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评估及其与疾病进程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李静 马芹 路磊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评估价值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胸部CT检查显示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将其分为淋巴结肿大组(35例,短径>10... 目的:探讨胸部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评估价值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胸部CT检查显示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将其分为淋巴结肿大组(35例,短径>10 mm)和非淋巴结肿大组(35例,短径<8 mm)。采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并进行对比,将上述指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淋巴结肿大的危险因素,分析典型病例的影像学图像。结果:淋巴结肿大组患者关节炎的发生率高于非淋巴结肿大组,肾损害的发生率低于非淋巴结肿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9、4.884,P<0.05);淋巴结肿大组患者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淋巴结肿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0、5.040、5.833,P<0.05),白细胞计数(WBC),补体C3和C4水平均低于非淋巴结肿大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G(IgG)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高于非淋巴结肿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79、20.791、26.192、16.173、41.142、10.0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补体C3、IgG及SLEDAI评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淋巴结肿大的危险因素(OR=3.034、2.721、1.127,P<0.05),而年龄大、肾损害为保护因素(OR=0.259、0.254,P<0.05)。结论:淋巴结肿大的出现预示着患者的疾病进展的过程中发生多系统损害的风险较大,且病情活动度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淋巴结肿大 评估 疾病进程
下载PDF
房屋结构安全检测鉴定及结构加固的相关研究
2
作者 马芹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逐年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住宅建设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相关单位应当重视针对房屋结构开展安全检测鉴定工作,有利于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与经济效益,依...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逐年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住宅建设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相关单位应当重视针对房屋结构开展安全检测鉴定工作,有利于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与经济效益,依托先进的施工技术对房屋结构进行加固,有利于优化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结构 安全检测 鉴定 结构加固
下载PDF
砌体结构老旧房屋的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探讨
3
作者 马芹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4期187-189,共3页
我国受限于环保与建筑用地紧张问题,对既有建筑维护维修与加固改造逐渐更为重视,通过对老旧房屋进行检测鉴定,确定加固方案,保证工程质量符合使用需求。为此,本文以历城路86号1#楼为例,简要分析砌体结构老旧房屋的现场测绘及检测鉴定结... 我国受限于环保与建筑用地紧张问题,对既有建筑维护维修与加固改造逐渐更为重视,通过对老旧房屋进行检测鉴定,确定加固方案,保证工程质量符合使用需求。为此,本文以历城路86号1#楼为例,简要分析砌体结构老旧房屋的现场测绘及检测鉴定结果,以此为基础,提出加固处理方案,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解决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老旧房屋 检测鉴定 加固处理
下载PDF
β-咔啉杂合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4
作者 陈亮 郭亮 +3 位作者 肖艳博 马芹 陈伟 张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1-889,共9页
以L-色氨酸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氧化脱羧、N^(9)-烷基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一系列β-咔啉杂合咪唑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结构。采用MTT(噻唑蓝)法检测了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B... 以L-色氨酸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氧化脱羧、N^(9)-烷基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一系列β-咔啉杂合咪唑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结构。采用MTT(噻唑蓝)法检测了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BGC-823)、结肠癌细胞(CT-26)、肝癌细胞(Bel-740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这5种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了中等及优良的抑制活性。特别是3-苄基-11-(3-苯基丙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r)对CT-26、Bel-7402和MCF-7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较高,对应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9.5±0.4)、(7.4±0.3)和(8.8±0.6)µmol/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苄基-11-甲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a)、3-苄基-11-丁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f)和Ⅴr与VEGFR^(2)激酶的多个氨基酸残基具有良好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咔啉杂合咪唑 合成 抗肿瘤 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医药原料
原文传递
一株肉种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5
作者 汪建华 马芹 +8 位作者 王胜 刘丹丹 许明清 赵杰 张中波 邹志强 刘子涵 魏书强 李玉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探究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鸡的致病力,试验采集疑似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死肉种鸡肝脏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与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及药敏试验,并将分离菌株在SPF鸡、樱桃谷鸭上进行致病性试验... 为探究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鸡的致病力,试验采集疑似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死肉种鸡肝脏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与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及药敏试验,并将分离菌株在SPF鸡、樱桃谷鸭上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该菌株与鸭源、鸡源、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相似性分别为99.24%~99.47%、99.16%~99.31%、99.04%~99.20%;该分离株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多黏菌素B和多西环素较为敏感,对SPF鸡致病性较弱,可引起一过性精神沉郁和泡沫粪,对樱桃谷鸭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死亡和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研究表明分离的肉种鸡源RA对鸡致病力相对较弱,结果为临床鸡群感染RA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种鸡 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原文传递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价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芹 张会来 +3 位作者 王华庆 陈青青 刘霞 侯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2月至2008年4月收治143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2月至2008年4月收治143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不同ALC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将14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高ALC(ALC≥1.0×109/L)组和低ALC(ALC<1.0×109/L)组,低ALC组患者常伴随B症状、高IPI评分、Ann Arbor分期较晚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P<0.05)。而且高ALC组患者的缓解率比低ALC组高(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ALC<1.0×109/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因素。ALC降低组常伴有Ann Arbor分期的升高。结论:ALC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新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数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宜昌地区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马芹 周宜兰 +2 位作者 何晓雯 王娟 易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3003-3004,共2页
目的:了解宜昌地区妇产科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流行性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支原体鉴定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464例患者中有240例培养出支原体,占51.72%;UU单项阳性178例,阳性率38.36%... 目的:了解宜昌地区妇产科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流行性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支原体鉴定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464例患者中有240例培养出支原体,占51.72%;UU单项阳性178例,阳性率38.36%,MH单项阳性6例,阳性率1.29%,UU、MH混合感染56例,阳性率12.07%;药敏结果显示,首选药物为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其次为四环素。结论:UU和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加强实验室监测,对防止支原体耐药株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新兵心理筛查复检要慎重
8
作者 李君 马芹 +1 位作者 徐玲 朱克(图) 《解放军健康》 2024年第1期33-33,共1页
新兵心理筛查复检,关系每名新兵进退去留,必须慎之又慎。特别是随着训练难度持续提升,新兵中认为军营生活单调、存在心理脆弱、具有潜在抑郁焦虑发作风险者出现不适症状。那么,新兵心理筛查复检,该把握哪些问题?
关键词 心理筛查 军营生活 心理脆弱 不适症状 抑郁焦虑 新兵 复检 持续提升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的检测方法及治疗方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马芹 刘克平 叶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543-2544,共2页
目的:探讨BV Blue快速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BV Blue快速诊断试验与常规检查BV的Amsel金标准法以及4种给药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效果。方法:采用BV Blue快速诊断试验和Amsel金标准法对324份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 目的:探讨BV Blue快速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BV Blue快速诊断试验与常规检查BV的Amsel金标准法以及4种给药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效果。方法:采用BV Blue快速诊断试验和Amsel金标准法对324份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检测,并将196例阳性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A组保妇康栓、B组双唑泰栓、C组环丙沙星栓和D组裸花紫珠栓治疗后进行分析。结果:采用BV Blue法检测阳性率为31.2%,Amsel法检测阳性率为29.4%,两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方案疗效最好,且复发率低。结论:BV Blue法快速检测为一种较好的BV诊断方法,其简便有效,适宜临床推广使用;保妇康栓不仅疗效好,复发率低,副作用小,还解决了临床上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BV Blue诊断试验 Amsel金标准法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特点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芹 徐建华 +2 位作者 王芬 徐胜前 连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19例CTD-IL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A组)和无合并感染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等...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19例CTD-IL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A组)和无合并感染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等指标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CTD—ILD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3.38%(95/219例),其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系统性血管炎(SV)最为多见;A组出现呼吸衰竭明显高于B组(P〈0.05),死亡5例,均为感染组。(2)A组发热、咳痰;血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铁蛋白升高;中重度限制性通气障碍及大剂量激素使用均明显高于B组且与肺部感染呈正相关(P均(0.05);淋巴细胞数、白蛋白和血氧分压(PO:)明显低于B组,与肺部感染呈负相关(P均〈0.05);两组肺部HRCT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3)病毒感染22例(23.2%),痰培养阳性率18例(18.9%,革兰氏阴性杆菌14例、真菌4例)。(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咳嗽咳痰、CRP升高、淋巴细胞及白蛋白降低是诊断CTD—ILD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CTD—ILD易合并肺部感染,且明显增加肺功能损伤、呼吸衰竭及死亡的发生。淋巴细胞减少、白蛋白降低及CRP升高是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病 肺部感染
下载PDF
紧密纺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芹 刘学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69,76,共4页
为更好地了解紧密纺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对相同规格的紧密纺棉织物和普通环锭纺棉织物进行了强伸度、耐磨性、透气性、折皱回复性、抗起毛起球性、吸湿性等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紧密纺织物具有良好的强度和伸长变形能... 为更好地了解紧密纺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对相同规格的紧密纺棉织物和普通环锭纺棉织物进行了强伸度、耐磨性、透气性、折皱回复性、抗起毛起球性、吸湿性等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紧密纺织物具有良好的强度和伸长变形能力,其耐磨性、透气性、折皱回复性、抗起毛起球性均明显优于普通环锭纺织物,但其吸湿性有所降低。紧密纺织物因具有坚牢、耐磨、光洁、抗皱、透气等特点,适合开发高档男式衬衣面料和床上用品面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纺织物 普通环锭纺织物 服用性能 测试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益心舒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芹 柳景华 +6 位作者 朱华刚 陈欣 刑倩倩 王丹丹 王美嘉 刘睿茜 陈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YXSC)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35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YXSC,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6个月...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YXSC)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35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YXSC,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84%(P>0.05);两组均有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作用(P<0.01);治疗组对改善临床心悸、气短、乏力症候,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YXSC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动脉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动脉硬化 益心舒胶囊
下载PDF
织造过程中经纱所受摩擦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芹 刘学锋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21,共3页
分析织造过程中经纱所受摩擦作用。通过分析织造过程中4个区域中经纱所受的摩擦作用以及不同组织织物在开口过程中经纱间的摩擦作用,认为:经纱所受的摩擦主要来源于开口过程中经纱与经纱之间的摩擦,而且主要是后部梭口的经纱间摩擦。使... 分析织造过程中经纱所受摩擦作用。通过分析织造过程中4个区域中经纱所受的摩擦作用以及不同组织织物在开口过程中经纱间的摩擦作用,认为:经纱所受的摩擦主要来源于开口过程中经纱与经纱之间的摩擦,而且主要是后部梭口的经纱间摩擦。使用多页综框织造时,运动的经纱与同层经纱间摩擦次数较多,在每次开口时经纱所受到的平均摩擦次数也较多;采用复列式综织造高密织物时,经纱要受到同页综框不同列综丝上经纱的摩擦,该摩擦易造成断头。要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开口过程中经纱之间的相互摩擦,同时提高原纱质量和经纱织前准备质量,才能有效减少经纱断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造 经纱 摩擦作用 综框 开口运动 断头
下载PDF
不同混纺比水溶性维纶纱线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芹 陈理 高秀丽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0,共3页
分析对比不同混纺比水溶性维纶混纺纱线的性能指标。对3种混纺比的29tex和14.5tex棉水溶性维纶混纺纱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与同号纯棉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V 65/35纱各项指标均较好,C/V 85/15纱指标较差,纯棉纱断裂伸长率和耐磨... 分析对比不同混纺比水溶性维纶混纺纱线的性能指标。对3种混纺比的29tex和14.5tex棉水溶性维纶混纺纱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与同号纯棉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V 65/35纱各项指标均较好,C/V 85/15纱指标较差,纯棉纱断裂伸长率和耐磨次数较低。认为:应根据成品质量和风格要求,在成本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水溶性维纶的混纺比,有利于提高水溶性维纶混纺纱的织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维纶 混纺纱 混纺比 毛羽指数 耐磨次数
下载PDF
Outlast粘胶纤维织物的设计与生产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芹 周蓉 朱彩红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1,共3页
总结Outlast粘胶纤维织物的设计与生产过程。针对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的特点,选用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竹浆纤维、涤纶三种纤维混纺开发了凉爽型衬衣织物。通过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用低车速、低张力以减少纱线断头及条干恶化,保证纱线... 总结Outlast粘胶纤维织物的设计与生产过程。针对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的特点,选用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竹浆纤维、涤纶三种纤维混纺开发了凉爽型衬衣织物。通过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用低车速、低张力以减少纱线断头及条干恶化,保证纱线通道平整、光滑以避免微胶囊破裂,合理控制车间温湿度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得织机效率达85%以上,织制的织物穿着舒适、美观,达到了设计及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 竹浆纤维 涤纶 凉爽型织物 微胶囊 温湿度 织机效率
下载PDF
生态生产力研究中的问题探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芹 范燕宁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74,共5页
生态生产力理论是生态危机催生下的生产力研究中新的理论课题。生态生产力概念提出以来,以这一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学者们对生态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基本特点、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 生态生产力理论是生态危机催生下的生产力研究中新的理论课题。生态生产力概念提出以来,以这一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学者们对生态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基本特点、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其研究逐渐深入化、系统化。然而对于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其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生态生产力概念界定不统一,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定位不清等,弄清这些问题是生态生产力理论科学、健康发展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产力 生态生产力 传统生产力 自然 概念界定 理论定位
下载PDF
紧密纱上浆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芹 刘学锋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13-15,共3页
针对生产中紧密纱上浆率偏大,造成浆纱大量断头、坯布丰满度降低的问题,通过大量的上浆试验和纱线性能测试分析,比较了传统环锭纱和紧密纱上浆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设备和上浆工艺条件下,紧密纱上浆率比传统环锭纱小1%~3.5%;要... 针对生产中紧密纱上浆率偏大,造成浆纱大量断头、坯布丰满度降低的问题,通过大量的上浆试验和纱线性能测试分析,比较了传统环锭纱和紧密纱上浆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设备和上浆工艺条件下,紧密纱上浆率比传统环锭纱小1%~3.5%;要达到同样满足织造要求的浆纱强度和纱线毛羽贴伏效果,紧密纱的上浆率可比传统环锭纱降低5%~6%左右,节约浆料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纱 浆料配方 浆纱性能 浆液质量分数 上浆率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相关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芹 徐建华 肖会 《安徽医学》 2016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有40%的RA患者出现关节外的表现,包括肺部、心血管、肾脏、眼科、骨骼和神经障碍。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有40%的RA患者出现关节外的表现,包括肺部、心血管、肾脏、眼科、骨骼和神经障碍。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是常见肺部受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 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风险因素
下载PDF
Outlast改性腈纶织物的设计与生产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芹 周蓉 朱彩红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3,共3页
探讨Outlast改性腈纶织物的生产要点。采用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根据纤维和纱线的性能特点,合理设置各工序工艺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静电现象严重、微胶囊磨损易破裂、毛羽增加等问题,使织机效率达90%... 探讨Outlast改性腈纶织物的生产要点。采用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根据纤维和纱线的性能特点,合理设置各工序工艺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静电现象严重、微胶囊磨损易破裂、毛羽增加等问题,使织机效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 微胶囊 静电 毛羽 浆纱 喷气织机 温湿度
下载PDF
棕背䶄性别的快速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芹 王元智 +3 位作者 陆涛峰 李智昊 杨春文 陈洪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99,107,共5页
目的野生棕背因其活动敏捷、性情凶猛、不易抓取,很难从外表对其性别做出准确判断,影响分笼及后期的实验室繁育,拟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性别鉴定方法。方法以棕背的新鲜被毛为材料,Chelex-100提取毛囊DNA,利用PCR技术分别扩... 目的野生棕背因其活动敏捷、性情凶猛、不易抓取,很难从外表对其性别做出准确判断,影响分笼及后期的实验室繁育,拟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性别鉴定方法。方法以棕背的新鲜被毛为材料,Chelex-100提取毛囊DNA,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锌指结构基因(ZFY/ZFX)片段和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SRY)片段,并建立双重PCR扩增方法。结果雄性棕背扩增出ZFY/ZFX和SRY两个基因片段,而雌性棕背只扩增出ZFY/ZFX基因片段。利用这种方法对23只棕背、10只Wistar大鼠和8只BALB/c小鼠进行性别鉴定,扩增结果与表型判断和解剖结果一致。结论以被毛为实验材料,减少了对棕背的惊吓和损伤;建立的双重PCR扩增方法准确、快速,可应用于鼠的性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 SRY基因 ZFY/ZFX基因 PCR扩增 性别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