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曲面法优化磁性生物质炭吸附水中汞离子特性研究
1
作者 马宵颖 许洁 +1 位作者 刘先炉 马双忱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制备了生物质基炭,经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磁性生物质碳(Fe_(3)O_(4)@C)用于吸附水中的汞离子。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了4个单因素(溶液pH、温度、吸附剂投入量、吸附时间)对磁性生物质炭吸附Hg^(2+)效率的影响,发现pH值...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制备了生物质基炭,经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磁性生物质碳(Fe_(3)O_(4)@C)用于吸附水中的汞离子。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了4个单因素(溶液pH、温度、吸附剂投入量、吸附时间)对磁性生物质炭吸附Hg^(2+)效率的影响,发现pH值和投入量的影响程度较大,吸附时间次之,温度影响较小。借助上述实验结果,使用Design Expert软件,通过Box-Behnken设计汞吸附实验,成功构建了汞吸附效率与上述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借助响应曲面法分析,精确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经平行实验验证,磁性生物质炭对水中Hg^(2+)的吸附效率可达到98.91%,经过吸附处理后的含汞废水达到可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污染 吸附法 磁性生物质炭 响应曲面
下载PDF
基于HJ 75—2017标准与核算指南的燃气机组碳排放监测方法仿真对比分析
2
作者 陈公达 蔡秀霞 +4 位作者 林海 卢伟业 邹祥波 徐昉 马双忱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准确掌握燃气机组碳排放情况是保证碳交易的保障之一。不少燃气机组开始加装在线气相色谱装置,使燃料端实时监测也成为了一种可能,同时对于未加装CO_(2)监测系统或存在设备空间已满的机组,则通过O_(2)体积分数折算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路... 准确掌握燃气机组碳排放情况是保证碳交易的保障之一。不少燃气机组开始加装在线气相色谱装置,使燃料端实时监测也成为了一种可能,同时对于未加装CO_(2)监测系统或存在设备空间已满的机组,则通过O_(2)体积分数折算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路径之一。但不论采用直测还是折算监测方法,在前后端连续监测数据的偏差问题分析上,目前仍然缺乏足够的研究。因此,针对短期内不具备CO_(2)直测能力的机组,以某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历史数据为仿真对象,基于烟气O_(2)体积分数数据换算和燃料在线气相色谱数据进行连续仿真监测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监测方法的月度数据之间没有一致性的大小排序关系,相对偏差有正也有负,年度数据相互偏差均小于5%;δ RD,R,fluegas-flue-h与烟囱出口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CEMS)O_(2)体积分数相关性最高;该机组的碳排放偏差主要集中在负荷率55%以上的稳燃段;烟囱出口CEMS O_(2)体积分数和烟囱出口CEMS湿烟气流速在满足现有定期检定要求的前提下导致前后端碳排放量偏差的可能性最大;现有技术规范下,前后端均能实现实时监测,可用于趋势分析,但只有燃料端监测方法的仿真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5%;对于燃气机组,从燃料端进行碳排放监测可能更加合适,而烟气端监测方法可能更适合燃煤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机组 碳排放 燃料端 烟气端 仿真
下载PDF
火电厂灵活性改造背景下储能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琦 王放放 +3 位作者 杨鹏威 赵光金 刘晓娜 马双忱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3期66-73,共8页
新能源的发展冲击着以火电为主体的传统能源结构,然而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也限制了电网供电的稳定运行。因此储能技术和火电厂灵活性改造成为了维护电网稳定运行和平抑电网峰谷差的重要手段。就目前较为流行的几项储能技术进行了对... 新能源的发展冲击着以火电为主体的传统能源结构,然而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也限制了电网供电的稳定运行。因此储能技术和火电厂灵活性改造成为了维护电网稳定运行和平抑电网峰谷差的重要手段。就目前较为流行的几项储能技术进行了对比评估,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储氨的火电厂灵活性改造提升技术。该技术将储能和火电厂灵活性改造相结合,为电力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企业 新能源 储能技术 灵活性改造 双碳 削峰填谷
下载PDF
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国煤电技术发展与挑战 被引量:2
4
作者 于伟静 杨鹏威 +4 位作者 王放放 李琦 赵光金 马京香 马双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41-2656,共16页
中国煤电装机容量世界居首,是中国最大的碳源,也是中国双碳目标及世界气候目标实现的关键。首先,梳理了中国煤电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煤电具有体量大、清洁化、低碳化、产能过剩的特点。其次,分析了中国煤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煤电... 中国煤电装机容量世界居首,是中国最大的碳源,也是中国双碳目标及世界气候目标实现的关键。首先,梳理了中国煤电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煤电具有体量大、清洁化、低碳化、产能过剩的特点。其次,分析了中国煤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煤电关乎发展问题,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退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此外,梳理了发展煤电的政策,表明中国将严控煤电,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进一步,总结了煤电技术及挑战,将煤电技术分为节能技术、减排技术和灵活性技术,其中节能技术分为高效技术和提效技术,减排技术包括煤与低碳燃料掺烧、煤与新能源耦合发电和CCUS,灵活性技术包括机组燃烧侧灵活调峰技术、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技术、发电侧储能调峰和提高变负荷速率调峰技术。同时,中国煤电面临碳锁定已经形成、节能减排技术受限、灵活性技术待优化3方面的挑战。最后,通过国内外煤电对比分析,表明中国煤电机组先进、煤耗和碳排放强度等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煤电技术原创力不足,在先进节能技术、减排技术等方面积累不足,处于跟跑阶段。未来,中国应加强煤电的灵活性运行,综合考虑灵活性需求、机组特性、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合理选择灵活性运行策略,确保整体效益最佳。同时,积极开发低碳发电技术和减排技术,为煤电减量退出做好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 双碳 节能减排 灵活性 碳锁定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下火电机组灵活性运行技术发展及挑战
5
作者 王放放 杨鹏威 +3 位作者 赵光金 李琦 刘晓娜 马双忱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开始大规模并网发电,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与波动性对电网造成一定冲击,亟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石,传统火电将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开始大规模并网发电,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与波动性对电网造成一定冲击,亟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石,传统火电将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成为必然选择。分析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阶段性目标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讨了现阶段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遇到的问题,结合火电运行数据,分析火电机组配置储能设备的技术途径。研究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存在着电力系统不稳定、传统火电转型困难、能耗大、环保压力大等问题;火电机组本体的灵活性改造面临调峰能力不足、运行成本较高、负荷响应慢、运行能耗大及安全性不高等问题;通过火电加储能的运行模式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火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 线性自抗扰 阻抗模型 直驱式风机 弱电网
下载PDF
西北地区某大型调相机外冷系统结垢成因解析与防垢对策研究
6
作者 李国斌 牛征 +6 位作者 谢强 郑金池 夏忠林 王彦明 梁博文 罗海平 马双忱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调相机外冷水系统换热器和冷却塔填料层表面结垢会严重影响冷却塔的换热效率,危及调相机安全运行。为了更有效地提出防垢措施,查明结垢成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垢样微... 调相机外冷水系统换热器和冷却塔填料层表面结垢会严重影响冷却塔的换热效率,危及调相机安全运行。为了更有效地提出防垢措施,查明结垢成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垢样微观形貌以及化学组分进行检测分析,对循环系统补充水、循环水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外冷却系统内结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_(3)、SiO_(2)以及CaSiO_(3);冷却系统结垢与系统循环水没有排污措施,过高浓缩倍率运行以及地区风沙侵入有很大关系。结合上述分析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天气条件,提出若干防垢措施与建议,有助于该类冷却系统现场运行时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防垢措施,保障调相机运维的经济性以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相机 循环冷却水 成分分析 防垢措施
下载PDF
氨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挑战及发展
7
作者 杨鹏威 于琳竹 +5 位作者 王放放 蒋昊轩 赵光金 李琦 杜铭哲 马双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32-4446,共15页
储能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大意义。在传统电力系统到新型电力系统升级转型的过程中,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高,但其波动性和间歇性制约了对新能源的高水平消纳,导致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 储能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大意义。在传统电力系统到新型电力系统升级转型的过程中,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高,但其波动性和间歇性制约了对新能源的高水平消纳,导致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剧增。氨具有大规模、跨季节和跨区域储存的优势,加快氨能产业发展和氨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选择。本文对比了氨储能和其他储能系统的特征,比较了氨储能与氢储能、甲醇储能等化学储能的共性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氨储能技术、氨储运方式和低浓度氨分离技术,阐述了氨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应用价值,最后,指出了氨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应用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灵活性调节 储能系统 氨储能技术 新能源
下载PDF
改进Langmuir吸附模型建立与电吸附脱盐实验验证
8
作者 许勇毅 刘畅 +4 位作者 王峰 马岚 邢浩若 杨定畅 马双忱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电吸附作为废水处理的新兴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电吸附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现有电吸附理论由经典模型(Helmholtz-Perrin、Gouy-Chapman、Gouy-Chapman-Stern模型等),借鉴并建立了一种新型电吸附脱盐吸附量预测模型(改进La... 电吸附作为废水处理的新兴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电吸附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现有电吸附理论由经典模型(Helmholtz-Perrin、Gouy-Chapman、Gouy-Chapman-Stern模型等),借鉴并建立了一种新型电吸附脱盐吸附量预测模型(改进Langmuir模型)。利用TiO_(2)与碳纳米管(CNTs)制备TiO_(2)/CNTs复合材料,以氯离子为脱除对象,修饰在电吸附装置的阳极表面开展除氯实验。实验探究了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以及不同电压下吸附材料的除盐效果,发现TiO_(2)/CNTs复合材料在配比为60%T/C,电压为1.2 V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最大吸附量(6.5 mg/g)。并通过上述实验对吸附量模型进行了校核。结果显示,改进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实际脱盐的变化趋势。此外,还对电吸附容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以期对未来电吸附模型理论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吸附 脱盐原理 模型 发展历程 实验验证
下载PDF
微波诱导催化还原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马双忱 赵毅 +3 位作者 马宵颖 郭天祥 刘皓磊 姚为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21-125,共5页
针对我国电厂烟气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微波诱导催化还原脱硫、脱硝实验研究。该方法具有同时脱除烟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能力。利用微波装置和活性炭研究了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利用此技术可以将96%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一步... 针对我国电厂烟气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微波诱导催化还原脱硫、脱硝实验研究。该方法具有同时脱除烟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能力。利用微波装置和活性炭研究了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利用此技术可以将96%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一步分解为环境友好的氮气和可以回收的有价值的单质硫。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对一些主要反应参数对脱硫脱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脱硫 脱硝 活性炭 微波 诱导催化还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尿素水解制氨系统问题分析与对策
10
作者 陈文通 樊帅军 +1 位作者 陈柳潼 马双忱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03-108,共6页
各地煤电企业积极开展尿素替代液氨的升级改造工作,以某电厂为例总结了2×350 MW机组脱硝系统采用尿素水解制氨工艺现场实际运行案例,阐述了制氨系统中尿素水解用蒸气系统、尿素溶解系统及水解器运行过程中关注重点,分析了尿素水解... 各地煤电企业积极开展尿素替代液氨的升级改造工作,以某电厂为例总结了2×350 MW机组脱硝系统采用尿素水解制氨工艺现场实际运行案例,阐述了制氨系统中尿素水解用蒸气系统、尿素溶解系统及水解器运行过程中关注重点,分析了尿素水解制氨系统运行过程中检查发现的供氨管路堵塞、阀门腐蚀及水解器加热盘管点蚀等缺陷问题,通过对尿素水解系统运行原理、产品气回凝腐蚀机理及水解器盘管和筒体腐蚀机理研究和分析,提出系统运行时优化解决方案。运行中应提高产品气的运行温度,降低回凝腐蚀产生的可能性,且改造后水解供氨系统运行稳定,极大提高了尿素水解系统及脱硝装置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氯离子来自尿素,应加强水解器排污,缓解氯离子富集,增加换热器疏水pH的检查频次,确保发现泄漏并及时更换,同时尽量采用低氯尿素或通过设备改进及投入缓蚀剂等方法降低氯离子对金属设备腐蚀。通过尿素水解制氨系统运行过程中常见异常问题分析与处置研究,为类似尿素水解制氨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水解 腐蚀 氯离子 管道伴热 异常问题处置
下载PDF
SCR脱硝过程中硫酸氢铵形成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8
11
作者 马双忱 邓悦 +3 位作者 吴文龙 张立男 马京香 张小霓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在自主设计的实验台上开展硫酸氢铵(ABS)形成特性实验,研究了温度和反应物体积分数对ABS形成机理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实验得到ABS的挥发温度,并计算ABS分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从而得到ABS的热力学分解温度.结果表明:ABS的形成是温... 在自主设计的实验台上开展硫酸氢铵(ABS)形成特性实验,研究了温度和反应物体积分数对ABS形成机理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实验得到ABS的挥发温度,并计算ABS分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从而得到ABS的热力学分解温度.结果表明:ABS的形成是温度和反应物体积分数的函数,其形成温度在220-261℃;φ(NH3)与φ(H2SO4)乘积越大,ABS的形成温度越高;H2SO4过量且体积分数一定的情况下,φ(NH3)越大,ABS沉积量越大;相反,若φ(NH3)一定,φ(H2SO4)对ABS沉积量的影响不大;热重分析实验显示,ABS的挥发温度为173.7℃,热力学分解温度为44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形成机理 热力学 温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68
12
作者 马双忱 于伟静 +2 位作者 贾绍广 柴峰 张润盘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5-262,共8页
综述了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水质影响因素、各项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特点,指出了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了脱硫废水的水质主要受煤质、石灰石品质、脱硫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等因素的影响,脱硫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4类:传统工艺... 综述了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水质影响因素、各项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特点,指出了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了脱硫废水的水质主要受煤质、石灰石品质、脱硫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等因素的影响,脱硫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4类:传统工艺,如化学沉淀法;深度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法;零排放技术,如烟道蒸发;其他技术,如蒸汽浓缩蒸发。由于脱硫废水的排放标准较低,除沉降池之外,各项技术都能使脱硫废水达标排放。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处理技术是化学沉淀法,其技术成熟,能使脱硫废水达标排放,但存在对氯离子盐及硒、汞等去除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对国内脱硫废水处理形势的分析,得出烟道蒸发技术有一定的潜力,其能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且具有运行成本低的优点,但可能存在增强系统腐蚀、影响飞灰利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脱硫废水 影响因素 废水处理技术 烟道蒸发
下载PDF
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中硫酸氢铵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4
13
作者 马双忱 郭蒙 +4 位作者 宋卉卉 陈公达 杨洁红 藏斌 李钊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78,86,共5页
论述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过程中硫酸氢铵(ABS)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温度、氨逃逸量、SO3浓度、飞灰等对ABS形成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ABS的形成温度为190~240℃;当温度在320~345℃时ABS为气相,当温度高于345℃时ABS开始分解;... 论述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过程中硫酸氢铵(ABS)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温度、氨逃逸量、SO3浓度、飞灰等对ABS形成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ABS的形成温度为190~240℃;当温度在320~345℃时ABS为气相,当温度高于345℃时ABS开始分解;为减少ABS的生成量,可通过控制NH3/NOx摩尔比在0.8~1.2之间,以减少氨逃逸量,同时尽可能减少烟气中SO2氧化率;调节SCR工艺运行温度,控制ABS在催化剂中的沉积,可避免催化剂堵塞和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 硫酸氢铵 氨逃逸 空气预热器
下载PDF
液相催化氧化脱除烟道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马双忱 赵毅 +1 位作者 郑福玲 王淑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新方法,在鼓泡反应器内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实验.就催化剂的选择、吸收液的pH值、催化剂浓度等对SO2和NOx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中和Fe3+液相催化氧化法... 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新方法,在鼓泡反应器内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实验.就催化剂的选择、吸收液的pH值、催化剂浓度等对SO2和NOx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中和Fe3+液相催化氧化法脱硫脱硝有较好的效果,采用本方法可以脱除90%以上的SO2以及50%左右的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催化氧化 脱硫 脱氮 联合脱硫脱氮技术 烟道气
下载PDF
采用UV/H_2O_2体系进行烟气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马双忱 马京香 +2 位作者 赵毅 赵莉 苏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1,共5页
为寻求一种高效的烟气多污染物脱除技术,采用UV/H2O2体系进行烟气脱硫脱硝实验研究。在自制的鼓泡反应器上考察模拟烟气成分、H2O2溶液浓度和催化剂等影响因素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当pH值保持在3.3左右,氧气体积... 为寻求一种高效的烟气多污染物脱除技术,采用UV/H2O2体系进行烟气脱硫脱硝实验研究。在自制的鼓泡反应器上考察模拟烟气成分、H2O2溶液浓度和催化剂等影响因素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当pH值保持在3.3左右,氧气体积浓度大于6%,溶液温度在45℃以下,加入金属催化离子时,SO2及NOx的脱除效率可达到95%以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该技术有望用于现有传统湿式脱硫技术的改造,使其具有同时脱硫脱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脱硝 过氧化氢 实验研究 紫外线
原文传递
微波改性活性炭用于烟气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马双忱 马宵颖 +1 位作者 郭天祥 赵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9-744,共6页
在用浓硝酸、氢氧化钾化学改性活性炭的基础上,使用专门设计的微波发生器对活性炭进行热处理,制备了一种高效的活性炭吸附剂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改性活性炭对模拟烟气的吸附实验表明,活性炭经微波改性后的脱硫吸附量明显提高,氢氧化钾浸... 在用浓硝酸、氢氧化钾化学改性活性炭的基础上,使用专门设计的微波发生器对活性炭进行热处理,制备了一种高效的活性炭吸附剂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改性活性炭对模拟烟气的吸附实验表明,活性炭经微波改性后的脱硫吸附量明显提高,氢氧化钾浸泡加微波改性的脱硫效果最好,浓硝酸浸泡加微波改性的活性炭对氮氧化物也有比较好的吸附效果,NO的吸附容量可达到36.8×10-3。扫描电镜(SEM)显示,微波改性后的活性炭微孔充分,有利于污染物的脱除。此外,还对各种改性方法提高活性炭脱硫脱硝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脱硫 脱硝 活性炭 吸附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紫外/过氧化氢法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马双忱 马京香 +1 位作者 赵毅 苏敏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2-795,共4页
介绍了UV/H2O2脱除废气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UV/H2O2体系的强氧化性对模拟烟气中SO2和NOx的脱除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应用UV/H2O2对SO2和NOx的脱除效率可达到95%以上。对UV/H2O2体系脱除SO2和NOx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自由... 介绍了UV/H2O2脱除废气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UV/H2O2体系的强氧化性对模拟烟气中SO2和NOx的脱除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应用UV/H2O2对SO2和NOx的脱除效率可达到95%以上。对UV/H2O2体系脱除SO2和NOx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自由基反应是使污染物得以氧化脱除的基础。指出此方法可用于改造现有的湿式烟气脱硫塔,使之成为具有烟气多污染物控制能力的大气污染控制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脱硫脱硝 UV 过氧化氢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活性炭床加微波辐射脱硫脱硝的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马双忱 赵毅 +1 位作者 马宵颖 郭天祥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简要介绍了微波加热原理和微波化学的发展,对微波脱硫脱硝进行了综述。利用微波装置和活性炭研究了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利用此技术可以将96%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一步分解为环境友好的氮气和可以回收的有价值的单质硫。分析了微波诱... 简要介绍了微波加热原理和微波化学的发展,对微波脱硫脱硝进行了综述。利用微波装置和活性炭研究了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利用此技术可以将96%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一步分解为环境友好的氮气和可以回收的有价值的单质硫。分析了微波诱导催化还原脱硫脱硝机理,指出微波作用能降低脱除反应的活化能,这表明微波不仅以其热效应促进了反应的进行,更发挥了它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脱硫 脱硝 诱导催化还原 活性炭
下载PDF
脱硫废水水质调节对金属腐蚀及高温氯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马双忱 柴晋 +3 位作者 贾绍广 檀玉 张润盘 武凯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1-236,共6页
通过对脱硫废水的pH进行调节,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不同pH条件下20碳钢、304不锈钢的腐蚀特性,并探究不同pH条件下蒸发脱硫废水时,气态氯挥发量的变化及使用不同pH调质剂对氯挥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脱硫废水pH为9~10时,20碳钢、304... 通过对脱硫废水的pH进行调节,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不同pH条件下20碳钢、304不锈钢的腐蚀特性,并探究不同pH条件下蒸发脱硫废水时,气态氯挥发量的变化及使用不同pH调质剂对氯挥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脱硫废水pH为9~10时,20碳钢、304不锈钢的均匀腐蚀和缝隙腐蚀较为轻微,氯挥发量较小;Ca(OH)2溶液可以更好地抑制氯挥发,最大程度地实现脱硫废水中盐分的固相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高温烟气蒸发 pH 腐蚀 氯挥发
下载PDF
氨水与MEA的CO_2捕集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马双忱 王梦璇 +2 位作者 孙云雪 崔基伟 陈伟忠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8,共7页
介绍了氨水及MEA捕集CO2的反应原理,探讨了吸收液中吸收剂的质量分数、CO2体积分数、入口烟气体积流量、溶液的pH值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氨水、MEA脱碳效率的影响,通过吸收容量试验分别测定了氨水和MEA的CO2吸收容量,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 介绍了氨水及MEA捕集CO2的反应原理,探讨了吸收液中吸收剂的质量分数、CO2体积分数、入口烟气体积流量、溶液的pH值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氨水、MEA脱碳效率的影响,通过吸收容量试验分别测定了氨水和MEA的CO2吸收容量,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对其产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吸收剂的质量分数和pH值均可增大脱碳效率;温度对氨水和MEA的脱碳效率均有较大的影响;氨水对CO2的吸收容量远远大于MEA的吸收容量;氨法工艺在吸收剂再生、能耗以及副产品利用价值等方面优于MEA吸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MEA 脱碳效率 烟气 CO2捕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