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问题、挑战与建议
1
作者 马淑芹 许超 +2 位作者 夏瑞 李丹 周俊丽 《环境保护》 2023年第22期10-13,共4页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围绕生态系统、水...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围绕生态系统、水资源、水环境、环境风险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与挑战,提出了建立协同攻关平台、科学诊断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统筹推进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研究
2
作者 马淑芹 丁文文 +2 位作者 李付杰 许超 夏瑞 《环境保护》 2023年第22期18-22,共5页
青海省是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短板。本文在系统梳理黄河流域青海... 青海省是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短板。本文在系统梳理黄河流域青海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面临的源头区生态退化、湟水河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光伏产业固体废物风险隐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源头区保护、推进湟水河治理修复、防控光伏固体废物生态风险,以及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等生态保护修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修复
下载PDF
使用地面单台三分向地震记录资料评估场地效应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淑芹 龚绍京 +1 位作者 栗连弟 戚成柱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利用唐山强震观测台阵提供的井下和地面数字测震资料 ,研究了用单台地震记录评估场地效应的方法 .利用井下基岩地震记录作参考台 ,用地面和井下的记录求取经验传递函数 .同时应用Nakamura单台评估方法求解Nakamura谱比率 .通过对比 ,证... 利用唐山强震观测台阵提供的井下和地面数字测震资料 ,研究了用单台地震记录评估场地效应的方法 .利用井下基岩地震记录作参考台 ,用地面和井下的记录求取经验传递函数 .同时应用Nakamura单台评估方法求解Nakamura谱比率 .通过对比 ,证实了对场地效应的评估可以使用地面单台测震资料进行 ,不必参考基岩台的资料 .因此 ,该方法是评估重要工程场地效应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使用该方法可以降低地震小区划的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评估方法 经验传递函数 Nakamura谱比率 地震记录资料 地震灾害 地震烈度
下载PDF
用Nakamura方法评估北京地区场地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淑芹 王湘南 +2 位作者 卞真付 栗连弟 任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2,共12页
传统的评估场地效应的经验转换函数方法需要有一个小孔径台阵,布设若干地震计,其中须有离软土台不远的基岩台,但因北京市位于很大部分无基岩出露的大面积平原地区,所以无法实现。我们用Nakamura方法对北京地区进行场地效应评估。北京市&... 传统的评估场地效应的经验转换函数方法需要有一个小孔径台阵,布设若干地震计,其中须有离软土台不远的基岩台,但因北京市位于很大部分无基岩出露的大面积平原地区,所以无法实现。我们用Nakamura方法对北京地区进行场地效应评估。北京市"十五"期间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位于不同场地上的强震观测点清晰完整地记录了若干有感地震。本文利用近场地面自由场强震三分向地震记录,通过Nakamura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的场地效应。并与1679年三河-平谷MS8.1地震时北京地区实际遭受的宏观地震烈度相对比,结合北京地区的地下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Nakamura方法所获得的反映震害的指标(Nakamura谱比率)有3个高值异常区,分别在北京东北部的怀柔县(值11.1)、北京昌平区西部(值10.1)和市中心区(值8.1),这与三河-平谷MS8.1地震时实际震害和观测点的地下局部构造基本一致。说明Nakamura方法在与北京地区地质构造类似的城市(平原、第四纪沉积层覆盖)如上海、成都、天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我国正在建设大量自由场、数字化、宽频带、大动态强震观测点,该方法对于工程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Nakamura方法 经验转换函数 台阵 自由场强震三分向记录 沉积层
下载PDF
用Nakamura技术评估天津地区场地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淑芹 栗连弟 +3 位作者 卞真付 王建国 邱虎 杨绪连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4,共10页
用传统的经验转换函数方法评估场地效应需要有一个小孔径台阵,布设若干地震计,其中须有离软土台不远的基岩台。这种方法在天津市这样的大面积平原多震地区无法实现。天津市辖区面积11000km2,只有北部的蓟县是山区,市区是平原,南部的塘... 用传统的经验转换函数方法评估场地效应需要有一个小孔径台阵,布设若干地震计,其中须有离软土台不远的基岩台。这种方法在天津市这样的大面积平原多震地区无法实现。天津市辖区面积11000km2,只有北部的蓟县是山区,市区是平原,南部的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是滨海第四纪巨厚沉积区。天津南部滨海区在1976年唐山MS7·8地震时受灾最重,死亡人员超过20000。天津是1949年以来我国唯一遭遇麦卡利地震烈度达到Ⅷ震灾的直辖市,也是此间我国遭遇地震最大(1976年宁河MS6·9)的城市。十五期间投巨资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位于不同场地上的地震观测点清晰、完整地记录了若干有感地震。本文利用近场地面自由场地震三分向记录和Nakamura技术研究了天津地区的场地效应。并与唐山地震时天津地区实际遭受的宏观地震烈度相对比,结合天津地区的地下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akamura技术所获得的反映震害的指标(Nakamura技术的放大倍数)与实际震害基本一致。说明Nakamura技术在与天津地区地质构造类似的城市(平原、第四纪沉积层巨厚)如北京、上海、成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我国正在建设大量自由场、数字化、宽频带、大动态地震观测点,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kamura技术 场地效应 经验转换函数 台阵 自由场地震三分向记录沉积层
下载PDF
用上海强震土层垂直观测系统研究软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淑芹 熊里军 +3 位作者 王军 裴晓 卞真付 刘文兵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7-275,共9页
利用上海曹杨公园土层垂直数字强震观测系统提供的井下基岩和地面自由场三分向数字地震波资料,使用经验转换函数方法,研究了该处软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该场地软土层厚达310m。利用2002-2005年记录到的5次地震的数字波形进行的研究... 利用上海曹杨公园土层垂直数字强震观测系统提供的井下基岩和地面自由场三分向数字地震波资料,使用经验转换函数方法,研究了该处软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该场地软土层厚达310m。利用2002-2005年记录到的5次地震的数字波形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验转换函数方法描述场地效应是可靠的。东西、南北、上下三个分量的共振频率分别为5.4Hz、7.5Hz和10.9Hz,对应不同的共振振型;相应的放大倍数依次为20.2±7.1,27.8±2.9和20.7±9.6。并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了软土层对地震动放大作用的机理。软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取决于软土层的厚度,软土层及其下卧基岩的密度、波速,以及地震波的入射角。理论研究表明上海曹杨公园软土层的基础自振频率为0.28Hz。由于整个上海市坐落在软土层上,几百公里外发生强震,都可能在上海市造成灾害,必须引起重视。上海市的防震减灾规划除了需要考虑未来本区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危险之外,还必须考虑到行政边界以外几百公里以内发生强烈地震带来的灾害。高层楼房和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必须考虑远距离地震传来的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观测系统 场地效应 经验转换函数 软土层 共振频率 放大倍数 防震减灾规划
下载PDF
新时期做好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淑芹 《办公室业务》 2018年第1期87-87,144,共2页
在各种先进技术逐渐应用到医疗事业后,整体医疗水平显著提升,而档案管理工作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下,医院档案资料的数量以及种类也随之增加,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 在各种先进技术逐渐应用到医疗事业后,整体医疗水平显著提升,而档案管理工作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下,医院档案资料的数量以及种类也随之增加,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地作出创新,而开展综合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思路的研究也具有其必要性。本文从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两个方面来分析与阐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 创新思路
下载PDF
天津及邻区1999~2000年地震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淑芹 栗连弟 岳秀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1年第3期17-22,共6页
文中使用的是天津市、河北省地震台的 P,Pn波初动方向资料 ,研究了 1 999~ 2 0 0 0年发生在天津及邻区的 4个地震的震源机制。其中 1 999年 8月 1 1日河北省大城县 ML 3.1地震发生在大城断裂上 ,震源机制解的节面 (走向 2 0 8°,... 文中使用的是天津市、河北省地震台的 P,Pn波初动方向资料 ,研究了 1 999~ 2 0 0 0年发生在天津及邻区的 4个地震的震源机制。其中 1 999年 8月 1 1日河北省大城县 ML 3.1地震发生在大城断裂上 ,震源机制解的节面 (走向 2 0 8°,倾角 54°,滑动角 1 2°)与大城断裂的走向一致。2 0 0 0年 1月 2 6日蓟县 ML 3.3地震发生在蓟县 -邦均断裂上 ,震源机制解的节面 (走向 2 85°,倾角 77°,滑动角 1 38°)与蓟县 -邦均断裂的走向一致。表明这两个断层在活动 ,这两个地震发生在多年来 (有感 )地震不多的地区 ,并且是发生在首都圈中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天津 河北 震源物理 有感地震 蓟县-邦均断裂
下载PDF
唐山地震前地震活动模糊熵值的异常特征
9
作者 马淑芹 牟光迅 赵惠君 《华北地震科学》 1997年第3期73-77,共5页
定义了地震活动模糊熵概念,计算了唐山地震前地震活动模糊熵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发现唐山Ms7.8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模糊墙值下降,唐山Ms7.8地震发生在地震活动模糊摘值较低的地方。这符合大地震前震源区地震活动性从无序趋向有序的... 定义了地震活动模糊熵概念,计算了唐山地震前地震活动模糊熵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发现唐山Ms7.8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模糊墙值下降,唐山Ms7.8地震发生在地震活动模糊摘值较低的地方。这符合大地震前震源区地震活动性从无序趋向有序的规律。地震活动模糊熵把模糊因子与震群活动熵统一起来,比震群活动熵能更突出地反映地震活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模糊识别 信息熵 地震前兆
下载PDF
食管癌疫苗抗癌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淑芹 郑全辉 +4 位作者 张庆波 幺文博 刘洪梅 杨雷 刘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66-2069,共4页
目的:对食管癌可溶性抗原和超抗原SEC构建的肿瘤疫苗的抗癌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培养食管癌细胞Eca109,提取其抗原成分,和超抗原金葡素SEC构建成肿瘤疫苗;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肿瘤疫苗... 目的:对食管癌可溶性抗原和超抗原SEC构建的肿瘤疫苗的抗癌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培养食管癌细胞Eca109,提取其抗原成分,和超抗原金葡素SEC构建成肿瘤疫苗;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肿瘤疫苗联合作用,进行体外培养,进行增殖,成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效应细胞表型;细胞毒试验检测其杀伤活性,FCM测定效应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肿瘤疫苗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最强,于72 h达到高峰,并且上调CTLs中CD8^+T细胞群。肿瘤疫苗刺激的淋巴细胞组诱导的CTLs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0.01)。经效应细胞作用后,靶细胞的凋亡率为32.44%,而对照组仅6.38%的细胞凋亡,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抗原与超抗原构建的肿瘤疫苗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并产生高效、特异的抗肿瘤效果,效应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食管癌 肿瘤可溶性抗原 超抗原SEC 生物治疗
下载PDF
河流健康评价中不同标准化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31
11
作者 周莹 渠晓东 +3 位作者 赵瑞 马淑芹 张远 殷旭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0-417,共8页
2009年5月与2010年5—6月对浑太河流域开展大型底栖动物野外生态调查,分别使用水质法(水质指标标准化法)、栖境法(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化法)和综合法(水质与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的标准化法)筛选参照点和受损点,构建IBI(生物完整... 2009年5月与2010年5—6月对浑太河流域开展大型底栖动物野外生态调查,分别使用水质法(水质指标标准化法)、栖境法(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化法)和综合法(水质与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的标准化法)筛选参照点和受损点,构建IBI(生物完整性指数)以对研究区域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标准化方法筛选的参照点与受损点不同,其中,水质法与栖境法筛选的参照点与受损点数量多于综合法.不同标准化方法构建的IBI核心参数不同,仅有4个参数〔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蜉蝣目、積翅目、毛翅目三目昆虫分类单元数之和)、耐污类群相对丰度和黏附者相对丰度〕为3种方法所共有.不同标准化方法对河流健康的评价结果不同,其中,水质法与栖境法对浑太河健康状况的评价等级整体高于综合法.比较不同标准化方法选择参照点的准确率可知,栖境法的准确率(75%)优于水质法(50%)和综合法(67%);而在选择受损点的准确率中,水质法(100%)和综合法(100%)均优于栖境法(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方法 参照点和受损点 IBI(生物完整性指数) 核心参数 河流健康评价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2
作者 渠晓东 张远 +2 位作者 马淑芹 赵瑞 孟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9-515,共7页
根据2009年5月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野外调查结果,分别采用聚类分析(CA)、偏典范对应分析(pCCA)和指示种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在太子河流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了影响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要素,分析了不同... 根据2009年5月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野外调查结果,分别采用聚类分析(CA)、偏典范对应分析(pCCA)和指示种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在太子河流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了影响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要素,分析了不同生态区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差异.结果显示,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将其划为3个空间分布区,即上游山地生态区、中游丘陵生态区和下游平原生态区;土地利用、水污染、河道物理特征和基本水质指标是影响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要素,总体解释率约为36.6%.表明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受到多种人为活动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太子河流域 水生态区 环境要素 土地利用
下载PDF
鱼类生物群落对太子河流域土地利用、河岸带栖息地质量的响应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欣 丁森 +3 位作者 张远 马淑芹 刘思思 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198-7206,共9页
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是多空间尺度环境因子作用的结果。探讨不同尺度环境因子及水生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识别影响水生生物群落完整性的尺度问题,是有效开展水生生物保护的基础。基于2009年对太子河流域15个样点的鱼类、河岸带栖息地质量... 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是多空间尺度环境因子作用的结果。探讨不同尺度环境因子及水生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识别影响水生生物群落完整性的尺度问题,是有效开展水生生物保护的基础。基于2009年对太子河流域15个样点的鱼类、河岸带栖息地质量评价,结合遥感影像解译的太子河流域土地利用情况(包括流域尺度和河段尺度),研究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与两种尺度土地利用、栖息地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子河上游地区河岸栖息地质量较好,下游地区由于农业用地、城镇用地比例的增加河岸栖息地质量明显下降。F-IBI与自然用地比例呈正相关,与农业、城镇用地比例呈负相关。农业用地对F-IBI的影响体现在流域尺度,而城镇用地在两种尺度上都存在显著影响。相比于农业用地,城镇用地相同比例的增加会导致F-IBI更快的下降。底质、水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是显著影响F-IBI的栖息地质量评价参数。3项参数均随农业和城镇用地比例增加而降低,农业用地主要在流域尺度上对3项参数产生影响,城镇用地主要影响底质和水质状况2项参数,而在两种尺度上的影响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 鱼类 尺度 土地利用 栖息地质量
下载PDF
地磁水平场转换函数在唐山地震前的异常反应 被引量:16
14
作者 龚绍京 陈化然 +2 位作者 张翠芬 马淑芹 杨桂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8,共8页
搜集了昌黎和白家疃1972~1984年的磁变仪资料.19组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①白家疃的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A,B及昌黎的B没有明显异常,但昌黎的Au,Av有明显异常变化.这一结果与用量图方法求得的a,b基本一致.表明异常局限在余震区及其附近;③... 搜集了昌黎和白家疃1972~1984年的磁变仪资料.19组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①白家疃的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A,B及昌黎的B没有明显异常,但昌黎的Au,Av有明显异常变化.这一结果与用量图方法求得的a,b基本一致.表明异常局限在余震区及其附近;③台际转换函数Cu,Cv,Fu,Fv在唐山地震前都有一些变化,但虚部Cv,Fv的变化较为显著.这点与对台湾花莲地震的研究结果一致.但Beamish(1982)对Carlisle 5级地震的研究结果,是实部Fu,Cu的变化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函数 地下电性结构 异常场 地震前兆 地磁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亚丽 张依章 +5 位作者 张远 刘相超 马淑芹 唐常源 刘思思 孙丽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0-986,共7页
地下水作为一种主要的饮用水和重要农业用水水源, 其环境质量状况关乎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水化学与NO3^- -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 探讨太子... 地下水作为一种主要的饮用水和重要农业用水水源, 其环境质量状况关乎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水化学与NO3^- -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 探讨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硝酸盐污染状况, 为理解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特点和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 占总氮78.38%, 浓度为0.75-6.40 mg·L^-1, 从上游到下游其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 在S6采样点达到最高值6.40 mg·L^-1; 地表水中NO2--N所占比例仅为0.78%, 且沿河流变化较小; 由于施用化肥肥料和有机氮的矿化作用, 下游地表水C1-浓度和NH4+含量增高。太子河流域地下水NO3^-N浓度普遍高于地表水, NO3^--N浓度为0.57-55.78 mg·L^-1, 平均20.26 mg·L^-1; NO3^--N浓度为0-0.04 mg·L^-1,平均0.017 mg·L^-1。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NO2-和NO2-污染状况较重。NO3^--N同位素结果显示, 地表水的δ^15N为-0.74‰-13.27‰; 上游NO3^--N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矿化, 中下游受农业化肥和人畜粪便共同影响。地下水δ^15N为5.7‰-17.5‰,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人畜粪便堆肥和农业化肥的渗漏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流域 地表水 地下水 硝酸盐污染 离子组成 δ^15N 污染源
下载PDF
浑河主要污染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志刚 渠晓东 +3 位作者 张远 马淑芹 赵瑞 曹国凭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浑河大型底栖动物与污染物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浑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污染物为NH_3-N和COD_(Cr);回归分析表明,NH_3-N和COD_(Cr)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EPT物种(敏感种)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浑河大型底栖动物与污染物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浑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污染物为NH_3-N和COD_(Cr);回归分析表明,NH_3-N和COD_(Cr)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EPT物种(敏感种)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当COD_(Cr)和NH_3-N浓度分别高于16.0和1.0mg/L时,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与EPT物种数均小于浑河流域平均水平。浑河大伙房水库上游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水库下游由于NH_3-N和COD_(Cr)的污染,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其中NH_3-N和COD_(Cr)均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NH_3-N还与香农-威纳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CCA分析还表明,大伙房水库上游主要指示物种以桃碧扁蚴蜉(Ecdyonurus tobiironis),黑头原石蛾(Rhyacophila nigrocephala),蝶石蛾(Psychomyia sp.)等清洁物种为主;水库下游支流指示种主要以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us)和水蝇(Ephydra sp.)等耐污物种为主;水库下游干流指示种以鳞属(Tomocerus sp.),钩虾(Gammarus sp.)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cruginosa)等耐污物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污染物 典范对应分析(CCA) 空间分布 浑河
下载PDF
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宋玉强 韩仲岩 马淑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关系的研究宋玉强韩仲岩马淑芹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宋玉强韩仲岩),核医学科(马淑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证实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血小板α颗粒膜蛋... 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关系的研究宋玉强韩仲岩马淑芹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宋玉强韩仲岩),核医学科(马淑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证实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ranulemem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血小板 GMP-140 TXB2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武夷山市水文调节服务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瑞 张远 +4 位作者 杨辰 周宇建 杨中文 彭菲 马淑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33-1042,共10页
武夷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示范区,开展水文调节功能服务价值评估是福建省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需求.采用流域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在充分考虑流域气象、水文、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的基础上,精细化模拟了武夷山流域的水文过... 武夷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示范区,开展水文调节功能服务价值评估是福建省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需求.采用流域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在充分考虑流域气象、水文、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的基础上,精细化模拟了武夷山流域的水文过程,定量评估了2010年和2015年有植被覆盖和无植被覆盖两种条件下武夷山市及下属各行政区植被生态系统的径流调节量及其价值量.结果表明:(1)武夷山市2010年和2015年径流调节量分别为5.73×10^8和5.21×10^8m^3,折合人民币分别为35.93×10^8和37.46×10^8元.(2)2010年枯水期日均径流调节量相比丰水期下降了0.013×10^8m^3;2015年枯水期日均径流调节量相比丰水期下降了0.009×10^8m^3.(3)星镇村和洋庄乡径流调节价值量明显多于其他行政区,均超过10.48×10^8元;崇安街道和新丰街道相对较低,均低于1.59×10^8元;其他几个行政区基本持平,在3.26×10^8-6.70×10^8元之间.研究显示,武夷山市区由于植被丰富,林地覆盖面积较大且密度较高,总体水文调节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受区域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有植被覆盖条件下在应对非极端气候时可以维持较好的径流调节能力,然而在极端特大暴雨事件中,现有植被种类的截留能力还不足以应对短时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调节 分布式水文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水源涵养功能 武夷山市
下载PDF
阴道冲洗液β-hCG水平在诊断胎膜早破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纪新强 戴淑真 +3 位作者 刘佩秋 于素清 马淑芹 李雨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目的 :探讨检测阴道冲洗液β- h CG浓度对诊断胎膜早破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 73例晚孕胎膜早破病例和早、中、晚期正常妊娠各 85例 ,采用平衡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阴道冲洗液β- h CG水平。结果 :胎膜早破组和早、中、晚期正常妊娠的... 目的 :探讨检测阴道冲洗液β- h CG浓度对诊断胎膜早破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 73例晚孕胎膜早破病例和早、中、晚期正常妊娠各 85例 ,采用平衡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阴道冲洗液β- h CG水平。结果 :胎膜早破组和早、中、晚期正常妊娠的阴道冲洗液β- h CG平均值分别为 2 5 0 .12± 48.31,2 2 .48± 12 .5 7,5 .7± 1.35和 3.5 2± 0 .95 IU/ L ,胎膜早破组 β- h CG水平明显高于各期正常妊娠 (P<0 .0 0 1)。以 β- h CG2 5 IU/ L为临界值 ,该方法诊断中、晚期妊娠胎膜早破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较低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论 :检测阴道冲洗液 β- h CG浓度 ,是中、晚期妊娠胎膜早破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阴道冲洗液 β-hGC 诊断
下载PDF
断层位错引起的应力场变动与地震危险性预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根模 姚兰予 马淑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8-454,共7页
断层运动引起的应力场影响相邻断层的稳定性,研究断层相互作用与地震危险性预测有密切关系.按弹性位错理论计算半无限弹性介质中矩形断层错动产生的应力场,结果表明,在中国西南与华北地区,多数后继大地震发生在剪应力S(xy)增... 断层运动引起的应力场影响相邻断层的稳定性,研究断层相互作用与地震危险性预测有密切关系.按弹性位错理论计算半无限弹性介质中矩形断层错动产生的应力场,结果表明,在中国西南与华北地区,多数后继大地震发生在剪应力S(xy)增大和正应力S(yy)减小区.地震发生概率的增益与作用于断层上的应力增量呈函数关系,剪应力增加和正应力减少可引起地震触发.定义地震触发活化系数At表示地震活动度变化,At值空间扫描有助于确定具体的危险地点.最后讨论了大范围相互作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相互作用 应力场变化 地震 危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