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森林小麂的空间分布及活动节律的区域性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钲焱 李佳琦 +6 位作者 万雅琼 李言阔 单继红 王振宇 邵瑞清 张超 李笑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小麂(Muntiacus reevesi)是偶蹄目鹿科麂属动物,在我国种群数量丰富,分布广泛,但关于小麂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及活动节律的差异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掌握小麂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桃红... 小麂(Muntiacus reevesi)是偶蹄目鹿科麂属动物,在我国种群数量丰富,分布广泛,但关于小麂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及活动节律的差异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掌握小麂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小麂进行了监测,每个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数量均为60台,相机工作日分别为9692、9659、14582 d,小麂的独立有效照片数分别为603、665、1032张,并运用单季节占域模型估算了各地区小麂的占域率和探测率,分析了海拔、坡度、植被覆盖度以及距水源地距离等环境变量对小麂活动规律以及分布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桃红岭保护区和九岭山保护区的小麂偏好于海拔较低、坡度较小、植被指数较低、距水源地距离较近的区域;齐云山保护区的小麂偏好于海拔较高、坡度较大、植被指数较高、距水源地距离较近的区域。小麂为明显的晨昏性动物,日活动高峰出现在06:00—08:00和17:00—19:00。其日活动节律在齐云山存在显著季节差异,桃红岭保护区和九岭山保护区则无显著季节差异,各保护区之间的年活动节律不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小麂的活动节律模式及其季节性变化,进一步了解小麂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态习性,为这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麂 占域模型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下载PDF
江西桃红岭保护区同域分布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孔凡前 沈博文 +9 位作者 李笑颖 周鸭仙 李言阔 李佳琦 万雅琼 詹建文 刘武华 胡慧建 刘丙万 马钲焱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0,共9页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7年3月—2019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有蹄类动物开展野外监测。在15208个相机有效工作日中,共拍摄到梅花鹿(Cervus nippon)、野猪(Sus scro...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7年3月—2019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有蹄类动物开展野外监测。在15208个相机有效工作日中,共拍摄到梅花鹿(Cervus nippon)、野猪(Sus scrofa)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3种有蹄类动物,相对丰富度依次为3.90%、9.72%和39.59%。年活动格局分析表明,梅花鹿和野猪在4月相对丰富度最高,小麂在5月和7月相对丰富度最高,三者均在12月相对丰富度最低。核密度估计和重叠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日活动节律上,梅花鹿属于夜间活动为主、晨昏活动为辅类型,野猪与小麂同属于以晨昏活动为主、昼间活动为辅类型。(2)梅花鹿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与夏季的重叠系数最高(Δ=0.83)。野猪与小麂日活动节律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3)不同物种日活动节律的重叠系数存在差异。野猪与小麂的日活动模式高度重叠,但与梅花鹿的活动高峰基本错开。研究揭示了3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为深入开展同域分布有蹄类物种的共存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桃红岭保护区 有蹄类 活动节律 季节性差异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孔凡前 马钲焱 +3 位作者 邵瑞清 张超 李笑颖 李言阔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6期86-89,共4页
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4种典型植被群落内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资源开展调查。在8条样线上,布设100台红外相机,共设置244个有效相机位点,累计工作33795个有效相机日,获得3958张有效照片。调查共记录到野... 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4种典型植被群落内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资源开展调查。在8条样线上,布设100台红外相机,共设置244个有效相机位点,累计工作33795个有效相机日,获得3958张有效照片。调查共记录到野生动物44种,其中兽类5目8科10种,鸟类5目15科34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并监测到3个庐山新纪录种。样线及位点占有率最高的3个物种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野猪(Sus scrofa)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兽多样性 庐山保护区 相对丰富度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花面狸活动节律及占域研究
4
作者 李笑颖 李佳琦 +6 位作者 万雅琼 李言阔 单继红 王振宇 邵瑞清 张超 马钲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9-550,共12页
为了解花面狸的活动节律及其生境选择情况,2017年2月—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面狸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其活动节律,并利用占域模型分析... 为了解花面狸的活动节律及其生境选择情况,2017年2月—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面狸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其活动节律,并利用占域模型分析了其生境选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除桃红岭保护区外花面狸的年活动节律均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总体上夏季活动最频繁,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活动最少;但九岭山保护区的花面狸春季活动最频繁.2)花面狸呈现出明显的夜行性,活动高峰期为18:00~6:00,且春季和冬季、夏季和冬季的日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重叠系数在春季和夏季最高.3)占域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九岭山和齐云山保护区花面狸占域率的主要因素是植被增强型指数(EVI),占域率随EVI的增大而增大;对桃红岭保护区花面狸占域率影响相对较大的是坡度,且占域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监测 花面狸 活动节律 占域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