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探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马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5,共3页
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不得不重新出发,跳跃至"核心素养"。具体就高中政治学科而言,该学科的教学目标应是培育合格公民。欲成为合格公民,当具四种基本素质:理性姿态、包容情怀、责任意识、认同精神。因此,高中政治学... 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不得不重新出发,跳跃至"核心素养"。具体就高中政治学科而言,该学科的教学目标应是培育合格公民。欲成为合格公民,当具四种基本素质:理性姿态、包容情怀、责任意识、认同精神。因此,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应是这四种基本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 理性姿态 包容情怀 责任意识 认同精神
下载PDF
论陈白沙、王阳明“心学”的差异——兼对“心学”一段著名公案的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8-23,共6页
陈白沙、王阳明同为有明"心学"大师。学界多将两人置于"心学"谱系中加以论述,多强调两人思想之同,而鲜留意两人思想之异。事实上,陈白沙、王阳明讲"心"论学差异很大。二者"心学"的差异主要体... 陈白沙、王阳明同为有明"心学"大师。学界多将两人置于"心学"谱系中加以论述,多强调两人思想之同,而鲜留意两人思想之异。事实上,陈白沙、王阳明讲"心"论学差异很大。二者"心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本体、工夫、境界三个方面。就本体而言,陈白沙以"生"为本体,而王阳明则以"良知"为本体。就工夫而言,陈白沙以涵养为主,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王阳明则倡导体认,以笃信和切身践履为两翼。就境界而言,陈白沙憧憬"与物翱翔"的境界,王阳明则向往"与万物为一体"的境界。王阳明论学很少提起陈白沙,这一公案的根本原因是王阳明认为其"心学"与白沙"心学"差异较大,因此没有必要提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王阳明 “生” “良知” 涵养 体认 与物翱翔 以天地为一体
下载PDF
哲学与政治之间的错位——以苏格拉底和孔子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人们生活的场域可分为哲学和政治两大基本区域。因此,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博弈史。历史表明,政治哲学表现为哲学和政治之间的错位关系。东西方哲学和政治之间错位关系表现形式不同;以苏格拉底为例,西方政治哲学的错位... 人们生活的场域可分为哲学和政治两大基本区域。因此,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博弈史。历史表明,政治哲学表现为哲学和政治之间的错位关系。东西方哲学和政治之间错位关系表现形式不同;以苏格拉底为例,西方政治哲学的错位关系表现为政治对哲学的僭越,故其任务是为哲学辩护;以孔子为例,中国政治哲学的错位关系体现为哲学对政治的代庖,故其任务是为政治回护。鉴于东西方政治哲学的各自缺陷,未来政治哲学的发展应在哲学、政治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保持双方的对话关系,从而促进哲学、政治的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政治 政治哲学 苏格拉底 孔子
下载PDF
君子风范:孔子思想本怀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之为"君子"在于"德"。"君子"的内涵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是"仁",一是"礼"。"仁"是"君子"的内在根源——&qu...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之为"君子"在于"德"。"君子"的内涵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是"仁",一是"礼"。"仁"是"君子"的内在根源——"情理"。追溯历史痕迹,"礼"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仁"、"礼"统一于"君子""文质彬彬"风范之中。于"君子""文质彬彬"的风范中,孔子解决了生民的"安身立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下载PDF
自性而化——老子“无为而治”刍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7-20,共4页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以老子天道"自然"观为基础,可以看到"无为而治"的本真内涵是"自性而然"。在此论域下,"无为而治"区分为两个维度———上者的"无为"...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以老子天道"自然"观为基础,可以看到"无为而治"的本真内涵是"自性而然"。在此论域下,"无为而治"区分为两个维度———上者的"无为"和下者的"自化"。"无为"与"自化"一体两面,共同构成了"无为而治"的本真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无为 自化
下载PDF
至善——西方古典哲学的宗旨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古典哲学是"德性"之学,而"德性"于世实现就是"至善",因此哲学的宗旨便是"至善"。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西方古典哲学,并且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例,认为苏格拉底、柏拉图皆以"至善"为... 古典哲学是"德性"之学,而"德性"于世实现就是"至善",因此哲学的宗旨便是"至善"。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西方古典哲学,并且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例,认为苏格拉底、柏拉图皆以"至善"为其哲学宗旨,而接近、臻于"至善"的方式是理性。但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里,理性展现为不同的内涵——对话式辩证法、"哲学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至善 理性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下载PDF
自性而显——老子思想境界刍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寄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0-15,共6页
老子的思想无疑是围绕"道"而建立。在具体解析文本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的内涵不仅仅是根源、本根,更是场域。在"道"的场域中,处于无蔽状态的万物自性而显,自育自化。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自当循"道&qu... 老子的思想无疑是围绕"道"而建立。在具体解析文本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的内涵不仅仅是根源、本根,更是场域。在"道"的场域中,处于无蔽状态的万物自性而显,自育自化。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自当循"道"而行,循"德"而动。通过"损"之途,众生则能与"道"贯通,玄同于"道"。贯通于"道",玄同于"道",心灵就处于开放、廓廖的状态,自性湛然而显,澄然而现。这就是老子所欲追求的终极境界,而此之境界可称之为"自性而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场域 自性而显
下载PDF
情范畴是正确理解孟子性善论的关键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13,共3页
中国传统心性思想的主流是"性善"论,对孟子"性善"论,前贤多从先验、天赋的维度来理解。但此类论证有一致命缺陷,是"一种推论"而非实际内容。随着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入,先秦儒家心性思想的另一重要范畴"... 中国传统心性思想的主流是"性善"论,对孟子"性善"论,前贤多从先验、天赋的维度来理解。但此类论证有一致命缺陷,是"一种推论"而非实际内容。随着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入,先秦儒家心性思想的另一重要范畴"情"受到关注。"情"是中国哲学、先秦儒家重要范畴之一,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性"就必须把"情"作为基点。孟子是从情感的维度来看待人之本然,作为人之本然的"情"为善,率"情"而发,扩而充之,则"性"为善。"性善"之"性"由"情"所构,由"情"所生,这正是理解孟子"性善"论的关键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下载PDF
湛若水、王阳明“格物”之辩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4-28,33,共6页
湛若水、王阳明是明代中期硕儒,两人共同掀起明后期心学思潮。而此均离不开两人对《大学》"格物"进行重新诠释。由于不同的思想体系,"格物"之辩不可避免在湛、王之间产生。湛、王"格物"之辩共发生三次:... 湛若水、王阳明是明代中期硕儒,两人共同掀起明后期心学思潮。而此均离不开两人对《大学》"格物"进行重新诠释。由于不同的思想体系,"格物"之辩不可避免在湛、王之间产生。湛、王"格物"之辩共发生三次:第一次湛、王的"内外"之辩围绕"格物"展开;第二次"格物"之辩围绕知行而演绎;第三次"格物"之辩彰显湛、王两人对"心"的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若水 王阳明 格物 内外 知行
下载PDF
“静坐”——陈白沙功夫论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寄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4-18,91,共5页
陈白沙是明代"心学"肇始者。其功夫旨趣是"静",而"静"之具体法门就是"静坐"。陈白沙由其身心体验抉发"静坐"之生发机制,并经由"静坐"功夫法门确立臻于莹然澄明心境的具体... 陈白沙是明代"心学"肇始者。其功夫旨趣是"静",而"静"之具体法门就是"静坐"。陈白沙由其身心体验抉发"静坐"之生发机制,并经由"静坐"功夫法门确立臻于莹然澄明心境的具体路径,明晰"心"与"理"吻合的"生生"内涵。从"心"与"理"吻合的"生生"内涵出发,可知陈白沙是儒非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坛经》的“顿悟成佛”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4-54,63,共2页
“顿悟成佛”是禅宗的重要标识。从三个角度解析“顿悟成佛”:首先,性本身并无顿渐,“顿悟”是就见性方式而言;其次,“顿悟”是就大根大智者而言;最后,成佛化约为见性,见性归结为体悟当下清静之一念。
关键词 《坛经》 顿悟成佛 见性
下载PDF
湛若水“浑沦一体”思想探微
12
作者 马寄 王月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2,共4页
湛若水理气观认为,"气"为万物之始基,天地万物乃一气所化,而"理"乃"气"之不偏不倚之中道。在此意义上,"理"、"气"浑然为一。其心性论认为,物不外乎心,心体万物而不遗,故"物&qu... 湛若水理气观认为,"气"为万物之始基,天地万物乃一气所化,而"理"乃"气"之不偏不倚之中道。在此意义上,"理"、"气"浑然为一。其心性论认为,物不外乎心,心体万物而不遗,故"物"不在外,"心"不在内,两者浑然一体。既然在湛若水看来"理""气"关系体现为浑然为一,"物""心"关系表征为浑然一体,那就有理由断定湛若水的思想特质就是"浑沦一体"。湛若水不仅将"浑沦一体"视为一己之学,而且将之作为儒家一脉相承之道,并在此"道统"情结的发酵下,对他学进行了非难、批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沦一体
下载PDF
儒学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迪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寄 《喀什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3-26,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续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故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借鉴传统儒学亦题中应有。众所周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步骤——认知、认同、践行。基于心理学的"知""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续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故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借鉴传统儒学亦题中应有。众所周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步骤——认知、认同、践行。基于心理学的"知""情""意"三个层次,撷取儒学孔子"下学而上达"、孟子"乃若其情"、王阳明"知行合一"三个片段,并以此来审视儒学三个片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践行三个步骤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学而上达” “乃若其情” “知行合一”
下载PDF
论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功夫
14
作者 马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131,共4页
宋明儒学不仅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也有与之相应的功夫体系。明儒湛若水提出"随处体认天理"的功夫论,则是构造此功夫体系的重要部分。而从"天理"、"体认"、"随处"三个关键词来解析湛氏的功夫... 宋明儒学不仅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也有与之相应的功夫体系。明儒湛若水提出"随处体认天理"的功夫论,则是构造此功夫体系的重要部分。而从"天理"、"体认"、"随处"三个关键词来解析湛氏的功夫理论,将看到其核心是避免修养实践偏于"动"、"静"一隅,而是打通二者,兼蓄"动""静",这对于引导明末儒门功夫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若水 天理 体认 随处 功夫论
下载PDF
秩序:荀子致思的焦点
15
作者 马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1-15,共5页
在荀子的视野下,如动物界一般,人类社会是一"欲"的博弈之所。因此,荀子致思的焦点不能不是秩序。荀子秩序的内涵是通过制度性安排,在"欲"的博弈过程中,使每个人的基本欲求得到基本满足。"初始阶段"存在... 在荀子的视野下,如动物界一般,人类社会是一"欲"的博弈之所。因此,荀子致思的焦点不能不是秩序。荀子秩序的内涵是通过制度性安排,在"欲"的博弈过程中,使每个人的基本欲求得到基本满足。"初始阶段"存在着赤裸裸"欲"的博弈,此可称为第一序列博弈,此博弈筹胜的方式在于"群"。在"群"中,同样存在着博弈,此之博弈可称为第二序列博弈,此博弈筹胜的方式在于"分"。而博弈需要规则,不论第一序列博弈,还是第二序列博弈,其规则是"礼"。在"礼"的形式下,明职定分,由此满足个体基本欲求,社会从而臻于安宁协和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秩序 博弈
下载PDF
“生活儒家”:儒学未来发展路向
16
作者 马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3-77,共5页
儒学的未来发展路向是"日常儒学"。文章通过"日常生活"的诸特点勾勒出"日常生活"的面相,描绘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日常生活"遭遇解构的命运。因此,如何重构"日常生活"成为了时代... 儒学的未来发展路向是"日常儒学"。文章通过"日常生活"的诸特点勾勒出"日常生活"的面相,描绘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日常生活"遭遇解构的命运。因此,如何重构"日常生活"成为了时代的课题。基于儒学就是"日常生活"之学,重构"日常生活",儒学当仁不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解构 儒学 内圣 外王
下载PDF
廖与天一——庄子思想境界探微
17
作者 马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2-26,72,共6页
作为先秦道家代表性人物,庄子的思想主旨是自由,自由的表征是"逍遥游"。在庄子看来,生民多处于不自由的境地,其因在于有所依傍的"有待"。而最根本之"有待"是"形躯"。故只有摆脱"形躯"... 作为先秦道家代表性人物,庄子的思想主旨是自由,自由的表征是"逍遥游"。在庄子看来,生民多处于不自由的境地,其因在于有所依傍的"有待"。而最根本之"有待"是"形躯"。故只有摆脱"形躯"之羁绊,才能臻于无所依傍的"无待"。于此间,生民安然适意地"逍遥游"。"逍遥游"之内涵是人为天地大化之一例,从而随顺自然,浑同于物。而此之法门是"忘",于"忘"中复归人"虚静"、"和适"的本然之性。于自然本性的状态下,"以人合天",直面事物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无待 逍遥游 以物观物
下载PDF
荀子“性恶论”重析——从情的角度
18
作者 马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7-41,共5页
人们不能依文解意,认为荀子心性思想是性恶,而应回到文本中,具体解析。荀子所谓"性"是就人的生理本然而言,而生理本能的表现就是"欲"。作为生理本然的"欲"不能言之善,也不能言之恶,这就是说,"性&qu... 人们不能依文解意,认为荀子心性思想是性恶,而应回到文本中,具体解析。荀子所谓"性"是就人的生理本然而言,而生理本能的表现就是"欲"。作为生理本然的"欲"不能言之善,也不能言之恶,这就是说,"性"无善无恶。作为人生理本然的"性"有着天然向外流露性,此则为"情"。若顺着人之性向外流淌,则"欲"处于放纵状态,"情"则趋于恶。放情纵欲则为恶,那么在荀子看来,当操存此"心",逆"情"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性恶 情恶 逆“情”而化
下载PDF
生活场域——孔子“乐”思想探微
19
作者 马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3-16,共4页
"乐"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孔颜之乐"、"吾与点"经典之乐的解析,文章试图阐明孔子之"乐"非关穷达,不矜功名,从而透显孔子之"乐"的内涵就是回归"日常生活"的现... "乐"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孔颜之乐"、"吾与点"经典之乐的解析,文章试图阐明孔子之"乐"非关穷达,不矜功名,从而透显孔子之"乐"的内涵就是回归"日常生活"的现场。回归"日常生活"现场,"日常生活"本来面目得以呈现,"日常生活"本然得以敞开。于"日常生活"之本来面目、"日常生活"之本然中,随缘任运,裕如自在。此意味着孔子于"日常生活"本然中开拓出"生活场域",由此自我出场,生活意义全幅地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孔颜之乐 吾与点 生活场域
下载PDF
当前社会负面心态成因分析及营造健康心态路径研究
20
作者 马寄 《桂海论丛》 201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舆情,折射着社会现实。文章首先在审视当下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当下社会负面心态的主流是焦躁。导致社会的焦躁心态原因有三:首先是处于转型期的人们心态倾于波动,易于焦躁;其次,收入差距过大,直接诱导社会焦躁心...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舆情,折射着社会现实。文章首先在审视当下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当下社会负面心态的主流是焦躁。导致社会的焦躁心态原因有三:首先是处于转型期的人们心态倾于波动,易于焦躁;其次,收入差距过大,直接诱导社会焦躁心态的产生;最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焦躁心态。消弥焦躁的社会心态,营建健康心态,应重点采用以下措施:其一,改善民生;其二,积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焦躁 健康心态 利益诉求 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