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灌溉机井水电转换系数精准估算实施方案研究
1
作者 范雷雷 马素英 +2 位作者 魏飒 马艳宝 陈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以电折水”是河北省计量农业地下水开采量的主要方法,准确估算地区机井水电转换系数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典型地区113眼农用灌溉机井相关监测资料,在确定水电转换系数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 “以电折水”是河北省计量农业地下水开采量的主要方法,准确估算地区机井水电转换系数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典型地区113眼农用灌溉机井相关监测资料,在确定水电转换系数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全省地下水埋深与机井分布变化情况,从监测机井的空间布设和监测频次的合理选取等方面提出区域系数精准估算实施方案。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埋深对水电转换系数影响程度较大,且呈负相关关系;从地域空间尺度提出了全省不同地区出水量计量允许误差分别在1%~5%时的监测机井合理布设方案,水位降幅越大,监测机井越多,反之亦然;根据年内地下水位下降和上升期间降/增幅变化需求,通过增设监测频次等手段保证年内时间尺度上系数的准确性。从点到面,实现全省机井水电转换系数的分区、分时精准管控,进而提高农业用水量的精准计量。研究成果为河北省在计量设施不充分地区推进“以电折水”计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关于“以电折水系数”精度研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转化系数 通径分析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精准估算
下载PDF
平山县再生水利用配置措施体系研究
2
作者 魏飒 马素英 +3 位作者 付银环 郝庆宏 范雷雷 马艳宝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10期19-23,共5页
针对平山县再生水利用现状存在的系统规划尚需优化、配置管理尚待完善、输配设施尚需完善等问题,文章通过现状和拟建的污水处理厂工程布置及其布局构建了平山县再生水利用配置体系,提出了再生水利用配置系统方案。提出的“七点、两带、... 针对平山县再生水利用现状存在的系统规划尚需优化、配置管理尚待完善、输配设施尚需完善等问题,文章通过现状和拟建的污水处理厂工程布置及其布局构建了平山县再生水利用配置体系,提出了再生水利用配置系统方案。提出的“七点、两带、三片区”的再生水利用配置布局为平山县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指出了方向,确立的“规划目标明确、配置方式创新、配置领域拓展、产输设施完善、激励政策健全”的再生水利用配置体系可为其他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利用 配置管理 措施体系
下载PDF
不同灌溉量与施氮量下稻田裸地氮素运移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艳宝 童菊秀 +1 位作者 马越 刘聪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2-66,73,共6页
为了优化水稻田的灌溉与氮肥管理,基于不同灌溉水量与氮肥处理条件,在5块农田中开展了野外裸地氮素运移试验,分析了不同田块地表水与土壤水中三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铵态氮(NH_(4)^(+)-N)在每次施氮肥后浓度会迅速增高,随... 为了优化水稻田的灌溉与氮肥管理,基于不同灌溉水量与氮肥处理条件,在5块农田中开展了野外裸地氮素运移试验,分析了不同田块地表水与土壤水中三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铵态氮(NH_(4)^(+)-N)在每次施氮肥后浓度会迅速增高,随后降低;硝态氮(NO_(3)^(-)-N)在施氮肥及减少灌溉量后浓度会有明显的增高,在每次施氮肥后3 d内各田块地表水NO_(3)^(-)-N浓度均低于NH_(4)^(+)-N浓度,地表水NO_(3)^(-)-N浓度峰值产生时间也滞后于NH_(4)^(+)-N;晒田前,土壤水总氮(TN)与土壤水NH_(4)^(+)-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似,NH_(4)^(+)-N是TN的主要成分;晒田后,地表水与土壤水TN与NO_(3)^(-)-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似,NO_(3)^(-)-N是TN的主要成分。在田1~田5中,田4的水肥模式(施氮量429.3 kg/hm^(2),灌溉量8587.5 m^(3)/hm^(2),追肥比6∶4)比较适合当地水稻的生长,不仅节约了资源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节水灌溉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土壤水 氮素浓度 灌溉量 施氮量
下载PDF
进水C/N与运行水位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影响
4
作者 马越 童菊秀 +1 位作者 马艳宝 席天一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为了研究进水C/N与运行水位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在4种C/N进水(2/1、4/1、8/1、12/1)和3种运行水位(60、40和20 cm)条件下,开展了12组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试验,分析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沿程(50、30 cm和出水口处)的脱氮效... 为了研究进水C/N与运行水位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在4种C/N进水(2/1、4/1、8/1、12/1)和3种运行水位(60、40和20 cm)条件下,开展了12组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试验,分析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沿程(50、30 cm和出水口处)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C/N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总氮(TN)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在C/N=4/1时,3种运行水位下NH_(4)^(+)-N、NO_(3)^(-)-N和TN在沿程的去除率均最高;当C/N=4/1,运行水位为40 cm时,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沿程的三氮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8.16±1.10)%、(82.84±10.55)%和(85.92±8.34)%,此时的C/N与运行水位为三氮去除效果的最优组合;运行水位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NH_(4)^(+)-N和NO_(3)^(-)-N的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运行水位为60 cm时,氮素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上部50~60 cm;运行水位为40 cm时,氮素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上部30~40 cm,30 cm至出水口处三氮浓度变化较小。并且30 cm和出水口处三氮浓度变化较60 cm时稳定,可见适当提高C/N和降低运行水位有利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素的去除。该研究结果可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最佳脱氮效果的条件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氮素 C/N 运行水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