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色绿僵菌胞外酶的诱导及发酵液生化特性研究
1
作者 李倩楠 马园 +5 位作者 郝陆瑶 张艳妮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王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作用过程中胞外酶的最佳诱导条件和发酵液的生化性质,从而在对家畜外寄生虫进行防治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该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试验使用培养效果较好的3种液体培养基加入不同诱导物对棕色绿僵... 为了研究不同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作用过程中胞外酶的最佳诱导条件和发酵液的生化性质,从而在对家畜外寄生虫进行防治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该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试验使用培养效果较好的3种液体培养基加入不同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检测发酵液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杀蝇蛆效力等,确定该菌产生胞外酶和杀虫作用最适的培养基与诱导物。结果表明,蝇蛆三期幼虫诱导的枸橼酸培养基发酵液蛋白质浓度较高达404.45 mg/L、蛋白酶活性42.28 U/mL、酸性磷酸酶活性37.06 U/L、碱性磷酸酶11.04 U/L,同时杀蝇蛆效力也是最高的,达60%。因此,枸橼酸液体培养基是产生胞外蛋白质最佳培养基,较好的诱导物为蝇蛆三期幼虫。说明不同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的代谢进程会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其代谢过程中分泌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产生明显差异,对杀蝇蛆效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寄生性真菌 棕色绿僵菌 蝇蛆 胞外酶 发酵液
下载PDF
捕食性真菌与植物单宁联合制剂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杀灭效果
2
作者 李倩楠 马园 +5 位作者 郝陆瑶 张艳妮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王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0,共4页
为了测试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及植物单宁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杀灭效果,在制备伊维菌素、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及植物单宁片剂与联合制剂的基础上,进行了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防控试验,并通过EPG的计数评测... 为了测试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及植物单宁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杀灭效果,在制备伊维菌素、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及植物单宁片剂与联合制剂的基础上,进行了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防控试验,并通过EPG的计数评测驱虫效果。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生物制剂与药物的联合制剂,动物试验表明该制剂具有一定杀虫效果。试验发现单宁酸有一定驱线虫作用;植物单宁、驱虫药与捕食性真菌联合制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单一组分组。试验结果为绵羊消化道线虫防治提供了新方法,为植物源杀虫活性物质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性真菌 Duddingtonia flagrans 单宁酸 联合制剂 线虫
下载PDF
基于视觉的无人机飞行过程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园 吴爱国 杜春燕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6,共5页
为了提升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定位精度,以及使无人机正常飞行于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受到干扰或是失效的环境中,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定位算法。首先,基于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和KDTree搜索的图像匹配算法以及各坐... 为了提升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定位精度,以及使无人机正常飞行于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受到干扰或是失效的环境中,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定位算法。首先,基于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和KDTree搜索的图像匹配算法以及各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得到改进的坐标变换算法Trf1和Trf2,算法Trf1可求出目标匹配点的地面坐标,即建立无人机飞行环境地图,算法Trf2可计算出无人机实时位置;然后,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利用算法Trf1和Trf2得出定位算法,并设计实验。实验表明,利用该算法计算出的无人机实时位置误差保持在12 cm的范围内,从而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SIFT算法 坐标变换算法 机器视觉 飞行过程定位算法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妊娠期间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园 杨帅 +1 位作者 王瑶琪 孟宪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1-815,共5页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甲状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且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女性妊娠期间高水平雌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不仅能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还可通过不同途径对DTC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雌孕激素对DTC细胞增殖、凋亡...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甲状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且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女性妊娠期间高水平雌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不仅能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还可通过不同途径对DTC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雌孕激素对DT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方面的影响主要有基因途径和非基因途径。雌激素通过促进周期蛋白D1 (Cyclin D1)的表达和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促进DTC细胞增殖,通过雌激素受体α(ERα)诱导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的产生抑制DTC细胞凋亡,通过下调β-连环蛋白表达和刺激甲状腺癌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DTC细胞侵袭和转移。hCG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其受体的结构具有同源性,二者功能方面相互影响,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亦有一定影响。现对DTC患者妊娠期间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DTC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为妊娠期女性甲状腺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妊娠 雌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孕激素
下载PDF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园 马辉 +1 位作者 徐鉴 焦文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176-1177,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Wiltse入路组为A组,共31例;后正...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Wiltse入路组为A组,共31例;后正中入路组为B组,共2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6周、12周VAS评分。结果 52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6~14个月,平均9.8个月。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3 d的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术后6周、12周的VAS评分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腰段骨折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椎弓根钉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园 白伶俐 马娜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年第27期168-168,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我院产科患者中选取98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我院产科患者中选取98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5.9%、4.1%,对比于对照组患者的77.6%、20.4%,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常规护理 产科护理管理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马园 牛永超 +3 位作者 王娟 周芳 刘斌 郭臻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某院诊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DCE-MRI检查,通过后处理软件计算定量参数,同时采用...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某院诊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DCE-MRI检查,通过后处理软件计算定量参数,同时采用常用工具量表准确评估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以及DCE-MRI定量参数对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缺损组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速率常数(K_(ep))、血浆容积分数(V_(p))均小于中重度缺损组(P<0.05);预后良好组的K^(trans)、V_(e)、K_(ep)、V_(p)均小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K^(trans)、V_(e)、K_(ep)、V_(p)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Modified Rankin量表(MRS)评分呈正相关;K^(trans)、V_(e)、K_(ep)、V_(p)预测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3、0.724、0.660、0.717,预测ACI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75、0.786、0.776、0.732。结论:DCE-MRI定量参数水平可反映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且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园 葛武鹏 +2 位作者 马海峰 刘志宏 秦立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7-192,共6页
【目的】研究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测定原料奶生产各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分析微生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奶牛乳房清洗消毒方式、舍弃奶量、贮存温度、运... 【目的】研究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测定原料奶生产各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分析微生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奶牛乳房清洗消毒方式、舍弃奶量、贮存温度、运输条件等对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影响,进而获得有效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措施。【结果】奶站设备的卫生状况是造成不同奶站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奶牛乳房卫生状况、设备的卫生状况及贮存运输条件是造成同一奶站不同环节微生物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温水清洗后擦干再用质量分数0.1%KMnO4溶液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后,原料奶中菌落总数由未清洗时的2.65×104 cfu/mL降低到2.56×103cfu/mL。舍弃奶量超过40mL时,原料奶菌落总数小于1.00×103 cfu/mL,并趋于稳定。相同贮存时间下于0~4℃条件下贮存奶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增长较缓慢。4 927次收奶记录中的1 054次微生物抽检记录显示,奶温越高、运输距离越长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越多。【结论】采取改善奶站设备卫生水平、温水清洗擦干后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机械挤奶前舍弃多于40mL奶、将原料奶快速冷却至0~4℃贮存以及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贮运温度波动等措施,均可有效控制原料奶的微生物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奶 生产环节 菌落总数 微生物污染 防控措施
下载PDF
CT与MRI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长录 李振玉 +4 位作者 牛永超 彭保成 刘斌 马园 王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2期26-27,34,共3页
目的分析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DPT)与淋巴瘤(PCNS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48例经脑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DPT患者和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CNSL患者的资... 目的分析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DPT)与淋巴瘤(PCNS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48例经脑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DPT患者和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CNSL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CT和MRI扫描检查,对比两种疾病的头颅CT、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征象。结果DPT的影像学表现:病灶强化不明显,边界相对清楚,多呈低密度灶(72.92%),少见稍等密度灶(27.08%);MRI平扫病灶绝大多数边界相对清楚(87.50%),偶见T2低信号边缘(12.50%);多见长T1长T2信号(81.25%);多数病灶信号均匀(66.67%),少数有出血信号(18.75%);FLAIR序列和DWI增强均呈高信号特点,偶见小片状低信号影(8.33%);绝大多数存在轻中度占位效应(87.50%),周围存在不同程度水肿带(83.33%),强化病灶形态以“开环样”多见(56.25%),以结节样、闭合环样、火焰状强化少见(14.58%);增强后部分可见“梳齿样”强化的扩张静脉影(14.58%)。PCNSL的影像学表现:CT示病灶呈中心型团块状强化,边界清楚,多为高及等密度灶(90.62%),少见出血、钙化、囊变(9.38%),绝大多数有水肿带(81.25%);MRI平扫多数病灶均匀强化(84.38%),以呈长T1长T2信号多见(62.50%);增强后少数可见“缺口征”(18.75%)、“握拳征”(12.50%)及“尖角征”(3.13%)。结论DPT和PCNSL均具有较典型的CT和MRI特征,鉴别诊断价值明确,可应用于临床诊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64层螺旋CT MRI
下载PDF
小鼠对不同拓扑性质图形的识别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静 郭兴焱 +1 位作者 马园 任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3-617,共5页
视觉感知的一系列研究都支持大范围拓扑感知的理论.拓扑性质作为整体性质,是视觉感知的基础.视觉对图形拓扑特征差异的感知要优先于对局部特征差异的感知.采用Y迷宫研究了小鼠对不同拓扑性质图形的识别.训练小鼠学习识别圆环和实心矩形... 视觉感知的一系列研究都支持大范围拓扑感知的理论.拓扑性质作为整体性质,是视觉感知的基础.视觉对图形拓扑特征差异的感知要优先于对局部特征差异的感知.采用Y迷宫研究了小鼠对不同拓扑性质图形的识别.训练小鼠学习识别圆环和实心矩形这一对拓扑性质不同的图形,之后用拓扑特征相同或不同的其他图形测试小鼠,这些图形包括空心矩形、实心圆、缺口的圆环、缺口的空心矩形.实验结果表明,学会识别圆环(奖励)和实心矩形(无奖励)的小鼠无法区分实心圆和实心矩形以及圆环和空心矩形,但是能够分别从缺口圆环、缺口的空心矩形、实心圆与空心矩形组成的图形对中识别出空心矩形.因此证实了小鼠的视觉系统能够感知拓扑特征的差异并且具有对拓扑性质的概括能力.结果为拓扑知觉对视觉系统来说是基本的这一假设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拓扑知觉理论 Y迷宫
原文传递
采用巯基-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G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接枝聚合 被引量:4
11
作者 施雪军 高保娇 +1 位作者 赵兴龙 马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4-1521,共8页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有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使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有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使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接枝度为26g/100g的接枝微粒PGMA/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接枝微粒PGMA/SiO2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因素对巯基-BPO体系引发GMA接枝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巯基-BPO体系引发的接枝聚合,由于活性位点位于固体表面,因此也是一种表面引发接枝法。与在固体微粒表面引入可聚合双键的"穿过接枝"("grafting through")法相比,巯基-BPO引发体系可更有效地实现油溶性单体的接枝聚合.为制得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PGMA/SiO2,适宜的温度为55℃,适宜的BPO用量为单体的1wt%左右,适宜的单体浓度为10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氧化_还原引发体系 巯基 表面引发接枝 硅胶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斌 王娟 马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入院后均接受MRI以及CT诊断,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96.67%,CT诊断准...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入院后均接受MRI以及CT诊断,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96.67%,CT诊断准确率为72.00%,差异(P<0.05),其中MRI检出46例Ⅰ期、47例Ⅱ期、50例Ⅲ期、2例Ⅳ期;CT检出27例Ⅰ期、39例Ⅱ期、41例Ⅲ期、1例Ⅳ期。MRI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单一囊变、线样征、骨小梁结构模糊)均高于CT(P<0.05)。MRI诊断敏感度高于CT(P<0.05),但MRI诊断特异度与CT无显著差别(P>0.05)。MRI与CT的Kappa一致性大于0.5,提示MRI与CT诊断的一致性均较高。结论 MRI和CT,都能够有效诊断出股骨头坏死,但相比而言,MRI诊断价值显著高于CT,可进一步有效观察股骨头坏死实际情况,从而为临床有效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坏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图像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爱国 马园 杜春燕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5年第4期165-169,221,共6页
针对在GPS(全球定位系统)失效的环境中无人旋翼直升机定位问题,提出基于视觉的迭代定位算法。采用改进的SIFT(尺度不变特征转换)图像匹配算法得到匹配点坐标,再经过坐标变换解算得到无人机三维坐标信息。改进SIFT算法中的关键点特征描... 针对在GPS(全球定位系统)失效的环境中无人旋翼直升机定位问题,提出基于视觉的迭代定位算法。采用改进的SIFT(尺度不变特征转换)图像匹配算法得到匹配点坐标,再经过坐标变换解算得到无人机三维坐标信息。改进SIFT算法中的关键点特征描述符由128维降低到64维,K-means聚类算法的应用减少了关键点的数目,从而减少了匹配时间而且去除了不必要的点,提高了匹配精度。算法实现阶段匹配点的选择利用了一幅图像匹配两次的思想,前后两次匹配结果中找到相同的特征点用于下一步的位置解算,使得算法能自动从大量特征点中找到所需要的点。仿真实验计算出无人机位置相对误差不超过4%,验证了定位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定位 改进的SIFT算法 无人机 K-MEANS聚类算法
下载PDF
产科护士门诊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娜 古春燕 马园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3期3674-3677,共4页
目的探讨产科护士门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GDM患者1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门诊并在传统孕妇学校进行学习,观察组采用产科门诊护士护理。分别对2组患... 目的探讨产科护士门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GDM患者1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门诊并在传统孕妇学校进行学习,观察组采用产科门诊护士护理。分别对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功能改善情况[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产妇及胎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FPG、餐后2 h血糖、Hb 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FINS、HoMA-IR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及胎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剖宫产率及胎儿死亡率也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护士门诊不仅能够有效控制GDM孕妇的血糖水平,降低多种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护士门诊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控制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多回波肝脏内插容积激发评价水脂模型脂肪含量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振玉 王娟 +2 位作者 刘斌 彭保成 马园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利用水脂混合液模型评估多回波肝脏内插容积激发(mLIVE)技术定量分析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制作水脂混合液模型,脂肪含量(容积比)分别为5%、10%、15%、20%、30%和40%,在国产超导1.5 T磁共振下用mLIVE序列测定模型脂肪含... 目的:利用水脂混合液模型评估多回波肝脏内插容积激发(mLIVE)技术定量分析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制作水脂混合液模型,脂肪含量(容积比)分别为5%、10%、15%、20%、30%和40%,在国产超导1.5 T磁共振下用mLIVE序列测定模型脂肪含量,对测得的结果和真实脂肪含量做线性回归分析,分析两者相关性。以实际脂肪含量为标准,采用Bland-Altman散点图得出mLIVE测量值差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一致性界限,评估两者一致性。结果:mLIVE测得的脂肪含量和真实脂肪含量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810 6x+0.304 9,r^2=0.998 8,F=322 3,P=0.000)。Bland-Altman散点图得到的mLIVE测量值与实际脂肪含量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1.4%~8.4%。结论:mLIVE定量评价水脂模型中脂肪含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回波肝脏内插容积激发 磁共振成像 脂肪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娜 马园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2期202-202,205,共2页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160例异位妊娠并进行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保守治疗加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保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160例异位妊娠并进行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保守治疗加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保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76例)高于对照组83.8%(67例),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85.0%,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增加护理干预,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另外还能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厚垣普可尼亚菌发酵液中胞外酶的活性分析及其杀虫毒力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陆瑶 焦万明 +12 位作者 尹衍峰 马园 张艳妮 李倩楠 符江涛 贾晓晴 訾星月 马俊杰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陆静 王瑞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8-1165,共8页
为研究卵寄生性真菌——厚垣普可尼亚菌(P.chlamydosporia)发酵液中胞外酶的活性及其杀虫作用,使用不同营养成分组成的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P.chlamydosporia进行培养和诱导,测定P.chlamydosporia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胞外水解酶活性及... 为研究卵寄生性真菌——厚垣普可尼亚菌(P.chlamydosporia)发酵液中胞外酶的活性及其杀虫作用,使用不同营养成分组成的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P.chlamydosporia进行培养和诱导,测定P.chlamydosporia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胞外水解酶活性及发酵液对秀丽新杆线虫及马副蛔虫卵的毒性作用,确定产生胞外蛋白质和具杀虫作用物质的最适液体培养基与诱导物种类。结果显示,马副蛔虫卵诱导的枸橼酸培养基发酵液中蛋白质种类最丰富且质量浓度最高,可达3.37±0.03 g/L,蛋白酶活性(2.00±0.06 U/m L)与磷酸酶活性[酸性磷酸酶(28.58±1.30 U/L)、碱性磷酸酶(12.68±1.57 U/L)]均较强,对秀丽新杆线虫的致死率为73.91%±1.72%,同时对马副蛔虫卵的孵化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相对孵化抑制率可达64.06%±2.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及诱导物对P.chlamydosporia的代谢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其分泌的蛋白质种类不同,其质量浓度和酶活性均有显著区别(P<0.05)。发酵液不仅具有杀线虫活性,还有良好的抑制虫卵孵化作用。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卵寄生性真菌的杀虫作用与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寄生性真菌 厚垣普可尼亚菌 胞外蛋白质 胞外水解酶活性 杀虫作用
下载PDF
3.0T磁共振IDEAL-IQ成像技术对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永超 柴亚欣 +4 位作者 马园 张磊 王娟 彭保成 李振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21期3429-3431,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成像技术对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61例患者,均使用3.0T磁共振IDEAL-IQ成像技术进行定量诊断,以计算机断层扫...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成像技术对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61例患者,均使用3.0T磁共振IDEAL-IQ成像技术进行定量诊断,以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肝/脾CT比值)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3.0T磁共振IDEAL-IQ成像技术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CT诊断计算肝/脾CT比值后,61例脂肪肝患者中轻度脂肪肝25例、中度脂肪肝20例、重度脂肪肝16例;3.0T磁共振IDEAL-IQ成像技术诊断脂肪肝分度的准确性为91.80%(56/61)。经Kappa一致性度量,3.0T磁共振IDEAL-IQ成像技术诊断脂肪肝分度和CT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6,P=0.000)。结论将3.0T磁共振IDEAL-IQ成像技术用于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中的价值较为显著,能明确脂肪肝轻中重不同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 IDEAL-IQ成像技术 脂肪肝 定量诊断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性休克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冷万军 马园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490-491,共2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5年2月-2007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反复彻底洗胃,清除残留农药,补液纠酸,...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5年2月-2007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反复彻底洗胃,清除残留农药,补液纠酸,减轻肺水肿,足量的胆碱酯酶复能剂使用。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观察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性休克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后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休克,疗效明确,升压效果明显,与升压药联合使用可减少升压药用量,避免升压药难撤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休克
下载PDF
颈椎过伸性损伤1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园 王庆峰 +1 位作者 丁惠强 黑龙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损伤机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1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X线片、MRI等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总结手术和保守治疗效果。结果121例中X线片有改变的为86例,主要表现为:颈椎生理曲...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损伤机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1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X线片、MRI等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总结手术和保守治疗效果。结果121例中X线片有改变的为86例,主要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颈椎后纵韧带钙化、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前缘软组织肿胀、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所有病例MRI均有改变,以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硬膜囊受压及脊髓水肿、出血为突出特点。121例患者中保守治疗22例,手术治疗99例。有4例入院时即表现为完全瘫的患者,1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手术治疗无明显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椎原发病变的存在是导致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基础;MRI是颈椎过伸性损伤早期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保守和手术治疗均有助于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过伸性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