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多因素回归分析预测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中重度腹痛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田畅 陈艾琪 +5 位作者 杜小萌 赵以惠 卢楚鸣 吴明明 钱宝鑫 马宜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病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急性严重腹痛发生危险因素,并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模型、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并实行TACE术的患者,分别收集其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按照...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病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急性严重腹痛发生危险因素,并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模型、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并实行TACE术的患者,分别收集其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按照8:2分成训练集及验证集,按照BPI评分标准,“0~3”分无或轻度疼为阴性组,共计57例,“4~10”分中重度腹痛分为阳性组,共计71例,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影像组学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影像组学模型:对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动脉期+门脉期、动脉期+延迟期、门脉期+延迟期及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联合组学模型的训练集AUC值为0.79,验证集AUC值为0.78,其效能高于其它六组组学模型。临床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ACE术史、TACE术后腹痛病史、肿瘤距肝包膜距离是否>1cm、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cm、肿瘤数目是否>2、有无血管侵犯及TACE术式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AUC值为0.85。结论影像组学中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联合模型对于预测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为以后影像组学对于肝癌TACE术后腹痛预测研究提供一定的价值,临床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的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因素,具有较好的效能,组学模型与临床多因素回归模型两者之间互有补充,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个性化疼痛管理,减轻病人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TACE 影像组学 腹痛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列线图在术前可有效预测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
2
作者 王月燕 赵以惠 +4 位作者 陈艾琪 杜小萌 钱宝鑫 潘成武 马宜传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多参数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患者11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盆腔影... 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多参数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患者11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盆腔影像资料,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相关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于T2WI、扩散加权成像和T1WI增强序列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降维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结合临床预测因子与影像组学评分标签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其曲线下面积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876(95%CI:0.799~0.952)、0.769(95%CI:0.600~0.938),显著高于单独影像组学模型(0.818、0.741)和临床模型(0.714、0.548)。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可以术前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血管浸润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基于CTA影像组学在预测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价值
3
作者 王玙璠 陈艾琪 +3 位作者 谭诗琪 杜小萌 李想 马宜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基于CTA影像组学在预测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71例,破裂动脉瘤73例。使用达尔文科研平台在经全脑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 目的 探讨基于CTA影像组学在预测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71例,破裂动脉瘤73例。使用达尔文科研平台在经全脑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分析。将患者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00)和测试集(n=44),从每个动脉瘤中自动计算出1316个影像组学特征,进而筛选出最重要的分类特征去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对训练集及测试集进行评估,从而比较未破裂动脉瘤及破裂动脉瘤之间的差异。结果 通过最大绝对值归一化、最优特征筛选百分比及SVM筛选出14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建立模型。CTA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表现良好(AUC分别为0.87(95%置信区间CI:0.78和0.83(95%置信区间CI:0.63,1),P<0.05)。结论 基于CTA影像组学构建模在预测动脉瘤破裂风险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影像组学 CTA
下载PDF
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
4
作者 朱琦 陈艾琪 +5 位作者 邹文涛 杜小萌 卢楚鸣 赵以惠 钱宝鑫 马宜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预测价值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2年在本院术前行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 目的探讨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预测价值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2年在本院术前行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n=159及39)。对T_(2)WI、DWI、e-THRIVE+序列分别逐层勾画,得到3D VOI,提取组学特征并降维处理、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CCL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结果三序列联合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LM的效能高于单一序列模型,其训练集与验证集AUC值分别为0.919及0.896。逻辑回归分析得到CCLM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CEA、CA199及NLR(P<0.05)。三者联合的临床模型效能亦高于单一临床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00及0.791。结论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CCLM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基于CEA、CA199、NLR的临床模型对于CCLM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影像组学 临床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肝转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功能状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妙男 丁丝雨 +8 位作者 姚卓亚 牛奇林 宋宏伟 马宜传 丁斌 胡司淦 史晓俊 高大胜 王洪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620-626,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状态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55.3±11.3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在...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状态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55.3±11.3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在术后5~7 d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应用电影成像技术分析心功能状态、是否存在反向运动和室壁瘤;组织追踪技术分析心肌各节段的应变能力;延迟强化技术分析心肌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大小和是否存在微循环障碍。结果梗死节段心肌应变分析显示:24例患者中,21例患者径向应变下降,18例患者周向应变下降,21例患者纵向应变下降,16例患者三向应变均下降;整体心肌应变分析显示:15例患者径向应变下降,10例患者周向应变下降,20例患者纵向应变下降,9例患者三向应变均下降;梗死节段心肌平均径向应变和周向应变低于整体心肌平均径向应变和周向应变(P<0.05),梗死节段与整体心肌纵向应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出现心肌反向运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者10例;LVEF未下降的14例,中心肌反向运动6例,梗死节段三向心肌应变下降6例,梗死区内微循环障碍7例,NT-proBNP水平升高7例。出现反向运动组患者LVEF、梗死节段心肌和整体心肌平均周向应变、纵向应变均小于末出现反向运动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VEF与心肌整体应变、梗死节段应变和左房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心肌梗死面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体表面积比值、NT-proBNP水平和Genisin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梗死节段纵向应变的降低可以独立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心肌反向运动。结论心脏磁共振技术可以多角度评价心功能状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评估、治疗和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心肌应变 心功能
下载PDF
PACS联合多模态教学在放射科住培学员早读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淑华 赵灿灿 +2 位作者 马宜传 朱广辉 谢宗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病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及任务驱动法,... 目的探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病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及任务驱动法,利用线上(微信群)及线下资源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早读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12月在放射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培学员7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名作为试验组,早读片采用PACS结合PBL、CBL、TBL及任务驱动法,利用线上(微信群)及线下资源的多模态教学;2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早读片教学模式。均在完成第一阶段住培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及调查问卷评价。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86.72±3.54)分、(88.59±4.02)分,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79.75±6.43)分、(80.25±6.17)分,两组间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模式调查问卷评分试验组(86.13±4.33)分高于对照组(70.25±7.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S结合PBL、CBL、TBL及任务驱动法,利用线上及线下资源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在早读片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放射科住培学员的学习效果及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多模态教学模式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放射科 医学影像学 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TBL教学法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影像学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宗玉 马宜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影像学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医学影像专业2017级226名本科生作为观察组,以线上2016级医学影像专业226名本科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以思政元素融入医学... 目的:“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影像学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医学影像专业2017级226名本科生作为观察组,以线上2016级医学影像专业226名本科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以思政元素融入医学影像学在线混合式教学为途径,以MOOC平台为媒介,通过考察分析医学影像学MOOC教学效果、培养效果和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教学实践成效。结果:观察组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增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加课程学习认同,提升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加对于医德医风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医学人文关怀知识和素养等;观察组专业教学得分和思政育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影像学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医学影像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三全育人 医学影像学 思政元素
下载PDF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时脑微循环变化规律
8
作者 秦雷 谢宗玉 +1 位作者 郭飞 马宜传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2112-2117,共6页
目的 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发生早期脑损伤(EBI)时不同脑叶、不同时间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SAH造模后,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测量CBF、CBV、MTT和TTP,然后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和记录结果,采... 目的 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发生早期脑损伤(EBI)时不同脑叶、不同时间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SAH造模后,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测量CBF、CBV、MTT和TTP,然后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和记录结果,采用分组比较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CBF、CBV、MTT、TTP测量结果采用定量分析统计方法。结果 CBV在手术组与假手术组间有差异(P<0.05);CBF值手术组低于对照组,6 h手术组较1 h组降低,在24 h达到最低值,72 h组CBF值上升高于24 h组;MTT各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间比较,MTT在第1 h升高,第6、24 h达到顶峰,在第72 h减低;SAH后第6 h及24 h,颞叶、枕叶CBF值高于额、顶叶,病理上局部脑血管管壁增厚,周围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区。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微循环的改变;MTT及CBF能反映SAH后早期脑损伤的进展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时各脑叶灌注情况存在差异,CBF可以提供一些依据及参考,对于临床治疗及预防脑缺血性改变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CT灌注 脑微循环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芸 马宜传 +6 位作者 杨丽 张舒妮 赵楠楠 杨静茹 王玲玲 甘浩然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31-43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钼靶(MG)双体位联合MRI双序列的多模态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7例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及MG、MRI影像资料,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02)与测试集(n=45)。在... 目的:探讨基于钼靶(MG)双体位联合MRI双序列的多模态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7例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及MG、MRI影像资料,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02)与测试集(n=45)。在所有病人MG的头尾位(CC)、内外斜位(MLO)及MRI的T2WI、DCE-MRI序列上勾画感兴趣区(ROI)。经最小最大值归一化、Select K Best、LASSO选出与TNBC有较高相关性的最优特征,采用逻辑回归(LR)及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基于MG和MRI的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并获取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通过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临床、MG、MRI影像特征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最终将Rad-score联合筛选出的临床-影像危险因素构建多模态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稳定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多模态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TNBC的效能最佳,训练集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57、90.9%、97.5%、94.1%,测试集分别为0.923、88.9%、91.7%、86.7%。结论:基于MG双体位和MRI双序列的多模态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可以在术前较好地、无创预测TN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影像组学 多模态 列线图
下载PDF
基于双参数MRI的影像组学特征融合方法预测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牧野 李松 +5 位作者 赵灿灿 崔磊 沈龙山 谢宗玉 马宜传 陈刘成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3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双参数影像组学特征融合方法对前列腺腺癌(Prostate Adenocarcinoma,PA)的Gleason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PA...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双参数影像组学特征融合方法对前列腺腺癌(Prostate Adenocarcinoma,PA)的Gleason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PA的患者158例,其中低级别组(Gleason评分≤3+4)89例,高级别组(Gleason评分≥4+3)69例。所有患者获取病理前均经过MRI检查,由两组医生分别对每位患者的T_(2)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分割,再经过影像组学进行特征提取、筛选,建立模型。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评估T_(2)WI、ADC、T_(2)WI+ADC融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层分配到训练集(110例)和测试集(48例)。通过训练集的特征筛选,T_(2)WI、ADC、T_(2)WI+ADC分别筛选出10、5、7个特征,并建立Logistic模型用来鉴别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PA。训练集中各模型鉴别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68(95%CI:0.681~0.856)、0.759(95%CI:0.671~0.847)、0.835(95%CI:0.759~0.911);测试集中各模型鉴别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638(95%CI:0.466~0.811)、0.700(95%CI:0.545~0.845)、0.808(95%CI:0.681~0.935)。结论基于多中心双参数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具备鉴别PA Gleason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的能力,并且T_(2)WI+ADC融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分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腺癌 磁共振 影像组学 GLEASON分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聪聪 陈艾琪 +5 位作者 杜小萌 钱宝鑫 李想 李伟 左盼莉 马宜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归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25例有EGFR基因检测结果的肺腺癌患者临...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归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25例有EGFR基因检测结果的肺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EGFR突变型32人,野生型93人,将患者按照1:3的比例随机分为测试集和训练集。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及增强CT图像采集,用惠影软件对采集的CT图像进行高标准手动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 rator,LASSO)算法及5折交叉验证筛选出最佳特征子集,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组学特征在EGFR基因突变中的预测效能。结果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预测模型共提取1409个特征,筛选后得到5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模型,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可有效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测试集和训练集在上述模型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5%CI为0.53-0.97)0.80(95%CI为0.70-0.91)。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状态中拥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影像组学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下载PDF
基于CBL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学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俊杰 马宜传 +1 位作者 徐加利 李素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CBL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进入我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各科学员共62名,其中影像学专业共17人,病理和超声专业10人,内科专业14人,外科专... 目的:探讨基于CBL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进入我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各科学员共62名,其中影像学专业共17人,病理和超声专业10人,内科专业14人,外科专业21人,将同一时间入科的学员分为一组,并由1名带教老师作为组长,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教学实践,随后进行教学总结、教学考核。教学总结包括组织学员座谈、填写调查问卷;教学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评,各占比50%计分,评估学员学习效果。结果:95.16%(59/62)学员认为此教学方法新颖有趣,教学过程易于实施、操作。90.32%(56/62)学员认为此方法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强团队协作意识。83.87%(52/62)学员认为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和拓展跨学科知识。教学考核中所有学员理论测试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8.70%(55/62)学员实践考核成绩则为优秀或良好,无不及格的学员。结论:基于CBL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员来源于多学科的特点,发挥学员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巩固和拓展学员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法 多学科协作MDT 医学影像专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聪聪 陈艾琪 +4 位作者 曹胜男 李伟 李想 杜小萌 马宜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病理证实为NSCLC病人资料,其中Ⅰ级7例,Ⅱ级39例,Ⅲ级21例,依据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的多少,将Ⅰ、Ⅱ级归为低级别组(46例)...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病理证实为NSCLC病人资料,其中Ⅰ级7例,Ⅱ级39例,Ⅲ级21例,依据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的多少,将Ⅰ、Ⅱ级归为低级别组(46例),Ⅲ级归为高级别组(21例)。将病人按照5∶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56例,验证组11例,选取病灶最大径层面进行感兴趣区(ROI)的勾画,建立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组学特征在NSCLC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影像组学模型共提取了1878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SVM对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最终降维得到20个特征维度;训练组中AUC值为0.851,准确率为80.35%;测试组中AUC为0.833,准确率为90.90%。结论:CT影像组学可通过分析各种影像特征对术前NSCLC病理分级进行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组学 病理分级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啸寒 石士奎 +2 位作者 陈艾琪 邹文涛 马宜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SPN)的影像学表现,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2022年经病理证实的19例SPN影像资料,4例行MR平扫+增强检查;15名患者行CT平扫+增强检...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SPN)的影像学表现,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2022年经病理证实的19例SPN影像资料,4例行MR平扫+增强检查;15名患者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19例患者平均年龄33.1±13.4岁,肿瘤中最大直径约为11.1cm,最小直径约为3cm,平均大小为5.4±2.4cm;16例(84.2%)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11例肿瘤见强化包膜,10例(52.6%)肿瘤内可见浮云征。T1WI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D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9例肿瘤见钙化,2例为蛋壳样钙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表现具有特征性;小于40岁的女性患者中,肿瘤出现钙化或浮云征诊断SPN准确率为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影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扩散加权成像图像评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活动性
15
作者 王云梦 崔园园 +8 位作者 倪双爽 代建昆 万欣怡 陈歆 姜沁伶 程宇欣 张天然 马宜传 萧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2,68,共8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活动期与非活动期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23年4月至9月前...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活动期与非活动期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23年4月至9月前瞻性纳入73例临床诊断为TAO的患者(活动期46例,非活动期27例)及26例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使用3.0 T磁共振扫描仪和21通道头颈联合线圈进行眼眶MRI扫描。对视野优化无失真的单次激发成像和多路复用敏感度编码技术(field of view optimized and constrained undistorted single-shot imagingand multiplexed sensitivity encoding,FOCUS MUSE)的DWI序列进行传统重建(conventional reconstruction,ConR)和DLR。两名医师采用四分制评分量表独立对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通过测量眼外肌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估。使用眼外肌的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评估TAO的活动性。使用Wilcoxon检验比较ConR和DLRDWI间SNR、CNR和ADC值的差异。以临床活动度评分(Clinical ActivityScore,CAS)作为金标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TAO患者的ADC值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DLR DWI鉴别活动性TAO的性能,Spearman评估眼外肌的ADC值与C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LR DWI在边界清晰度和整体图像质量上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ConR DWI,两序列的组内和组间一致性均达良好(Kappa>0.650)。和ConR相比,眼外肌DLR DWI的SNR和CNR显著提高(P<0.001)。ConR和DLR DWI的眼外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序列中,活动期组TAO患者眼外肌的ADC值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TAO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01)。非活动期组TAO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R DWI(r=0.637,P<0.001)和DLR DWI(r=0.662,P<0.001)的眼外肌ADC值均与CAS显著正相关。在活动性评估中,DLR DWI的诊断效能高于ConR DWI(曲线下面积:0.959 vs.0.939,P=0.020)。结论DLR在不增加扫描时间的同时提高了眼眶的图像质量。相较于ConR,基于DLR DWI得到的ADC值在鉴别TAO的活动性及与CAS的相关性方面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眼外肌 扩散加权成像 深度学习重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胸腺上皮性肿瘤CT特征与风险度及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李淑华 范晔 +2 位作者 李阳 马宜传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88-1194,1199,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型及风险分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TETs的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TETs一般资料及CT特征与病理分型及风险分类的相关性,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高风险TETs的独立危险因...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型及风险分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TETs的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TETs一般资料及CT特征与病理分型及风险分类的相关性,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高风险TETs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预测TETs病人高风险的列线图,采用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年龄、胸痛、外缘、钙化、分隔、强化幅度、心包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转移、周围脂肪浸润在不同病理分型间存在差异(P<0.05)。胸痛、形态、外缘、密度、坏死/囊变、钙化、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强化幅度、心包膜增厚、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转移、周围脂肪浸润、包绕纵隔结构及侵犯周围血管在低风险组及高风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外缘及心包膜增厚是高风险TET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列线图模型AUC为0.818(95%CI:0.712~0.897,P<0.01)。结论:结合临床及CT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TETs病理分型,由胸痛、外缘及心包膜增厚三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TETs高风险病人的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风险度 列线图
下载PDF
多参数MR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朱芸 马宜传 +1 位作者 汤晓敏 谢宗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及多参数MRI影像资料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腺淋巴瘤(A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为PA和AL患者的临床资料、3.0T常规MRI、DWI和增强扫描等多参数MRI影像资料,分析其临床差异及不同序列图像上病灶主要征... 目的 探讨临床及多参数MRI影像资料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腺淋巴瘤(A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为PA和AL患者的临床资料、3.0T常规MRI、DWI和增强扫描等多参数MRI影像资料,分析其临床差异及不同序列图像上病灶主要征象或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PA和AL在吸烟史、侧别、位置、病灶数量及ADC值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好发于女性,多位于腮腺上极,AL好发于男性,常有吸烟病史,多位于腮腺下极,AL较PA发生在双侧、多发更为常见。PA平均ADC值为1.471×10^(-3)mm^(2)/s,显著高于AL的0.913×10^(-3)mm^(2)/s,两者的ADC值在统计上存在差异(P<0.001)。当ADC值为1.261×10^(-3)mm^(2)/s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阈值时,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88.2%,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结论 多参数MRI影像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在PA与A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腮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下载PDF
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丹丹 马宜传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0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分析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至我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共计120例,均分别采取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早期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诊断阳性率... 目的:分析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至我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共计120例,均分别采取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早期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6.36%、52.73%,P<0.05;中晚期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0.00%、95.38%,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时,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其中早期病变患者推荐X线钡餐造影,中晚期患者推荐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钡餐造影 CT 食管癌 准确性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疗效
19
作者 赵灿灿 李淑华 +5 位作者 王雪莲 马宜传 徐加利 秦雷 周牧野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71-77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51例鼻咽癌病人放化疗前后临床及MRI影像资料。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分为治疗有效组(107例)和治疗无效组(44例),按7∶3的比例随机...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51例鼻咽癌病人放化疗前后临床及MRI影像资料。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分为治疗有效组(107例)和治疗无效组(44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首先在治疗前的压脂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增强T1WI(CE-T1WI)3个序列上,依次勾划肿瘤原发灶作为ROI,然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最小最大值归一化预处理及最优特征筛选(个数)降维,选择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CE-T1WI、T2WI、DWI和3个序列图像联合的逻辑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鼻咽癌疗效的效果。对模型的预测性能和受益情况分别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进行评估。结果: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其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35和0.823,在训练组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6%、75.7%、79.0%,验证组对应的数值分别为84.8%、72.7%、78.3%。其中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且拟合度较好。决策曲线各模型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益。结论: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疗效,其中联合模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MRI相较256层CT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析中准确性更高
20
作者 李聪聪 陈岩 +1 位作者 潘成武 马宜传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36-940,共5页
目的探究256层CT与MRI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8月~2023年5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证实的8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及MRI功能成像... 目的探究256层CT与MRI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8月~2023年5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证实的8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及MRI功能成像,综合评估MRI及256层CT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术后T分期结果:T1~2、T3及T4期分别为37例、39例及10例。MRI准确诊断T1~2、T3及T4期分别为33例、35例、9例,CT准确诊断T1~2、T3及T4期分别为27例、29例、8例。病理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阳性62例,MRI淋巴结转移阳性50例,CT淋巴结转移阳性36例。基于病理金标准,MRI诊断直肠癌T1~2、T3及T4期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CT,MRI各期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Kappa一致性好,Kappa值高于CT。结论MRI相较256层CT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析中准确性更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影像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应用价值 直肠癌 分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