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庄园建设构想
1
作者 曾雯珺 陈国臣 马锦林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为解决现阶段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通过对希腊油橄榄(Oleaeuropaea)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希腊成熟油橄榄企业在栽培、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经营理念,结合我国油茶发展现状,提出油茶庄园建设构想。广西具备深... 为解决现阶段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通过对希腊油橄榄(Oleaeuropaea)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希腊成熟油橄榄企业在栽培、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经营理念,结合我国油茶发展现状,提出油茶庄园建设构想。广西具备深厚的油茶文化底蕴、优质的种苗基础、先进的栽培加工技术和强大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等发展油茶庄园的优势条件。油茶庄园建设应规模适当、委托管理和创新经营模式,同时利用油茶种质打造富有层次的花果景观,实现三产互通互融和协调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园 经营理念 油茶 油橄榄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香花油茶、越南油茶基因组大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方圆 蔡娅 +4 位作者 郝丙青 贾艳霞 叶航 张照远 马锦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42-1550,共9页
为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越南油茶(C. vietnamensis)优良品系基因组大小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特异种质筛选、倍性差异分析提供参考,针对解离液种类、内参植物、试验材料组织器官等关键环节,以细胞核解离情况、次生代谢物质降解情况... 为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越南油茶(C. vietnamensis)优良品系基因组大小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特异种质筛选、倍性差异分析提供参考,针对解离液种类、内参植物、试验材料组织器官等关键环节,以细胞核解离情况、次生代谢物质降解情况、细胞峰出峰稳定情况、主峰清晰程度、主杂峰分离程度、取材容易程度、内参与待测样品基因组大小差异情况、基因组大小测定准确性及变异系数等方面为评价指标,构建基于香花油茶良种义禄(Camellia osmantha var. Yilu)、越南油茶优良品系鸿鸪23(C. vietnamensis var. Hongu 23)为试材的流式细胞术基因组大小检测技术体系,并用于香花油茶、越南油茶优良品系的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发现4种常见的解离液WPB、Tris-MgCl2、OTTO、mGb中WPB、mGb解离效果较好,内参植物以豌豆、玉米为优先,试验材料组织器官以嫩叶或根尖为宜;香花油茶优良品系基因组大小在5.12~9.31 Gb之间变化,均值为7.60 Gb,1号、37号、45号种质在基因组大小分布上存在极端性,推测其存在倍性差异或其亲本间存在种间杂交;越南油茶优良品系基因组大小在9.17~9.85Gb之间变化,均值为9.47 Gb。香花油茶与越南油茶优良品系群体间在基因组大小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香花油茶不同家系群体叶片和果实表型性状的比较
3
作者 戴艳花 杜佩莲 +8 位作者 郝丙青 湛年勇 叶航 马锦林 蔡娅 吴方圆 李付伸 王劲松 张照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7,共9页
【目的】初步筛选出香花油茶优良家系群体,为香花油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香花油茶11个家系群体植株为研究对象,每个家系群体选取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单株30株,连续3年测定其叶片、果实的表型性状指标,取3年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 【目的】初步筛选出香花油茶优良家系群体,为香花油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香花油茶11个家系群体植株为研究对象,每个家系群体选取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单株30株,连续3年测定其叶片、果实的表型性状指标,取3年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家系间重要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提取影响香花油茶果实性状的主要因子,并对各家系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片和果实性状在各家系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差异,叶质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5.81%、69.20%,稳定性较差。叶绿素值和干籽总质量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3.00%、11.56%,稳定性较好。除叶柄长与叶片厚、叶片宽无显著相关性及叶片厚、叶片宽与叶绿素值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叶片表型性状指标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果实大部分性状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叶柄长与果皮厚、籽粒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长、叶周长与果高、果径、种长极显著负相关。从10个果实表型性状中共抽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3.793%。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各家系依次为F-1、A-3、F-10、F-2、D-2、G-7、F-4、G-8、F-6、E-2、B-2。【结论】筛选出香花油茶较优家系群体F-1、A-3、F-10,可将这3个群体作为香花油茶野外选育的重点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油茶 家系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供磷水平对香花油茶幼苗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余振东 吕琪 +4 位作者 马锦林 陈昱宇 谢伟东 莫维维 刘凯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6期687-693,共7页
为给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的选育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以2年生香花油茶‘义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4个不同供磷水平(CK:0 mg/kg、P1:4 mg/kg、P2:8 mg/kg和P3:16 mg/kg),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香花油茶幼苗生理及... 为给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的选育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以2年生香花油茶‘义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4个不同供磷水平(CK:0 mg/kg、P1:4 mg/kg、P2:8 mg/kg和P3:16 mg/kg),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香花油茶幼苗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供磷水平为8 mg/kg时,香花油茶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均达到最低值,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相对较高;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电子传递速率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均最大,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相对较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香花油茶幼苗在不同供磷水平处理下的适应能力表现为P2水平> P1水平> P3水平>CK。8 mg/kg供磷水平能实现香花油茶幼苗良好的光合作用和生理反应,较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磷水平 生理特性 叶绿素荧光 香花油茶
下载PDF
香花油茶--山茶属短柱茶组一新种 被引量:44
5
作者 马锦林 叶航 叶创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3-755,共3页
描述了山茶属短柱茶组新种Camellia osmantha Ye CX,Ma JL et Ye H.新种为灌木,花白色,微有香气。其苞被不分化为苞片和萼片,多数,10~12枚,花瓣6~8枚,均易脱落;雄蕊长短不一,大部分分离;花柱短,基部连生,先端分离,与短柱茶组特征一致... 描述了山茶属短柱茶组新种Camellia osmantha Ye CX,Ma JL et Ye H.新种为灌木,花白色,微有香气。其苞被不分化为苞片和萼片,多数,10~12枚,花瓣6~8枚,均易脱落;雄蕊长短不一,大部分分离;花柱短,基部连生,先端分离,与短柱茶组特征一致。新种花有香气与窄叶短柱茶C.fluviantlis Hand.-Mzt.接近,但前者叶常为倒卵形,具尾尖,后者叶狭披针形,渐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短柱茶组 新种 香花油茶
下载PDF
香花油茶的半致死温度与耐寒耐热性 被引量:36
6
作者 马锦林 张日清 +1 位作者 叶航 何小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2,175,共4页
为给香花油茶的引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香花油茶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电导率法对油茶的耐寒、耐热性进行研究,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其细胞伤害率的曲线,以确定油茶叶片的低温、高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香花油茶叶片... 为给香花油茶的引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香花油茶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电导率法对油茶的耐寒、耐热性进行研究,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其细胞伤害率的曲线,以确定油茶叶片的低温、高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香花油茶叶片细胞伤害率均呈现"S"型变化,经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方程拐点确定香花油茶低温、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8.2℃和51.4℃,均在定植点南宁极端低温、高温范围之外,表明香花油茶在南宁定植不易受到低温、高温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油茶 LOGISTIC方程 半致死温度 耐寒性 耐热性
下载PDF
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锦林 张日清 +1 位作者 叶航 何小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6,90,共5页
为了更好地对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利用,于10月份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定植于广西南宁的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和南荣油茶共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光合... 为了更好地对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利用,于10月份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定植于广西南宁的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和南荣油茶共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普通油茶光合效率最高,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达到7.24μmol.m-2s-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小的宛田红花油茶光合速率仅为普通油茶的51.52%,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宛田红花油茶。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6个油茶物种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10.5μmol.m-2s-1之间,普通油茶最高,宛田红花油茶最低;普通油茶的光补偿点仅为15.50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香花油茶的光饱和点为499.7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物种 光合速率 光响应
下载PDF
广西八角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被引量:31
8
作者 马锦林 曾祥艳 +2 位作者 李开祥 邓力 黄开顺 《广西林业科学》 2011年第4期336-339,共4页
概述了广西八角产业的资源分布、品种资源、面积与产量、产业结构、出口贸易等现状,分析了八角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广西八角产业的发展布局和措施。
关键词 八角 产业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八角良种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锦林 张日清 李开祥 《经济林研究》 2006年第3期59-61,共3页
八角主产广西,是南亚热带重要的香料树种。广西的八角良种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全区品种资源普查,划定了17个农家品种,确定4个类型为优良类型,然后继续优良个体的选择,突破了无性繁殖技术的关键,初步选出了优良单株,并有3个无性... 八角主产广西,是南亚热带重要的香料树种。广西的八角良种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全区品种资源普查,划定了17个农家品种,确定4个类型为优良类型,然后继续优良个体的选择,突破了无性繁殖技术的关键,初步选出了优良单株,并有3个无性系通过区级良种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良种 综述
下载PDF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推广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锦林 丘小军 +2 位作者 李开祥 李炳寿 邱文华 《广西林业科学》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通过对现有八角 (Illiciumverum)林分普遍低产的原因调查分析 ,采取以营养诊断配方施肥为主的综合实用技术进行低产改造 ,实现大面积大幅度增产 ,并进行技术培训与推广 ,取得显著的效益 ;总结出一套技术推广模式。同时在推广基础上进一... 通过对现有八角 (Illiciumverum)林分普遍低产的原因调查分析 ,采取以营养诊断配方施肥为主的综合实用技术进行低产改造 ,实现大面积大幅度增产 ,并进行技术培训与推广 ,取得显著的效益 ;总结出一套技术推广模式。同时在推广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 ,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低产林 配方施肥 技术改造 推广
下载PDF
八角低产林改造效益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锦林 李炳寿 +3 位作者 白卫国 李开祥 陈国臣 冯晓 《广西林业科学》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通过采用综合技术对派阳山林场大面积八角低产成林进行改造 ,3年平均增幅达到 86 78% ,并进行了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八角 低产林 改造 增产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广西八角无性系选育概况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锦林 李开祥 白卫国 《广西林业科学》 2000年第4期204-204,共1页
从品种普查、优株选择、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系造林情况等方面介绍果用八角 ,提出果用八角栽培应发展无性系。
关键词 八角 无性系 选育 无性繁殖
下载PDF
八角果用林选优标准及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锦林 刘善荣 +1 位作者 覃玉荣 黄耀恒 《广西林业科学》 1994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总结多年来八角良种选择的主要经验,提出以果用林为主要目的的八角选优标准及其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 八角 果用林 选优标准 选优方法
下载PDF
八角优良单株初选及其嫁接技术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锦林 《广西林业科学》 1998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八角优良单株初选及其嫁接技术马锦林(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1)关键词优良单株初选八角嫁接八角(IliciumverumHook.f)在我国北方称为大料,是由八角果经干燥处理而成。目前,以生产八角为主的果用林... 八角优良单株初选及其嫁接技术马锦林(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1)关键词优良单株初选八角嫁接八角(IliciumverumHook.f)在我国北方称为大料,是由八角果经干燥处理而成。目前,以生产八角为主的果用林基本上为实生苗营造,普遍存在林分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单株 初选 八角 嫁接 单株
下载PDF
油茶叶片SPAD值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张日清 何小燕 +2 位作者 叶航 马锦林 申瀚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3,共4页
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快速测定油茶物种(无性系)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研究分析了不同物种(无性系)间油茶叶片SPAD值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无性系)间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显著,湖南81最高,SPAD值达到87.59±4.32,最低的... 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快速测定油茶物种(无性系)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研究分析了不同物种(无性系)间油茶叶片SPAD值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无性系)间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显著,湖南81最高,SPAD值达到87.59±4.32,最低的越南油茶SPAD值仅为57.34±5.54。同物种(无性系)内不同叶位SPAD值大小均表现为叶基>叶中部>叶尖,但叶位间的SPAD值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3个叶位的SPAD值与油茶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叶中部的相关系数达0.97以上,可作为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的最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无性系 SPAD值 叶位
下载PDF
广西多穗柯叶片性状变异及幼苗生长量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曾祥艳 陈金艳 +2 位作者 廖健明 李建林 马锦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5-890,811,共7页
多穗柯是一种珍贵天然野生药用植物,可以开发出保健食品色素和天然医用药品,广西的资源较丰富,该研究采集巴马、那坡、德保及田林等4个产地的多穗柯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并跟踪调查测定一年生幼苗的叶片性状及幼苗生长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多穗柯是一种珍贵天然野生药用植物,可以开发出保健食品色素和天然医用药品,广西的资源较丰富,该研究采集巴马、那坡、德保及田林等4个产地的多穗柯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并跟踪调查测定一年生幼苗的叶片性状及幼苗生长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间叶片性状及幼苗生长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巴马与那坡、德保、田林在叶长、叶宽、叶面积、叶脉间距、叶鲜重、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组织密度等叶片性状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株高、地径、单株干重、主根长、单株根干重及单株叶干重等生长指标上亦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量是后3个产地的1~2倍;通过比较各产地的叶片保水力及植株净生长量,巴马的多穗柯植株耐旱性及生长速度优于其他三地。综合各性状表现,认为巴马的多穗柯苗期表现比较好,生长速度快,长势好,抗旱性较强,可作为多穗柯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2)8月份是多穗柯株高、地径的生长高峰期,建议此时应加强肥水管理,调节适宜的水肥光热条件,尽量延长幼苗的快速生长时间,以获得苗木的最大累积生长量。(3)叶片性状与幼苗生长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面积与株高、地径、单株干重、单株根干重以及单株叶干重等呈极显著正相关,叶脉间距、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与株高、单株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株高、地径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以后的优株表型选择中,要优先考虑叶子大、叶脉间距宽、中老熟叶片叶色浓绿的植株。该研究结果为多穗柯优良种质资源的早期筛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柯 产地 叶片性状 变异 幼苗生长量 相关性 优良种质 早期筛选
下载PDF
油茶湘林11号无性系嫁接苗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周招娣 叶航 +2 位作者 马锦林 张日清 王东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8,共5页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对照,在人为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嫁接苗叶片的永久萎焉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旱指标,研究了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的湘林11号一年生嫁接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对照,在人为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嫁接苗叶片的永久萎焉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旱指标,研究了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的湘林11号一年生嫁接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嫁接苗永久萎焉系数为1.34,显著低于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嫁接苗分别为1.63、1.58和1.69,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定,4个物种作砧木的湘林11号嫁接苗的抗旱性依次为香花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明显提升了嫁接苗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砧木 湘林11号无性系 抗旱性 隶属函数
下载PDF
不同物种油茶籽仁含油率及其茶油的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56
18
作者 朱勇 王湘莹 +2 位作者 马锦林 叶航 钟海雁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4-137,共4页
为了了解不同物种油茶在籽仁含油率和茶油脂肪酸组成上的差异,采用索氏浸提和气相色谱,分析了广宁红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越南义安油茶、陆川大果油茶、普通油茶的籽仁含油率和茶油脂肪酸组成。在含油率中,广宁红花油茶为60%,陆川大... 为了了解不同物种油茶在籽仁含油率和茶油脂肪酸组成上的差异,采用索氏浸提和气相色谱,分析了广宁红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越南义安油茶、陆川大果油茶、普通油茶的籽仁含油率和茶油脂肪酸组成。在含油率中,广宁红花油茶为60%,陆川大果和普通油茶为50%,博白大果和越南义安油茶为40%。在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含量随其分布纬度的降低而降低,亚油酸、棕榈酸含量随其分布纬度的降低而升高,且各物种间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此消彼长。因此,物种间油茶籽仁含油率存在一定差异;油茶的分布纬度(生长环境)影响其脂肪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 油茶 含油率 脂肪酸
下载PDF
海南地区引种试种亚热带油茶优良品种初报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杨伟波 付登强 +6 位作者 陈良秋 李艳 赵松林 马锦林 陈国臣 叶航 王兴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63-65,共3页
通过对海南地区引种的油茶优良品种的种观测,初步筛选出越南油茶(NY)、义安1号(Y1)、义安6号(Y6)、博白大果油茶(BD)4个品种,其成活率、保存率均较高,其他生长量指标也优于或相当于当地油茶(WY),因此,可推荐在海南省中部地区的酸性、微... 通过对海南地区引种的油茶优良品种的种观测,初步筛选出越南油茶(NY)、义安1号(Y1)、义安6号(Y6)、博白大果油茶(BD)4个品种,其成活率、保存率均较高,其他生长量指标也优于或相当于当地油茶(WY),因此,可推荐在海南省中部地区的酸性、微酸性荒山坡地上引种并推广,岑软系列优良品种可适当筛选后再在海南省中部地区试种推广,同时将引种和挖掘当地品种相结合,促进我国热带地区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亚热带 油茶 引种
下载PDF
不同品种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刘立云 李艳 +6 位作者 杨伟波 郑亚军 付登强 陈良秋 张楚琴 马锦林 魏玉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6-889,共4页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品种油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的PS II最大光化学效率、通过PS II的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小饱和光强最大,而义安1号相对最小。由此可推测,在这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品种油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的PS II最大光化学效率、通过PS II的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小饱和光强最大,而义安1号相对最小。由此可推测,在这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生长较快,具有较高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不同品种油茶光响应曲线以及对光强度响应的初始斜率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不同品种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