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内镜v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梦莹 李伟之 +5 位作者 李培杰 马富权 陈羽玲 孙焕焕 高恬恬 薛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9-1534,共6页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是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很高。EGVB以药物联合内镜标准防治为主;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曲张静脉栓塞术在某些高危患者中也可优先选择,以肝静脉压力梯度为...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是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很高。EGVB以药物联合内镜标准防治为主;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曲张静脉栓塞术在某些高危患者中也可优先选择,以肝静脉压力梯度为参考采取个体化诊治门静脉高压应当成为最新共识和主要策略。本文主要对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EGVB患者的内镜下防治及TIPS防治的相关适应证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及优劣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下载PDF
经外泌体释放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菌群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中的表达及Toll样受体4信号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孙焕焕 李培杰 +4 位作者 冯云 刘梦莹 师文 马富权 和水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中肠源性及肝源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经外泌体的释放情况及其调控途径。方法15只雄性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及10只合并肠道菌群紊乱的NAFLD小鼠(ASC-/-)模型。10只野生型小鼠喂食正常饲料(...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中肠源性及肝源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经外泌体的释放情况及其调控途径。方法15只雄性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及10只合并肠道菌群紊乱的NAFLD小鼠(ASC-/-)模型。10只野生型小鼠喂食正常饲料(ND)为正常对照组、喂养高脂饮食(HFD)为高脂饮食组,每组5只,另外5只用于了解造模情况。10只ASC-/-小鼠分别喂养ND(菌群紊乱组)及HFD(高脂菌群紊乱组),每组5只。共喂养8周。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肝脏及肠黏膜外泌体标志物与HMGB1共定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PCR等方法检测外泌体中HMGB1含量。通过棕榈酸(PA)及脂多糖(LPS)处理AML12细胞24 h构建体外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MGB1/CD63水平,并通过siRNA干预探讨经外泌体释放的调控机制。结果高脂饮食组的外泌体分泌较正常对照组增多[(3.5±0.2)ng/ml vs.(1.1±0.3)ng/ml,P<0.05],高脂菌群紊乱组的外泌体亦高于菌群紊乱组[(3.2±0.2)ng/ml vs.(1.9±0.4)ng/ml,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体内实验高脂饮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外实验高脂内毒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外泌体标记物(ALP或VPS16)与HMGB1的共定位增加。PCR检测发现,高脂饮食组肝细胞外泌体中的HMGB1较正常对照组升高(41.5±10.2 vs.1.3±0.3,P<0.05),高脂菌群紊乱组较菌群紊乱组升高(48.6±7.2 vs.1.5±0.5,P<0.05);高脂饮食组TLR4较正常对照组升高(13.8±6.2 vs.2.8±0.9,P<0.05),高脂菌群紊乱组较菌群紊乱组升高(22.6±4.1 vs.2.5±1.5,P<0.05)。在肠黏膜细胞中,高脂饮食组较正常对照组(0.6±0.2 vs.0.4±0.1,P<0.05)及高脂菌群紊乱组较菌群紊乱组(0.9±0.2 vs.0.5±0.1,P<0.05)中HMGB1与外泌体标记物(CD63)共显影增加。在体外实验中,内毒素组、高脂内毒素组外泌体的HMGB1(5.1±0.8,5.5±0.7)均较空白对照组(3.8±0.6)增加(P<0.05),而siRNA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3.7±0.6 vs.3.8±0.6,P>0.05)。结论在高脂饮食及肠道菌群紊乱环境下,HMGB1在肝细胞及肠细胞中经外泌体释放,并受TLR4调控,可能是促进脂肪性肝炎发展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性肝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外泌体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三维打印辅助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伟之 郑君仪 +4 位作者 于颖 刘梦莹 李培杰 马富权 薛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辅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病例组(n=15)和对照组(n=15)。病例组患者术前接受肝脏CT薄层扫描和门静脉系统CT静脉...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辅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病例组(n=15)和对照组(n=15)。病例组患者术前接受肝脏CT薄层扫描和门静脉系统CT静脉造影(CTV),根据扫描数据按1∶1打印肝脏血管模型,进行体外模拟穿刺,并调整RUPS-100型经颈静脉肝内穿刺系统穿刺针角度,制定最佳穿刺路径后行TIPS;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肝脏CT薄层扫描和门静脉系统CTV检查,凭经验行TIPS。比较两组术中穿刺针数、时长、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病例组穿刺针数、时长、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打印辅助TIPS可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三维打印
下载PDF
TACE联合索拉非尼抗兔VX2肝癌血管生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伟之 孔淑贞 +5 位作者 李培杰 马富权 苏静文 黄金 王一凡 薛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利用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疗效、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联合时机选择。方法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单TACE组、单索拉非尼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 目的利用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疗效、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联合时机选择。方法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单TACE组、单索拉非尼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各6只)。分别于TACE术前7d、术前1d、术后第3、7和14天通过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术后第14天处死所有瘤兔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比较各组肿瘤增长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单TACE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术后3d血清VEGF显著升高(P<0.05),但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VEGF峰值低于单TACE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两组(P<0.05);14d各组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VEGF水平最低,单TACE组最高。术后14d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MVD值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单索拉非尼组,但明显低于单TACE组(P<0.05)。术后14d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肿瘤增长量最小(P<0.05)。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兔VX2肝癌,可显著抑制肿瘤增长,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单纯索拉非尼治疗;TACE术后VEGF水平升高,联用索拉非尼可降低血清VEGF水平,进而使肿瘤微血管密度下降;TACE术前联合索拉非尼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效果要优于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索拉非尼 兔VX2肝癌模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肠系膜上静脉瘤破裂出血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伟之 刘梦莹 +2 位作者 李培杰 马富权 薛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1-322,共2页
患者女,65岁,因“间断腹胀5年,呕血半个月”入院,既往罹患乙型肝炎22年。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CTPV)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遂择期行经皮经肝曲... 患者女,65岁,因“间断腹胀5年,呕血半个月”入院,既往罹患乙型肝炎22年。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CTPV)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遂择期行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PTVE)。术中采用GE Logiq P6超声扫描仪引导穿刺门静脉左支。在Philips H5000 DSA机引导下沿导丝将C2管送入脾静脉远端,并以高压注射器推注对比剂进行造影,见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胃左静脉纡曲扩张;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其近端可见瘤样扩张,直径约25 mm,少量对比剂外溢入腹腔。同时,患者出现脐周疼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考虑肠系膜上静脉瘤(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aneurysms,SMVA)破裂致腹腔出血(图1A)。以C2管超选择至瘤体,造影发现对比剂明显外溢入腹腔(图1B),立即进行股静脉置管并加快补液速度,采用Interlock弹簧圈+组织胶,以“三明治法”栓塞瘤腔,再次造影见SMVA栓塞良好,未见对比剂外溢(图1C、1D),患者血压逐渐回升,心率减慢。再将C2导管超选择至胃左静脉,以Interlock弹簧圈+组织胶进行“三明治法”栓塞(图1E)。术后脾静脉远端造影显示SMVA及胃左静脉栓塞良好,肝内门静脉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遂栓塞穿刺道(图1F),结束治疗。术后随访期间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未出现呕血、黑便、腹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管瘤 肠系膜静脉 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支架逆行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再通术2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伟之 魏炜 +5 位作者 沈灿 刘梦莹 苏静文 李培杰 马富权 薛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440-1440,F0003,共2页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 IPS )是一项专门治疗门脉高压及其合并症的介入放射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食道胃静脉曲张反复出血、顽固性腹水、Budd‐Chiari综合征等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以及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 IPS )是一项专门治疗门脉高压及其合并症的介入放射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食道胃静脉曲张反复出血、顽固性腹水、Budd‐Chiari综合征等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以及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T IPS术后支架发生再狭窄或闭塞,致使分流道失效;通常采用经颈静脉途径打通原支架或重新建立分流道,但仍有部分病例失效的分流道无法打通[1]。2014年我们对2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支架逆行 T IPS术后分流道失效再通术,成功打通原支架。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穿刺支架 超声引导 分流道 IPS 再通术 失效 术后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急性肝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培杰 王佳 +4 位作者 李伟之 马富权 郭雯莹 齐丽 薛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途径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功能及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4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地分为四组,每组11只:正常组(N组)、单...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途径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功能及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4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地分为四组,每组11只:正常组(N组)、单纯移植组(NT组)、损伤组(I组)、移植治疗组(IT组)。I组和IT组在移植前24h腹腔注射50%CCl_4溶液(3ml/kg),N组、NT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24h,使用DAPI标记第3代hUCBMSCs,NT组、IT组大鼠经外周静脉途径移植入(5~6)×10~6个hUCBMSCs,N组、I组大鼠注入1ml生理盐水。在造模前、造模后24h,移植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收集血清检测ALT和AST;移植后第3天、第7天,各组分别处死3只大鼠,第14天处死剩余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染色及冰冻切片,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及hUCBMSCs在肝脏内的迁移定植情况。移植后第14天,取IT组和NT组的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肝脏中人源性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24h,I组和IT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与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损伤组(I)相比,移植治疗组(IT)的肝脏病理学损伤恢复速度明显加快,移植后第14天接近于正常。无论在移植后的第3天、第7天还是第14天,IT组蓝色荧光标记的细胞数均多于NT组(P均<0.05)。在移植后的第3天,hUCBMSCs主要位于汇管区的周围,第7天和第14天主要定植于肝实质中。移植后第14天,IT组、NT组大鼠的肝组织中均可见红色荧光标记的人源性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IT组的阳性细胞数(35±7.3)个明显多于NT组(7±3.4)个(t=1.377,P<0.05)。结论:肝脏受损后形成的微环境能够促使hUCBMSCs向受损肝组织中迁移、定植,并诱导其横向分化为肝样细胞来修复肝脏功能及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药物性肝损伤 脐血干细胞移植 大鼠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诊治现状 被引量:11
8
作者 薛挥 李伟之 +2 位作者 马富权 李培杰 刘梦莹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93-595,共3页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少见的由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导致的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疾病,其病因包括高凝状态、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环境条件等。BCS诊断首推彩色多普勒超声,其次CT或MR,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肝淤血和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少见的由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导致的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疾病,其病因包括高凝状态、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环境条件等。BCS诊断首推彩色多普勒超声,其次CT或MR,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肝淤血和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首选,原位肝移植可作为补救性治疗措施。本文就布加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球囊扩张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原文传递
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伟之 李培杰 +2 位作者 马富权 刘梦莹 薛挥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作为口服抗凝剂在布加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2月~2020年4月我科收治的103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均接受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49例,服用阿...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作为口服抗凝剂在布加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2月~2020年4月我科收治的103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均接受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49例,服用阿司匹林54例。术后随访。结果术后,利伐沙班组和阿司匹林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0.33±6.31个月和19.43±6.34个月(P>0.05),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0个月,利伐沙班组支架通畅率显著优于阿司匹林组(分别为93.9%对85.2%、89.8%对81.5%和87.8%对74.1%(P=0.044);利伐沙班组和阿司匹林组无大出血率发生率分别为95.9%、91.8%、87.8%和88.9%、87.0%、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利伐沙班组生存率分别为95.9%、91.8%和85.7%,阿司匹林组分别为94.4%、88.9%和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利伐沙班组无复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95.9%、89.8%和83.7%,阿司匹林组分别为88.9%、87.0%和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5)。结论相对于阿司匹林,在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有助于保持支架畅通,不增加大出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血管内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肝硬化患者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出血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伟之 马富权 +3 位作者 刘梦莹 李培杰 厉英超 薛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75-576,共2页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duodenal varicosis,DV)是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DV破裂出血约占所有静脉曲张出血的2.0%~2.5%[1],一旦出血很难控制,死亡率超过40%。目前临床对DV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内镜下手术、介入栓塞治...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duodenal varicosis,DV)是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DV破裂出血约占所有静脉曲张出血的2.0%~2.5%[1],一旦出血很难控制,死亡率超过40%。目前临床对DV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内镜下手术、介入栓塞治疗等。本研究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s,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成功治疗1例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降部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栓塞 治疗性 弹簧圈
下载PDF
泮托拉唑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RhoA/ROCK通路及胃黏膜微循环的影响
11
作者 米琛 李培杰 +1 位作者 马富权 李伟之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7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大鼠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激酶(RhoA/ROCK)通路及胃黏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橄榄油和40%四氯化碳(CCl4)混合液注射,并同时猪油、胆固醇饲养建立肝硬化PTH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大鼠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激酶(RhoA/ROCK)通路及胃黏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橄榄油和40%四氯化碳(CCl4)混合液注射,并同时猪油、胆固醇饲养建立肝硬化PTH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泮托拉唑组(静脉滴注0.8 mg·kg^(-1)泮托拉唑)、泮托拉唑+U-46619组(静脉滴注0.8mg·kg^(-1)泮托拉唑+1.5 pg·kg^(-1)U-46619),同时设置对照组(静脉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5 d。右颈动脉插管检测门静脉压力(P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蛋白(TP)水平,并计算AST/ALT、白蛋白/球蛋白(A/G);苏木精-伊红(HE)检测肝组织、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胃黏膜组织RhoA、ROCK、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多数空泡增大、肝细胞脂变、坏死严重,胃黏膜微绒毛损伤严重,细胞间稀疏,核收缩、深染,炎症浸润;泮托拉唑组肝细胞空泡症状不明显,胃黏膜微绒毛损伤得以缓解;泮托拉唑+U-46619组肝细胞脂变、坏死,胃黏膜微绒毛损伤相较于泮托拉唑组严重,细胞间隔变大、细胞核收缩、深染严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VP、HR,静脉血中AST、ALT、GLO水平,胃黏膜组织中RhoA、ROCK、AngⅡ、ET-1蛋白水平升高,MAP、AST/ALT、Alb、A/G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泮托拉唑组PVP、HR,静脉血中AST、ALT、GLO水平,胃黏膜组织中RhoA、ROCK、AngⅡ、ET-1蛋白水平降低,MAP、AST/ALT、Alb、A/G水平升高(P<0.05);与泮托拉唑组相比,泮托拉唑+U-46619组PVP、HR,静脉血中AST、ALT、GLO水平,胃黏膜组织中RhoA、ROCK、AngⅡ、ET-1蛋白水平升高,MAP、AST/ALT、Alb、A/G水平降低(P<0.05)。结论:泮托拉唑在肝硬化PHT中可以通过抑制RhoA/ROCK通路实现对胃黏膜损伤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激酶通路 胃黏膜微循环
原文传递
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分析
12
作者 马富权 《时代经贸》 2018年第22期90-91,共2页
随着这些年关于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各项文件不断出台,国家对审计职业化建设也达到了一定高度。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的这项工作也已经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但在建设过程中依旧在各个环节与细节处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本文就以国家审计职... 随着这些年关于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各项文件不断出台,国家对审计职业化建设也达到了一定高度。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的这项工作也已经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但在建设过程中依旧在各个环节与细节处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本文就以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为主要讨论内容,从建设工作的内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问题的实现途径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职业化建设 内涵 实现途径 解决策略
下载PDF
肝脏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13
作者 孙焕焕 李培杰 +4 位作者 马富权 师文 王云 张娇娇 李伟之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在Pubmed、Europe PMC、CBM Web、知网、万方、维普多家数据库检索从1980年1月至2020年11月文献报道肝脏PNET患者,结合我院1例肝脏PNE... 目的探讨肝脏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在Pubmed、Europe PMC、CBM Web、知网、万方、维普多家数据库检索从1980年1月至2020年11月文献报道肝脏PNET患者,结合我院1例肝脏PNET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以上腹部胀痛为主要临床症状,6例原发于肝脏,2例为肝脏转移瘤,其中男3例,女5例,中位年龄38.5(18~66)岁,病变直径10(6~21)cm,肿瘤病理形态学上均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免疫组化中CD99阳性率75%。其中4例患者死亡,3例确诊后很快出现远处转移,1例接受43周化疗(VAC/IE),随访1年恢复可。结论肝脏PNE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需结合影像学、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预后较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全身化疗(VAC/IE)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CD99 FLI-1 预后
下载PDF
载药微球与传统C-TACE在治疗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大闯 马富权 +4 位作者 马富平 晁延军 李志路 刘宁 代晓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和碘化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咸阳中心医院行TACE手术的63例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分为DEB-TACE治疗... 目的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和碘化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咸阳中心医院行TACE手术的63例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分为DEB-TACE治疗组28例和C-TACE治疗组35例。已病理明确诊断原发性肝癌并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根据术前术中影像学内容独立诊断为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癌,分别比较DEB-TACE与C-TACE治疗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癌的术后6月的肿瘤反应率、累积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与术后并发症。结果DEB-TACE治疗与传统C-TACE治疗组间在客观缓解率(78.6%vs 40%,P=0.002),无进展生存期(HR=0.535,95%CI:0.304~0.940,P=0.018)以及总体生存期(HR=0.384,95%CI:0.197~0.74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急性肝功能障碍、发热、呕吐、中重度腹痛与肝脓肿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癌,DEB-TACE相对C-TACE治疗在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更有优势,且未明显增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血供型原发性肝癌 载药微球 碘油栓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HST11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师文 韩炜 +2 位作者 孙焕焕 刘梦莹 马富权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020-1028,共9页
该文探究了CHST11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应用q RT-PCR技术检测CHST11 m RNA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细胞转染干扰CHST11的sh-CHST11质粒和对照NC质粒,应用q 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HST11基因稳定... 该文探究了CHST11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应用q RT-PCR技术检测CHST11 m RNA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细胞转染干扰CHST11的sh-CHST11质粒和对照NC质粒,应用q 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HST11基因稳定沉默后胃癌细胞CHST1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转染后的细胞进行后续研究;采用MTT方法及平板克隆实验,分别观察CHST11基因稳定沉默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划痕、Transwell实验,观察CHST11基因稳定沉默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HST1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上调;稳定沉默后的胃癌细胞SGC-7901-sh-CHST11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低于未经干预的SGC-7901,SGC-7901-sh-CHST11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且SGC-7901-N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情况与未经干预的SGC-7901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CHST11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抑制凋亡,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HST11基因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五年生存状况比较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培杰 徐菁 +7 位作者 闫丽晶 李佳荣 郑君仪 唐丹 李伟之 马富权 刘梦莹 薛挥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药物联合内镜2种方案治疗肝硬化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IPS或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的147例肝硬化EGV...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药物联合内镜2种方案治疗肝硬化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IPS或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的147例肝硬化EGVB患者资料,其中TIPS治疗组87例,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60例。分析术后5年随访数据,比较2组患者术后6周、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和未再出血生存率、无肝性脑病生存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 Z检验、log-rank检验和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和TIPS治疗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构成、Child-Pugh分级、初始肝功能状况、凝血功能、肝腹水、既往肝性脑病史、血压、术前输血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5年内共41例患者死亡,其中20例(48.8%)死于再出血,6例(14.6%)死于肝性脑病。TIPS治疗组术后6周、1年、2年总生存率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TIPS治疗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高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78.4%比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6, P=0.048)。TIPS治疗组患者术后6周、1年、2年、5年未再出血生存率为97.7%、96.5%、88.9%、70.9%,均高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分别为86.7%、53.3%、43.3%、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35、6.39、6.26、4.80, P均<0.05)。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和TIPS治疗组术后6周、1年、2年无肝性脑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TIPS治疗组术后5年无肝性脑病生存率低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67.7%比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8, P=0.030)。Child-Pugh分级越低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越高( χ^(2)=6.75, P<0.01)。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和TIPS治疗组相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相比,TIPS治疗EGVB的整体疗效更佳,虽然其远期肝性脑病风险较高,但能够降低近、中、远期再出血率。Child-Pugh C级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时无须特意规避TIPS,早期使用TIPS生存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存活率 再出血 肝性脑病
原文传递
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富权 李培杰 +3 位作者 李伟之 刘梦莹 米琛 薛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5-1429,共5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行TIPS术(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的肝硬化患者,术后3年内发生分流道失效的30例为病例组,术后3年未发生分流道失效的3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行TIPS术(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的肝硬化患者,术后3年内发生分流道失效的30例为病例组,术后3年未发生分流道失效的30例为对照组(通过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门静脉造影确定分流道是否失效),对两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先对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支架形态、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等20项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对20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否合并门静脉血栓(癌栓)、支架形态及术中是否行曲张静脉栓塞等3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上述3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架放置后的支架形态及术中是否进行曲张静脉栓塞与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有关(P<0.05)。结论支架形态不良(包括扭曲折角、支架两端盖帽)为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4.244),而术中曲张静脉栓塞是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TIPS 分流道失效 支架形态 曲张静脉栓塞
原文传递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穿刺门静脉不同支对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富权 李伟之 +3 位作者 李培杰 刘梦莹 郑君仪 薛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探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穿刺门静脉左支或右支对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或右支对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影响... 目的 探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穿刺门静脉左支或右支对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或右支对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及队列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队列研究,共552例行TIPS术的肝硬化患者.以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作为分流道路径,较穿刺门静脉右支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更低,RR=0.51,95%可信区间为0.39-0.66,P〈0.01.结论 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作为分流道路径,较穿刺右支能明显降低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肝性脑病 发病率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支架构型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分流道失效和肝性脑病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伟之 马富权 +5 位作者 孔淑贞 李培杰 刘梦莹 黄金 杨波 薛挥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66-672,共7页
目的对比不同支架构型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分流道失效率、肝性脑病和肝性脊髓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行TIPS治疗患者的临... 目的对比不同支架构型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分流道失效率、肝性脑病和肝性脊髓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行TIPS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术中放置支架构型分为单用覆膜支架组(肝静脉门静脉肝实质覆膜支架,23例)、模拟Viatorr支架组(肝静脉肝实质覆膜支架+门静脉裸支架,27例)和联合支架组(肝静脉门静脉裸支架+肝静脉门静脉肝实质覆膜支架,23例)。随访1年,比较3组术后1年内分流道失效率、肝性脑病发生率、肝性脊髓病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及方差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3组间不均衡的变量及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单用覆膜支架组、模拟Viatorr支架组、联合支架组的门静脉压力梯度依次由术前的(22.15±4.52)、(23.01±5.48)、(21.13±4.49) mmHg(1 mmHg=0.133 kPa)下降为(9.15±2.94)、(11.20±3.27)、(8.75±4.06) mmHg,3组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梯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88、7.188、7.850,P均〈0.05)。单用覆膜支架组、模拟Viatorr支架组、联合支架组分流道失效率分别为13.0%(3/23)、18.5%(5/27)、30.4%(7/23),Cox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支架构型的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单用覆膜支架组、模拟Viatorr支架组、联合支架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分别为69.6%(16/23)、33.3%(9/27)、30.4%(7/2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单用覆膜支架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分别与模拟Viatorr支架组、联合支架组比较的相对危险度(RR)值(95%CI)依次为2.901(1.279-6.584)、2.735(1.123-6.6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用覆膜支架组、模拟Viatorr支架组、联合支架组肝性脊髓病发病率分别为8.7%(2/23)、3.7%(1/27)、4.3%(1/23),3组术后肝性脊髓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过程中,73例患者中2例死亡,其中单用覆膜支架组1例,联合支架组1例,TIPS术后1年生存率为97.3%。结论联合支架组、模拟Viatorr支架组和单用覆膜支架组的术后1年分流道失效率近似。联合支架组与模拟Viatorr支架组术后1年肝性脑病发生率近似,均低于单用覆膜支架组。肝性脊髓病因发生率较低,与TIPS相关性仍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分流道失效 肝性脑病
原文传递
减少门腔分流量对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富权 黄金 +4 位作者 李伟之 李培杰 刘梦莹 师文 薛挥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究减少门腔分流量对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肝性脊髓病(H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IPS治疗后发生HM的患者资料。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及下肢Fugl-Meyer... 目的探究减少门腔分流量对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肝性脊髓病(H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IPS治疗后发生HM的患者资料。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对HM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并结合临床表现,将其分为I~IV级;将HM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与限流组(B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CSI及下肢FMA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若满足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χ^(2)检验),若样本量不足40例,或有期望频数小于1,则采用Fisher确切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共纳入421例接受TIPS术的肝硬化患者,30例发生HM,A组22例,B组8例。TIPS术后HM的发病率约为7.13%。A组患者在治疗后,CSI逐渐上升,下肢FMA逐渐下降,B组则反之;两组患者CSI在治疗后6、12、18、24个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FMA在治疗后12、18、24个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HM I级患者在治疗后CSI下降,下肢FMA升高,与II~IV级患者相比,CSI及下肢FMA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34),但两组患者在消化道出血、腹水、感染等发生率,以及MELD评分及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减少门腔分流量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HM,单纯药物治疗对HM早期(I期)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肝硬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腔分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