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厚对UHPC薄板抗弯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马先伟 马怡彤 +4 位作者 董恩来 侯海洋 尤培波 宋帅奇 杨乐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薄壁薄板结构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一个重要应用,而厚度减小会影响到钢纤维的取向和分布,并直接影响力学性能,如抗弯性能等。对5~50 mm UHPC薄板的抗弯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三维视频显微镜和图像法研究由厚度引起的纤维分布取向变化,... 薄壁薄板结构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一个重要应用,而厚度减小会影响到钢纤维的取向和分布,并直接影响力学性能,如抗弯性能等。对5~50 mm UHPC薄板的抗弯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三维视频显微镜和图像法研究由厚度引起的纤维分布取向变化,发现板厚大于20 mm后所能承受的破坏荷载快速增加,但抗弯强度随板厚减小而增加,纤维取向性(沿长度方向)也逐渐增强,尤其是对厚度为5~10 mm的薄板。抗弯强度变化主要取决于钢纤维取向性和厚度因子,而后者对超薄板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薄板 钢纤维取向性 抗弯强度 板厚
下载PDF
铜死亡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亚婷 王芳 +2 位作者 马建红 马怡彤 刘畅(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铜离子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了广泛的代谢过程,包括有氧呼吸、肽酰胺化、铁转运、超氧化物歧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合成。铜稳态是维持细胞活性的重要机制。铜死亡是由铜离子积累引发的细胞死亡形式,其特点是铜稳态失衡,细胞内铜积累,选... 铜离子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了广泛的代谢过程,包括有氧呼吸、肽酰胺化、铁转运、超氧化物歧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合成。铜稳态是维持细胞活性的重要机制。铜死亡是由铜离子积累引发的细胞死亡形式,其特点是铜稳态失衡,细胞内铜积累,选择性地扰乱三羧酸循环,使脂酰化线粒体酶聚集和铁硫蛋白丢失,引起线粒体蛋白质毒性应激,细胞膜裂解,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是引起女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铜死亡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耐药密切相关。一些铜死亡调节剂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调节癌细胞的耐药性,抑制肿瘤转移和复发,因此铜死亡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卵巢肿瘤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铜死亡
下载PDF
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怡彤 马杏 +2 位作者 高亚婷 马建红 刘畅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99-102,共4页
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SREBP-1)是调控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中SREBP-1表达上调。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 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SREBP-1)是调控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中SREBP-1表达上调。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致癌信号通路、抑癌基因P53可通过促进SREBP-1高表达,参与EC的发生发展。SREBP-1可作为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调节因子,调控脂肪酸从头合成,并调控ATP柠檬酸裂解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等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中关键酶基因表达,参与异常脂肪形成途径,促进E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子宫内膜癌 脂肪酸 脂肪酸代谢 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抑制剂
下载PDF
脂肪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怡彤 马建红 +1 位作者 高亚婷 刘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315-1320,共6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通常可在疾病早期诊断,预后良好;然而,复发及转移患者预后较差。肥胖作为EC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在EC中复杂且广泛的致癌作用已被验证,而...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通常可在疾病早期诊断,预后良好;然而,复发及转移患者预后较差。肥胖作为EC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在EC中复杂且广泛的致癌作用已被验证,而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EC中的致癌和促癌机制也引发了持续的关注。本综述对既往关于脂肪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高度归纳和总结,阐明了脂肪细胞因子与EC的发生风险、分期分级以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其在EC发生发展中的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这些信息将可能有助于EC中全新的分子标记物的开发,新的治疗靶点的发现以及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而在未来打破当下EC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以及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的治疗困境,从而改善EC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肥胖 脂肪因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铁死亡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亚婷 马建红 +1 位作者 马怡彤 刘畅(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36-440,共5页
铁死亡是一种新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脂质过氧化物的铁依赖性积累,该过程受多种途径调节,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途径、铁代谢和脂质代谢途径。铁死亡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 铁死亡是一种新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脂质过氧化物的铁依赖性积累,该过程受多种途径调节,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途径、铁代谢和脂质代谢途径。铁死亡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组织稳态、癌症和神经变性。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死亡率高。铁死亡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并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治疗及预后靶点。研究表明,抑制GPX4、铁螯合和调节脂质代谢途径可以诱导宫颈癌细胞的铁死亡。此外,一些天然化合物和药物已被证明可诱导宫颈癌细胞的铁死亡,具有作为宫颈癌治疗剂的潜力。研究铁死亡的机制及其调控途径,可能为宫颈癌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铁死亡 磷脂氢过氧化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 活性氧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金矿渣和激发剂在少水泥熟料体系中的作用效果
6
作者 赵林林 马先伟 +2 位作者 张巨松 马怡彤 季军荣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了促进金矿尾矿渣(简称金矿渣)在建材和少水泥熟料体系中的应用,在少水泥熟料体系中用金矿渣替代粉煤灰,并加入激发剂钾水玻璃、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研究了硬化浆体组成和强度变化。结果表明:金矿渣取代粉煤灰量会影响激发剂的效果,... 为了促进金矿尾矿渣(简称金矿渣)在建材和少水泥熟料体系中的应用,在少水泥熟料体系中用金矿渣替代粉煤灰,并加入激发剂钾水玻璃、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研究了硬化浆体组成和强度变化。结果表明:金矿渣取代粉煤灰量会影响激发剂的效果,取代量低时钾水玻璃的激发效果较显著,而取代量高时效果相反,这种差异性与激发剂对体系初始碱度和硅酸根基团贡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熟料 金矿渣 碱激发 钾水玻璃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在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怡彤 刘佳慧 +2 位作者 高亚婷 马建红 刘畅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11期33-36,共4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作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30年里,EC总发病率上升了132%[1],死亡率则平均每年增加约2%[2]。80%的EC患者可早期确诊,预后较好,但是仍有15%~...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作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30年里,EC总发病率上升了132%[1],死亡率则平均每年增加约2%[2]。80%的EC患者可早期确诊,预后较好,但是仍有15%~2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如果发生局部播散或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分别降至68%和17%[3]。EC对女性生命健康的威胁已经不容忽视,然而,EC的临床诊治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DNA 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IGF2BP1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亚婷 马怡彤 +1 位作者 马建红 刘畅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7期14-17,共4页
妇科恶性肿瘤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备受关注。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综合统计数据显示,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新发癌症病例的16.5%[1]。目前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与放化疗相结合,并辅以免疫治疗和激素... 妇科恶性肿瘤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备受关注。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综合统计数据显示,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新发癌症病例的16.5%[1]。目前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与放化疗相结合,并辅以免疫治疗和激素治疗等手段,但病死率仍较高,严重影响女性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多项试验发现m6A甲基化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m6A相关调节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也进一步被探知[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2BP1 妇科恶性肿瘤 转录调节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蛋白质组学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马建红 高亚婷 +1 位作者 马怡彤 刘畅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8期20-24,共5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全球女性第四大恶性肿瘤^([1]),也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cancer,EEC)占EC的90%以上,通常级别低、诊断早、...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全球女性第四大恶性肿瘤^([1]),也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cancer,EEC)占EC的90%以上,通常级别低、诊断早、预后好,发病与雌激素过量、肥胖和非典型增生有关。II型非子宫内膜样癌(non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cancer,NEEC)包括浆液性癌(serous endometrial cancer,SEC)、透明细胞癌和癌肉瘤等罕见组织学类型,具有高级别、高侵袭性、高复发、高死亡率等特点,其发病与雌激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蛋白质组学 标本来源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