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肉火龙果α-淀粉酶基因HpAMY3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1
作者 郑乾明 王红林 +2 位作者 王小柯 解璞 马玉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为了解α-淀粉酶在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F.A.C.Weber)Britton et Rose〕果实淀粉降解中的作用,对红肉火龙果α-淀粉酶基因HpAMY3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果实发育期间该酶的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同时对HpAMY3重... 为了解α-淀粉酶在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F.A.C.Weber)Britton et Rose〕果实淀粉降解中的作用,对红肉火龙果α-淀粉酶基因HpAMY3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果实发育期间该酶的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同时对HpAMY3重组蛋白的淀粉降解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pAMY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742 bp,编码913个氨基酸;HpAMY3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02370,理论等电点为pI 6.02,预测此蛋白位于叶绿体,且为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pAMY3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inn.)Heynh.〕AtAMY3的亲缘关系最近,均属于AMYⅢ类。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显示HpAMY3定位于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 Domin)叶片的叶绿体,表明HpAMY3具有质体定位的特点。在授粉后20和23 d,红肉火龙果果实的α-淀粉酶活性较低;在授粉后25 d,α-淀粉酶活性显著(P<0.05)升高;在授粉后27和30 d,α-淀粉酶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红肉火龙果果实的HpAMY3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授粉后20和23 d较低,在授粉后25和27 d持续升高,在授粉后30 d略有降低。红肉火龙果果实发育期间α-淀粉酶活性与HpAMY3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较高(R^(2)=0.94)。体外淀粉降解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在含有HpAMY3重组蛋白的反应体系中均检测到麦芽糖和麦芽三糖,且二者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含有载体对照pDR196的反应体系。综合上述结果,HpAMY3蛋白可能定位于红肉火龙果果实的淀粉体;在果实发育期间,HpAMY3基因上调表达,HpAMY3具有淀粉降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 Α-淀粉酶 果实发育 亚细胞定位 酵母表达 酶活
下载PDF
英国公共服务改革下体育政策的演变:历史回顾与现实挑战(1601-2022)
2
作者 侯维彭 李光晨 +2 位作者 马玉华 公冶信漪 张茹 《福建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55-60,73,共7页
本文探讨了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对体育政策的影响。英国历史上的五个关键阶段展示了这种影响的演变:早期的卫生和设施改进、国有化时期的体育计划推进、市场化冲击下的资源重新分配、现代化阶段的体育参与强调,以及近期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 本文探讨了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对体育政策的影响。英国历史上的五个关键阶段展示了这种影响的演变:早期的卫生和设施改进、国有化时期的体育计划推进、市场化冲击下的资源重新分配、现代化阶段的体育参与强调,以及近期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关注。文章结论认为,公共服务改革对体育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提出了面对的挑战,并为我国的体育政策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公共服务改革 体育政策 历史回顾与现实挑战
下载PDF
蜂糖李需冷量与需热量研究
3
作者 张敏 马玉华 +3 位作者 赵凯 彭志军 周俊良 吴亚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5-1024,共10页
【目的】明确蜂糖李的需冷量与需热量以及二者的关系,为其花期和成熟期预测提供依据。【方法】以蜂糖李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温的离体枝条上,采用0~7.2℃模型、犹他模型和动态模型进行需冷量估算,并研究了增加冷积累和热积累对其萌发的影... 【目的】明确蜂糖李的需冷量与需热量以及二者的关系,为其花期和成熟期预测提供依据。【方法】以蜂糖李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温的离体枝条上,采用0~7.2℃模型、犹他模型和动态模型进行需冷量估算,并研究了增加冷积累和热积累对其萌发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记录蜂糖李相关物候期,对其开花需冷量和需热量以及果实成熟需热量进行估算,明确最适估算模型;分别通过室内控制冷量积累和增加热量积累以及大田蜂糖李开花需冷量与需热量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需冷量和需热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蜂糖李休眠期42~54 d,休眠解除至开花需51~69 d,果实发育需109~117 d。蜂糖李需冷量估算值为142.0~385.0冷量小时(0~7.2℃模型,CH)、449.5~606.6冷量单元(犹他模型,CU)、25.8~28.9冷量组分(动态模型,CP),其中以动态模型变异系数最小,田间和控温条件估算结果符合性最好,为最适需冷量估算模型;开花需热量以Richardson模型估算值变异系数最小,估算值为5 474.5~6 609.2生长度小时(GDH·℃);盛花至果实成熟需热量估算以Anderson模型更稳定,为40 417.1~41 892.8 GDH·℃。室内冷量和热量补偿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增加热量弥补冷量不足以打破休眠;冷量增多,蜂糖李萌发需热量相对减少,需冷量满足后,增加冷量,开花进程加快。大田蜂糖李开花需冷量与需热量成负相关。【结论】3个模型中,动态模型为蜂糖李需冷量估算最适模型;就开花而言,蜂糖李为低需冷量、低需热量品种,其需冷量和需热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蜂糖李生产引种、栽培调控、花期预测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 休眠解除 需冷量 需热量
下载PDF
采后复合肥、中微量元素配施对蜂糖李根际土壤、叶片养分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张敏 彭志军 +4 位作者 解璞 赵凯 王红林 周俊良 马玉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135,共5页
研究采后复合肥、中微量元素配施对蜂糖李果园土壤、叶片养分、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蜂糖李施肥提供依据。选择5年生、生长正常、树势一致的蜂糖李,设3个处理:采后施平衡型复合肥(15-15-15)+中微量元素(处理A)、采后施高钾(16-8-21)... 研究采后复合肥、中微量元素配施对蜂糖李果园土壤、叶片养分、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蜂糖李施肥提供依据。选择5年生、生长正常、树势一致的蜂糖李,设3个处理:采后施平衡型复合肥(15-15-15)+中微量元素(处理A)、采后施高钾(16-8-21)复合肥+中微量元素(处理B)、采后不施肥(CK),研究采后施肥对蜂糖李果园土壤、叶片养分、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采后施肥,蜂糖李园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在24%、141%以上,采后施用平衡型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采后施肥可显著提高叶片氮、钾含量,增幅分别在5.6%、36.3%以上,对叶片磷含量影响不大;采后施肥显著提高果实钾含量,增幅在31.9%以上,并显著提高蜂糖李果实产量、单果质量,增幅在126%、9.6%以上。但采后施肥造成果实成熟推迟,相较同期对照果实,因未充分成熟,品质显著下降;采后施肥降低果实色度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增加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从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叶片营养,以及增加产量、单果质量方面考虑,采后施用高钾复合肥效果均最佳。较之三元平衡肥(15-15-15),采后施用高氮高钾复合肥(16-8-21)产量最高、单果质量最大,综合增产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 采后施肥 土壤养分 叶片养分 果实产量 果实品质
原文传递
基于CT扫描技术的煤样三维重构及气体表观渗透率研究
5
作者 石钰 马玉华 +3 位作者 李树刚 薛俊华 赵鹏翔 詹可亮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基于CT扫描技术对煤样扫描成像,并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获取孔裂隙尺寸、孔隙率等特征参数。通过盒维法计算煤样的分形维数,推导煤样孔裂隙的平均迂曲度及迂曲度维数。结合分形理论和克努森数,推导煤体中经滑移修正的气体表观渗透率模... 基于CT扫描技术对煤样扫描成像,并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获取孔裂隙尺寸、孔隙率等特征参数。通过盒维法计算煤样的分形维数,推导煤样孔裂隙的平均迂曲度及迂曲度维数。结合分形理论和克努森数,推导煤体中经滑移修正的气体表观渗透率模型并进行验证。通过ANASY有限元软件研究煤体中的瓦斯渗流规律。结果表明,瓦斯在孔裂隙弯折处压力变化剧烈,渗流速度在孔裂隙弯折处达到最大,瓦斯在个别孔隙发生凝滞、不流通。采用经过滑移修正的气体表观渗透率模型计算瓦斯表观渗透率,并与通过Forchheimer公式拟合得到的瓦斯表观渗透率及通过FT模型计算得到的瓦斯表观渗透率相比较,发现经过滑移修正后的气体表观渗透率模型适用于微尺度介质中气体表观渗透率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三维重构 分形理论 滑脱效应 气体表观渗透率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黄金百香果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晨 陈楠 +5 位作者 王立娟 袁启风 颜培玲 史斌斌 粟睿 马玉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15-321,共7页
该实验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来自3个不同产地黄金百香果果肉的挥发性代谢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83种与香气相关的挥发性代谢物质,分成14类,其中酯类最为常见,占38%。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挥发性... 该实验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来自3个不同产地黄金百香果果肉的挥发性代谢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83种与香气相关的挥发性代谢物质,分成14类,其中酯类最为常见,占38%。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地区的样品被分为3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表明该模型稳定,可用于筛选挥发性代谢物质的差异。通过OPLS-DA模型分析3个比较组中的挥发性代谢物质,筛选出投影中的可变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且P<0.05的成分,主要包含酯类和萜类等物质,可用于后续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黄金百香果挥发性代谢物质存在差异,该研究可为黄金百香果的产地鉴别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不同产地 挥发性物质 酯类 产地鉴别
下载PDF
贵州百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晓珍 王红 +2 位作者 王红林 解璞 马玉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4,58,共6页
炭疽病是贵州百香果果实重要病害之一。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贵州百香果炭疽病病果中分离到疑似炭疽菌株B10、ZB3,根据分离纯化菌株的形态特征、柯赫氏法则验证,以及基于ITS-TUB2-ACT-CHS-1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引起贵州产区百香... 炭疽病是贵州百香果果实重要病害之一。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贵州百香果炭疽病病果中分离到疑似炭疽菌株B10、ZB3,根据分离纯化菌株的形态特征、柯赫氏法则验证,以及基于ITS-TUB2-ACT-CHS-1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引起贵州产区百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主要为巴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asiliense和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炭疽菌 形态特征 多基因序列 巴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asiliense
原文传递
火龙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毛永亚 刘颖 +3 位作者 周俊良 肖图舰 陈楠 马玉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8,共7页
对火龙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火龙果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基础。以58份火龙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4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多样性指数,对火龙果表型性状进行... 对火龙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火龙果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基础。以58份火龙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4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多样性指数,对火龙果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8份种质资源绝大多数性状呈现出变异程度高、类型丰富的特点,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234~1.809;9个数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系数为11.25%~35.32%,其中Vc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各数量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说明58个火龙果种质资源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遗传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下载PDF
低温处理对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颖 毛永亚 +2 位作者 周俊良 肖图舰 马玉华 《农技服务》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探索提高火龙果种子发芽率方法,为快速、高效获得火龙果实生苗,进而提高火龙果实生苗繁殖成功率及选育火龙果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以无刺红、以色列黄龙、黔蜜龙3个品种火龙果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低温(4℃)和常温条件下不同品种火龙... 探索提高火龙果种子发芽率方法,为快速、高效获得火龙果实生苗,进而提高火龙果实生苗繁殖成功率及选育火龙果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以无刺红、以色列黄龙、黔蜜龙3个品种火龙果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低温(4℃)和常温条件下不同品种火龙果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表明:3种火龙果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表现为低温处理高于常温处理,且不同品种火龙果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相同温度处理下,3种火龙果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表现为以色列黄龙>黔蜜龙>无刺红。低温对火龙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火龙果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种子 低温 发芽势 发芽率
下载PDF
贵州百香果病毒病病原的鉴定
10
作者 任羽羽 王立娟 +2 位作者 陈楠 袁启凤 马玉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鉴定侵染贵州百香果的病毒病病原种类,为建立分子检测和防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贵州百香果主要种植地疑似感病的百香果样叶,利用去真核生物核糖体rRNA构建测序文库,对疑似病毒侵染的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病毒种类... 【目的】鉴定侵染贵州百香果的病毒病病原种类,为建立分子检测和防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贵州百香果主要种植地疑似感病的百香果样叶,利用去真核生物核糖体rRNA构建测序文库,对疑似病毒侵染的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病毒种类鉴定。【结果】样本中含有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TeMV)、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EAPV)和西番莲潜隐病毒(Passiflora latent virus,PLV),占比分别为1.59%、63.65%和34.72%。TeMV和EAPV贵州分离物与已报道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7.6%~99.7%和85.2%~99.8%。PLV贵州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9.5%~100%,与已报道分离物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3.0%~95.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LV分离物单独形成1个分支,相同地区的分离物优先聚集在一起,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结论】侵染贵州百香果的病毒病病原主要是TeMV、EAPV和P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病毒病 病原菌 宏转录组 鉴定 贵州
下载PDF
人工繁育仔树鼩睁眼时间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张庆宇 陈佳琦 +3 位作者 马玉华 张飞燕 金洁 吕龙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4,共4页
为了探究树鼩人工繁育技术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本试验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间收集的共352份全人工繁育的仔树鼩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4个不同遗传背景树鼩家族仔树鼩睁眼时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别研究... 为了探究树鼩人工繁育技术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本试验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间收集的共352份全人工繁育的仔树鼩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4个不同遗传背景树鼩家族仔树鼩睁眼时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别研究有无初乳、不同性别和有无腹泻对仔树鼩睁眼时间的影响,对幼仔出生重、睁眼重与睁眼时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回归系数(b值)、95%置信区间(95%CI)和P值。结果显示,家族Ⅱ与家族Ⅳ仔树鼩睁眼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家族Ⅰ、Ⅲ、Ⅳ仔树鼩睁眼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无初乳个体睁眼时间极显著早于有初乳个体(P<0.01);雌性睁眼时间显著早于雄性(P<0.05);腹泻和未腹泻仔树鼩睁眼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幼仔出生重与睁眼时间无相关性(r=-0.024,P>0.05);出生重与睁眼重呈正相关(r=0.410,P<0.01),回归分析显示[b=2.340,95%CI(1.798~2.882),P<0.01];睁眼时间与睁眼重呈正相关(r=0.484,P<0.01),回归分析显示[b=0.155,95%CI(0.129~0.180),P<0.01]。结果表明,在人工繁育条件下,仔树鼩睁眼时间受遗传调控影响,雌性、无初乳个体会更早睁眼,体重发育较轻个体可能较早睁眼,短期腹泻不影响幼仔睁眼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睁眼时间 婴儿发育
下载PDF
20个中国李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型的鉴定
12
作者 赵雅楠 郑乾明 +2 位作者 张敏 马玉华 赵德刚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42,共6页
利用蔷薇科S-RNase通用引物Pru-C2/PruCE-R以及12对特异性引物,对贵州省栽培的20个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品种叶片DNA进行PCR扩增,鉴定其S基因型。结果表明:采用S-RNase通用引物,仅11个李品种扩增出2个条带;采用12对S-RNase特... 利用蔷薇科S-RNase通用引物Pru-C2/PruCE-R以及12对特异性引物,对贵州省栽培的20个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品种叶片DNA进行PCR扩增,鉴定其S基因型。结果表明:采用S-RNase通用引物,仅11个李品种扩增出2个条带;采用12对S-RNase特异性引物,既扩增出与通用引物一样的结果,又鉴定出2个品种的S基因型。共鉴定了13个中国李品种完整的S基因型:红心李S_(h)S_(10),姜黄李S_(10)S_(20),南方李S_(i)S_(9),柰李S_(h)S_(f),槜李S_(h)S_(7),幸运S_(b)S_(c),芙蓉李S_(b)S_(i),大红袍S_(d)S_(20),前卫红S_(e)S_(h),玫瑰皇后、澳得罗达、黑宝石和秋姬李S_(b)S_(h);其余7个李品种仅鉴定出1个S基因,另1个S基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S-RNase基因型
原文传递
基于ISSR标记的蜂糖李亲缘关系分析
13
作者 麦鹏坤 郑乾明 +2 位作者 赵雅楠 张敏 马玉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35,67,共7页
以贵州省5个地区52份蜂糖李种质为供试群体,通过筛选出的10条ISSR核心引物对52份蜂糖李样品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10条核心引物在52份蜂糖李样品中共扩增出位点76个,平均每条引物扩增7.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有73个... 以贵州省5个地区52份蜂糖李种质为供试群体,通过筛选出的10条ISSR核心引物对52份蜂糖李样品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10条核心引物在52份蜂糖李样品中共扩增出位点76个,平均每条引物扩增7.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有73个,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6.05%。UBC842与UBC856扩增位点最多,达10个,UBC834扩增位点最少,仅6个。等位基因数(Na)在1.6250~2.0000之间,均值1.8889,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1.3244~1.6965之间,均值1.50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0.2214~0.3916之间,均值0.3004,Shannon's信息指数(I)在0.3365~0.5714之间,均值0.4523。综合结果表明,供试蜂糖李样品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高,筛选出的ISSR引物可用于研究蜂糖李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蜂糖李新种质的培育与资源的保存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5个黄桃品种在贵阳地区的引种评价
14
作者 赵凯 王红 +3 位作者 赵晓珍 周俊良 罗昌国 马玉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196,199,共4页
“锦春”“锦枫”“锦园”“锦花”“锦硕”等5个品种均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黄肉桃品种,2018年引种至贵阳地区进行试种并对其主要生物学性状开展观察评价。结果表明,“锦春”为中熟品种,丰产性好,但受气候因素影响在引种地品质不突... “锦春”“锦枫”“锦园”“锦花”“锦硕”等5个品种均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黄肉桃品种,2018年引种至贵阳地区进行试种并对其主要生物学性状开展观察评价。结果表明,“锦春”为中熟品种,丰产性好,但受气候因素影响在引种地品质不突出;“锦园”品质和丰产性均较好,生产中需加强疏果,提高单果质量;“锦花”品质较好,耐贮运,但早果丰产性不突出;“锦枫”“锦硕”果个大,风味浓甜,果实外观漂亮,但需加强授粉,提高着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桃 引种 栽培 评价 贵阳
原文传递
“霞脆”和“霞晖8号”桃在贵阳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15
作者 赵凯 王红 +3 位作者 赵晓珍 周俊良 罗昌国 马玉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7-199,共3页
为丰富贵阳地区桃品种类型,延长果品采收期,2018年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霞脆”和“霞晖8号”2个白肉桃品种,总结其在贵阳地区的植物学性状、物候期、经济性状以及抗逆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熟品种“霞脆... 为丰富贵阳地区桃品种类型,延长果品采收期,2018年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霞脆”和“霞晖8号”2个白肉桃品种,总结其在贵阳地区的植物学性状、物候期、经济性状以及抗逆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熟品种“霞脆”和晚熟品种“霞晖8号”综合性状良好,搭配种植能有效延长桃果采收期,可在贵阳地区及周边适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种 栽培 贵阳
原文传递
新暗色柱节孢H1全基因组测序和注释
16
作者 赵晓珍 齐勇 +2 位作者 王红林 马玉华 郑乾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6-1414,共9页
【目的】测序并组装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H1的基因组序列,为了解其基因组构成、遗传变异、致病机理和制定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DNA,利用... 【目的】测序并组装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H1的基因组序列,为了解其基因组构成、遗传变异、致病机理和制定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NovaSeq和Nanopore PromethION测序平台进行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分析。【结果】通过测序和组装获得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规模为43.78 Mb,Gap数量为0;组装获得14个contig,N50长度为3.92 Mb,平均长度为3.13 Mb,最长长度为5.63 Mb。使用真核和真菌直系同源基因集进行BUSCO评估,完整的单拷贝基因比例分别为98.60%和98.50%。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含有12962个编码基因和205个非编码RNA。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含量为1.62%,简单重复为主要类型。转座子含量为1.59%,以LTR类Gypsy亚族和LINE类为主要类型。共计12703个(98.00%)编码基因被注释,与同属于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的Macrophomina phaseolina MS6和Neofusicoccum parvum UCR-NP2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利用Nanopore和Illumina测序策略获得高质量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和防控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暗色柱节孢 火龙果溃疡病 全基因组 编码基因 功能注释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苹果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马玉华 马锋旺 +4 位作者 马小卫 李明军 王永红 韩明玉 束怀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0-154,160,共6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苹果叶片抗坏血酸(ASA)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干旱胁迫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关系,为植物抗旱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嘎拉苹果(MalusdomesticaBorkh.)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分...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苹果叶片抗坏血酸(ASA)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干旱胁迫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关系,为植物抗旱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嘎拉苹果(MalusdomesticaBorkh.)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检测其叶片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ASA-GSH循环各组分(ASA、脱氢抗坏血酸(DHA)、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含量或活性的变化。【结果】苹果叶片相对膜透性、MDA、H2O2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上升,复水后下降。ASA-GSH循环各组分,除ASA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时上升之后略有下降、GSSG含量持续增加外,DHA和GSH含量,APX、DHAR、MDHAR和GR活性均在中度胁迫时达最大值,之后下降;ASA/DHA、GSH/GSSG比值均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复水后上升。【结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苹果叶片ASA-GSH循环系统的防御能力在达到最大防御机能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苹果叶片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免耕稻田氮肥运筹对土壤NH_3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玉华 刘兵 +4 位作者 张枝盛 郑大 周亮 曹凑贵 李成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556-5564,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种不同的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2∶2∶3∶3(R1)、3∶2∶2∶3(R2)、4∶2∶2∶2(R3)、4∶3∶1∶2(R4)与0∶0∶0∶0(CK)),研究氮肥运筹对稻田NH3挥发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不施肥,施肥...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种不同的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2∶2∶3∶3(R1)、3∶2∶2∶3(R2)、4∶2∶2∶2(R3)、4∶3∶1∶2(R4)与0∶0∶0∶0(CK)),研究氮肥运筹对稻田NH3挥发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稻田NH3挥发量。氮肥施用后,NH3挥发损失量占施氮量的6.2%—8.5%,其中,以分蘖期NH3挥发损失量最大,齐穗期次之,苗期和拔节期最小。施肥处理间,处理R1稻田累积NH3挥发量最小,显著低于其它施肥处理,比处理R2、R3和R4分别低9.1%(P<0.05)、10.9%(P<0.05)和17.7%(P<0.05)。(2)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NH+4、pH值和土壤NH+4和pH值均与稻田土壤NH3挥发通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3)处理R1水稻氮肥利用率相对于处理R2、R3和R4增加了28.4%(P<0.05)、55.4%(P<0.05)和74.9%(P<0.05)。研究表明,氮肥后移能有效降低免耕稻田NH3挥发,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NH NH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类型芒果果肉类胡萝卜素、香气和糖酸品质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马玉华 马小卫 +3 位作者 武红霞 周毅刚 许文天 王松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83-2290,共8页
为研究果肉色泽存在明显差异的芒果果实品质特征,分析了4个浅黄色果肉品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和4个深黄色果肉品种(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果肉类胡萝卜素、香气、糖和酸含量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类胡萝卜素组分大致相同,... 为研究果肉色泽存在明显差异的芒果果实品质特征,分析了4个浅黄色果肉品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和4个深黄色果肉品种(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果肉类胡萝卜素、香气、糖和酸含量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类胡萝卜素组分大致相同,其中β-胡萝卜素是各品种中含量最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约占总类胡萝卜素的33%~79%。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品种糖含量高、酸含量低,果实香气物质均以单萜烯类为主;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品种糖含量较低、酸含量较高,其中‘鹦鹉芒’和‘丰顺无核’果实香气物质分别以酯类和醛类为主,而‘大白玉’和‘白象牙’香气物质以单萜烯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类胡萝卜素 香气 有机酸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比技术用于橄榄油的掺假鉴定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玉华 唐方东 +4 位作者 刘佳煜 忻智炜 曾友石 杜林 刘卫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196,共8页
市场上橄榄油掺假现象屡禁不止,传统鉴定方法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lemental analyzer-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EA-IRMS)对市场上常见的7种植物油进行氢、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检验,并对测量结果... 市场上橄榄油掺假现象屡禁不止,传统鉴定方法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lemental analyzer-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EA-IRMS)对市场上常见的7种植物油进行氢、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检验,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同时分析橄榄油中氢、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橄榄油中δD范围为-146.78‰~-125.30‰,δ^(13)C范围为-29.72‰~-28.59‰,与其他品类植物油中氢稳定同位素比值差异显著(P<0.05),与除葵花籽油、野山茶油外的植物油中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差异显著(P<0.05);且橄榄油中氢、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earson’s r=0.904)。计算模拟豆油、玉米油对橄榄油掺假的情况,结果表明,氢、碳稳定同位素比结合分析最低能检测出玉米油掺假10%、豆油掺假30%以上的情况。该研究可为橄榄油的掺假鉴定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 IRMS) 橄榄油 掺假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