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枣树在不同土层厚度下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
1
作者 冯喆 马理辉 王志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土层厚度作为土壤的关键属性,决定了生根空间、水分和养分储量等影响植物生长的一系列条件。为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下山地枣树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策略,构建足够大且可控制的土体空间,设置2、3、4、5、6 m共5种土层厚度的试验小区,对其土壤... 土层厚度作为土壤的关键属性,决定了生根空间、水分和养分储量等影响植物生长的一系列条件。为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下山地枣树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策略,构建足够大且可控制的土体空间,设置2、3、4、5、6 m共5种土层厚度的试验小区,对其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枣树耗水量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浅土层抑制了枣树地上部分的生长而加强了细根的生长发育,越厚的土层枣树生长状况越好,细根生长发育随之得到加强;土层越厚,枣树土壤水分状况越好,2~4 m深土层在11 a枣树耗水下深层土壤水分已邻近凋萎湿度,此后枣树耗水仅能依靠降雨补充,5 m和6 m深土层因土壤储水充足其浅层土壤水分较2~4 m深土层更高;不同土层厚度下降雨补给量和补给深度不同,厚土层较浅土层降雨补给深度更深。因此,枣树在深层土壤储水严重缺乏的浅土层中会抑制自身生长发育而加强根系吸水能力,随着土层厚度与深层土壤储水的增加,枣树保持着深层土壤储水越多、生长状况越好、耗水量越多的规律。该研究阐明了枣树为适应土层厚度带来的土壤储水量差异其耗水机制的改变,揭示了深层土壤储水对枣树生长耗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厚度 土壤水分 枣树 耗水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榆阳区风沙草滩区地下水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薛子钊 许琴 +2 位作者 马理辉 常展鹏 赵鹏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71-73,96,共4页
本文利用2021年榆阳区风沙草滩区地下水位埋深数据,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与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趋势将该区域内地下水动态分为径流型、灌溉型、开采型3种类型,各类型选取4个监测点数据进行年内变化特征分析。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得... 本文利用2021年榆阳区风沙草滩区地下水位埋深数据,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与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趋势将该区域内地下水动态分为径流型、灌溉型、开采型3种类型,各类型选取4个监测点数据进行年内变化特征分析。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出地下水位埋深空间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地下水位埋深在空间上呈现中部小,东西部大,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根据榆阳区2021年气象资料与水资源公报分析得出地下水动态变化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榆阳区风沙草滩区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合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阳区风沙草滩区 地下水动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进则全胜”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怡凤 王继军 +4 位作者 马理辉 连坡 马玲娜 温昕 岳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0-476,共7页
[目的]明确“进则全胜”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能够在已取得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上进一步推进长汀县水土流失高质量治理。[方法]基于人类需求处于由生活发展需求后期向身心健康需求转化阶段的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需要... [目的]明确“进则全胜”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能够在已取得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上进一步推进长汀县水土流失高质量治理。[方法]基于人类需求处于由生活发展需求后期向身心健康需求转化阶段的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需要,明确了“进则全胜”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融合发展等为“进则全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及现实基础。通过明确“进则全胜”对水土保持的规制,揭示了“进”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胜”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结果]水土保持与“进则全胜”两者相互促进,能够实现水土保持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结论]该研究能够促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进则全胜 生态经济学 理论基础 长汀县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驱动村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涂雯 吴静雯 +1 位作者 马理辉 冯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154,共8页
以陕北地区典型乡村——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探究其在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对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景观格局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基于高西沟1986年、2004年、2022年遥感影... 以陕北地区典型乡村——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探究其在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对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景观格局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基于高西沟1986年、2004年、2022年遥感影像,借助ArcGIS、ERDAS和FRAGSTATS等软件,运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驱动因素展开探讨。结果表明:(1)林地和草地是高西沟的主导地类,约占区域总面积的80%,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水域和建设用地无较大变化;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逐渐降低,土地利用变化趋于平稳。(2)研究区林地转入面积最为显著,主要由耕地转入,林地整体增加112 hm2;而耕地主要由草地转入,未利用地则向草地转出。(3)林地为高西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中的最大优势斑块,且破碎程度最高,研究区各景观类型斑块形成较为稳定的连接,景观连通性较好;整体景观格局演变分散,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差距越来越大,优势景观明显,整体破碎程度高。(4)高西沟土地利用变化受水土保持、产业结构和相关政策影响。水土保持是高西沟耕地减少、未利用地开发和林草大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政策与财力资助是高西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优化的辅助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水土保持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治沟新造耕地土壤的水盐分异特征
5
作者 柯增鸣 马理辉 +1 位作者 焦峰 颜秉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8,共8页
[目的]黄土丘陵区“治沟造地”工程形成的部分新造耕地面临着土壤盐碱化的风险,探究新造耕地土壤水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防治土壤盐碱化,促进新造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该区典型新造耕地,沿沟头至沟口... [目的]黄土丘陵区“治沟造地”工程形成的部分新造耕地面临着土壤盐碱化的风险,探究新造耕地土壤水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防治土壤盐碱化,促进新造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该区典型新造耕地,沿沟头至沟口设置6个试验小区,依次为采样点1,2,3,4,5,6,利用网格法获取每个小区0—20,20—4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多重分形方法分析新造耕地土壤水、盐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新造耕地土壤水、盐含量沿沟头至沟口皆逐渐降低,采样点1,2,3地块的平均土壤水分和平均盐分含量分别为17.6%和0.81 g/kg,分别比采样点4,5,6地块的平均值高23.0%和14.1%(p<0.05)。采样点1,2,3地块土壤水、盐的多重分形参数D_(1)小于采样点4,5,6地块,而ΔD表现出相反的结果,表明采样点1,2,3地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异性均较高。浅的地下水影响深度是促进采样点1,2,3地块盐分在表层土壤积累的主要原因(p<0.05);地形特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采样点1,2,3地块地形狭窄,不利于排水,易发生涝渍,加剧了盐分积累(p<0.05)。此外,采样点1,2,3地块可能受到较高盐分含量的坡面径流和泥沙侵入,提高了该区域土壤水、盐分含量及其变异性。[结论]地下水影响深度、地形特征及坡面径流泥沙是造成采样点1,2,3地块土壤水、盐含量及其空间变异性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靠近沟头位置的新造耕地是未来土壤盐碱化预防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沟造地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 多重分形方法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温室香菇生长适宜环境因子分析研究
6
作者 吴婧云 刘静 +3 位作者 马理辉 何自立 冯浩 李鸣雷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5期8-14,共7页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地区温室内环境因子变化对香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确定特定区域条件下温室香菇出菇期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为该地区香菇科学栽培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七河九号”香菇菌株为研究对象,在延安市河庄坪镇万庄村温室内典...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地区温室内环境因子变化对香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确定特定区域条件下温室香菇出菇期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为该地区香菇科学栽培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七河九号”香菇菌株为研究对象,在延安市河庄坪镇万庄村温室内典型位置安装传感器,连续测量记录环境因子参数,系统分析香菇出菇期温室内不同位置的环境因子变化规律和香菇子实体经济性状指标,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温室温度在15~30℃,温度略高的炎热天气应降温,控制温度为15~25℃。2)相对湿度为40%~82%,相对湿度过低,可采用微喷设备控制相对湿度在80%~90%。3)CO_(2)浓度为400~600μmol/mol,可通过揭苫管理调控。4)光照强度为0~4000 lx,光照过强,需增加遮阳网层数,控制光照强度为500~1000 lx。5)阳面近地层位置更适合香菇生长,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是影响香菇子实体生长的主要因素,应着重管理水分和光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黄土丘陵区 温室 环境因子 子实体 经济性状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策略——以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
7
作者 涂雯 马理辉 冯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2-380,共9页
[目的]探寻城镇化快速发展条件下作为生态示范村的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乡村“三生”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高西沟1953—2022年的“三生”... [目的]探寻城镇化快速发展条件下作为生态示范村的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乡村“三生”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高西沟1953—2022年的“三生”空间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对村域多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对应的空间治理优化策略展开分析。[结果]①1953—2022年,高西沟生产空间呈减小趋势,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呈增大趋势。1953—1973年,生态空间变化幅度最大,绿地生态空间从12.07 hm^(2)增加到100.33 hm^(2),其他生态空间从12.07 hm^(2)减小到100.33 hm^(2),生产空间逐渐减小,从145.67 hm^(2)减小到110.07 hm^(2)。1986—2022年,生产空间减少了42.4 hm^(2),生活空间增加了5 hm^(2),生态空间增加了37.39 hm^(2)。②1986—2022年,高西沟“三生”空间转型体现在绿地生态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的增加,农业生产空间、其他生态空间和水域生态空间的减少。有67.83 hm^(2)的农业生产空间和59.95 hm^(2)的其他生态空间转化为绿地生态空间,而部分绿地生态空间转化为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其转移面积分别为21.20和3.22 hm^(2)。③高西沟针对生产空间效益不足的问题,采取改变广种薄收的耕种方式,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状况,实现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举措;针对生活空间品质低下的问题,采取全力抓牢基建,量力新建家园,鼓励青年外出,从事其他产业的举措;针对生态空间破坏严重的问题,采取控制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打造旅游文化,推广生态风光的举措。[结论]根据早期“三生”空间的主要问题,高西沟做出适宜的优化策略,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林草面积,使绿地生态空间达到80%。农林牧的高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改善,使高西沟成为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示范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优化策略 陕北绿洲 高西沟村
下载PDF
VR-GIS技术在渠系建筑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理辉 汪有科 吴普特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4,共3页
灌区渠系建筑物的更新改造工程迫切需要掌握灌区的现状,传统的二维信息系统、二维GIS系统难于表达具有时间、空间和属性等多维信息的渠系建筑物。应用VR-GIS技术构建了宝鸡峡杨凌二支渠灌区渠系建筑物管理系统,探索虚拟管理的实现技术... 灌区渠系建筑物的更新改造工程迫切需要掌握灌区的现状,传统的二维信息系统、二维GIS系统难于表达具有时间、空间和属性等多维信息的渠系建筑物。应用VR-GIS技术构建了宝鸡峡杨凌二支渠灌区渠系建筑物管理系统,探索虚拟管理的实现技术。应用结果表明基于VR-GIS技术的系统能满足灌区渠系建筑物的信息化管理要求。该系统用户界面友好,能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系建筑物 VR—GIS 虚拟管理
下载PDF
陕北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新思路 被引量:5
9
作者 马理辉 刘晓丽 +2 位作者 刘根全 姚杰 邢泽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73-77,共5页
山地苹果产业已成为陕北山区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最具优势的区域特色产业。陕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与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形成了山地苹果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实际发展还存在区域劣势明显、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技术支撑不力、... 山地苹果产业已成为陕北山区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最具优势的区域特色产业。陕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与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形成了山地苹果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实际发展还存在区域劣势明显、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技术支撑不力、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等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志丹县九月红果业农民合作社的订单农业、依托科技搞标准化种植、为果农担保贷款的操作模式,是一个更高层次、更有效的社会经济组织方式,值得推广借鉴。建议在山地苹果产业发展中采取措施,制定发展规划、鼓励农民发展果业、强化跟踪指导服务、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苹果产业 产业一体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增收 发展模式
下载PDF
杨凌数字节水农业研究
10
作者 马理辉 汪有科 杨江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0,共3页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迅速普及并不断发展,为了探索节水农业的新技术,本研究利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在杨凌开展了"杨凌数字节水农业"的技术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研究目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做了,该研究...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迅速普及并不断发展,为了探索节水农业的新技术,本研究利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在杨凌开展了"杨凌数字节水农业"的技术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研究目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做了,该研究对提高我国节水农业整体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节水农业 数字节水 数字节水进展
下载PDF
黄土半干旱区枣林深层土壤水分消耗特征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晓丽 马理辉 +2 位作者 杨荣慧 吴普特 汪有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9-145,共7页
黄土区人工经济林普遍出现利用性土壤干层,制约着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为了准确计算黄土半干旱区密植高产枣林(Ziziphus jujube Mill.)深层土壤(2 m以下)水分消耗量,采用根钻法(洛阳铲)分层获得从地表到细根分布最大深度范围内的土... 黄土区人工经济林普遍出现利用性土壤干层,制约着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为了准确计算黄土半干旱区密植高产枣林(Ziziphus jujube Mill.)深层土壤(2 m以下)水分消耗量,采用根钻法(洛阳铲)分层获得从地表到细根分布最大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枣林深层土壤水分消耗是一个逐渐加深、逐渐向下的过程。2、4、9和12 a生枣林深层土壤水分消耗量分别为0、29.6、149.9和155.7 mm,可再供水量分别为203.7、167.7、35.5和29.7 mm;枣林生长第9年后,2-4 m土层几乎没有可利用的水分,现有降水和滴灌已经不能满足枣树的耗水需求,枣林吸收土壤水分有向深处延伸的趋势。以降水入渗最大深度为上界、细根分布最大深度为下界计算的深层土壤水分消耗量,能更准确地评估林地利用性土壤干层的程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密植枣林 细根分布 降水入渗 黄土区
下载PDF
不同流量对滴灌土壤湿润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赵颖娜 汪有科 +3 位作者 马理辉 黎朋红 段雪松 张陆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5,共6页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地表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滴灌结束时的水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湿润体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距离均与时间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地表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滴灌结束时的水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湿润体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距离均与时间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湿润体的体积及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同时受滴头流量和灌水量的控制,相同灌水量情况下,湿润体体积随滴头流量的增加而变小,平均含水率变大;并且建立了预测湿润体特征值和湿润体体积的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湿润体特征值 流量 灌水量
下载PDF
密植枣林地深层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根系分布关系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晓丽 汪有科 +1 位作者 马理辉 梁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97,共8页
采用根钻法(洛阳铲)及干燥法分层获取枣林深层根系的细根干重密度和土壤水分数据,利用有序聚类法对深层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垂直分层,划分为3层,即强耗水层(2.0~4.4 m)、弱耗水层(4.4~5.0 m)和微弱耗水层(5.0~7.0 m)。该分层结果能较好... 采用根钻法(洛阳铲)及干燥法分层获取枣林深层根系的细根干重密度和土壤水分数据,利用有序聚类法对深层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垂直分层,划分为3层,即强耗水层(2.0~4.4 m)、弱耗水层(4.4~5.0 m)和微弱耗水层(5.0~7.0 m)。该分层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深层根系吸收利用土壤水分的特征,其中强耗水层内,不同土层枣林的细根干重密度波动较大,但土壤水分并未随根系波动而改变,土壤含水率低且较为稳定;弱耗水层内细根干重密度连续减少,土壤含水率呈现增加趋势;微弱耗水层内5.0 m以下土层未发现细根,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密植枣林 土壤水分 垂直分层 有序聚类分析
下载PDF
涌泉根灌湿润体特征值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黎朋红 汪有科 +2 位作者 马理辉 赵颖娜 段雪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0-194,共5页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涌泉根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涌泉根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湿润体的水平扩散半径、向上入渗距离、向下入渗深度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均与入渗时间有显著...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涌泉根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涌泉根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湿润体的水平扩散半径、向上入渗距离、向下入渗深度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均与入渗时间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在相同流量情况下,向上入渗最快,水平扩散次之,向下入渗最慢;湿润体体积受灌水量和流量的影响;在不同流量条件下,湿润体体积与灌水量间,湿润体水平扩散半径、垂直扩散距离与灌水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针对五年生枣树根系分布特征,确定了枣树适宜灌水时间和灌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泉根灌 湿润体特征值 流量 灌水量
下载PDF
涌泉根灌在黄土坡地的水分运移规律试验 被引量:22
15
作者 汪有科 黎朋红 +2 位作者 马理辉 赵颖娜 黎朋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0年第5期449-454,共6页
为了了解涌泉根灌这项微灌技术灌水后的水分运移情况,在野外黄土坡地利用剖面法对涌泉根灌在不同孔径、孔深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孔径、孔深处理下,湿润体水平扩散半径、向上入渗距离和向下入渗深度有不同... 为了了解涌泉根灌这项微灌技术灌水后的水分运移情况,在野外黄土坡地利用剖面法对涌泉根灌在不同孔径、孔深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孔径、孔深处理下,湿润体水平扩散半径、向上入渗距离和向下入渗深度有不同的影响,且均与时间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涌泉根灌停止后24 h内的土壤湿润体水平及竖直方向扩散相对变化超过了47%,湿润体平均含水量相对降低了30%;24 h后的扩散较小,平均含水量下降较小.涌泉根灌停止后24 h时的湿润体特征值可作为涌泉根灌系统设计的依据;推荐涌泉根灌适宜的孔洞深度为30~40 cm,孔径为φ6 cm.研究结果可为涌泉根灌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泉根灌 湿润锋 水分运移 黄土坡地
下载PDF
滴灌密植枣林细根及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晓丽 马理辉 汪有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63-71,共9页
为明确黄土丘陵区滴灌密植枣林(Ziziphus jujube Mill.)细根(直径<2mm)及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无滴灌稀植枣林为对照,利用根钻法(洛阳铲)分别获得12a生密植枣林地0~5.4m和12a生稀植枣林地0~10.4m土层的细根干重密度,及0~10.4... 为明确黄土丘陵区滴灌密植枣林(Ziziphus jujube Mill.)细根(直径<2mm)及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无滴灌稀植枣林为对照,利用根钻法(洛阳铲)分别获得12a生密植枣林地0~5.4m和12a生稀植枣林地0~10.4m土层的细根干重密度,及0~10.4m的土壤水分。结果表明:枣林细根干重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50%以上的细根集中分布在0~0.8m的土层中,该土层为根系密集层。密植枣林的细根干重密度较稀植枣林高,而细根最大分布深度却相反,密植枣林细根最大分布深度为5m,稀植枣林为10m。密植枣林土壤水分低值区的土层达3.0m,稀植枣林延伸到4.6m。该研究表明滴灌密植对枣林根系分布及土壤水分有显著影响,滴灌可减短枣林细根最大分布深度,滴灌条件下密植枣林整体根系较浅,有利于减轻深层土壤水分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灌溉 果树 枣林 林分密度 细根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原状土滴灌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颖娜 汪有科 +2 位作者 马理辉 黎朋红 段雪松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9,共6页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水分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灌溉结束48 h后土壤水分运动达到暂时的平衡,此后土壤含水率变化很小,...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水分再分布过程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水分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灌溉结束48 h后土壤水分运动达到暂时的平衡,此后土壤含水率变化很小,湿润峰几乎不再扩展;再分布后湿润体体积与灌水量间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土壤含水率的最大值不在地表而在地表以下10 cm左右深度处;建立了预测湿润体特征值和湿润体体积的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湿润体特征值 水分再分布 土壤含水率 流量
下载PDF
OpenGL与Creator/Vega结合的渠系仿真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少军 何东健 +2 位作者 汪有科 林艳梅 马理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7-1160,共4页
在原宝鸡峡渠系仿真系统的基础上,采用MultiGen Creator建模优化了模型的层次结构,解决了复杂模型的构建与控制问题,采用OpenGL与Vega相结合的视景驱动方法,实现了二维导航图到三维场景的交互控制及镜头光晕、动态水波、跌水效果的模拟... 在原宝鸡峡渠系仿真系统的基础上,采用MultiGen Creator建模优化了模型的层次结构,解决了复杂模型的构建与控制问题,采用OpenGL与Vega相结合的视景驱动方法,实现了二维导航图到三维场景的交互控制及镜头光晕、动态水波、跌水效果的模拟,并利用Vega类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实时捕捉、三维查询、碰撞检测功能。结果表明,OpenGL与Creator/Vega结合的方法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优化了模型和驱动模块,真实再现了宝鸡峡渠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GL CREATOR VEGA 渠系仿真 碰撞检测 三维查询
下载PDF
涌泉根灌多点源交汇入渗湿润体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黎朋红 汪有科 +2 位作者 马理辉 赵颖娜 黎朋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71,共4页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涌泉根灌入渗试验,研究了多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涌泉根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涌泉根灌多点源交汇入渗孔洞处和交汇面处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交汇面处的湿润...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原状土涌泉根灌入渗试验,研究了多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涌泉根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涌泉根灌多点源交汇入渗孔洞处和交汇面处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交汇面处的湿润锋运移速度比孔洞处的快,最终交汇入渗湿润土体沿孔洞布置方向的剖面形状近似带状;在孔洞底部周围的中间区域土壤含水率等值线分布相对复杂,等值线的分布类似于地形图上的"鞍部";涌泉根灌双点源灌溉比单点源、四点源灌溉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泉根灌 多点源 交汇入渗 湿润比
下载PDF
VR技术在渠系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少军 何东健 +1 位作者 马理辉 耿楠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66,共4页
在宝鸡峡杨凌二支渠灌区数字化研究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初步构建了渠系仿真系统。提出了一种对渠道所在区域宏观表现和微观把握的方法;采用模型简化技术,解决了不规则渠道模型的构建问题;给出了水波控制、碰撞检测和速度优化方案;实现... 在宝鸡峡杨凌二支渠灌区数字化研究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初步构建了渠系仿真系统。提出了一种对渠道所在区域宏观表现和微观把握的方法;采用模型简化技术,解决了不规则渠道模型的构建问题;给出了水波控制、碰撞检测和速度优化方案;实现了漫游、查询和交互式控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 OPENGL DEM 节水农业 渠系仿真 宝鸡峡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