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OR经由自噬途径对骨质疏松的作用影响
1
作者 王茜 贾麒钰 +5 位作者 刘泽彪 王鑫 郭建 阿卜杜萨拉木·阿力木江 马海蓉 谢增如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激酶,通过感知和整合细胞环境中的信号来调节生物生长、体内平衡,并在许多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噬是真核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细胞内物质分...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激酶,通过感知和整合细胞环境中的信号来调节生物生长、体内平衡,并在许多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噬是真核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细胞内物质分解代谢物质循环过程。近年来,遗传学和功能研究表明,mTOR通过自噬途径在骨稳态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核心环节,mTOR的激活或抑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成脂分化,以及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均具有正/负向调节作用。鉴于mTOR在自噬中对骨稳态的重要调控作用,该文就mTOR和自噬与骨稳态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探讨mTOR在骨质疏松中的治疗潜力,以期望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骨稳态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敲低细丝蛋白B对小鼠颅顶成骨前体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王茜 俞丽 +6 位作者 贾麒钰 黄金勇 刘泽彪 张俊 加依达尔•地力木拉提 谢增如 马海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77-5181,共5页
背景:细丝蛋白B(FLNB)能将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交联成动态结构,对细胞的定向移动至关重要,可调控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发生。然而,细丝蛋白B对成骨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尚未报道。目的:探究细丝蛋白B对MC3T3-E1细胞的增殖、... 背景:细丝蛋白B(FLNB)能将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交联成动态结构,对细胞的定向移动至关重要,可调控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发生。然而,细丝蛋白B对成骨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尚未报道。目的:探究细丝蛋白B对MC3T3-E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敲低细丝蛋白B表达的腺病毒载体(sh-FLNB1、sh-FLNB2、sh-FLNB3),感染小鼠颅顶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嘌呤霉素药筛,通过Western Blot以及RT-PCR技术检测敲低效率,选取敲低细丝蛋白B效率最佳的MC3T3-E1细胞株作为稳转细胞株。将细胞分为Blank组、mc3t3组、sh-NC组(空载体)、sh-FLNB组(sh-FLNB慢病毒),Blank组为α-MEM完全培养基无细胞;mc3t3组为单纯α-MEM完全培养基培养;sh-NC组、sh-FLNB组为含有嘌呤霉素2.5μg/mL的α-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培养3 d采用CCK-8法和划痕实验检测MC3T3-E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进一步验证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显示,sh-FLNB3组细丝蛋白B敲低效率最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以此作为后续实验稳转细胞株;②CCK-8数据显示,敲低细丝蛋白B后MC3T3增殖能力显著减弱(P<0.05);③划痕实验显示,敲低细丝蛋白B后MC3T3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④流式细胞仪及RT-PCR显示,敲低细丝蛋白B后,MC3T3-E1细胞凋亡率增加,促凋亡因子Bax表达显著上升,抑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P<0.05);⑤结果说明,细丝蛋白B敲低可降低MC3T3-E1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迁移能力下降,并增加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丝蛋白B MC3T3-E1细胞 增殖 迁移 凋亡
下载PDF
环状RNA通过细胞内机制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病
3
作者 周丽君 张克远 +4 位作者 王茜 俞丽 徐飞虎 丁红 马海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716-5722,共7页
背景:目前并没有药物可以完全治愈骨关节炎,且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环状RNA(circRNA)在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差异表达与骨关节炎的各种病理过程密切相关,circRNA在软骨细胞稳态、细胞外基质形成和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 背景:目前并没有药物可以完全治愈骨关节炎,且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环状RNA(circRNA)在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差异表达与骨关节炎的各种病理过程密切相关,circRNA在软骨细胞稳态、细胞外基质形成和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综述circRNA对骨关节炎相关病理因素的影响,以及骨关节炎中circRNA的种类和水平。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和Elsevier数据库,以“osteoarthritis,circular RNA,non-coding RNA,synovial tissue,chondrocytes”为英文检索词,以“骨关节炎,环状RNA,非编码RNA,滑膜组织,软骨细胞”为中文检索词,检索1976年至2023年8月前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归纳、分析、总结,最后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circRNA是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发现的非编码RNA,具有共价闭合的连续环结构,没有5′帽子结构和3′poly A尾巴,参与多基因、多靶点调节网络,不会被核酸外切酶(RNase R)降解;(2)circRNA具有高丰度、高度保守性和稳定性、细胞和组织特异性等特点;(3)circRNA具有充当miRNA的分子海绵、调节线性RNA转录及RNA剪切、与RNA结合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翻译蛋白质等生物学功能;(4)circRNA调控软骨细胞的凋亡与增殖、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以及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进程;(5)circRNA有望成为骨关节炎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未来可能会成为骨关节炎临床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软骨细胞 治疗靶点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生产菌种及其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海蓉 李艳 +1 位作者 高文慧 侯建革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介绍了普鲁兰糖的生产菌种,发酵工艺的影响因素,普鲁兰糖的性质以及近年来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普鲁兰多糖 保鲜 农产品 发酵 生产菌种
下载PDF
hBPI与EGFP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海蓉 孙怡 +4 位作者 雷卫祺 陈双 马艳 赵民安 曹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人细菌透性增加蛋白(hBPI)在哺乳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方法:以本人克隆得到的质粒pBE1为模板,利用一对带有Kozak序列以及删除终止密码子的引物进行PCR,获得的产物与pEGFP-N1载体连接,构建pBE2哺乳细胞特异表达载体并稳... 目的:探讨人细菌透性增加蛋白(hBPI)在哺乳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方法:以本人克隆得到的质粒pBE1为模板,利用一对带有Kozak序列以及删除终止密码子的引物进行PCR,获得的产物与pEGFP-N1载体连接,构建pBE2哺乳细胞特异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MCF-7细胞,获得了转基因细胞系。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检查BPIcDNA片段和EGFP片段是否已整合入MCF-7细胞基因组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检查BPI-EGFP在转录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进一步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定位。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BPI-EGFP融合蛋白分布在整个细胞质中,并且在核膜周围有高表达。PCR扩增证实了BPIcDNA片段和EGFP片段已整合入MCF-7细胞基因组中。RT-PCR证明了hBPI和EGFP的融合蛋白在MCF-7细胞中在转录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显示hBPI-EGFP以定位于细胞质和分泌到MCF-7细胞外两种形式表达。结论:hBPI-EGFP融合蛋白与天然的嗜中性的多核粒细胞中的定位和转运特点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菌透性增加蛋白 融合蛋白 增强型的绿色荧光蛋白 MCF-7细胞
原文传递
经口气管插管并发Tapia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海蓉 何小刚 盛丽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77,共1页
Tapia综合征是1905年由Tapia AG首次报道的[1],是颅外段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综合征,常见于创伤,是罕见的气管插管并发症。回顾文献报道,局部压迫或牵拉导致神经损伤是可能的病因[2~4],本病在国内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 Tapia综合征是1905年由Tapia AG首次报道的[1],是颅外段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综合征,常见于创伤,是罕见的气管插管并发症。回顾文献报道,局部压迫或牵拉导致神经损伤是可能的病因[2~4],本病在国内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经口气管插管后Tapia综合征。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综合征 并发症 喉返神经损伤 迷走神经 舌下神经 局部压迫 临床资料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衍生系统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海蓉 李维琪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7-41,共5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在酵母体内分析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因系统 ,由Fields等人于1 989年首次建立并得到广泛地应用。十余年来 ,随着酵母双杂交迅速推广 ,不断涌现出一些衍生系统 ,其中包括酵母双杂交的二元诱饵系统 ,逆向双杂交系...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在酵母体内分析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因系统 ,由Fields等人于1 989年首次建立并得到广泛地应用。十余年来 ,随着酵母双杂交迅速推广 ,不断涌现出一些衍生系统 ,其中包括酵母双杂交的二元诱饵系统 ,逆向双杂交系统 ,非转录读出特点的双杂交系统 (如Sos蛋白招募系统、PI3K介导的靶蛋白识别系统和断裂 泛素为基础的双杂交系统 )以及转录激活因子与其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双杂交系统 (如以polⅢ为基础的杂交系统和RTA系统 )等。它们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局限性 ,扩大了被研究的蛋白质的范围 ,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系统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衍生系统 细胞代谢
下载PDF
倍美力软膏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海蓉 曹红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分析倍美力软膏联合米索前列醇对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绝经后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倍美力软膏0.5g,2次/d,连用7d,并于取器前30min给予米... 目的:分析倍美力软膏联合米索前列醇对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绝经后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倍美力软膏0.5g,2次/d,连用7d,并于取器前30min给予米索前列醇200mg;对照组仅于术前30min给予米索前列醇200mg;两组均于术前2%利多卡因麻醉后,取出宫内节育器。结果:观察组取器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宫颈扩张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取器术中疼痛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取器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绝经后妇女术前应用倍美力软膏、米索前列醇,可提高取器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宫内节育器 倍美力软膏 米索前列醇
下载PDF
124例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海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3-94,97,共3页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4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等因素均易引起产后出血;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对产妇进行孕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4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等因素均易引起产后出血;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对产妇进行孕期保健及产后出血防治措施干预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及多种高危因素所致,及早发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并及时对症处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下载PDF
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海蓉 李维琪 曹旭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确定一种定量研究酵母体内蛋白质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简便、快捷的方法 ,为抗癌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筛选提供一条可行性途径。本文选择P5 3蛋白与SV4 0大T抗原为靶蛋白对 ,首先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LiAc法质粒共转化酵母细胞 )方法定性... 为确定一种定量研究酵母体内蛋白质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简便、快捷的方法 ,为抗癌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筛选提供一条可行性途径。本文选择P5 3蛋白与SV4 0大T抗原为靶蛋白对 ,首先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LiAc法质粒共转化酵母细胞 )方法定性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然后通过α -半乳糖苷酶活力定量测定了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并确定了最佳酶活测定时间 ,并与 β-半乳糖苷酶活力测定进行了比较 ,认为α-半乳糖苷酶活力定量测定是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更加简便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酵母双杂交系统 a-半乳糖苷酶活力测定 P53蛋白 SV40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盐酸乙哌立松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海蓉 朱亚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8期1137-1137,共1页
目的观察盐酸乙哌立松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7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乙哌立松,2月后比较两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目的观察盐酸乙哌立松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7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乙哌立松,2月后比较两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乙哌立松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 盐酸乙哌立松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海蓉 阚丽娟 +1 位作者 盛丽琴 蔡秋芳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2期3429-3431,343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无再发加重组(n=713)、再发组(n=41)及加重组(n=96),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无再发加重组(n=713)、再发组(n=41)及加重组(n=96),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临床评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患者再发或加重的影响因素。结果加重组入院NIHSS评分高于无再发加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再发组ESRS高于无再发加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再发组血小板计数高于无再发加重组及加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OAST分型中LAA型与SAA型比较,发生再发及加重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IHSS评分高的患者易加重,ESRS高、血小板计数高、TOAST分型中LAA型较SAA型患者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神经功能恶化 NIHSS评分 ESRS TOAST分型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产前预防性补钙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海蓉 贾红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2566-2567,共2页
目的探讨在产程的不同时期静脉滴注钙剂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宫口开3 cm先露为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用5%葡萄糖液10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滴,25 min内滴完;B组在宫口开全后用10%葡萄糖液100 mL+10%葡萄糖酸... 目的探讨在产程的不同时期静脉滴注钙剂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宫口开3 cm先露为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用5%葡萄糖液10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滴,25 min内滴完;B组在宫口开全后用10%葡萄糖液10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滴,25 min内滴完;C组不予补钙。3组均在胎头娩出后给予缩宫素10 IU小壶入,10 IU入液,同时口含卡前列甲酯1 mg。结果 A组产程进展最快,顺产率最高,第一、第二产程缩宫素的使用率最低,A、B组产后2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C组。结论在产程中静脉点滴10%葡萄糖酸钙有助于缩短产程,减少第一、第二产程缩宫素的使用率,增加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2 h的出血量。在第一产程活跃期静脉补充钙剂,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钙 产程 分娩 影响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海蓉 曹红敏 佟明建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2期2469-2470,2473,共3页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试产的产妇5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镇痛组(186例)和对照组(314例),镇痛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析两组患者的产...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试产的产妇5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镇痛组(186例)和对照组(314例),镇痛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析两组患者的产程、活跃期及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镇痛组产妇的总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显著长于对照组[(960.2±23.1)min比(780.8±18.3)min、(420.3±30.2)rain比(300.4士25;3)min及(88.3±5.2)min比(56.9土3.8)min,P〈0.01];产后2h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及尿潴留发生率、自然分娩率、羊水污染达Ⅱ度及Ⅲ度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会延长产妇的分娩时间,但对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镇痛 产妇 分娩 结局
下载PDF
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海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对帕金森病伴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9例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帕罗西汀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8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末和8周末HAMD评分减少显著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对帕金森病伴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9例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帕罗西汀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8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末和8周末HAMD评分减少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8周末HAMD评分减少更显著。结论帕罗西汀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帕罗西汀
下载PDF
人细菌透性增加蛋白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6
作者 马海蓉 雷卫祺 +5 位作者 孙怡 赵民安 丁凌陆 陈双 曹旭 汪汉卿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4,共3页
从新疆维吾尔族健康人造血干细胞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和降落PCR (touchdown PCR,TD-PCR)相结合的方法扩增人细菌透性增加蛋白(human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hBPI)的cDNA,将其克隆到p... 从新疆维吾尔族健康人造血干细胞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和降落PCR (touchdown PCR,TD-PCR)相结合的方法扩增人细菌透性增加蛋白(human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hBPI)的cDNA,将其克隆到pEGFP-N1载体上并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hBPIcDNA全长为1,464个碱基,其序列与GenBank中另外4个序列进行了比对,有两个碱基与其它4个序列不同:其中第576位碱基其它序列为G,该位置碱基是C;第676位碱基其它序列为A,该位置碱基是G。其中第676位碱基的变化导致第185位氨基酸由Lys改变为Gl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菌透性增加蛋白 CDNA TD—PCR 基因克隆 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天然抗感染分子-细菌透性增加蛋白
17
作者 马海蓉 孙怡 +1 位作者 曹旭 汪汉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98,共5页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外壁中的脂多糖结构即内毒素,经常是引发脓毒症、菌血症等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元凶”。近十余年的研究发现,细菌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具有特有的中和内毒素和拮抗革兰氏阴...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外壁中的脂多糖结构即内毒素,经常是引发脓毒症、菌血症等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元凶”。近十余年的研究发现,细菌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具有特有的中和内毒素和拮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是一种抗感染的天然的分子靶。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显示其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几年来国外生物药业公司正努力将重组人BPI推向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透性增加蛋白 内毒素 免疫 脓毒症 脂多糖
下载PDF
几种小分子化合物对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18
作者 马海蓉 李维琪 曹旭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以P5 3蛋白与SV4 0大T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药物分子靶标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α -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测定了两个系列的化合物对于P5 3蛋白与SV4 0大T抗原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一个系列包括ZnCl2 、MgCl2 、CaCl2 和Cu Cl2 ... 以P5 3蛋白与SV4 0大T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药物分子靶标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α -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测定了两个系列的化合物对于P5 3蛋白与SV4 0大T抗原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一个系列包括ZnCl2 、MgCl2 、CaCl2 和Cu Cl2 、BaCl2 等二价金属盐 ;另一个系列是几种新疆特色植物的天然提取物 ,包括蒜氨酸、大蒜素、罗丹明B类物质AJ - 8、黄酮、苦参碱、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等。结果发现 ,ZnCl2 能够特异使P5 3蛋白与SV4 0大T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15 %左右 ,而大蒜素和黄酮能够降低这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 ,降低程度分别为 4 0 %和 30 % ,其它药物基本不影响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系统 药物 筛选 P53蛋白 SV40大T抗原
下载PDF
大规模的酵母双杂交系统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图谱中的应用
19
作者 马海蓉 李维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9-123,共5页
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研究蛋白质组中所有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出蛋白质相互作用对图谱是功能基因组时代许多科学家关注的问题,而大规模的酵母双杂交系统是蛋白质相互作用对图谱的研究... 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研究蛋白质组中所有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出蛋白质相互作用对图谱是功能基因组时代许多科学家关注的问题,而大规模的酵母双杂交系统是蛋白质相互作用对图谱的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策略。近两年来该策略最具代表的实例是用它进行酵母中所有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检查。但是巨大的蛋白质网络比我们想象要大得多,单一的双杂交系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同其它的方法有效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的酵母双杂交系统 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图谱 阵列筛选 文库筛选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魏华波 马海蓉 王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4-277,共4页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植物来源具有雌激素活性的非甾族杂环多酚类天然化合物,但其雌激素活性较雌二醇低,具有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效应,可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对激素相关性疾病具有广泛预防作用。近年来的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显示,植物雌激...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植物来源具有雌激素活性的非甾族杂环多酚类天然化合物,但其雌激素活性较雌二醇低,具有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效应,可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对激素相关性疾病具有广泛预防作用。近年来的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显示,植物雌激素具有预防和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结肠癌等肿瘤的作用,但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几年植物雌激素防癌作用、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肿瘤转移 血管新生 细胞凋亡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