记性状的材料作父本,与自然突变雄性不育株90-0713和90-0732配置14个杂交组合。通过F_1和F_2代的性状表现研究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和基因定位。各组合的F_1代均可育,F_2代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分离符合3:1的比例,表明雄性... 用大麦7条染色体标记性状的材料作父本,与自然突变雄性不育株90-0713和90-0732配置14个杂交组合。通过F_1和F_2代的性状表现研究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和基因定位。各组合的F_1代均可育,F_2代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分离符合3:1的比例,表明雄性不育性受隐性单基因控制。90-0713的雄性不育基因位于第1条染色体上与红茎基因(Rs)连锁遗传,其交换率为14.46±1.88%,而90-0732的雄性不育基因则位于第3条染色体上与黄条纹叶基因(yst)连锁遗传,其交换率为30.58±4.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雄性不育 遗传 基因 定位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研究Ⅱ——大麦黄花叶病毒的生物化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睦元 赵小立 +7 位作者 赵章杏 王英杰 徐阿炳 余建军 马俊虎 黄培忠 刘玉芳 秦国卫 《大麦科学》 1993年第3期14-16,共3页
本文简述了大麦黄花叶病毒不同株系的RNA和外壳蛋白的生化特性分析结果。大麦黄花叶病毒不同株系的RNA通过电泳都有二条带,即RNA—1和RNA—2;而外壳蛋白通过电泳只有一条带,但在纯化病毒过程中容易降解为二条或更多条带。根据所得结果,... 本文简述了大麦黄花叶病毒不同株系的RNA和外壳蛋白的生化特性分析结果。大麦黄花叶病毒不同株系的RNA通过电泳都有二条带,即RNA—1和RNA—2;而外壳蛋白通过电泳只有一条带,但在纯化病毒过程中容易降解为二条或更多条带。根据所得结果,讨论了大麦黄花叶病毒的生化特性与鉴定不同株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叶病毒 生物学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研究——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株系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睦元 徐阿炳 +7 位作者 黄纯农 袁妙葆 周建华 余建军 黄培忠 马俊虎 刘玉芳 秦国卫 《大麦科学》 1993年第1期4-8,共5页
本文简述了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给抗病遗传育种带来了困难综述了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的鉴定方法及其局限性,并总结了不同国家对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的结果,讨论了大麦黄花叶病毒不同株系间的关系。
关键词 大麦 黄花叶病毒 生物学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研究Ⅳ──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在大麦抗黄花叶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睦元 徐阿炳 +5 位作者 黄纯农 赵章杏 赵小立 刘玉方 黄培忠 马俊虎 《大麦科学》 1994年第1期20-22,共3页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将理想的目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方法导入植物细胞,最后发展优良的转基因植物。己经发现大量植物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包括病毒外鞘蛋白基因对发展抗毒工程植物特别有效.本文简述植物抗病毒病基因工程的几...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将理想的目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方法导入植物细胞,最后发展优良的转基因植物。己经发现大量植物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包括病毒外鞘蛋白基因对发展抗毒工程植物特别有效.本文简述植物抗病毒病基因工程的几种策略和综述大麦抗黄花叶病(BaYMV和BaMMV)的生物技术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黄花叶病毒 基因工程 抗病性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研究Ⅲ——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小立 朱睦元 +4 位作者 徐阿炳 赵章杏 马俊虎 黄培忠 刘玉芳 《大麦科学》 1993年第4期15-19,共5页
本文综述介绍了大麦黄花叶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表达,并简要讨论了该病毒的分类归属。
关键词 大麦 黄花叶病毒 生物学
下载PDF
大麦抗黄花叶病(BYMV)性在杂交后代中的稳定性初探
19
作者 秦国卫 刘玉芳 +5 位作者 马俊虎 陈恭 杜永芹 陈如梅 李承道 黄培忠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83-85,共3页
1982年利用六棱抗大麦黄花叶病(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品种鹿岛麦、嵊县无芒六棱、二棱耐病品种77-130,81-66,如东早3选盐选③作亲本杂交,选得F_5耐抗BYMV二棱品系1、2、3。分别混合繁殖增代,分世代室内保存。1988年F_(7~15)9个... 1982年利用六棱抗大麦黄花叶病(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品种鹿岛麦、嵊县无芒六棱、二棱耐病品种77-130,81-66,如东早3选盐选③作亲本杂交,选得F_5耐抗BYMV二棱品系1、2、3。分别混合繁殖增代,分世代室内保存。1988年F_(7~15)9个世代、1991年F_(8~19)12个世代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病圃进行抗病性鉴定。二年结果表明,感病对照品种株发病率均为100%,黄化分别为2级和3级;品系1各世代发病率为0.48%~2.68%;品系2为0%~1.75%,发病单株均未黄化;品系3未发病。耐、抗BYMV的品系抗病性不因世代增加而下降,耐、抗病性稳定。说明大麦抗BYMV育种是有效的。二年试验中,品系1、2的株发病率、感病对照品种的黄化程度不一致,前者由于1987年11月下旬气温偏高,降雨量较多,后者由于翌年1月上旬气温偏低;另外可能是因不同病圃病毒株系不同所造成。培育高抗品种选用适宜的抗源亲本是重要的。各世代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0.168,0.170,0.300)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黄花叶病 抗病性 杂交
下载PDF
5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初报
20
作者 徐阿炳 朱睦元 +4 位作者 赵章杏 马俊虎 黄培忠 刘玉芳 秦国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8-21,共4页
选用鹿岛麦、尺八大麦、三墩红四棱、木石港3号和嵊县无芒六棱5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为亲本,通过品种间杂交,统计F_1和F_2发病率,来确定不同品种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结果表明:鹿岛麦和尺八大麦的抗大麦黄花叶病基因是... 选用鹿岛麦、尺八大麦、三墩红四棱、木石港3号和嵊县无芒六棱5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为亲本,通过品种间杂交,统计F_1和F_2发病率,来确定不同品种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结果表明:鹿岛麦和尺八大麦的抗大麦黄花叶病基因是等位的,或者是紧密连锁的;其它品种的抗性基因彼此都是不等位的。由此可以推知5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存在着4种不同的抗性基因,因而可以找到与Ym、Ym2和ym3不同的新的抗大麦黄花叶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黄花叶病 基因等位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