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t1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外泌体释放的影响
1
作者 丁琳 周燕 +2 位作者 刘珊珊 刘南池 马瑞霞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10,共5页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去乙酰化酶1(Sirt1)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外泌体释放的影响。方法将永生化小鼠足细胞MPC5分为正常糖组(5.5 mmol/L葡萄糖,A组)、高渗组(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B组)、高糖组(30.0 mmol/L...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去乙酰化酶1(Sirt1)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外泌体释放的影响。方法将永生化小鼠足细胞MPC5分为正常糖组(5.5 mmol/L葡萄糖,A组)、高渗组(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B组)、高糖组(30.0 mmol/L葡萄糖,C组)、高糖+Sirt1过表达慢病毒转染组(Sirt1过表达慢病毒转染+30.0 mmol/L葡萄糖,D组)、高糖+阴性慢病毒转染组(阴性慢病毒转染+30.0 mmol/L葡萄糖,E组)、高糖+外泌体分泌抑制剂组(GW4869+30.0 mmol/L葡萄糖,F组)6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Sirt1、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及CD63、CD81、Alix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D、E组细胞Sirt 1 mRNA表达水平,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粒子跟踪分析技术检测外泌体的粒径和浓度。结果RT-qPCR结果显示,D组足细胞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组(t=14.580,P<0.01)。纳米粒子跟踪分析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C组间足细胞Sirt1、Nephrin和Podocin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F=49.84~106.40,P<0.01);与A组相比,C组足细胞外泌体分泌显著增加(t=14.550,P<0.01),Nephrin、Podocin、Sirt1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t=7.446~15.110,P<0.01);与E组相比,D组足细胞外泌体分泌显著减少(t=74.610,P<0.01),Nephrin、Podocin、Sirt1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t=4.657~32.860,P<0.05);与C组相比,F组足细胞外泌体分泌显著减少(t=16.300,P<0.05),Nephrin、Podocin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t=3.790、8.151,P<0.01),Sirt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糖诱导的足细胞Sirt1减少可促进外泌体分泌及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糖 足细胞 外泌体 抗衰老酶1
下载PDF
犬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周宇晴 王俊丽 +9 位作者 郭凡溪 陈宝昌 武梦蓉 马瑞霞 王梦云 赵欣雨 李重阳 张冯奕弛 吾买尔江·牙合甫 余祖功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为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靶动物犬的安全性,将24只成年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倍剂量组(0.4 g/kg),3倍剂量组(1.2 g/kg),5倍剂量组(2.0 g/kg)和空白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体积同5倍剂量组),每组6只。丙氨酰谷氨酰胺... 为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靶动物犬的安全性,将24只成年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倍剂量组(0.4 g/kg),3倍剂量组(1.2 g/kg),5倍剂量组(2.0 g/kg)和空白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体积同5倍剂量组),每组6只。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用5倍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混匀后,经静脉滴注给药,滴注速度为20~30滴/min,1次/d,连用14 d。试验期间观察犬的临床表现,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尿常规指标,对空白组和5倍剂量组的犬进行大体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各剂量组犬的临床表现正常,血液生理生化和尿常规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5倍剂量组犬的大体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任何病理变化。研究表明,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以1、3、5倍剂量,经静脉滴注14 d,1次/d,对靶动物犬是安全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 静脉滴注 安全性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微生物群特征分析
3
作者 郗家慧 房广娟 +3 位作者 马瑞霞 周瑞丽 聂蓬 白仲添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n)患者的胃液微生物群组成,寻找可能与CAGn发生相关的胃液微生物群。方法选取2020—2021年到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非萎缩...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n)患者的胃液微生物群组成,寻找可能与CAGn发生相关的胃液微生物群。方法选取2020—2021年到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n)患者21例,CAGn患者27例。收集胃液标本,使用16S rRNA三代全长测序技术测定分析两组患者的胃液微生物群组成。结果CAGn组的平均年龄高于CNAGn组[(52.33±12.20)岁vs.(40.67±7.95)岁,P=0.0004]。两组患者微生物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无明显差异,微生物群整体组成较为相似。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了CNAGn组显著富集的11个属和CAGn组显著富集的2个属。结论本研究筛选出CAGn患者的差异性非幽门螺杆菌微生物,这些差异微生物可能为CAGn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胃液微生物群 16S rRNA三代全长测序
下载PDF
Sirt6与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的关系
4
作者 魏玉娇 陈超 +2 位作者 周燕 刘南池 马瑞霞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749-754,共6页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LN)病人肾组织去乙酰化酶沉默调节蛋白6(Sirt6)与足细胞损伤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及LN病人足细胞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选择初治且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LN病人70例,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LN)病人肾组织去乙酰化酶沉默调节蛋白6(Sirt6)与足细胞损伤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及LN病人足细胞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选择初治且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LN病人70例,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分为活动组47例(≥7分)、非活动组23例(<7分),另选15例因肾外伤行肾脏切除的病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全部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及足细胞的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人足细胞肾病蛋白(Nephrin)及肾组织Sirt6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光镜观察显示,LN病人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增宽,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多,且活动组变化更明显。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肾小球足突完整、排列规则,基底膜连续;LN组肾小球系膜细胞、系膜基质明显增生,基底膜不均匀增厚,足突弥漫融合甚至消失,且活动组变化更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N组足细胞Nephrin、肾组织Sirt6表达水平降低,且LN活动组较非活动组降低更明显。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肾组织Sirt6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r=-0.580,P<0.01)、红细胞沉降率(r=-0.559,P<0.01)、SLEDAI评分(r=-0.666,P<0.01)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670,P<0.01)、血清清蛋白(r=0.660,P<0.01)、足细胞Nephrin表达(r=0.954,P<0.01)呈正相关。结论LN病人肾组织Sirt6表达降低可能与其足细胞损伤及疾病活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Sirtuin 6 足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麦根区微生物分解小麦残体产生的化感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0
5
作者 马瑞霞 刘秀芬 +1 位作者 袁光林 孙思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32-639,共8页
取小麦根区土壤微生物于不同pH(5,7,8)条件下,在室内腐解成熟期麦秸。对不同时间提取物做生物活性检验,部分样品进行GC-MS测定。结果表明:酸性提取液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强弱与腐解时间有关。第... 取小麦根区土壤微生物于不同pH(5,7,8)条件下,在室内腐解成熟期麦秸。对不同时间提取物做生物活性检验,部分样品进行GC-MS测定。结果表明:酸性提取液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强弱与腐解时间有关。第1天的提取物对小麦、玉米根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第2周的提取物,以pH7时对小麦抑制最强,萌发率为零。第4周提取物pH8(A)对小麦不但无抑制作用,反而有明显的刺激作用。pH5(B)和pH7(B)样品对玉米的根和芽也表现出明显的刺激作用,差异显著性分别为P<0.01和p<O.05。GC-MS鉴定结果表明:抑制作用强的样品中,含有较多的酸,酚,醇和酮类化合物;有一定刺激作用的样品中,不含酸类,含氨及氮杂环化合物。选择若干通过GC-MS鉴定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检验,结果也证明起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主要是酚,酸,醛,酮类化合物;起刺激作用的物质,主要是一些含氮化合物,包括生物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区 土壤微生物 秸杆腐解 化感物质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瑞霞 王艳 +3 位作者 魏志敏 吕海琳 刘丽秋 关广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2型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脏的足细胞损伤及其机制。方法:高糖高脂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雷公藤甲素治疗组[DT组,200μg/(kg·d)灌胃给药],另设对照...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2型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脏的足细胞损伤及其机制。方法:高糖高脂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雷公藤甲素治疗组[DT组,200μg/(kg·d)灌胃给药],另设对照组(NC组)。8周末检测血压、血糖、肾重、肾肥大指数、24小时尿白蛋白(24UAL)、Ccr及肾组织电镜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ED-1表达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OPN、TGF-β表达的改变。结果:DM大鼠24UAL明显高于NC组(P<0.05),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大鼠24UAL明显低于DM组(P<0.05)。DM组大鼠肾小球ED-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NC组(P<0.01),雷公藤甲素治疗后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明显低于DM组(P<0.05)。DM组肾组织Nephrin表达较NC组显著降低(P<0.01),雷公藤甲素可明显恢复肾组织Nephrin表达(P<0.01)。与NC组比较,DM组肾组织OPN、TGF-β蛋白表达上调(P<0.01),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肾组织OPN、TGF-β的过度表达(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足细胞损伤,达到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糖尿病肾病 骨桥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巨噬细胞 足细胞
下载PDF
芳香羧酸铕-含氮杂环配体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瑞霞 王瑞芬 +1 位作者 王淑萍 张建军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分别以苯甲酸、苯乙酸、β-苯丙酸、苯丙烯酸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口罗啉或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合成了7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 分别以苯甲酸、苯乙酸、β-苯丙酸、苯丙烯酸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口罗啉或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合成了7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口罗啉及联吡啶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7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以phen为第二配体的4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定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羧酸配体相同,以邻菲口罗啉为第二配体的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要大于以联吡啶为第二配体的配合物的相应荧光强度。7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中,最强发射峰强度顺序为:Eu(-βPPA)3phen>Eu(BA)3phen>Eu(PLA)3phen>Eu(BA)3bipy>Eu(PLA)3bipy>Eu(CA)3phen.H2O>Eu(CA)3bipy(其中BA为苯甲酸根、PLA为苯乙酸根、β-PPA为β-苯丙酸根、CA为苯丙烯酸根、phen为1,10-邻菲口罗啉、bipy为2,2′-联吡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羧酸 三元配合物 热重 荧光光谱 稀土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马瑞霞 刘丽秋 +1 位作者 徐岩 蒋伟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2型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7)、糖尿病模型组(n=7)和雷公藤甲素治疗组[200μg/(kg·d),n=7]。治疗12周后,检测大鼠血糖、肾质量(KM)、肾肥大指数[KM...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2型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7)、糖尿病模型组(n=7)和雷公藤甲素治疗组[200μg/(kg·d),n=7]。治疗12周后,检测大鼠血糖、肾质量(KM)、肾肥大指数[KM/体质量(BM)]、血清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24h 尿白蛋白(24 h UAL)。肾组织做常规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骨桥蛋白(OP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D1)的表达,RT-PCR 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 OPN 和 MCP-1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3.89±0.51)mg/mgCr]大鼠24 h UAL 明显高于对照组[(0.47±0.10)mg/mgCr(P<0.05)],雷公藤甲素治疗组[(2.32±0.29)mg/mgCr]明显减轻24 h UAL。雷公藤甲素可明显改善肾小球硬化(GSI)及肾间质纤维化(RIFI)[GSI,雷公藤甲素:0.82±0.02比糖尿病模型组:1.06±0.05,P<0.05;RIFI,雷公藤甲素组:0.35±0.03比糖尿病模型组:0.48±0.01,P<0.05]。雷公藤甲素治疗后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肾小球 ED-1每20个视野阳性细胞每20个视野数量,雷公藤甲素:1.32±0.10/20视野比糖尿病模型组:1.96±0.12,P<0.05;肾间质 ED-1阳性细胞数,雷公藤甲素:2.05±0.19比糖尿病模型组:3.02±0.20,P<0.05]。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肾组织 MCP-1和 OPN 的过渡表达[MCP-1,雷公藤甲素:1.62±0.04比糖尿病模型组:2.80±0.06,P<0.05;OPN,雷公藤甲素:2.04±0.04比糖尿病模型组:2.52±0.05,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下调 MCP-1和 OPN 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糖尿病肾病 骨桥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小麦根区的化感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瑞霞 刘秀芬 +1 位作者 袁光林 孙思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9-451,共3页
小麦根区的化感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STUDYONTHEALLELOCHMICALSPRODUCEDBYBACTERIAANDFUNGIINRHIZOSPHEREANDTHEIRBIOACTIVITY马瑞霞刘秀芬袁光... 小麦根区的化感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STUDYONTHEALLELOCHMICALSPRODUCEDBYBACTERIAANDFUNGIINRHIZOSPHEREANDTHEIRBIOACTIVITY马瑞霞刘秀芬袁光林孙思恩MaRuxiaLiuX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区 化感物质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冬虫夏草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皮质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瑞霞 刘丽秋 周丽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皮质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探讨其对肾脏保护机制。方法将正常Wistar大鼠(50天龄)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6肾切除组和虫草制剂组。5/6肾切除组、虫草制剂组分别行5/6肾切除制备进行性肾小...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皮质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探讨其对肾脏保护机制。方法将正常Wistar大鼠(50天龄)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6肾切除组和虫草制剂组。5/6肾切除组、虫草制剂组分别行5/6肾切除制备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虫草制剂组每天给予虫草制剂(百令胶囊4g.kg-1.d-1)水提取液灌胃,进行干预治疗。第2次术后4、9w分别测定大鼠血生化指标;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胶原Ⅳ、纤维连接蛋白(FN)。结果冬虫夏草能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减少胶原Ⅳ、FN表达;减少尿蛋白排泄,增加肾组织MMP-2mRNA表达,减少TIMP-2mRNA的表达。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增加5/6肾切除大鼠肾脏MMP-2的活性和降低TIMP-2的表达,从而能增加ECM降解和减轻肾小球ECM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大部切除 冬虫夏草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夏玉米生产力和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瑞霞 张爱芹 刘文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5期171-173,共3页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在高肥水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品种(豫玉25号)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指标随密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平展型玉米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和品种与密度互作均达极显...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在高肥水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品种(豫玉25号)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指标随密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平展型玉米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和品种与密度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郑单958在9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豫玉25号在45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在最高产量时,紧凑型玉米品种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具有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数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紧凑型 平展型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108例免疫表型特征与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瑞霞 叶芳 +7 位作者 李国霞 任方刚 王宏伟 魏百合 何玉梅 甄祯 周文峰 乔振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评价免疫分型在判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8例初发AML患者骨髓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①AML患者中髓系抗原表达率以CD33(96.3%)、CD13(88.0%)、髓过氧化物酶(MPO)(88.0%)最常见,造血祖/干细胞抗... 目的评价免疫分型在判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8例初发AML患者骨髓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①AML患者中髓系抗原表达率以CD33(96.3%)、CD13(88.0%)、髓过氧化物酶(MPO)(88.0%)最常见,造血祖/干细胞抗原表达以CD38最常见,为95.4%;②有52.8%(57/108)AML患者同时伴有淋巴系抗原表达,主要为CD19、CD7、CD4,表达率分别为23.1%、21.3%、17.6%;③高、中、低危3组AML患者淋巴系抗原表达率进行比较,发现CD4、CD7低危组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均<0.01),而CD19的表达率则相反,低危组高于中、高危组(P均<0.05)。结论免疫分型在诊断AML及判断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预后 抗原分化 免疫分型
下载PDF
种子水引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马瑞霞 王彦荣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41-147,共7页
综述了种子水引发的方法、影响因素、引发的生理生化机制和对种子休眠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草类植物种子的应用和未来研究应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种子水引发 综述 草种子 种子休眠
下载PDF
虫草制剂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瑞霞 刘丽秋 +1 位作者 赵秀珍 董晖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虫草制剂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36只健康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冬虫夏草组,每组12只。模型组... 目的:观察虫草制剂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36只健康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冬虫夏草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冬虫夏草组分别行5/6肾切除,制备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正常对照组行两次手术,但不切除肾脏。冬虫夏草组在术后3d给予四川产天然冬虫夏草制剂百令胶囊4g/(kg·d)水提取液灌胃进行干预治疗。末次术后4,9周分别测定大鼠血生化;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胶原Ⅳ及纤维连接蛋白。结果:36只大鼠纳入结果分析。①虫草制剂组能够减少尿蛋白排泄(25.03±3.36)g/L,降低血胆固醇(1.38±0.21)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0.86±0.11)mmol/L,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虫草制剂组术后9周时肾小球硬化指数为30.33±7.74,与模型组44.67±9.87相比下降明显,胶原Ⅳ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也减少(P<0.05~0.01)。③虫草制剂组在术后4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mRNA表达减少为(1.668±0.355)A;术后9周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表达增加为(0.643±0.136)A,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mRNA表达减少为(1.563±0.307)A(P<0.05~0.01)。结论:虫草制剂能够减少5/6肾切除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纠正脂质代谢紊乱;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减轻肾小球硬化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延缓肾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切除术 冬虫夏草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下载PDF
宁夏地区回汉人群变应性鼻炎患者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瑞霞 杨志超 +2 位作者 侯丽 闫小会 李莹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回汉人群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与微量元素的关系,为AR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2010年6月~10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季节性AR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组,以健康志愿者103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入选对象血清中Ca、Ni...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回汉人群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与微量元素的关系,为AR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2010年6月~10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季节性AR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组,以健康志愿者103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入选对象血清中Ca、Ni、Fe、Mg、Zn、Sr、Mn、Cu、Se含量,比较回汉人群AR组和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的差异。结果回族中AR患者血清Zn、Se的含量低于对照组,Cu、Ni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汉族中AR患者Zn低于对照组,Ni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男性中AR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u、Ni增高,Zn、Se含量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女性中AR患者Cu、Ni较高,Zn、Se对照组较高(P<0.05);6~18岁年龄段,AR组与对照组相比Cu含量升高,Zn、Se含量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9~40岁年龄段,AR组与对照组相比Ni、Cu高于对照组,Zn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0岁以上年龄段AR组与对照组Ni、Cu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R组高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初步证实宁夏地区回汉人群季节性AR与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Zn、Se、Cu、Ni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民族、年龄可能是AR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因素,性别与AR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年龄因素 人种群 宁夏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下载PDF
化感物质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厌氧条件下的生长及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马瑞霞 冯怡 李萱 《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2-457,共6页
研究由秸秆腐解产生的化感物质 :阿魏酸 ( t-FA)、对羟基苯甲酸 ( p-HA)和苯甲酸 ( BA)在不同浓度下对厌氧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 ( Bacillussubtilis)的生长及其反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浓度的阿魏酸 ( 5.1 5、2 .58、0 .2 6mmol... 研究由秸秆腐解产生的化感物质 :阿魏酸 ( t-FA)、对羟基苯甲酸 ( p-HA)和苯甲酸 ( BA)在不同浓度下对厌氧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 ( Bacillussubtilis)的生长及其反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浓度的阿魏酸 ( 5.1 5、2 .58、0 .2 6mmol/L)均表现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羟基苯甲酸 ( 0 .3 6、3 .62、7.2 4 mmol/L )对生长影响不明显。 8.1 9mmol/L和 4 .0 9mmol/L的苯甲酸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而 0 .4 1 mmol/L的苯甲酸与对照无差别。实验表明枯草芽孢秆菌不仅能转化 NO- 3生成 NO- 2 ,而且还能转化 NO- 2 生成 N2 O。 3种化感物质对 NO- 3的转化均表现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阿魏酸 >对羟基苯甲酸 >苯甲酸。高浓度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阿魏酸在 5.1 5mmol/L和 2 .58mmol/L浓度下 ,其抑制作用的差异显著性分别为 P<0 .0 1 ,P<0 .0 5。 NO- 2 的生成与 NO- 3的减少相互有关联 ,第 3天测定时 ,各处理中NO- 3急剧减少 ,而 NO- 2 急剧增加。在阿魏酸、苯甲酸处理中的 NO- 2 积累高峰在第 3天、第 4天 ,然后下降。而在对羟基苯甲酸的处理中 NO- 2 的积累一直上升 ,在第 6天的观察中仍未出现下降趋势。 3种化感物质均能抑制 N2 O的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物质 枯草芽孢杆菌 硝化作用 秸杆还用
下载PDF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瑞霞 刘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52-456,共5页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玉米面3%,麦麸3%,酵母粉0.4%,KH2PO40.25%,MgSO40.1%,ZnSO40.05%,CaSO40.05%,起始pH为6~7。最适摇...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玉米面3%,麦麸3%,酵母粉0.4%,KH2PO40.25%,MgSO40.1%,ZnSO40.05%,CaSO40.05%,起始pH为6~7。最适摇瓶培养条件为装液量80mL/250mL,摇床转速150r/min,接种量10%,培养周期为6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液体菌种 培养基 培养条件
下载PDF
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骨桥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瑞霞 邵乐平 +2 位作者 李玉山 蒋伟 刘丽秋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T2DM)肾脏骨桥蛋白(OP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M模型组和缬沙坦治疗组[25mg/(kg·d)]。高脂、高糖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模型。缬...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T2DM)肾脏骨桥蛋白(OP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M模型组和缬沙坦治疗组[25mg/(kg·d)]。高脂、高糖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模型。缬沙坦治疗12周末,测定血压、血糖、尿白蛋白(UAL)排泄量;应用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肾组织BMP-7、OPN、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UAL及肾组织ED-1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BMP-7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调(P<0.01),而OPN、纤连蛋白及TGF-β-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缬沙坦干预后明显减少UAL的排泄(P<0.01),并显著抑制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及TGF-β_1、OPN和纤连蛋白过度表达(P<0.05),同时上调BMP-7的表达(P<0.01)。结论缬沙坦减少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对糖尿病性肾病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_1和OPN及恢复BMP-7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糖尿病性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态发生蛋白-7 骨桥蛋白质
下载PDF
芦荟茎尖离体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瑞霞 张坤朋 路志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1173-1173,1277,共2页
以库拉索芦荟为试验材料、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 ,进行芦荟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适宜芦荟茎尖诱导分化的培养基为MS + 6-BA 3 .0mg/L +NAA 0 .1mg/L ;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2 .0mg/L +NAA 0 .2mg/L ;生根培养基为 ... 以库拉索芦荟为试验材料、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 ,进行芦荟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适宜芦荟茎尖诱导分化的培养基为MS + 6-BA 3 .0mg/L +NAA 0 .1mg/L ;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2 .0mg/L +NAA 0 .2mg/L ;生根培养基为 1/2MS +IBA 2 .0mg/L +NAA 0 .3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茎尖 离体培养 快繁技术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血浆NO和ET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瑞霞 傅增泮 +1 位作者 伦立民 聂晶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59-262,共4页
①目的 探讨高血压 (EH)病人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②方法采用比色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对 4 8例EH病人和 30例正常人的血浆NO ,ET水平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分别进行检测。③... ①目的 探讨高血压 (EH)病人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②方法采用比色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对 4 8例EH病人和 30例正常人的血浆NO ,ET水平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分别进行检测。③结果 EH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ET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随着血压的升高 ,血浆NO ,ET水平变化愈显著 (F =5 .34,6 .0 1,q =3.6 7~ 5 .4 1,P <0 .0 5 ,0 .0 1)。当出现左房扩大 (LAE)或左室肥厚 (LVH)时 ,血浆NO水平进一步降低 ,而血浆ET水平则进一步升高 (F =5 .2 5 ,6 .86 ,q =3.4 9~ 5 .78,P <0 .0 5 ,0 .0 1)。EH早期出现左室舒张功能损害 ,表现为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升高 (F=3.2 8,q =4 .2 5 ,P <0 .0 5 ) ,E峰及E/A比值降低 (F =4 .0 6 ,3.6 5 ,q =3.87,4 .0 8,P <0 .0 5 )。当出现LVH时 ,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加重。血浆NO水平与E/A比值呈正相关关系 (r =0 .5 1,P <0 .0 0 1) ,与左室质量指数 (LVMI)及收室收缩末期左房内径 (LAD)呈负相关关系 (r =- 0 .38,- 0 .2 6 ,P <0 .0 5 ) ;血浆ET水平与LVMI ,LAD呈正相关 (r =0 .4 8,0 .2 9,P <0 .0 5 ) ,与E/A比值呈负相关 (r =- 0 .31,P <0 .0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血浆N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室功能 肥大 左心室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