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半夏牡蛎汤”辨体质加减辅助治疗淋巴瘤79例近远期疗效研究
1
作者 代兴斌 孔德丽 +9 位作者 王鑫研 周强 付佳玉 周居立 徐祖琼 庞洁 马邦云 姜鹏君 孙雪梅 王志清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以证素分析为指导辨病拟方结合辨体质化裁辅助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证素分析方法对淋巴瘤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淋巴瘤病位、病性等证素的分布规律,据此拟定基本方,临证结合辨体质加减辅助治疗淋巴瘤患者。选择... 目的:观察以证素分析为指导辨病拟方结合辨体质化裁辅助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证素分析方法对淋巴瘤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淋巴瘤病位、病性等证素的分布规律,据此拟定基本方,临证结合辨体质加减辅助治疗淋巴瘤患者。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年龄、体力状态、脏器功能等采取R-CHOP方案或R-miniCHOP方案行免疫化疗,根据患者意愿,愿意加用中药(基本方结合辨体质化裁)治疗者为治疗组,仅接受化疗者为对照组,最终纳入分析的治疗组有79例,对照组有74例,2组一般资料均衡。2组患者均以完成1个化疗周期(21d)为1个疗程,均规律完成3~4个周期化疗,治疗组患者同期连续服用中药汤剂。比较2组患者完成3~4个疗程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化疗期间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随访至2023年5月31日,比较组间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结果:通过文献检索,纳入26篇文献报道的290例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病位证素出现总频次为287次,脾、肾病位出现频率分别为26.13%、25.09%,分列前2位;病性证素出现总频次为481次,其中邪实因素343次,正虚因素138次,邪实因素中出现频率大于20%的因素依次为痰湿、血瘀,正虚因素中出现频率大于30%的因素依次为气虚、阴虚、血虚。根据文献研究结果,拟定具有化痰散结、祛瘀解毒作用的半夏牡蛎汤治疗淋巴瘤,并根据患者体质类型进行加减以兼顾正虚证素。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6.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7%(P=0.045);治疗组患者3~4级恶心呕吐、便秘、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0.535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6.48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文献对淋巴瘤患者进行证素分析,拟定具有化痰散结、祛瘀解毒作用的半夏牡蛎汤并结合体质化裁辅助治疗淋巴瘤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减轻化疗造成的恶心呕吐、便秘、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增效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半夏牡蛎汤 证素 辨病 近期疗效 化疗 不良反应 生存率
下载PDF
淋巴瘤证型及其“痰瘀”证素与趋化因子及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代兴斌 王鑫研 +9 位作者 孔德丽 周强 付佳玉 周居立 徐祖琼 庞洁 马邦云 滕凤猛 孙雪梅 姜鹏君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分析淋巴瘤证型和主要病性证素“痰瘀”与常见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淋巴瘤“痰瘀”证素的现代科学本质。方法选择198例淋巴瘤患者,统计并分析不同证型患者趋化因子及受体(CXCL2、CXCR2、CXCL8、CXCL12、CXC... 目的分析淋巴瘤证型和主要病性证素“痰瘀”与常见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淋巴瘤“痰瘀”证素的现代科学本质。方法选择198例淋巴瘤患者,统计并分析不同证型患者趋化因子及受体(CXCL2、CXCR2、CXCL8、CXCL12、CXCR4)和凝血指标(PT、APTT、FIB、FDP、D-D)水平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痰”、“瘀”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XCL2、CXCR2、CXCR4、CXCL8、PT、APTT、FIB、FDP、D-D在不同证型中均有差异(P<0.05),在痰瘀互结证型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CXCL12在不同证型之间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是淋巴瘤最主要的病性证素,其中CXCR2、CXCR4、D-D、FIB对“痰”有影响,D-D与“瘀”有密切相关性。结论淋巴瘤证型、“痰瘀”证素与常见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凝血指标具有明确相关性,趋化因子和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淋巴瘤“痰瘀”证素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趋化因子 痰瘀理论 凝血功能 证素
下载PDF
非感染性腹泻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马邦云 徐斌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4期96-99,共4页
通过阐述非感染性腹泻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中、西医治疗本病的方法,认为中、西医治疗本病各有特色及优势,临床治疗本病时要综合利用二者的优势,取长补短,并多开展特色性治疗。
关键词 非感染性腹泻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趋化、管腔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静宇 马邦云 +2 位作者 王梦亚 代兴斌 孙雪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43-148,I0001,共7页
目的研究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在体外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株HL-60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的影响;随后以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的培养上清对人脐静脉... 目的研究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在体外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株HL-60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的影响;随后以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的培养上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诱导培养,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进行干预,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趋化、管腔形成能力的变化,从而揭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趋化、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L-60以及HUVEC细胞,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进行相应实验;首先将不同浓度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在体外分别用于干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干预时间达48 h后,采用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对HL-60以及HUVE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根据MTT实验的数据提示,选择适宜终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与HL-60细胞培养上清进行混合制备含药条件培养基用于干预HUVEC细胞,并分别运用划痕迁移、Transwell小室趋化以及Matrigel胶小管形成等实验方法观察HUVEC细胞经干预后的迁移、趋化效应以及成管能力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干预48 h后能够分别显著抑制HL-60以及HUVEC细胞的增殖(P<0.01),并且这种增殖抑制效应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并且在HL-60和HUVEC两种细胞之间存在差异性细胞毒作用,即对HUVEC细胞的增殖抑制显著高于HL-60细胞(P<0.01);不同终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对由HL-60细胞上清诱导培养的HUVEC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细胞迁移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细胞Transwell小室趋化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终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可显著降低HL-60细胞上清诱导培养的HUVEC细胞的趋化性(P<0.05);HUVEC细胞小管形成连接点、分支数量等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小管形成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HUVEC细胞生成小管的连接点及分支数量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可抑制HL-60及HUVEC细胞的增殖,并存在差异细胞毒作用,提示该复方可能具有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肿瘤血管形成的效应,而这种效应的产生可能与其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趋化及成管能力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鳖甲汤加减方 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抗肿瘤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证思路撷要 被引量:5
5
作者 欧田田 马邦云 +1 位作者 代兴斌 孙雪梅 《江苏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52-55,共4页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群体具有较为显著的特殊性,多数患者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发病常伴各种染色体不良预后核型以及多种耐药基因表达,造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耐受性低下。我们首次提出节拍式化疗结合升麻鳖甲汤加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群体具有较为显著的特殊性,多数患者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发病常伴各种染色体不良预后核型以及多种耐药基因表达,造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耐受性低下。我们首次提出节拍式化疗结合升麻鳖甲汤加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根据子午流注疗法,强调患者状态调整、适时服药,同时把中医体质思想渗透到辨证论治体系中,从而指导合理科学用药。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该治疗方案使广大患者获益,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升麻鳖甲汤 子午流注疗法 中医病机 分期论治 老年人 依托泊苷 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代会博 马邦云 +2 位作者 张弘 王梦亚 孙雪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升麻鳖甲汤加减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0、2、4、6、8、10mg/ml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干预HL-60细胞24h、48h、72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最佳实验时间和药物浓度。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5×10~... 目的探讨升麻鳖甲汤加减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0、2、4、6、8、10mg/ml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干预HL-60细胞24h、48h、72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最佳实验时间和药物浓度。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5×10~5个/ml,按每孔2ml体积种入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筛选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设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筛选得出的最佳实验时间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Heochest 33258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得出24h为最佳作用时间,升麻鳖甲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干预浓度分别为4、6、8mg/ml。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P<0.05);Heochest 33258染色和Annexin V/PI检测结果均显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各剂量组可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同时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各剂量组可呈浓度依赖性阻滞细胞周期升高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P<0.05)。结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可通过阻滞HL-60细胞细胞周期、诱导其线粒体膜电位的丢失引发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可能与调控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鳖甲汤加减方 急性髓系白血病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线粒体膜电位 MAP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eta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衍东 马邦云 +1 位作者 王梦亚 孙雪梅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2001-2006,203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复方黄黛片的方案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查找与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复方黄黛片的方案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查找与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关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0评价标准和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共计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共498例患者。结果: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目前常用治疗方案比较,在完全缓解、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早期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的RR及其95%CI分别1.64(0.53,5.05)、2.91(-4.55,10.38)、0.98(0.39,2.44);同时也对药物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在肝功能异常、胃肠反应、皮疹方面比较,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评价指标的RR及其95%CI分别为0.98(0.39,2.44)、1.08(0.74,1.57)、0.75(0.38,1.48);在凝血功能异常方面,其RR及95%CI分别为0.12(0.02,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未提高治疗有效性或减少治疗相关肝功能异常、胃肠反应、皮疹的作用;但可降低患者治疗相关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黛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钱树树 张弘 +3 位作者 代会博 马邦云 沙小草 孙雪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7-250,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浆细胞疾病,是目前全球第二高发的血液系统肿瘤。骨痛是MM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大约2/3的MM患者因骨痛就诊,80%的MM患者确诊时即出现骨质疏松及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浆细胞疾病,是目前全球第二高发的血液系统肿瘤。骨痛是MM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大约2/3的MM患者因骨痛就诊,80%的MM患者确诊时即出现骨质疏松及病理性骨折等骨骼病变,即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ultiple myeloma bone disease,MBD)[1]。40%~50%的MM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发生病理性骨折,死亡风险较无骨折患者增加了20%以上[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骨折 骨骼病变 疾病进程 死亡风险 多发性骨髓瘤 骨质疏松 骨痛 血液系统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