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雪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特征和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党宁 马望 +5 位作者 代泽成 胡玉香 王志瑞 王正文 姜勇 李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5,共18页
在季节性积雪地区,冬季气候变暖导致积雪变薄、积雪不连续、融雪提前及雪盖面积缩小等现象。然而相较于氮沉降、增温、降水变化等全球变化因子,目前尚缺乏积雪因子对陆地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系统报道。为加深人们对积雪特征变化生... 在季节性积雪地区,冬季气候变暖导致积雪变薄、积雪不连续、融雪提前及雪盖面积缩小等现象。然而相较于氮沉降、增温、降水变化等全球变化因子,目前尚缺乏积雪因子对陆地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系统报道。为加深人们对积雪特征变化生态后果的认知,综述了积雪深度和融雪时间变化对植被物候和群落组成、凋落物分解、土壤碳氮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食物网(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由于模拟积雪变化手段不同和复杂的气候、土壤背景,生态系统各要素对积雪特征变化的响应规律存在较大的分异和不确定性。例如,在未来气候变暖导致积雪变薄和融雪提前情景下,植被物候提前,生长季延长,导致生产力增加和凋落物数量增加,禾草比例减少导致凋落物质量增加,早春温度高刺激微生物活性,凋落物分解速率高,促进土壤碳氮周转过程。但积雪减少和融雪提前导致的早春低温和夏季干旱也可能引起植被生产力下降,凋落物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低,分解速率低,从而减缓碳氮周转过程。此外,积雪特征变化对植被特征和土壤碳氮过程影响相关研究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积雪深度和融雪时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否存在交互效应仍缺乏关注,且积雪变化对后续生长季是否存在持续效应也不明确;2)积雪因子对植被、土壤碳氮动态过程和土壤生物的影响,各生态要素研究相对较为独立;3)积雪变化引起对土壤地化循环过程影响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缺乏组学数据支撑;4)缺乏遥感手段反演各类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积雪参数。应加强植被群落-土壤碳氮过程-土壤微食物网生态关联研究、基于基因组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生态功能研究和遥感相关技术研究,以期为发展积雪生态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融雪时间 植物群落组成 凋落物分解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温室气体 土壤生物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配电网多级动态重构决策方法
2
作者 姜思远 高红均 +3 位作者 马望 王仁浚 石铖 刘俊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8-1477,I0026,I0027,共12页
多级动态重构技术相比于传统全局重构技术更适合用以改善大规模城市配电网的运行经济性,但是随之而来的重构级别识别又成了新问题。由此,该文依托现有的多级动态重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城市配电网多级动态重构决策方法... 多级动态重构技术相比于传统全局重构技术更适合用以改善大规模城市配电网的运行经济性,但是随之而来的重构级别识别又成了新问题。由此,该文依托现有的多级动态重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城市配电网多级动态重构决策方法,可跨过级别识别过程直接实现输入净负荷数据与最优重构决策方案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建立了将特征空间注意力机制、时间序列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络与门控循环单元相结合的组合神经网络,针对城市配电网净负荷数据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性,采用特征空间注意力机制与卷积神经网络对整个配电网的净负荷数据进行空间特征的学习以感知其高维特征空间的潜在联系。接着采用门控循环单元与时间序列注意力机制来充分挖掘净负荷数据在长时间尺度下的时序特征,提取其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平衡特征,充分训练所提组合神经网络以拟合现有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际的145节点系统、IEEE 33节点系统、PG&E 6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配电网 多级动态重构 时空分布不均衡 组合神经网络 双重注意力机制
原文传递
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3
作者 李新 冯涵 +3 位作者 杜雅冰 崔抗 马望 陈清江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5期383-388,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应用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53例和应用仑伐替尼治疗的50例晚期不可... 目的探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应用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53例和应用仑伐替尼治疗的50例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比较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为32.1%,疾病控制率为77.4%,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组分别为18.0%、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1,P=0.100;χ^(2)=0.391,P=0.532)。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9.4个月)长于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组(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4,P=0.007)。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19.2个月)长于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组(1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2,P=0.013)。2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乏力、高血压、食欲不振,最常见的Ⅲ级不良反应是高血压,尚未观察到Ⅳ级不良反应。结论与仑伐替尼单药相比,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中具有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仑伐替尼 免疫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马望 樊青霞 +1 位作者 王留兴 王瑞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3-664,共2页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寻找能够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使疗效不佳的患者及时更改化疗方案或放弃化疗,免受化疗的不良反应,是肿瘤临床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非小细胞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结合蛋白3 化疗
下载PDF
康艾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望 李鑫 +2 位作者 王留兴 王瑞林 樊青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NSCL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或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化疗...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NSCL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或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化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严重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化疗后CD4+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增高。结论康艾注射液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艾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替尼泊苷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望 高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合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OXA和VM-26单药以及联合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FCM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合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OXA和VM-26单药以及联合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OXA单药以及OXA联合VM-26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caspase-9和l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OXA和VM-26单药均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效应;联合用药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OXA和VM-26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为0.46。OXA(1.250μg/mL)单药作用于胃癌BGC-823细胞12、24和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13%、13.86%和21.48%;VM-26(0.625μg/mL)单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60%、10.72%和17.07%;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73%、24.14%和44.75%。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OXA和VM-26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OXA(1.250μg/mL)单用以及联合VM-26(0.750μg/mL)作用于胃癌BGC-823细胞48 h后,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增加,而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下降;各用药组之间以及用药组与对照组(未用药)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A联合VM-26用药在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奥沙利铂 替尼泊苷 细胞 BGC-823
下载PDF
PBL在临床肿瘤教学中培养个体化治疗观念和循证医学思维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马望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第6期547-549,共3页
当代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和强专业技能的医学人才。我们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培养能够为人民的健康负责的,切实解决患者疾病和痛苦的医生,因此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与之对应的新的教... 当代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和强专业技能的医学人才。我们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培养能够为人民的健康负责的,切实解决患者疾病和痛苦的医生,因此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与之对应的新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是目前国外医学教育的常用教学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 肿瘤学 循证医学
下载PDF
在恶性淋巴瘤临床教学中培养循证医学思维和个体化治疗观念的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望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4期358-359,共2页
当代以大量临床研究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模式已经取代了过去的经验医学模式。循证医学和个体化治疗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循证医学是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和理论依据,个体化治疗是循证医学在实际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淋巴瘤 循证医学 个体化治疗 教学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9
作者 马望 樊青霞 +2 位作者 王瑞林 王留兴 刘天舟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1期1-2,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 (IGF 1R)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的乳腺组织中IGF 1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IGF 1R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较...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 (IGF 1R)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的乳腺组织中IGF 1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IGF 1R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较正常乳腺组织高 (P <0 .0 5 )。结论 由此推断 ,IGF 1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GF 1R有可能成为临床乳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乳腺癌 癌组织 正常乳腺组织 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胰腺癌和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亚娜 马望 +3 位作者 王峰 池艳艳 吴少璇 樊青霞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胰腺癌PANC-1细胞和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及ALDH1和p-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及q RT-PC...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胰腺癌PANC-1细胞和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及ALDH1和p-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及q RT-PCR检测二甲双胍、雷帕霉素以及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中ALDH1、4EBP1、p-m TOR蛋白及m RNA的表达。超低黏附培养板悬浮培养胰腺癌细胞后观察干细胞成球数目的改变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ALDH1的表达;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PANC-1细胞以及胰腺癌成球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二甲双胍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最佳干预时间为48 h,IC50约为20 mmol/L;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雷帕霉素和联合用药组ALDH1、4EBP1、p-mTOR的ALDH1的蛋白表达以及m 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胰腺癌成球细胞的体外成瘤能力以及ALDH1的表达比PANC-1细胞组显著增高;相比于对照组,二甲双胍、雷帕霉素和联合用药组胰腺癌细胞的成球能力以及胰腺癌干细胞中ALDH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以及雷帕霉素均能显著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和胰腺癌干细胞ALDH1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TOR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雷帕霉素 MTOR ALDH1 胰腺癌干细胞
下载PDF
胰岛素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增效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瑞 王瑞林 +4 位作者 樊青霞 王留兴 陆士新 马望 赵培荣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8-261,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裸鼠人食管癌模型,观察胰岛素是否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裸鼠的化疗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裸鼠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3(IGFBP... 目的建立裸鼠人食管癌模型,观察胰岛素是否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裸鼠的化疗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裸鼠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3(IGFBP-3)含量变化。结果大中小剂量胰岛素(0.09、0.06、0.03u/20g)均可明显增强5-Fu的抑瘤作用(P<0.05),但并不增加5-Fu的毒副反应。胰岛素组与对照组相比,CyclinD1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5-Fu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IGF-I和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裸鼠人食管癌模型中,胰岛素能增强5-Fu对裸鼠人食管癌移植瘤的化疗疗效,CyclinD1表达水平增多在胰岛素增效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血清中IGF-I和IGFBP-3含量变化尚不能解释其增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5-氟尿嘧啶 增效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对肺腺癌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席颖 张腾飞 +4 位作者 余军林 耿一萌 杜雅冰 崔抗 马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62例接受EGFR-TKI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62例接受EGFR-TKI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62例中,18、19、20、21位点突变分别有4、81、11和66例。治疗前162例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90±12.58)%,其中在正常范围130例,降低8例,升高24例;淋巴细胞百分比(25.39±10.89)%,其中在正常范围102例,降低48例,升高12例。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EGFR基因突变类型为分层因素,在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可降低肺腺癌EGFR-TKI靶向治疗的不良预后风险(HR=0.934,95%CI为0.884~0.987)。结论: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肺癌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肺腺癌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淋巴细胞百分比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中对核因子kappa B活化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伟 何炜 +6 位作者 马望 张克亮 魏少忠 陈朝晖 陈晓春 曾甫清 肖传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6-971,共6页
目的:研究TRAIL诱导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过程中核因子kappaB(NF-κB)的活化和失活现象。方法:当不同浓度的TRAIL和LPS作用于细胞后,我们通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和凝胶电泳迁移试验(EMSA)来检测NF-κB核转位的情况。并通过RT-PC... 目的:研究TRAIL诱导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过程中核因子kappaB(NF-κB)的活化和失活现象。方法:当不同浓度的TRAIL和LPS作用于细胞后,我们通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和凝胶电泳迁移试验(EMSA)来检测NF-κB核转位的情况。并通过RT-PCR的方法粗略评定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抑制蛋白IκB的影响。结果:EMSA和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C-3M细胞中NF-κB的核转位可被TRAIL或LPS明显地激活。以PDTC预处理可以上调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阻断NF-κB的核转位。结论:TRAIL的作用于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时主要的负作用在于其可以显著地刺激NF-κB的活化。另一方面,在PC-3M细胞凋亡过程中NF-κB的核转位可以被PDTC有力地抑制,同时IκB的表达升高和降解减少(PDTC引起的)是抑制NF-κB活化的潜在因素,为我们提出了增强TRAIL疗效的可能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下载PDF
胰岛素联合5-氟尿嘧啶对Eca-109细胞的化疗增效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瑞 马望 +2 位作者 樊青霞 王留兴 王瑞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639,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最佳增效作用时间和浓度,并探讨其发挥化疗增效作用的相应受体。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胰岛素、5-Fu和胰岛素受体(IR)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抗体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最佳增效作用时间和浓度,并探讨其发挥化疗增效作用的相应受体。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胰岛素、5-Fu和胰岛素受体(IR)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抗体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胰岛素作用时间分别设5-Fu作用前0、4、8、12、24h和作用后4、8h,胰岛素作用浓度分别设0.08、0.80、1.60、8.00、16.00、80.00、160.00、200.00U/L,IR及IGF-ⅠR抗体单独作用时分别设1∶50、1∶100、1∶200、1∶400、1∶800、1∶1600稀释度,2种抗体联合作用时分别设1∶50、1∶100、1∶200稀释度。结果:胰岛素于5-Fu作用前0~8h加入可发挥化疗增效作用(P均<0.01),其中以提前4h加入增效作用最佳(P<0.05)。胰岛素的含量在0.80~8.00U/L时增效作用随着胰岛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但当胰岛素剂量在16.00~200.00U/L之间时,细胞抑制率并未随着胰岛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除1∶800和1∶1600稀释度外,抗体阻断IR后,胰岛素联合化疗组与单一化疗组间细胞生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采用抗体阻断IGFⅠ-R后,胰岛素联合化疗组细胞生长抑制率高于单用化疗组(P均<0.05)。结论:胰岛素以8U/L于5-Fu作用前4h加入化疗增效作用最佳,胰岛素主要通过IR发挥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5-氟尿嘧啶 增效 胰岛素受体 ECA-109细胞
下载PDF
Stathmin siRNA对EC9706细胞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峰 轩小燕 +7 位作者 罗亚辉 翟文龙 马望 秦艳茹 张伟杰 路太英 宗红 王留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Stathmin表达下调的EC9076细胞对紫杉醇(PTX)化疗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将EC9706细胞分为PTX组、pSUPER+PTX组和pSUPER-S2+PTX组3组,MTT法检测pSUPER-S2+PTX对EC970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EC9076细胞周期的影响;采... 目的:探讨Stathmin表达下调的EC9076细胞对紫杉醇(PTX)化疗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将EC9706细胞分为PTX组、pSUPER+PTX组和pSUPER-S2+PTX组3组,MTT法检测pSUPER-S2+PTX对EC970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EC9076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AnnexinV-FITC/PI合染流式细胞仪、原位酶标记法和DNALadder检测其对EC907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pSUPER-S2+PTX组EC9706细胞存活率低于PTX组和pSUPER+PTX组(F组间=7.324,P=0.022;F时间=6.471,P=0.027)。与PTX组和pSUPER+PTX组相比,pSUPER-S2+PTX能明显增加G2/M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F=75.360,10.938,P<0.001);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率均显示pSUPER-S2+PTX可促进细胞凋亡(F=36.827和15.091,F<0.001)。DNALadder实验显示pSUPER-S2+PTX组凋亡条带明显增多。讨论:抑制Stathmin的表达能增加EC9706细胞对PTX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HMIN 紫杉醇 EC9076细胞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检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青霞 马望 +1 位作者 王留兴 赵培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6-1157,共2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含量,以22名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手术前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为(292.57±100.53)μg/L,手术后为(280.50±8...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含量,以22名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手术前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为(292.57±100.53)μg/L,手术后为(280.50±81.46)μg/L,正常人血清IGF-1水平为(196.75±58.31)μg/L。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手术前后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参与食管癌的发病过程,是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食管下段腺癌及Barrett食管患者的发病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琳 刘璐 +4 位作者 石晓丹 彭孝倩 焦笑笑 马望 张连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河南省近8 a食管下段腺癌和Barrett食管患者的发病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检查确诊的374例食管下段腺癌和365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8 a间食管下段腺癌及Ba... 目的:探讨河南省近8 a食管下段腺癌和Barrett食管患者的发病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检查确诊的374例食管下段腺癌和365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8 a间食管下段腺癌及Barrett食管的发病特征,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下段腺癌、根治性术后食管下段腺癌的预后因素,并分析Barrett食管的转归。结果:①食管下段腺癌和Barrett食管年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②食管下段腺癌患者1、3、5 a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3%、34.3%、22.5%,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374例食管下段腺癌患者中,104例行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270例未行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③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手术联合化疗、单纯手术和单纯(放)化疗]是影响食管下段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HR=1.880、0.151、0.226、0.562,95%CI=1.172~3.014、0.077~0.297、0.110~0.465、0.325~0.975,P<0.05)。④肿瘤N分期及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行根治性术后食管下段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27、2.288,95%CI=1.225~2.434、1.082~4.838,P<0.05)。⑤365例Barrett食管患者中,伴有特异性肠化44例,伴不典型增生17例,随访期间均未发展为腺癌。结论:食管下段腺癌发生率逐渐升高,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方式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手术能很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肿瘤N分期和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行根治性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的Barrett食管患者应加强随访防止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段腺癌 BARRETT食管 检出率 预后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替尼泊苷对人胃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明 赵丹 +2 位作者 张自森 马望 张明智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3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替尼泊苷在对胃腺癌BGC-823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了解二者联合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腺癌BGC823移植瘤模型,实验分组,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沙利...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替尼泊苷在对胃腺癌BGC-823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了解二者联合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腺癌BGC823移植瘤模型,实验分组,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沙利度胺联合替尼泊苷组肿瘤组织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大量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并可见明显凋亡峰。结论替尼泊苷联合沙利度胺对抑制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生长具有协同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替尼泊苷 胃腺癌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淋巴结阴性、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宪远 马望 +1 位作者 王雷 范波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 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在淋巴结阴性、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的乳...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 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在淋巴结阴性、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的乳腺组织中IGF-1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为94.12%(16/17),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为91.30%(21/23),正常组织中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为58.33%(7/12)。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有12例呈强阳性表达(强表达率70.59%)。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有8例呈强表达(强表达率34.78%)。淋巴结阳性和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较正常乳腺组织高(P<0.05),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强表达率比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高(P<0.05)。结论:由此推断,IGF-1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GF-1R有可能成为临床乳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组织 淋巴结阴性 IGF-1 阳性表达率 正常乳腺组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诊断 结论 情况 重要作用
下载PDF
三种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晓凡 荣军 +2 位作者 倪艳琴 马望 蒋新辉 《船电技术》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首先介绍了三种带不同负载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从理论分析中可以得出负载为阻感性负载时,输出电压的平均值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负载两端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对三种电路进行了建模和仿... 首先介绍了三种带不同负载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从理论分析中可以得出负载为阻感性负载时,输出电压的平均值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负载两端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对三种电路进行了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纯电阻 阻感性负载 续流二极管 建模与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