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诺贝特干预超氧化物歧化酶2转基因C57BL/6J小鼠的神经保护机制
1
作者 马江磊 张慧杰 +3 位作者 张晨芳 杨锡彤 程建杰 王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47-4552,共6页
背景:氧化损伤被认为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2是关键的线粒体抗氧化分子,非诺贝特可通过激活的PPARα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2的表达。目的:验证非诺贝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依赖超氧化物歧化酶2的表达... 背景:氧化损伤被认为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2是关键的线粒体抗氧化分子,非诺贝特可通过激活的PPARα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2的表达。目的:验证非诺贝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依赖超氧化物歧化酶2的表达。方法:用TALENs系统构建超氧化物歧化酶2转基因C57BL/6J小鼠,通过PCR和DNA测序技术鉴定转基因小鼠进行基因分型,免疫印迹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2蛋白在转基因小鼠体内表达情况。将野生型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对照组(6只)、野生型非诺贝特组(6只)、转基因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2转基因型)(5只)、转基因非诺贝特组(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小鼠模型,90 min后拔出栓线,使脑血流再灌注30 min。使用脑血流监测仪监测局部脑血流;取脑组织切片,使用TTC染色分析各组脑梗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经PCR和DNA测序分析,成功构建超氧化物歧化酶2^(+/+)转基因小鼠9只。②缺血再灌注后,野生型非诺贝特组较野生型对照组的脑血流部分恢复、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01);转基因非诺贝特组与转基因对照组在脑血流与脑梗死体积方面无显著差异;转基因对照组在脑血流及脑梗死改善方面优于野生型对照组(P<0.001);野生型非诺贝特组与转基因对照组和转基因非诺贝特组在脑血流、脑梗死体积上均无显著差异。③结果说明,超氧化物歧化酶2的表达是非诺贝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非诺贝特 超氧化物歧化酶2 氧化应激 脑梗死 神经保护
下载PDF
PSD-95基因DNA甲基化在睡眠剥夺相关疾病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江磊 张慧杰 王光明 《右江医学》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睡眠剥夺(SD)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睡眠不足有关。已经发现表观遗传机制与SD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可影响基因表达。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被认为是兴奋性... 睡眠剥夺(SD)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睡眠不足有关。已经发现表观遗传机制与SD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可影响基因表达。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被认为是兴奋性信号传递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SD后,PSD-95表达降低,表现出情绪改变和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症状。在慢性应激小鼠中,观察到血清素1A受体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增加,与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层PSD-95表达水平降低有关。然而,PSD-95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与抑郁症表型无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SD的长度会加重疾病程度,且PSD-95基因DNA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有关。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与SD或昼夜节律紊乱有关,而PSD-95基因DNA甲基化也可能成为治疗结直肠肿瘤的靶点。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PSD-95基因DNA甲基化在SD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突触后密度蛋白-95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
下载PDF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PE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3
作者 张慧杰 曲洪美 马江磊 《巴楚医学》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子痫前期(PE)患者基因数据集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PE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0588表达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17例PE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胎盘组织转录组数据。使用差异表达分析及WG...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子痫前期(PE)患者基因数据集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PE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0588表达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17例PE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胎盘组织转录组数据。使用差异表达分析及WGCNA筛选与PE相关的重点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来探索重点基因的生物学作用。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枢纽基因,并通过风险预测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这些枢纽基因对PE的预测效果。结果:共获得138个DEGs,其中包括100个上调和38个下调DEGs。通过WGCNA确定了23个与PE发病最相关的重点DEGs。GO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重点DEGs在调节促性腺激素分泌、白细胞分化、造血功能、内分泌功能及B细胞的激活等生物学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PPI网络中,卵泡抑素相关基因3(FSTL3)、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抑制素亚单位A(INHBA)、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和瘦素(LEP)等成为节点最多的基因。风险预测和ROC曲线表明,FSTL3和LEP具有较高的风险得分和诊断价值。结论:FSTL3和LEP可以作为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生物标志物 卵泡抑素相关基因3 瘦素
下载PDF
胃癌临床分期诊断方法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江磊 李晓瑶 +1 位作者 赵世富 杨德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1-825,共5页
准确的胃癌临床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胃镜、超声内镜、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检查的普及应用为胃癌临床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客观参考,提高了分期的准确性。该... 准确的胃癌临床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胃镜、超声内镜、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检查的普及应用为胃癌临床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客观参考,提高了分期的准确性。该文就目前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对于胃癌临床分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分期 内窥镜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Graves病1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江磊 初卫江 +1 位作者 李坤霞 于丽娟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mphadenitis,HNL)是一种非肿瘤、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性免疫相关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颈部。Graves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疾病。2017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1例HNL合并Gra...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mphadenitis,HNL)是一种非肿瘤、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性免疫相关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颈部。Graves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疾病。2017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1例HNL合并Graves病患儿,现将其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儿童 GRAVES病
下载PDF
间皮素与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治相关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江磊 杨锡彤 王光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5期1725-1729,共5页
间皮素(mesothelin,MSLN)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正常生理状态下主要在胸腹膜和心包的间皮细胞中有限的表达,但在许多癌细胞中出现高表达,包括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胰腺癌、卵巢癌、肺腺癌等[1]。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 间皮素(mesothelin,MSLN)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正常生理状态下主要在胸腹膜和心包的间皮细胞中有限的表达,但在许多癌细胞中出现高表达,包括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胰腺癌、卵巢癌、肺腺癌等[1]。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来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的侵袭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有着极高的死亡率。石棉是导致MPM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是石棉生产大国,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6年中国MPM的发病率约为0.86/1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间皮素 胸膜间皮细胞 上皮样 肺腺癌 正常生理状态 胰腺癌 恶性肿瘤
下载PDF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基因表达亚群
7
作者 马江磊 陈华秋 王光明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60-67,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基因表达亚群。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21239、GSE65391和GSE154851的微阵列数据集,利用R软件对数据集消除批次效应、聚类共识分组、临床特点分析,使用STRING网站对特异性基因所表达...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基因表达亚群。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21239、GSE65391和GSE154851的微阵列数据集,利用R软件对数据集消除批次效应、聚类共识分组、临床特点分析,使用STRING网站对特异性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筛选枢纽蛋白对应的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1 254例SLE样本、124例健康对照样本。PPI网络分析显示节点最多的蛋白分别为:STAT3、TLR4、BRIX1、TLR2;KEGG分析表明: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核糖体、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血小板活化、造血细胞谱系、破骨细胞分化、甲型流感等信号通路富集最显著。结论:将SLE患者分成了3个基因亚群,可为该病的诊断、分类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潜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表达亚群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马江磊 陈华亮 +1 位作者 杨德君 蔡清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574-576,F0003,F0004,共5页
随着胃癌TNM分期系统不断更新完善,其在胃癌分期中的主体地位与重要价值已得到业内公认。对胃癌的治疗采取分期治疗的原则,准确的术前分期能够指导科学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是目... 随着胃癌TNM分期系统不断更新完善,其在胃癌分期中的主体地位与重要价值已得到业内公认。对胃癌的治疗采取分期治疗的原则,准确的术前分期能够指导科学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是目前在胃癌分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后处理功能的开发,MSCT对胃癌的术前评估越来越准确。本文主要就胃癌TNM分期的演变以及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胃癌术前评估中检查方式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 TNM分期 术前分期 影像学
下载PDF
PAX2基因变异所致慢性肾脏病一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江磊 张慧杰 王光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73-978,共6页
目的探讨PAX2基因变异所致的1个慢性肾脏病(CKD)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8月15日至2021年7月5日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个CKD家系4代共10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家系调查。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目的探讨PAX2基因变异所致的1个慢性肾脏病(CKD)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8月15日至2021年7月5日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个CKD家系4代共10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家系调查。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先证者进行疑似致病基因筛选,应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先证者为女性,年龄为41岁,确诊"慢性肾炎"4+年。尿常规提示尿蛋白(+),血肌酐1130μmol/L,肾穿刺病理结果提示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中度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小动脉硬化。其姐姐、弟弟、妹妹和母亲为CKD 5期患者,除姐姐外均已去世,余家系成员未见异常。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及4名家系成员携带PAX2:c.167G>A错义变异。该变异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相关,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评估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P3+PP4)。结论PAX2:c.167G>A变异可能为该CKD家系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PAX2基因 慢性肾脏病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内啡肽基因变异所致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10
作者 马江磊 周舟 +3 位作者 李怡 张琛 段福慧 王光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6-920,共5页
目的探讨ENG基因变异所致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一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一个HHT家系3代共17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该HHT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及家系... 目的探讨ENG基因变异所致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一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一个HHT家系3代共17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该HHT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及家系患病情况。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疑似致病基因筛选,应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先证者及母亲有反复鼻出血、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表现,先证者及其母亲、女儿和表弟胸部增强CT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动静脉畸形。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ENG基因c.579599del非移码缺失突变,Sanger测序显示其母亲、女儿和表弟携带相同的变异。结论ENG基因c.579599del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HHT的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全外显子测序 ENG基因 非移码突变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和展望
11
作者 许雨锶 陈锐 +2 位作者 常易凡 马江磊 任善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早期无典型表现,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对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不少研究结果显示出人工智能的表...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早期无典型表现,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对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不少研究结果显示出人工智能的表现可以与专业人员相媲美。在诊断方面可以通过算法对图像进行筛查,改善由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主观性造成的误差,提高了结果的可重复性;在预后判断上,通过算法对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和病死率等疾病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和评估,从而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和改进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诊治和预后判断上的应用,以及展望和挑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人工智能 诊断 治疗 预后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