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脊柱双侧凸的前后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华松 邹德威 +5 位作者 海涌 白克文 鲍磊 王晓平 陈志明 彭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4-496,共3页
目的:通过前后路二次手术治疗重度脊柱双侧凸,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2月至今,16例重度双侧凸患者,采用前后路两次手术矫形,矫正其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畸形.结果:16例病例通过手术矫形,胸段侧凸矫正率79%,腰段83%,腰椎后凸恢复成生... 目的:通过前后路二次手术治疗重度脊柱双侧凸,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2月至今,16例重度双侧凸患者,采用前后路两次手术矫形,矫正其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畸形.结果:16例病例通过手术矫形,胸段侧凸矫正率79%,腰段83%,腰椎后凸恢复成生理前凸,椎体旋转度提高Ⅱ~Ⅲ度.结论:通过前后路分次手术矫形,可以对严重的、复杂的畸形进行有效的矫正,彻底改变严重畸形的外观,达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拄侧凸 冠状面 矢状面 旋转度 旋转矫形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节段性固定点的选择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华松 海涌 +5 位作者 白克文 鲍磊 王晓平 宋志 陈志明 邹德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分析和判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固定点的分布。方法 :分析 10 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各固定点的使用情况 ,提出必须固定和选择固定的观点。结果 :10 0例病例 ,每例使用椎弓根螺钉 6~ 12枚 ,平均8 9枚 ,上终椎 197枚 ,使用率... 目的 :分析和判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固定点的分布。方法 :分析 10 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各固定点的使用情况 ,提出必须固定和选择固定的观点。结果 :10 0例病例 ,每例使用椎弓根螺钉 6~ 12枚 ,平均8 9枚 ,上终椎 197枚 ,使用率 98 5 % ,下终椎 2 0 0枚 ,使用率 10 0 % ,交界椎凹侧 195枚 ,使用率 97 5 % ,凸侧110枚 ,使用率 5 5 % ,顶椎凹侧 3 2枚 ,使用率 3 2 % ,凸侧 16枚 ,使用率 16%。结论 :在外科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时 ,上、下终椎、凹侧交界椎是必须固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终椎 交界椎 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 节段性固定点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华松 邹德威 +5 位作者 周建伟 吴继功 谭荣 陈志明 王晓平 张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重度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19例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4例,年龄10-18岁,平均13.7±2.5岁。术前侧凸主弯...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重度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19例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4例,年龄10-18岁,平均13.7±2.5岁。术前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123.6°±26.3°(100°~169°),胸腰段矢状位后凸角平均为96.1°±30.0°(58°~145°)。均采用后路分期两次手术进行矫形,第一次手术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内撑开技术,使侧凸得到约50%的矫正,3~12个月后再进行后路的松解、截骨和第二次矫形,并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融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后无并发症,第二次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气胸、应激性溃疡、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各1例,无严重并发症如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等出现。第二次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为45.6°±6.1°(35°-55°),胸腰段后凸为38.2°±10.0°(25°-56°)。患者躯干和双肩的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随访1年,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侧弯矫正无明显丢失,无脱钩、断棒。结论: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矫形分2期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后凸 后路 分期 手术
原文传递
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的前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华松 周建伟 +3 位作者 邹德威 王蒙 谭荣 王晓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的患者采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手术依据钙化的后纵韧带和硬脊膜粘连的情况采用彻底切除钙化后纵韧带或使之“漂...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的患者采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手术依据钙化的后纵韧带和硬脊膜粘连的情况采用彻底切除钙化后纵韧带或使之“漂浮”的方法,减压充分后给予取自体髂骨或骨粒填充的钛网做椎间融合,Windows钢板内固定。[结果]33例病例随访8~45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JOA评分6.7分,术后3个月评分10.1分,术后12个月评分10.7分。优良率分别为72.7%和78.8%。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前路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合并OPLL,能够获得彻底的椎管减压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10 位作者 谭荣 陈志明 陆明 袁伟 徐启明 任冬云 麻巍 李龙 张敬 郑蕊 辛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5期5647-5653,共7页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 200-6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僵硬性角状后凸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 脊髓短缩技术 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华松 谭荣 +6 位作者 邹德威 吴继功 周建伟 王晓平 陈志明 张峥 陈阳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AF系统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AF系统内固定。切口为4个1.5cm长的小切口,椎弓根穿刺操作在透视引导下进行。结果 11例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纠...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AF系统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AF系统内固定。切口为4个1.5cm长的小切口,椎弓根穿刺操作在透视引导下进行。结果 11例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纠正良好,伤椎高度由术前(65±13)%恢复至术后(92±7)%,局部后凸畸形自术前后凸19°恢复至术后6°。2例发生小切口皮缘坏死伤口延迟愈合,1例伤口积液,1例术后11个月出现内固定松动。随访24~36个月,期间未发现断钉断棒、后凸畸形加重、椎间隙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系统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骨折/外科学 空心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侧凸的侧前路矫正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华松 海涌 +8 位作者 邹德威 白克文 章纯光 周雪峰 陈志明 王晓平 邵水霖 谭荣 周立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53-655,共3页
目的 :应用中华长城器械 (ChinaGreatWallPedicleScrewSystem )对胸腰段脊柱侧凸进行前路矫正 ,观察其手术疗效及随访效果。方法 :通过胸腰段脊柱侧凸较少节段的椎间盘切除 ,椎体螺钉固定 ,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侧凸和旋转畸形。... 目的 :应用中华长城器械 (ChinaGreatWallPedicleScrewSystem )对胸腰段脊柱侧凸进行前路矫正 ,观察其手术疗效及随访效果。方法 :通过胸腰段脊柱侧凸较少节段的椎间盘切除 ,椎体螺钉固定 ,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侧凸和旋转畸形。结果 :2 0例患者使用中华长城器械进行前路手术 ,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 2年后随访 ,丢失率低。结论 :中华长城器械应用于前路矫正手术固定节段少 ,矫正效果好 ,术后随访结果理想 ,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三维旋转矫正 去旋转矫正 中华长城器械
下载PDF
极重度脊柱侧凸的二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华松 周建伟 +4 位作者 邹德威 邵水霖 王晓平 谭荣 张墨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二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为11~17岁,平均13.4岁。Cobb角为130°~170°,平均159°。采用二次手术,一期将130&#... 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二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为11~17岁,平均13.4岁。Cobb角为130°~170°,平均159°。采用二次手术,一期将130°~170°极重度的脊柱侧凸矫正47%左右,将其变为重度脊柱侧凸,4~6个月后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二期矫形,使矫正率达到65%左右。一期手术行小切口手术,采用内撑开技术进行撑开。4—6个月以后再行二期手术,常规后路矫形,僵硬的病例可采用小关节突松解或者360°截骨,并进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结果二次术后Cobb角为46°~66°,平均58°。身高增加14~21cm,平均19.1cm。所有病例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极重度脊柱侧凸的患者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畸形的矫正率,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矫正僵硬性脊柱角状后凸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11 位作者 谭荣 陈志明 陆明 袁伟 徐启明 任冬云 麻巍 李龙 伍佳剑 张敬 郑蕊 辛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4992-4997,共6页
背景:胸腰椎角状后凸手术的治疗难点在于矫正率低,矢状面重建难,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术后失平衡、假关节发生率高及术后矫正度丢失。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端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严重脊柱... 背景:胸腰椎角状后凸手术的治疗难点在于矫正率低,矢状面重建难,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术后失平衡、假关节发生率高及术后矫正度丢失。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端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87例,男36例,女51例,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植入物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前的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治疗后为15°-57°,平均27.9°,改善率为76%。躯干矢状位偏移的改善率为76%。术中失血量为800-3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300 mL;手术时间为5-7 h,平均手术时间5.9 h;治疗前2例患者伴有双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型C级,治疗后恢复至E级。治疗后随访9-57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术中可对血管最大限度的保留,避免血管损伤导致脊髓的缺血性改变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低体质量患者手术过程中减少出血、以及保障有效血容量是治疗后早期恢复的有效保障;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技术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程度是保证后凸畸形矫正、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僵硬性角状后凸 后路截骨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华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4期8332-8339,共8页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通过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椎管减压椎间植入物置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进行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通过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椎管减压椎间植入物置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进行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文献和理论研究信息。方法:检索腰椎退变性疾病内固定治疗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椎管减压植入物置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研究文献进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各种病因之间相互影响,常同时存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进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减压、植入物置入固定融合术的应用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 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腰椎退变性侧凸症 髓核 椎间盘 椎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系统 置入 植入物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被引量:32
11
作者 海涌 陈志明 +3 位作者 彭军 吴继功 马华松 邹德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接受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56~85岁,平均68.2岁.本组共61个椎体骨折,其...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接受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56~85岁,平均68.2岁.本组共61个椎体骨折,其中单椎体26例,两椎体骨折11例,三椎体骨折4例,四椎体骨折2例.椎体骨折部位T7~L5.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a以上,平均18.8个月(12~36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6到术后2.3和最终随访2.7(P<0.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55到术后30和最终随访35(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的12.20 mm到术后的25.38mm和最终随访26.36 mm.脊柱矢状位后凸畸形改善平均9.9°(4.3~22°),随访丢失平均1.6°(0.8~1.7°).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最终随访时有3例患者发生3个临近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微创后凸成形术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压缩骨折 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性骨折 影像学结果 VAS评分 椎体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术期北京协和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的拟合优度分析 被引量:49
12
作者 贾海英 陆明 +3 位作者 王晓平 郑蕊 张敬 马华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6228-6233,共6页
背景:北京协和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在解放军第306医院推广应用2年,积累了一些临床数据。目的:通过分析证实北京协和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的稳定性及适合临床医疗实践的可能性。方法:纳入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5例,患者分为治疗前组... 背景:北京协和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在解放军第306医院推广应用2年,积累了一些临床数据。目的:通过分析证实北京协和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的稳定性及适合临床医疗实践的可能性。方法:纳入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5例,患者分为治疗前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组和随访6个月组3个时间段进行观察。将应用该量表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与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相比较,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膝关节功能评估量表进行拟合优度分析。结果与结论:量表对骨关节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评分结果与患者关节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中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随访6个月时患者总体经该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患者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其结果与HSS评分相当。该量表评分在治疗后3,6个月时患者总体评估均Ⅰ级以上改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下降超过30%。在WOMAC疼痛评估项及生理功能评估项中,随访6个月时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随访3个月时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与相关疼痛程度减轻相关;且伴有功能和关节僵硬的评分显著改善。北京协和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最终获得4个维度22个评估项目,拟和优度分析证明,该量表的拟和优度良好,具有科学性和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膝关节 表面置换 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评分 随访 拟合优度 目测类比评分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42
13
作者 邹德威 海涌 +7 位作者 马华松 周雪峰 邵水霖 白克文 章纯光 陈志明 牛军 高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报告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 ,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 2 0 0 0年收治的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各种术式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及 5年以上随访结果。结果 :5 6 9例... 目的 :报告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 ,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 2 0 0 0年收治的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各种术式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及 5年以上随访结果。结果 :5 6 9例患者分别采用Harrington术式、Luque术式、Harrington加Luque术式、Ziekle术式、Harrington加Wisconsin棘突钢丝等传统术式和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三维旋转矫正系统术式 ,传统术式各组平均矫正率为 30 % ,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华长城术式组平均矫正率 82 % ,与传统术式相比明显提高 (P <0 0 0 1) ,5年以上随访矫正丢失小于 7%。结论 :适时手术器械矫形固定融合是目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胸椎 椎弓根螺钉 三维矫正 手术疗法 随访
原文传递
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修复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改善支撑力及应力的动态平衡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晓平 马华松 +7 位作者 陈志明 袁伟 秦柳花 任冬云 郑蕊 张敬 辛莘 陆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3期8641-8645,共5页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因此导致手术风险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学者提出了选择性减压的概念,但对于部分患者仍然难以明确责任节段或部位,从而导致在多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中选择性减压技术并未能较广泛性减压...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因此导致手术风险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学者提出了选择性减压的概念,但对于部分患者仍然难以明确责任节段或部位,从而导致在多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中选择性减压技术并未能较广泛性减压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修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23例。修复方法主要为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采用常规X射线、腰椎MRI检查结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以及动态X射线测量(过伸过屈位及左右侧屈位)等判定病变阶段及不稳定区间。经动态X射线测量采用Posner评分明确责任节段稳定性;经腰椎MRI确定椎间盘明显退变变性;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明确主要责任间隙。采用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对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评定,加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作为疗效的判定标准。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患者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为88%,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为93%。未见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的病例,所有患者均获得融合节段的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和拔出现象,无腰椎矢状位失平衡。提示多节段腰椎退变伴邻近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在术前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特点给予正确、全面诊断、评估,对病变责任间隙予以减压、采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椎弓根钉和连接棒以及椎间植骨融合可增加前中柱的支撑力,使内固定钉棒上的应力维持动态平衡,同时稳定的钉棒内固定系统也有利于前方植骨材料的骨愈合。内固定器械形成的框架式结构,使其抗旋转能力显著提高,从而形成坚强的三维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疼痛测定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退变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滑脱 单节段内固定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9
15
作者 海涌 谭荣 +4 位作者 邵水霖 陈晓明 马华松 邹德威 高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固定组 77%的病人获得优良疗效 ,非固定组为 81%。固定组的融合率为 76.9% ,非固定组 80 .9%。两组中均未发现有植骨块的塌陷。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5 .3 %。非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8.4%。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结论 :正确的手术 ,同时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髂骨骨块 ,可以承受正常生理载负荷 ,也可以达到很高的融合率。椎弓根系统螺丝钉内固定不必作为PLIF手术的常规以减少植骨块的下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手术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PLIF 生物力学 影像学
下载PDF
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9
16
作者 陈志明 马华松 +1 位作者 赵杰 陈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4-688,共5页
目的:建立人正常L3~L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人正常L3~L5节段的CT扫描数据,利用Geomagic Studio 9.0、Simpleware 2.0、Abaqus 6.7软件建立人正常L3~L5三维有限元模型(INT),... 目的:建立人正常L3~L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人正常L3~L5节段的CT扫描数据,利用Geomagic Studio 9.0、Simpleware 2.0、Abaqus 6.7软件建立人正常L3~L5三维有限元模型(INT),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L4/5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M1)、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单枚融合器置入模型(M2)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单枚融合器置入模型(M3)。在L3上表面施加500N预载荷,再施加10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生理活动,观察不同工况下L4-L5节段角位移、椎弓根螺钉及融合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各工况下M1、M2、M3角位移均较INT减少,M3减少最明显;除右屈和后伸外,其他工况下M2与M3的角位移减少程度相当,而M1在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时稳定性较差。M1的螺钉应力峰值明显高于M2和M3,尤以左屈及后伸载荷时螺钉应力峰值最大,M2螺钉应力峰值高于M3,M2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峰值在各种工况下均高于M3。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不能很好地控制侧屈和旋转载荷,椎弓根螺钉承受较大的应力;附加单枚融合器置入可以重建融合节段的稳定性,明显减少螺钉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有限元模型 椎弓根螺钉 单侧固定 椎间融合
原文传递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6
17
作者 海涌 邹德威 +5 位作者 马华松 王宗烨 白克文 邵水霖 彭军 高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的有关数据,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CT扫描片上测量胸椎椎弓根的宽度、深度、角度、椎体旋转角度等数据,根据所得数据选定置入螺钉的直径、长度,确定置入方向和... 目的: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的有关数据,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CT扫描片上测量胸椎椎弓根的宽度、深度、角度、椎体旋转角度等数据,根据所得数据选定置入螺钉的直径、长度,确定置入方向和深度。术后对置入螺钉的胸椎椎弓根节段行CT扫描,判断置钉位置。结果:CT测量的各项数据显示胸椎椎弓根适合椎弓根螺钉的置入。以此为依据术中置入胸椎弓根螺钉共245枚,228枚(93%)置入无误,6枚穿破椎弓根外壁,9枚穿破椎弓根下壁,2枚穿破椎弓根内壁,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前CT扫描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胸椎椎弓根的有关数据可为选择适当长度和直径的螺钉并将其准确置入胸椎椎弓根内提供参考,从而保证螺钉安全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椎椎弓根 CT测量 畸形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16
18
作者 鲍磊 周雪峰 +2 位作者 马华松 白克文 王晓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631-632,共2页
目的 :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分析总结 1 996~ 2 0 0 1年采用DHS治疗 75例患者中出现的 7处术后并发症。结果 :并发症包括下肢旋转畸形 3例 ,髋内翻 2例 ,内固定失败 2例。结论 :造成并发症的原因有手术时... 目的 :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分析总结 1 996~ 2 0 0 1年采用DHS治疗 75例患者中出现的 7处术后并发症。结果 :并发症包括下肢旋转畸形 3例 ,髋内翻 2例 ,内固定失败 2例。结论 :造成并发症的原因有手术时机延误及操作不规范 ,适应证选择失误。防治方法 :尽早手术 ,规范操作 ,合理选择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治疗 股骨粗隆部骨折 预防 治疗 术后并发症 内固定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短期血栓预测:D-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动态监测 被引量:13
19
作者 袁伟 马华松 +4 位作者 王晓平 陈志明 陆明 徐启明 任冬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61-2666,共6页
背景: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然而在临床中究竟如何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每个置换后患者都需常规行下肢血管B超或者其他有创检查,成为一个关注点。目的:探讨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 背景: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然而在临床中究竟如何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每个置换后患者都需常规行下肢血管B超或者其他有创检查,成为一个关注点。目的:探讨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56例,动态监测置换前及置换后1,3,5,7,10 d的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置换后10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根据B超结果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对比两组患者间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水平。结果与结论:56例患者中共有13例全膝关节置换后复查B超时发现血栓。D-D二聚体指标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置换后1周内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10 d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动态监测膝关节置换患者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至置换后10 d,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静脉血栓形成 植入物 人工假体 膝关节置换 D-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氮氧化物致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救治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岳茂兴 夏亚东 +4 位作者 黄韶清 魏荣贵 高维谊 马华松 何跃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索对氮氧化物致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临床救治的新途径。方法 ①间断高流量吸氧 ,同时湿化吸入 5 0 %的酒精抗泡 ;②肺部体征明显者雾化吸入二甲基硅油 ;③根据病人紫绀情况分别给予美兰或维生素C静推 ;④心率快者用半量西地... 目的 探索对氮氧化物致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临床救治的新途径。方法 ①间断高流量吸氧 ,同时湿化吸入 5 0 %的酒精抗泡 ;②肺部体征明显者雾化吸入二甲基硅油 ;③根据病人紫绀情况分别给予美兰或维生素C静推 ;④心率快者用半量西地兰静推 ;⑤用速尿 10~ 2 0mg静推 ;⑥关键性治疗为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 ,遇呼衰、低氧血症者 ,同时使用呼吸机等。结果  6 4例患者中有 19例发生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 ,死亡 3例 ,16例得救 ,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患者的死亡率为 15 78%。结论 氮氧化物所致的化学中毒性肺水肿较临床其它原因的急性肺水肿病情发展迅猛 ,救治极为困难 ,死亡率极高。综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莨菪碱类药物联用地塞米松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莨菪碱 地塞米松 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 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