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磁体用高强高导Cu-Nb复合线材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鹏飞 梁明 +2 位作者 贾佳林 马小波 徐晓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79,共8页
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是集优良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于一体的有色金属材料,能够同时具备高强度、高电导率以及高热导率等性能。近年来,铜合金材料备受关注,在脉冲强磁场、转换开关、电接触器、引线框架及电车和电力火车导线等诸多领域展现... 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是集优良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于一体的有色金属材料,能够同时具备高强度、高电导率以及高热导率等性能。近年来,铜合金材料备受关注,在脉冲强磁场、转换开关、电接触器、引线框架及电车和电力火车导线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Cu-Nb复合线材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强度、高电导、高导热铜基复合材料,是制备超高场脉冲磁体的首选导体材料。本文系统总结了脉冲强磁场发展史,脉冲磁体导体材料用Cu-Nb复合线材的主要制备技术,芯丝结构演变特征,材料的热稳定性、强化机理及导电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目前我国脉冲强磁场突破110 T所需Cu-Nb复合线材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关于未来研究重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体 高强高导Cu-Nb复合线材 结构演变 强化机理 导电机理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识别——以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
2
作者 贾海锋 马小波 +3 位作者 王万宾 刘岳雄 罗怀秀 李森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识别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为研究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PP定量指标法和GIS方法对研究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 【目的】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识别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为研究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PP定量指标法和GIS方法对研究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生态空间范围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结果】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总体一般,极重要区和重要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1%;生态敏感性较高,极敏感区和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05%。依据管控策略,可将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分区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区,分别占研究区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分区的2.05%、94.98%和2.97%,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07%、49.57%和1.55%。【结论】通过识别研究区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空间,确定生态修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科学思路,能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生态敏感性 自然生态空间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血培养污染菌鉴别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小波 梁朝霞 +2 位作者 徐庆雷 赵晓红 张高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51-352,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构成,探讨污染菌的判定与对策,通过双侧采血及联合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内毒素等辨别污染菌,评价该方法对血培养污染菌判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 目的回顾分析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构成,探讨污染菌的判定与对策,通过双侧采血及联合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内毒素等辨别污染菌,评价该方法对血培养污染菌判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同时检测双侧培养与单侧培养生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患者血标本中PCT、WBC、PALB、CRP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血培养总体阳性检出率为8.7%,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双侧血培养阳性检出率达3.6%,其中一侧生长的占10.2%;检测结果发现单侧培养生长CNS群体血液患者的PCT、白细胞(WBC)、前清蛋白(PALB)、CRP以及内毒素水平与双侧分离到同一病原菌群体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血培养污染菌的辨别需要通过双侧采血送检及联合CRP、PCT、内毒素等检测,加强临床沟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污染 双侧采血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内毒素
下载PDF
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在炎性肠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小波 梁朝霞 +1 位作者 徐庆雷 张高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3159-3161,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在炎性肠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炎性肠病76例分为克罗恩病(CD)组与溃疡性结肠炎(UC)组。2组空腹采集静脉血2mL,经离心处理后收集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型与免疫球蛋白A(IgA)型... 目的分析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在炎性肠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炎性肠病76例分为克罗恩病(CD)组与溃疡性结肠炎(UC)组。2组空腹采集静脉血2mL,经离心处理后收集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型与免疫球蛋白A(IgA)型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及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同时检测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pANCA)。结果 UC组ASCA-IgG和IgA的一种以上亚型阳性率低于CD组,其GAB、pANCA阳性率高于CD组(P<0.05);2组PAB均未有阳性;CD组ASCA阳性特异性、敏感性为96.53%、18.75%;UC组pANCA阳性特异性、敏感性为96.37%、53.33%。结论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可为炎性肠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 炎性肠病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高强度、高导电性Cu-Nb微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小波 梁明 +3 位作者 卢亚锋 李成山 徐晓燕 王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0-53,69,共5页
主要介绍了采用集束拉拔和磁控溅射方法制备高强度、高导电性Cu-Nb微观复合材料的研究情况,从微观结构、强化机制、力学性能以及电导特性等方面综述了高强高导Cu-Nb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Cu-Nb微观复合材料 集束拉拔 磁控溅射 高强度 高导电
下载PDF
1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小波 梁朝霞 +1 位作者 徐庆雷 胡礼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4期2748-2749,共2页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支杆菌对常规11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分布及分支杆菌菌型鉴定初筛的意义。方法通过鉴别培养基(PNB和TCH)做分支杆菌菌型初筛鉴别,并回顾分析11例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症状及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非结核分支杆菌对11...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支杆菌对常规11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分布及分支杆菌菌型鉴定初筛的意义。方法通过鉴别培养基(PNB和TCH)做分支杆菌菌型初筛鉴别,并回顾分析11例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症状及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非结核分支杆菌对11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很高,异烟肼(H)、利福平(R)、力克肺疾(D)、氧氟沙星(O)、丙硫乙烟胺(TH)、对氨基水杨酸钠(P)的低浓度药物实验全部耐药,对高浓度药物也出现很高的耐药率。结论对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者进一步做结核分支杆菌菌型初筛鉴别及药敏试验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支杆菌 菌型鉴定 耐药
下载PDF
多位点整合的转基因棉花后代分子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小波 王芙蓉 +3 位作者 张传云 刘国栋 高俊平 张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3,共5页
GFP47是一个利用双元载体pPZP111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简单质粒载体pPZP-GFP经农杆菌介导转化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 L.)获得的T0株系,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其不仅整合了多个拷贝的正常的T-DNA,而且有紧邻T-DNA左边界的载... GFP47是一个利用双元载体pPZP111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简单质粒载体pPZP-GFP经农杆菌介导转化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 L.)获得的T0株系,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其不仅整合了多个拷贝的正常的T-DNA,而且有紧邻T-DNA左边界的载体骨架序列的整合。对来源于GFP47的33个T1个体的PCR分析表明,T1后代中可以分离只有正常T-DNA整合的个体。对T1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该多拷贝整合的T0转化体至少在棉花基因组中有四个插入位点,不同的Southern带型暗示不同插入位点的T-DNA结构和排布有很大的不同。至少有一个位点整合了只包括目的基因和选择标记基因在内的正常T-DNA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多位点整合 T-DNA 载体骨架 PCR Southern杂交分析
下载PDF
大鼠胃缺血后处理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小波 杜东书 +2 位作者 李豫 张建福 张咏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大鼠在体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并初步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胃黏膜损伤的抗氧化机制。方法:78只大鼠分为13组,每组6只。采用单纯胃缺血-再灌注(GI-R)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通过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观察缺血后处理时短暂的再灌... 目的:建立并优化大鼠在体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并初步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胃黏膜损伤的抗氧化机制。方法:78只大鼠分为13组,每组6只。采用单纯胃缺血-再灌注(GI-R)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通过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观察缺血后处理时短暂的再灌注(R)-缺血(I)持续时间(R和I分别均为10、20、30和40s组)、R-I循环次数(R20s/I20s反复1、3、5和10次组)以及长时间再灌注开始后给予后处理的时间(R为1、2和4min组),对胃黏膜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测定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GI-R组及4个不同持续时间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74,P<0.001);假手术组、GI-R组及4个不同循环次数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15,P<0.001);假手术组、GI-R组及3个不同开始时间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99,P<0.001)。各组大鼠胃黏膜MDA含量(F=27.250、31.450和27.520,P均<0.001)和SOD活性(F=72.662、57.220和50.650,P均<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并优化了大鼠胃缺血后处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胃黏膜 大鼠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小波 钟艳平 +1 位作者 邹亚斌 毕丽荣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01-1403,共3页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又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血管内皮或向血管内皮分化的间叶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乳腺血管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于乳腺的血管肉瘤较罕见,其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05%,占全部乳腺肉瘤的8...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又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血管内皮或向血管内皮分化的间叶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乳腺血管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于乳腺的血管肉瘤较罕见,其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05%,占全部乳腺肉瘤的8%,其病程经过凶险,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表现各异,给诊断带来了困难。本研究结合2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了文献复习,以期为其诊断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管肉瘤 乳腺血管肉瘤 文献复习 恶性血管内皮瘤 临床病理资料 临床表现 原发性恶性 组织学表现
下载PDF
分析前因素对新生儿低血糖症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小波 梁朝霞 +2 位作者 刘玲玲 张高明 徐庆雷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血糖监测及时性的重视,树立全员共同参与临床检验质量保证的意识。方法通过急诊检验程序和常规门诊检验程序分别检测NaF抗凝与非NaF抗凝20例新生儿血糖水平,分析同份标本通过不同程序检验的差异性。结果同一份非NaF抗...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血糖监测及时性的重视,树立全员共同参与临床检验质量保证的意识。方法通过急诊检验程序和常规门诊检验程序分别检测NaF抗凝与非NaF抗凝20例新生儿血糖水平,分析同份标本通过不同程序检验的差异性。结果同一份非NaF抗凝标本经常规门诊检验程序所检测的血糖结果明显低于急诊检验流程检测结果 ,急诊检验结果显示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比例为10%,而常规门诊检验程序结果显示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比例为25%,明显高于急诊检验流程所得结果,而两种检测流程对NaF抗凝标本的血糖水平影响甚微(P>0.05)。结论检验科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共同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低血糖症 急诊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小波 张建福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778-783,共6页
缺血后处理已成为国内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缺血后处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缺血后处理对不同动物的心、肝、肾、肠胃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均有抗损伤作用;其保护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抑... 缺血后处理已成为国内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缺血后处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缺血后处理对不同动物的心、肝、肾、肠胃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均有抗损伤作用;其保护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抑制钙超载、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释放、膜通道功能状态的变化和蛋白激酶的活化有关。本文就缺血后处理的发现、机制和临床应用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 氧自由基 钙超载 ATP敏感的钾通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小波 梁朝霞 +1 位作者 徐庆雷 王洪建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4期686-686,692,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方法:分析分离培养出并使用噻吩-2羧基肼(TCH)和对硝基苯甲酸(PNB)进行分型确认的127株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包括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力克肺疾...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方法:分析分离培养出并使用噻吩-2羧基肼(TCH)和对硝基苯甲酸(PNB)进行分型确认的127株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包括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力克肺疾(D)、氧氟沙星(O)、丙硫乙烟胺(TH)、卷曲霉素(C)、对氨基水杨酸钠(P)、丁胺卡那(AK)。11种药物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127株结核分枝杆菌中,R耐药率最高,高浓度药物耐药达74%、C耐药率最低,高浓度药物耐药率为3.9%;HR联合耐药率为67.7%,HRS联合耐药率为52%,CThZ联合耐药率为9.4%,同时对7种药物耐药的耐药率为39.4%,同时对11种药物的耐药率为1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已很严重,需要更严格的执行结核病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大鼠胃黏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小波 张建福 +2 位作者 张咏梅 周晓燕 杜东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制备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实验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后处理组(I-post)、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组(I-post+IPC...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制备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实验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后处理组(I-post)、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组(I-post+IPC)。记录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检测胃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结果与S组相比,I-R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和黏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胃黏膜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在IPC组、I-post组和I-post+IPC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与细胞凋亡率较I-R组显著降低,胃黏膜MDA含量也显著降低,而SOD活性明显升高;I-post+IPC组对再灌注的胃黏膜损伤无叠加保护作用,分别与IPC组和I-post组相比,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后处理可显著减轻胃黏膜再灌注损伤,其效应与缺血预处理相似,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抑制胃黏膜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使再灌注的胃黏膜细胞凋亡减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 胃黏膜细胞凋亡
下载PDF
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小波 梁朝霞 +3 位作者 张高明 徐庆雷 卢立国 闫卫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1期F0003-F0003,共1页
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感染患者,H7N9型禽流感过去仅在禽问发现,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所以目前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无针对性疫苗出现。2013年3月28日本院收治1例H7N9型感染患者,现报... 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感染患者,H7N9型禽流感过去仅在禽问发现,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所以目前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无针对性疫苗出现。2013年3月28日本院收治1例H7N9型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 实验室
下载PDF
睾丸纯绒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小波 邹亚斌 钟艳平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3-956,共4页
绒癌(choriocarcinoma)在女性分为妊娠相关与非妊娠相关,以前者多见;而发生于男性的绒癌与后者相同,属于生殖细胞肿瘤,很少见。最近我们收治了1例男性睾丸的纯绒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睾丸 绒癌
原文传递
重症肺炎感染的微生物学分析及抗生素选择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小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感染的微生物分布,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8例进行病原体分析,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在负压下吸取下呼吸道痰液制成标本,对其分离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并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感染的微生物分布,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8例进行病原体分析,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在负压下吸取下呼吸道痰液制成标本,对其分离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并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8例重症肺炎患者一共检测出74株细菌,革兰阴性菌48株(64.86%),主要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呋辛、阿米卡星、孢头呋辛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24株(32.43%),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唑林较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真菌2株(2.71%)。结论重症肺炎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主要病原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普遍,提前预防细菌感染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降低重症肺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感染 微生物 抗生素
原文传递
宿迁医改中沭阳县人民医院科技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小波 徐健 +3 位作者 胡礼仪 朱宝林 乙军 周业庭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期390-391,共2页
宿迁医改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课题,本文就沭阳县人民医院的科技工作的现状及工作实践做了简要陈述,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宿迁医改中医院科技工作需要从政策、人才、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支持。
关键词 宿迁医改 科技
下载PDF
乙醇中毒对机体多器官的损害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小波 梁朝霞 徐庆雷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2期229-230,共2页
近来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直接导致不确定人的生命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严重威胁着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车祸致死的... 近来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直接导致不确定人的生命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严重威胁着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车祸致死的首要原因.因此,酒精已成为残酷的"马路杀手",酒后驾驶也被提升到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中毒 综述
下载PDF
泛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及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小波 梁朝霞 +3 位作者 赵晓红 张国明 张高明 徐庆雷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0期1532-1534,共3页
目的分析该院泛耐药菌的耐药状况及临床分布,并探讨临床对策。方法对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微生物室分离的泛耐药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icro Scan auto 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 目的分析该院泛耐药菌的耐药状况及临床分布,并探讨临床对策。方法对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微生物室分离的泛耐药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icro Scan auto 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临床医生广泛沟通并回访临床治疗处置资料;检测分离出泛耐药菌的28例正常体温患者血液中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清蛋白(PALB)、白细胞(WBC)及内毒素水平,并与明确感染患者血液中各指标比较分析。结果在3年时间里,分离出泛耐药菌主要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71例)和木糖氧化产碱菌(64例),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7%、56%,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8%、38%,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80%、98%,左氧沙星耐药率分别为67%、97%;通过与临床医生沟通,发现并非对所有分离出耐药菌的患者都针对性进行了抗菌治疗,且治疗方案多样;28例正常体温患者血液中炎症指标中除PALB[(10.9±1.2)mg/L]高于明确感染患者,PCT[(5.1±0.9)μg/L]、WBC[(8.5±0.8)×109L-1]、CRP[(55.3±5.8)mg/L]及内毒素[(5.5±0.8)ng/m L]水平低于明确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菌是否抗菌治疗,需与临床医生紧密沟通,结合标本类型、患者的临床感染表现及其他炎症指标具体分析,应加强临床医生的微生物医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革兰氏阴性杆菌 木糖氧化产碱菌 降钙素原 白细胞 C反应蛋白 内毒素
下载PDF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患者诊断敏感性和污染菌鉴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小波 梁朝霞 +1 位作者 徐庆雷 赵晓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9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清蛋白(PALB)、白细胞(WBC)等多项指标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和污染菌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治疗的300例临床疑诊为新发严重感染且进...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清蛋白(PALB)、白细胞(WBC)等多项指标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和污染菌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治疗的300例临床疑诊为新发严重感染且进行细菌培养或血液培养并进行PCT、CRP、PALB、WBC和内毒素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细菌培养与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细菌培养敏感性为63.22%,特异性为82.76%,漏诊率为36.78%,误诊率为17.24%,阳性预测值为79.67%,阴性预测值为32.20%;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93%,特异性为96.05%,漏诊率为4.07%,误诊率为4.12%,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7.14%。严重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患者联合检测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CRP、PALB、WBC、内毒素水平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污染菌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前白蛋白 降钙素 敏感性与特异性 白细胞计数 内毒素类 细菌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