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锆氧化铝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利泰 李包顺 +1 位作者 黄校先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5-70,共6页
本文研究了在 ZrO_2量为17~78mol%(15~75vol%)的 ZrO_2/Al_2O_3复合材料中 ZrO_2颗粒的分布、晶型以及 Al_2O_3与嵌在 Al_2O_3晶粒内呈球状的 ZrO_2晶界处所形成的反相畴界,并且研究了在该复合材料中形成裂纹时,裂纹两侧和顶端的 ZrO_... 本文研究了在 ZrO_2量为17~78mol%(15~75vol%)的 ZrO_2/Al_2O_3复合材料中 ZrO_2颗粒的分布、晶型以及 Al_2O_3与嵌在 Al_2O_3晶粒内呈球状的 ZrO_2晶界处所形成的反相畴界,并且研究了在该复合材料中形成裂纹时,裂纹两侧和顶端的 ZrO_2颗粒相变后沿相界形成微裂纹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氧化铝 陶瓷复合材料 结构
下载PDF
锆质水口砖研究
2
作者 马利泰 陈显求 曹新芳 《上海金属》 CAS 1991年第2期53-55,共3页
本文对引进的用于有色浇注的小型锆质水口砖进行了显微结构分析。并对水口砖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其分布。晶粒大小和形貌等进行了详细的观测。
关键词 有色金属 浇注 锆质 水口砖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残余应力与结合强度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迎军 宁成云 +5 位作者 陈楷 赵子衷 李尚周 马利泰 冯景伟 黄瑞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9-533,共5页
本研究设计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材料,通过降低涂层与基体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值,并对喷涂后的涂层材料进行适当热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涂层的残余应力,涂层结合强度可达38MPa左右.本实验采用X射线sin2Ψ法对涂层残余应力进行测试,探讨涂... 本研究设计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材料,通过降低涂层与基体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值,并对喷涂后的涂层材料进行适当热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涂层的残余应力,涂层结合强度可达38MPa左右.本实验采用X射线sin2Ψ法对涂层残余应力进行测试,探讨涂层残余应力与结合强度的相互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 涂支 等离子喷涂 残余应力 陶瓷涂层
下载PDF
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羟基磷灰石的相转变与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迎军 宁成云 +5 位作者 赵子衷 陈楷 刘正义 马利泰 冯景伟 黄瑞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56-661,共6页
重点研究了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羟基磷灰石高温结构稳定性.探讨了羟基磷灰石在喷涂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对比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羟基磷灰石晶体稳定性和羟基恢复的影响.发现经等离子喷涂后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的羟基磷灰石结... 重点研究了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羟基磷灰石高温结构稳定性.探讨了羟基磷灰石在喷涂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对比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羟基磷灰石晶体稳定性和羟基恢复的影响.发现经等离子喷涂后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的羟基磷灰石结晶程度明显降低,并出现β-TCP杂相.羟基磷灰石晶体中的羟基已完全分解脱落.适当条件的热处理可使喷涂涂层中的磷酸三钙转变为羟基磷灰石,晶体中的羟基可大部分恢复,其中大气热处理比真空热处理更有利于羟基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生物活性 梯度涂层 相转变 结构
下载PDF
碳化硅-硼化锆复相陶瓷的增强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江东亮 李雨林 +2 位作者 王菊红 马利泰 杨熙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研究第二相粒子硼化锆及其加入量变化对碳化硅-硼化锆复相陶瓷的强度和韧性的影响,同时探讨其氧化行为。用光学、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断裂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实验表明,材料性能不仅取决于组成变化而且与工艺条件... 研究第二相粒子硼化锆及其加入量变化对碳化硅-硼化锆复相陶瓷的强度和韧性的影响,同时探讨其氧化行为。用光学、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断裂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实验表明,材料性能不仅取决于组成变化而且与工艺条件有关。在适当热压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性能表明,复相陶瓷(SiC-15vol.%ZrB_2)的断裂韧性比热压α-SiC要提高50%左右,达到6.5MPa·m^(1/2),弯曲强度仍能达到560MPa。 抗氧化性能与单相热压SiC比较,SiC-15vol.%ZrB_2在1280℃时氧化加速进行,安全使用应低于1150℃。通过压痕裂缝扩展和拋光面上断裂时裂缝行进观察表明,裂缝分支和绕道可能是增韧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硼化锆 复相陶瓷 陶瓷 增强
下载PDF
BaTiO_3陶瓷的晶粒壳-芯结构与畴 被引量:8
6
作者 宋祥云 陈大任 +4 位作者 马利泰 温树林 殷之文 李小江 朱源泰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用分析电镜和高分辨电镜观测了BaTiO_3电容器陶瓷的晶粒壳-芯结构与铁电畴。首次发现本实验的BaTiO_3陶瓷的晶粒壳-芯结构由Nb原子的不均匀分布而形成。晶粒芯为贫Nb的铁电相区,而晶粒壳处由富Nb的顺电相组成。并且,壳-芯晶粒含量和壳-... 用分析电镜和高分辨电镜观测了BaTiO_3电容器陶瓷的晶粒壳-芯结构与铁电畴。首次发现本实验的BaTiO_3陶瓷的晶粒壳-芯结构由Nb原子的不均匀分布而形成。晶粒芯为贫Nb的铁电相区,而晶粒壳处由富Nb的顺电相组成。并且,壳-芯晶粒含量和壳-芯区域的大小与BaTiO_3陶瓷的性能可能存在一定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壳-芯边界不同于通常晶粒边界结构,而在铁电畴的畴界处,存在一维方向几埃到数十埃的原子紊乱过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陶瓷 钛酸钡 铁电畴 晶格象
下载PDF
氮气压力对烧结氮化硅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邬凤英 庄汉锐 +1 位作者 马利泰 符锡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研究了添加 Y_2O_3和 La_2O_3的气压烧结氮化硅陶瓷的性能和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详细探讨了氮气压力对相组成、显微结构和0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氮化硅材料是由长柱状的β-Si_3N_4主晶相和微量的(Y,La)_2O_3(?)Si_2N_2O、2(Y,La)_2... 研究了添加 Y_2O_3和 La_2O_3的气压烧结氮化硅陶瓷的性能和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详细探讨了氮气压力对相组成、显微结构和0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氮化硅材料是由长柱状的β-Si_3N_4主晶相和微量的(Y,La)_2O_3(?)Si_2N_2O、2(Y,La)_2O_3 Si_2N_2O、La_5(SiO_4)_3N 和 LaYO_3晶界结晶相构成。在实验的基础上指出,控制烧成的临界状态可能是改善 Si_3N_4材料性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烧结 氮气 气压烧结 陶瓷
下载PDF
SiC纤维补强微晶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峰 郭景坤 +2 位作者 诸培南 杨涵美 马利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23-428,共6页
本文通过SiC纤维对LCAS(Li2O-CaO-Al2O3-SiO2)和MAS(MgO-Al2O3-SiO2)微晶玻璃的补强,观察和分析了在不同复合系统中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在SiC纤维/LCAS微晶玻璃复合系统中... 本文通过SiC纤维对LCAS(Li2O-CaO-Al2O3-SiO2)和MAS(MgO-Al2O3-SiO2)微晶玻璃的补强,观察和分析了在不同复合系统中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在SiC纤维/LCAS微晶玻璃复合系统中,发现纤维与基体之间有一中间界面层,它主要是在复合材料的烧结过程中通过扩散形成,并且于1200℃时在界面上形成富C层.SiC纤维/MAS微晶玻璃基复合材料由于在烧结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使纤维与基体间有较强的界面结合,甚至致使纤维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化硅 补强 微晶玻璃 界面结合
下载PDF
气压烧结氮化硅陶瓷活塞顶 被引量:4
9
作者 邬凤英 庄汉锐 +3 位作者 徐素英 李敏中 罗新宇 马利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83-485,共3页
本工作研究了添加稀土氧化物的反应烧结氮化硅,在高氮气压力下的气氛加压烧结性能;制备出高温性能优良的氮化硅陶瓷材料;使用此种材料研制成功了内腔为梅花型的氮化硅陶瓷活塞顶,在无水冷柴油机中规定的工艺条件下,通过400h台... 本工作研究了添加稀土氧化物的反应烧结氮化硅,在高氮气压力下的气氛加压烧结性能;制备出高温性能优良的氮化硅陶瓷材料;使用此种材料研制成功了内腔为梅花型的氮化硅陶瓷活塞顶,在无水冷柴油机中规定的工艺条件下,通过400h台架耐久考核试验后,又装入大客车中,完成12000km以上的道路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顶 气压烧结 氮化硅 柴油机 陶瓷
下载PDF
添加稀土氧化物的气压烧结氮化硅 被引量:4
10
作者 邬凤英 庄汉锐 +1 位作者 马利泰 符锡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3-308,共6页
本文以含有稀土氧化物的反应烧结氮化硅(RBSN)为前驱体,通过高温气氛加压烧结(GPS),研究成功了弯曲强度从室温到1400℃保持基本不变的氨化硅陶瓷材料.通过对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研究,发现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中... 本文以含有稀土氧化物的反应烧结氮化硅(RBSN)为前驱体,通过高温气氛加压烧结(GPS),研究成功了弯曲强度从室温到1400℃保持基本不变的氨化硅陶瓷材料.通过对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研究,发现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中含有一定量的长柱状β-Si3N4晶粒和具有耐高温的晶界相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气压烧结 稀土氧化物 陶瓷
下载PDF
Si_3N_4/BN_(f)复合材料的相界面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钫钫 宋澄宇 +1 位作者 温树林 马利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本文借助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Si3N4/BN(f)复合材料的相界面,研究发现,BN纤维的两端与基体结合牢固,界面不易解离,材料断裂过程中纤维很难拔出.材料的韧性主要通过BN纤维自身(001)面上的滑移、撕裂和弯曲以及BN纤维的侧表面... 本文借助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Si3N4/BN(f)复合材料的相界面,研究发现,BN纤维的两端与基体结合牢固,界面不易解离,材料断裂过程中纤维很难拔出.材料的韧性主要通过BN纤维自身(001)面上的滑移、撕裂和弯曲以及BN纤维的侧表面与Si3N4颗粒的界面上的解离等途径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相界面 显微结构 氮化硅 氮化硼
下载PDF
β'-Sialon-AlN多型体陶瓷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邬凤英 庄汉锐 +2 位作者 李文兰 罗新宇 马利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08-710,共3页
在Si-Al-O-N系统中,研究了β'-Sialon-12HAlN多型体自补强复相陶瓷,利用气压烧结工艺制备了致密的β'-Sialon-12HAlN多型体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主晶相是β'-Sialon-12HA... 在Si-Al-O-N系统中,研究了β'-Sialon-12HAlN多型体自补强复相陶瓷,利用气压烧结工艺制备了致密的β'-Sialon-12HAlN多型体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主晶相是β'-Sialon-12HAlN多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结构 陶瓷 氮化铝陶瓷
下载PDF
Mg-PSZ中二种析出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南春 马利泰 +2 位作者 黄校先 李包顺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1-296,共6页
本文采用了较简便的烧成工艺制度制备Mg-PSZ材料.用TEM对这种Mg-PSZ材料中的析出相进行了观察,对析出相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了其中的二种未知析出相X1相和X2相.X1相具有简单四方结构,点阵常数约为a... 本文采用了较简便的烧成工艺制度制备Mg-PSZ材料.用TEM对这种Mg-PSZ材料中的析出相进行了观察,对析出相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了其中的二种未知析出相X1相和X2相.X1相具有简单四方结构,点阵常数约为a=1.448nmc=2.100nm.X2相也具有简单四方结构,点阵常数约为a=1.440nm,c=4.072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Z 析出相 工程陶瓷 烧成 增韧
下载PDF
热处理对SiC纤维/LCAS微晶玻璃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玉峰 郭景坤 +3 位作者 诸培南 杨涵美 马利泰 黄士忠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23-528,共6页
在SiC纤维/LCAS微晶玻璃基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之间有一厚度约为100nm的中间层,中间层的主相为非晶态。当复合材料在960℃下热处理1h后,中间层的厚度增加,晶化程度提高,裂纹可通过界面中间层扩展,纤维与基体... 在SiC纤维/LCAS微晶玻璃基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之间有一厚度约为100nm的中间层,中间层的主相为非晶态。当复合材料在960℃下热处理1h后,中间层的厚度增加,晶化程度提高,裂纹可通过界面中间层扩展,纤维与基体更容易发生解离。热处理后,纤维补强复合材料的常温及高温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处理 碳化硅纤维 LCAS 微晶玻璃
下载PDF
添加稀土氧化物热压氮化硅陶瓷的蠕变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友仁 沈荣水 +1 位作者 马利泰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研究了添加稀土氧化物热压氮化硅陶瓷及外加不同含量 Al_2O_3的热压氮化硅陶瓷的蠕变机制。前者的应力指数 n 值为1.5,显示了一种由晶界扩散和伴有空洞形成的晶界滑移同时控制的复合蠕变机制。后者视 Al_2O_3加入量不同。n 值从2.4增大... 研究了添加稀土氧化物热压氮化硅陶瓷及外加不同含量 Al_2O_3的热压氮化硅陶瓷的蠕变机制。前者的应力指数 n 值为1.5,显示了一种由晶界扩散和伴有空洞形成的晶界滑移同时控制的复合蠕变机制。后者视 Al_2O_3加入量不同。n 值从2.4增大至3.8,表现了一种由空洞生长引起的晶界分离所控制的蠕变机制。LaYO_3晶相从晶界玻璃相中的析出,使前者的 n 值降低至1.1,蠕变机制转为由单一的晶界扩散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陶瓷 稀土氧化物 蠕变
下载PDF
用高分辨电镜研究氟铝硅酸盐玻璃的分相与析晶 被引量:1
16
作者 诸培南 马利泰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5,共5页
玻璃分相和析晶的关系常常是玻璃科学工作者感兴趣而容易纠缠的问题之一。两者间存在的联系,尚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很多例子中,人们发现,当玻璃经受热处理时,分相总是在较低温度下先开始。此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璃才出现晶化。所以,... 玻璃分相和析晶的关系常常是玻璃科学工作者感兴趣而容易纠缠的问题之一。两者间存在的联系,尚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很多例子中,人们发现,当玻璃经受热处理时,分相总是在较低温度下先开始。此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璃才出现晶化。所以,不少人早已认识到并提出分相是晶化先导的论点,但这一论点并不能概括全面的问题。在另一些系统中,即可看到,玻璃的微晶化可能不经过分相而进行。这些规律究竟能不能得到统一的解释,仍存在着一定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氟铝硅酸盐玻璃 分相 析晶
下载PDF
用高分辨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区别理想玻璃与真实玻璃 被引量:1
17
作者 诸培南 马利泰 王惠忠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5,共5页
玻璃结构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已经列为现代科学中重大课题之一。许多学者用假说、理论和模型来解释玻璃的结构和性质,为此作出了贡献。晶子学说和不规则网络学说从早期开始即形成了两派对立的观点,但至今尚未得到完全的协调,众周所知,... 玻璃结构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已经列为现代科学中重大课题之一。许多学者用假说、理论和模型来解释玻璃的结构和性质,为此作出了贡献。晶子学说和不规则网络学说从早期开始即形成了两派对立的观点,但至今尚未得到完全的协调,众周所知,三十年代苏联学者提出的玻璃微不均结构假说,考虑了上述两种学说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 电子衍射 玻璃 测定
下载PDF
ZrO_2 晶粒聚集态和粉末特性对增韧的影响
18
作者 郭景坤 黄校先 +2 位作者 李包顺 马利泰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用 TEM 研究了热压 ZrO_2增韧 Al_2O_3(ZTA)的样品中,ZrO_2晶粒聚集态对四方相→单斜相相变的影响。以 Y_2O_3为稳定剂的四方 ZrO_2多晶体(Y-TZP)原料中加入同样组份的团聚粉末或粗粉末,对 ZrO_2的相变有很大影响。讨论了实验结果。对... 用 TEM 研究了热压 ZrO_2增韧 Al_2O_3(ZTA)的样品中,ZrO_2晶粒聚集态对四方相→单斜相相变的影响。以 Y_2O_3为稳定剂的四方 ZrO_2多晶体(Y-TZP)原料中加入同样组份的团聚粉末或粗粉末,对 ZrO_2的相变有很大影响。讨论了实验结果。对改善材料性能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陶瓷 氧化锆 聚集态
下载PDF
半导体陶瓷中孪晶的HREM和TEM研究
19
作者 宋祥云 马利泰 +2 位作者 温树林 王卉 朱祖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97-197,共1页
Oppolpzer曾用TEM这观察到BaTiO_3半导体陶瓷的孪晶,认为它会伴生异常晶粒长大。但是有关孪晶和孪晶界的结构细节以及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用高分辩电镜(HREM)和透射电镜(TEM)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孪晶,得到如下四点结果。1.BaTiO_3的... Oppolpzer曾用TEM这观察到BaTiO_3半导体陶瓷的孪晶,认为它会伴生异常晶粒长大。但是有关孪晶和孪晶界的结构细节以及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用高分辩电镜(HREM)和透射电镜(TEM)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孪晶,得到如下四点结果。1.BaTiO_3的大部分孪晶均为{111)孪晶,其晶界为共格倾斜(70°)孪晶界。图1是[110]方向孪晶的晶格像,图中用粗黑线示意镜面对称的(001)晶格(3.9A),与之垂直的为(110)晶格(2.8A),它相应于左右(指标化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半导体 孪晶 HREM TEM
下载PDF
单斜晶系多晶X射线衍射图指标化的一种解析法
20
作者 郭常霖 马利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1期1-14,共14页
本文提出一种比较简便且适用性强的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单斜晶系化合物衍射图指标化的解析法。根据各衍射线对晶面间距倒数平方值Q之差δ值的重复数m(δ-m图)及其比例关系确定晶胞参数b。经退化步骤将各倒易阵点投影到a~*c~*平面上,每三个... 本文提出一种比较简便且适用性强的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单斜晶系化合物衍射图指标化的解析法。根据各衍射线对晶面间距倒数平方值Q之差δ值的重复数m(δ-m图)及其比例关系确定晶胞参数b。经退化步骤将各倒易阵点投影到a~*c~*平面上,每三个倒易阵点组合可求出一对倒易矢量间的夹角。根据夹角重复数M(β-M图)确定β角。从而可求出晶胞参数a,c。最后用叠代修正逼近指标化方法进行全衍射图的指标化。给出了计算机程序流程图。用四水醋酸镍和钨酸钾等作为实例,证明了本指标化方法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镍 衍射图 单斜晶系 乙酸镍 倒易点阵 钨酸钾 多晶 晶体 射线衍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