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粉电解质添加剂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1
作者 蒋玲 刘睿龙 +3 位作者 宋琪 陈鸿明 黄朔 骆丽杰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89-97,共9页
为了提升ZnSO_(4)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性,将淀粉作为一种添加剂对其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ZnSO_(4)电解液,改性后的淀粉-ZnSO_(4)电解液具有更高的析氢过电位、更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将淀粉-ZnSO4电解液应用到水系锌离子电池中... 为了提升ZnSO_(4)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性,将淀粉作为一种添加剂对其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ZnSO_(4)电解液,改性后的淀粉-ZnSO_(4)电解液具有更高的析氢过电位、更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将淀粉-ZnSO4电解液应用到水系锌离子电池中,有效抑制了锌枝晶和副产物的生成,并降低了电池自放电程度,表现出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1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800圈之后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81.36%,远大于ZnSO_(4)电解液体系(57.89%)。将这种电解液应用到柔性电池中同样展示出了优异的性能,具有良好的长循环寿命,在0.5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800圈之后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高达92.4%。此外,该柔性电池还具有良好的抗弯形变能力,在弯曲30°、60°和90°之后仍然能够保持82.34%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淀粉 添加剂 锌枝晶 电解液
原文传递
Ag掺杂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应用于电催化析氢研究
2
作者 孙冠军 李建保 +2 位作者 王敏 陈拥军 骆丽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60-2967,共8页
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是发展电解水产业的关键。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在电催化析氧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这类催化剂在析氢反应中表现出的电化学性能并不好。本文通过将Ag元素掺杂在NiFe-LDH纳米片阵列中,获得了优异的析氢性能。结... 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是发展电解水产业的关键。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在电催化析氧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这类催化剂在析氢反应中表现出的电化学性能并不好。本文通过将Ag元素掺杂在NiFe-LDH纳米片阵列中,获得了优异的析氢性能。结果表明,在1 mol/L KOH溶液中,电流密度达到10 mA·cm^(-2)所需的过电位仅为73 mV,且塔菲尔斜率为61.3 mV·dacade^(-1)。在800 mA·cm^(-2)的大电流密度下过电位仅为493 mV,明显低于商用铂碳催化剂。在长达30 h稳定性测试后仍保持90%以上电化学性能。催化性能的改善归因于Ag掺杂NiFe-LDH使纳米片尺寸减小和比表面积增加,有效提升产氢动力学并改善电子传输,从而优化NiFe-LDH的电催化析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镍铁 掺杂 电催化 析氢反应
下载PDF
FeF_(3)的改性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杜鹏 阎子豪 +3 位作者 黄朔 陈拥军 骆丽杰 李建保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近年来,FeF_(3)材料因其低廉的成本和高电压平台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无锂正极材料。通过调控FeF_(3)制备工艺,制备纳米管状结构的FeF_(3)。对FeF_(3)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物相组成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对用其组装的扣... 近年来,FeF_(3)材料因其低廉的成本和高电压平台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无锂正极材料。通过调控FeF_(3)制备工艺,制备纳米管状结构的FeF_(3)。对FeF_(3)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物相组成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对用其组装的扣式锂离子半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当电流密度为15 mA·g^(-1)时,电池充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30 mAh·g^(-1)。对比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发现当电流密度从15mA·g^(-1)升至600mA·g^(-1)时,电池平均充放电比容量衰减较小,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在600m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圈,电池库伦效率可保持在100%左右,容量保持率约为95%,表明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此外,还将CoSe_(2)与FeF_(3)纳米管进行了复合,探讨复合CoSe_(2)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合实验测试结果,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纳米管状的FeF_(3)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CoSe_(2)的复合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降低反应中的电化学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FeF_(3) 纳米管 CoSe_(2) 改性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硼氮共掺杂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4
作者 许蒙 郭玉呈 +3 位作者 林国强 李建保 陈拥军 骆丽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42-2250,共9页
以木棉、硼酸(HBO_(3))、尿素(CO(NH_(2))_(2))为原料,在氨气(NH_(3))气氛下通过高温反应制备了硼氮共掺杂生物质炭材料,利用聚乙烯亚胺(PEI)对硼碳氮(BCN)材料进行处理,得到PEI-BCN材料,并研究了该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 以木棉、硼酸(HBO_(3))、尿素(CO(NH_(2))_(2))为原料,在氨气(NH_(3))气氛下通过高温反应制备了硼氮共掺杂生物质炭材料,利用聚乙烯亚胺(PEI)对硼碳氮(BCN)材料进行处理,得到PEI-BCN材料,并研究了该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 100℃时,制备得到的BCN材料为多孔结构,其平均孔径为11.0 nm;BCN材料的吸附能力优于生物质炭,经PEI改性处理后,BCN材料的吸附性能得到大幅提高,其对有机染料孔雀石绿(MG)的吸附量高达710.0 mg/g;PEI-BCN材料的吸附与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吻合,其对MG的吸附属于Langmuir等温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碳氮材料 生物质炭 木棉 聚乙烯亚胺 高温反应 吸附 孔雀石绿
下载PDF
Cd掺杂NiFe LDH应用于电催化析氢研究
5
作者 万伟敏 王敏 +3 位作者 陈拥军 骆丽杰 余婉霏 张艳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6-743,共8页
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NiFeLDHs)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优良析氧反应电催化剂。然而,它们的析氢反应(HER)和全解水性能并不令人满意。因此,通过水热法将Cd掺杂在NiFe-LDH纳米片阵列中,获得优异的HER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处碱... 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NiFeLDHs)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优良析氧反应电催化剂。然而,它们的析氢反应(HER)和全解水性能并不令人满意。因此,通过水热法将Cd掺杂在NiFe-LDH纳米片阵列中,获得优异的HER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处碱性析氢过电位仅为111 mV,塔菲尔斜率为93.5 mV·dec^(-1)。将其用于两电极全解水体系,驱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仅需1.621 V电压。突出的催化性能归因于Cd掺杂NiFe LDH导致Fe电子云密度升高,利于氢质子的吸附,同时Cd作为新的吸附水活性位点,从而提升电催化析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 LDH CD 掺杂 电催化析氢 电催化全解水
下载PDF
硼碳氮纳米管的制备及靶向递送阿霉素的抗肿瘤性能
6
作者 杨欢 李佳鑫 +2 位作者 顾水丹 骆丽杰 陈拥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4-1301,共8页
通过改进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硼碳氮纳米管(BCNNTs),并利用XRD、FTIR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然后,采用叶酸(FA)对BCNNTs进行功能化修饰,用于负载阿霉素(DOX),构建了FA-BCNNTs-DOX靶向给药系统,并评价了该载药系统的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DO... 通过改进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硼碳氮纳米管(BCNNTs),并利用XRD、FTIR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然后,采用叶酸(FA)对BCNNTs进行功能化修饰,用于负载阿霉素(DOX),构建了FA-BCNNTs-DOX靶向给药系统,并评价了该载药系统的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DOX有效负载到BCNNTs和FA-BCNNTs上,其负载量分别为67.33和87.11mg/g。与DOX和BCNNTs-DOX相比,FA-BCNNTs-DOX能引起更多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死亡,这归因于在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下,MDA-MB-231细胞对FA-BCNNTs-DOX的摄取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肿瘤细胞酸性条件下,FA-BCNNTs-DOX释放DOX,DOX在细胞核内逐步积累,从而产生优异的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碳氮纳米管 阿霉素 叶酸 靶向递送 抗肿瘤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气氛对MnCr_2O_4尖晶石纳米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骆丽杰 童张法 +2 位作者 莫丽玢 梁钟媛 陈拥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7-650,共4页
建立了一种在氮气和氢气的还原性混合气氛和1100℃条件下加热商业不锈钢箔(304)制备MnCr2O4尖晶石纳米线的简单方法,并研究了不同气氛对纳米线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气体中氢气含量的变化会影响纳米线的形貌和产率;而氧化性气氛(如空... 建立了一种在氮气和氢气的还原性混合气氛和1100℃条件下加热商业不锈钢箔(304)制备MnCr2O4尖晶石纳米线的简单方法,并研究了不同气氛对纳米线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气体中氢气含量的变化会影响纳米线的形貌和产率;而氧化性气氛(如空气)下则得不到纳米线.在还原性气氛下,Mn和Cr原子可以和反应室内残留的痕量氧反应生成MnCr2O4尖晶石,而Fe和N i原子不能被氧化,但是Fe和N i可以起到催化纳米线生长的作用,纳米线的生长机理属于自催化性的气-液-固(VLS)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r2O4纳米线 不锈钢箔 气氛 气-液-固生长机制
下载PDF
生态环境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5
8
作者 骆丽杰 林春富 陈拥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0期124-126,共3页
生态环境材料是21世纪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生态环境材料课程对增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生态环境材料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 生态环境材料是21世纪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生态环境材料课程对增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生态环境材料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HfO_2辅助法制备Si_3N_4纳米带及其光致发光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小惠 骆丽杰 +1 位作者 李建保 陈拥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15-1819,1824,共6页
本文以氮化硅(Si3N4)和氧化铪(HfO2)为原料,在N2气氛条件下于1700℃直接热处理合成了大量的Si3N4纳米带。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Si3N4... 本文以氮化硅(Si3N4)和氧化铪(HfO2)为原料,在N2气氛条件下于1700℃直接热处理合成了大量的Si3N4纳米带。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Si3N4纳米带厚约50 nm,长达数百微米,纯度高且结晶好。纳米带沿α-Si3N4的[201]方向生长,属于气-固(VS)生长机制。Si3N4纳米带在360-496 nm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发射峰,表明所合成的Si3N4纳米带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质,在光电纳米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纳米带 化学气相沉积 光致发光
下载PDF
冷冻干燥法制备晶须结构的莫来石多孔陶瓷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雷 陈拥军 +2 位作者 骆丽杰 李豪 李天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冷冻干燥法制备晶须结构的莫来石多孔陶瓷是一种新工艺。该工艺以Al(OH)_3、SiO_2为原料,AlF_3、V_2O_5为添加剂在1300℃条件下先制备出莫来石晶须粉料;然后将莫来石晶须粉料混合La_2O_3和聚乙烯醇配制成水基陶瓷浆料,再用冷冻干燥的方... 冷冻干燥法制备晶须结构的莫来石多孔陶瓷是一种新工艺。该工艺以Al(OH)_3、SiO_2为原料,AlF_3、V_2O_5为添加剂在1300℃条件下先制备出莫来石晶须粉料;然后将莫来石晶须粉料混合La_2O_3和聚乙烯醇配制成水基陶瓷浆料,再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得到莫来石多孔陶瓷。用该方法制备的莫来石多孔陶瓷由晶须构成,孔隙率高达88%,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浆料的固含量来调节孔隙率。由于具有交联互锁的网络结构,该莫来石多孔陶瓷还表现出较高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 冷冻干燥 高孔隙率 晶须
下载PDF
激光熔覆CoNiCrAlY高温合金格栅的高速刮削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阳 黄传兵 +3 位作者 骆丽杰 兰昊 李建保 张伟刚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71,共7页
采用光纤激光同轴送粉技术制备了CoNiCrAlY高温合金格栅结构熔覆层,采用模拟飞机发动机叶尖高速刮削试验机研究了熔覆层的刮削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数字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对合金格栅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 采用光纤激光同轴送粉技术制备了CoNiCrAlY高温合金格栅结构熔覆层,采用模拟飞机发动机叶尖高速刮削试验机研究了熔覆层的刮削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数字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对合金格栅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熔覆层具有致密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与前驱粉末基本一致;熔覆层的维氏显微硬度值为(357±20)HV0.2;1 000℃热处理后的熔覆层与处理前的组织结构无太大区别,维氏显微硬度值为(345±20)HV0.2;在相同刮削实验参数条件下,间距2、3和4 mm格栅结构的磨损量差别较大,其中3 mm格栅结构及其对摩的叶片的质量损失都最小,且摩擦振动较小,表明间距为3 mm格栅结构的可刮削性能优于间距为2 mm和4 mm格栅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格栅结构 刮削性能 高温合金
下载PDF
SPS烧结制备莫来石晶须与ZrO2协同增韧莫来石陶瓷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俊康 李建保 +1 位作者 骆丽杰 陈拥军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以Al(OH)3、Si O2为原料,Al F3、V2O5为添加剂在1300℃条件下先制备出莫来石陶瓷粉料;然后向制得的莫来石陶瓷粉料中加入氧化钇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8Y-TZP)粉末,在等离子放电烧结炉(SPS)中烧结制备出致密莫来石陶瓷块体。用X射线衍射仪(... 以Al(OH)3、Si O2为原料,Al F3、V2O5为添加剂在1300℃条件下先制备出莫来石陶瓷粉料;然后向制得的莫来石陶瓷粉料中加入氧化钇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8Y-TZP)粉末,在等离子放电烧结炉(SPS)中烧结制备出致密莫来石陶瓷块体。用X射线衍射仪(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莫来石陶瓷粉料及块体的物相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莫来石粉料的主晶相为莫来石,且含有大量莫来石晶须;在进行SPS烧结时,莫来石晶粒在941℃左右开始熔化,最终以鳞片状形貌结晶析出。当烧结温度为1600℃时,莫来石陶瓷块体的致密度最高可达98.2%;在此温度烧结制得的只含有晶须的样品其断裂韧性可达4.14 MPa·m1/2,比纯莫来石理论断裂韧性要高;而由莫来石晶须和10wt.%Zr O2制得的陶瓷块体断裂韧性最高可达5.52 MPa·m1/2,说明晶须与Zr O2能协同增韧莫来石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 ZRO2 晶须 协同增韧
下载PDF
羟基化氮化硼纳米管的表征及其对L02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欢 李崴 +2 位作者 许蒙 陈拥军 骆丽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1-946,共6页
采用HCl溶液和HNO_(3)溶液对氮化硼纳米管(BNNTs)进行纯化和氧化,制备了羟基化的BNNTs(BNNTs-OH)。采用XPS、FTIR、TG、TEM、Zeta电位和PL对BNNTs-OH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NNTs被成功氧化并截短,在B位点引入了—OH。... 采用HCl溶液和HNO_(3)溶液对氮化硼纳米管(BNNTs)进行纯化和氧化,制备了羟基化的BNNTs(BNNTs-OH)。采用XPS、FTIR、TG、TEM、Zeta电位和PL对BNNTs-OH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NNTs被成功氧化并截短,在B位点引入了—OH。BNNTs-OH在水溶液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平均水合粒径约为1246.7 nm。BNNTs-OH具有特殊的荧光特性,在372 nm激发波长下可以发红色的光,实现材料在细胞内的定位。细胞毒性测试表明,BNNTs-OH对人胚胎肝细胞系L02细胞未呈现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管 羟基化 表征 生物相容性 L02细胞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氯化亚铁催化制备硼碳氮纳米管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利华 陈拥军 +3 位作者 李建保 骆丽杰 徐智超 张弨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2-565,572,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无定型硼粉为原料,氯化亚铁为催化剂,在无水乙醇和氨气气氛中高温热处理3 h成功制得大量竹节状的三元硼碳氮(BCN)纳米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所得纳米...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无定型硼粉为原料,氯化亚铁为催化剂,在无水乙醇和氨气气氛中高温热处理3 h成功制得大量竹节状的三元硼碳氮(BCN)纳米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所得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纳米管的直径在60~90 nm之间,纳米管由B、C、N三种元素组成,其原子比为9.77∶1∶8.65。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属于气-液-固(VLS)机制。同时初步探讨了反应温度对纳米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法 硼碳氮纳米管 竹节状 生长机理
下载PDF
Si3N4/BN复合陶瓷热导率及其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一鹏 李建保 +4 位作者 余辉 骆丽杰 刘龙阳 侯雪 陈拥军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8-714,共7页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不同BN含量的Si3N4/BN复合陶瓷。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激光导热仪对Si3N4/BN复合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热导率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复合陶瓷的主要物相组成为β-Si3N4和h-BN相,陶瓷晶粒呈现垂直于热...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不同BN含量的Si3N4/BN复合陶瓷。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激光导热仪对Si3N4/BN复合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热导率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复合陶瓷的主要物相组成为β-Si3N4和h-BN相,陶瓷晶粒呈现垂直于热压方向的定向排列,晶粒尺寸随着BN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而垂直和平行于热压方向的热导率都随BN添加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当c-BN加入量为30%时,垂直于热压方向的导系数仍达到75.1 W·K-1·m-1,与纯Si3N4陶瓷的热导率相近(76.9 W·K-1·m-1),通过有限元法对各向异性系统中的BN晶粒大小对复合陶瓷瞬态热传导的影响进行计算模拟,发现BN晶粒尺寸的减小降低了Si3N4/BN复合陶瓷的各方向热导率。而样品垂直于热压方向的热导率曲线的上升是因为h-BN的c轴方向热导率高于Si3N4;样品平行于热压方向热导率的逐渐递增可能归因于晶粒的细化导致定向排列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氮化硼 热导率 有限元分析 晶粒尺寸
下载PDF
硼碳氮纳米管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安 李建保 +2 位作者 陈拥军 骆丽杰 周小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15,共7页
三元化合物硼碳氮纳米管作为碳纳米管和氮化硼纳米管的衍生物,其禁带宽度主要取决于纳米管的成分,与手性和直径无关,且在0~5.5 eV范围内可调;另外,硼碳氮纳米管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高硬度、高耐磨性及高温抗氧化等性质,使其在电子、... 三元化合物硼碳氮纳米管作为碳纳米管和氮化硼纳米管的衍生物,其禁带宽度主要取决于纳米管的成分,与手性和直径无关,且在0~5.5 eV范围内可调;另外,硼碳氮纳米管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高硬度、高耐磨性及高温抗氧化等性质,使其在电子、光电子和纳米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硼碳氮纳米管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材料的生长机理、结构、性质和应用前景,简述了工艺条件对纳米管形成的影响,并对今后硼碳氮纳米管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设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N纳米管 制备 性质
下载PDF
熔盐辅助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氮化钽晶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浩然 陈帅峰 +3 位作者 陈庆 骆丽杰 李建保 陈拥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4-1299,共6页
本文以五氧化二钽、活性炭为主要原料,氟化钾为熔盐介质,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在氨气气氛下成功制备了氮化钽(Ta5N6)晶须。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成产物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 本文以五氧化二钽、活性炭为主要原料,氟化钾为熔盐介质,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在氨气气氛下成功制备了氮化钽(Ta5N6)晶须。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成产物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升温方式、氮化气氛、氮化时间和催化剂含量对产物形成的影响。当Ni与Ta2O5的摩尔比为0.1、氮化气氛为氨气(流量为300 mL/min)、氮化时间为6 h时制备的晶须形貌最佳,晶须直径80~250 nm,长为1~5μm,晶须的生长机制为气-液-固(VLS)和气-固(VS)两种机理的混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钽晶须 碳热还原氮化 熔盐辅助 生长机制
下载PDF
CoSe_(2)/Ti_(3)C_(2)T_(x)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阎子豪 陈庆 +2 位作者 骆丽杰 李建保 陈拥军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7-1045,共9页
CoSe_(2)具有494.4 mAh·g^(-1)的高理论比容量,有望成为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其实际容量会在循环过程中迅速下降。MXene系Ti_(3)C_(2)T_(x)材料尽管比容量低(110 mAh·g^(-1)),但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因此... CoSe_(2)具有494.4 mAh·g^(-1)的高理论比容量,有望成为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其实际容量会在循环过程中迅速下降。MXene系Ti_(3)C_(2)T_(x)材料尽管比容量低(110 mAh·g^(-1)),但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因此,通过水热法将CoSe_(2)颗粒原位生长在Ti_(3)C_(2)T_(x)基底上,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CoSe_(2)/Ti_(3)C_(2)T_(x)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并显示出高比容量和良好的稳定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oSe_(2)/Ti_(3)C_(2)T_(x)复合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水热温度、水热时间对CoSe_(2)/Ti_(3)C_(2)T_(x)复合材料形貌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测试(CV)和电化学阻抗(EIS)对CoSe_(2)/Ti_(3)C_(2)T_(x)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水热温度为200℃、水热时间为16 h时,CoSe_(2)/Ti_(3)C_(2)T_(x)复合材料在0.3 A·g^(-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仍具有180.46 mAh·g^(-1)的较高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e_(2) Ti_(3)C_(2)T_(x)MXene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SiCw/SiCp质量比对Al2O3/ZrO2/SiC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刘龙阳 陈险峙 +4 位作者 余辉 陈拥军 骆丽杰 李崴 李建保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8-734,共7页
本文以Al_2O_3、3Y-ZrO_2、SiCw(碳化硅晶须)和SiCp(碳化硅颗粒)为原料,MgO为添加剂,氮气气氛中1530℃热压烧结1 h,制备了Al_2O_3/ZrO_2/SiC复合陶瓷,研究了二次球磨时间及SiCw/SiCp的质量比对Al_2O_3/ZrO_2/SiC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以Al_2O_3、3Y-ZrO_2、SiCw(碳化硅晶须)和SiCp(碳化硅颗粒)为原料,MgO为添加剂,氮气气氛中1530℃热压烧结1 h,制备了Al_2O_3/ZrO_2/SiC复合陶瓷,研究了二次球磨时间及SiCw/SiCp的质量比对Al_2O_3/ZrO_2/SiC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次球磨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测量值分散性变小,当二次球磨时间为10 h时,抗弯强度测量值趋于稳定。随着SiCw/SiCp质量比的增加,复合陶瓷的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SiCw/SiCp的质量比为25/0时,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9±0.1 GPa,和1314±51 MPa。当SiCw/SiCp的质量比为12.5/12.5时,断裂韧性达到最大值,为14.9±0.7 MPa·m^(1/2)。Al_2O_3/ZrO_2/SiC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提高归因于SiCw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ZrO_2晶粒的相变增韧及SiCw的拔出、裂纹桥接多种机制的协同强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 ZRO2 SIC 复合陶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硼碳氮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再生性能研究
20
作者 林国强 郭玉呈 +3 位作者 许蒙 李建保 陈拥军 骆丽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79-2888,共10页
硼碳氮(BCN)多孔材料因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吸附材料。本文以废弃椰壳、硼酸(H_(3)BO_(3))和尿素(CO(NH_(2))_(2))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生胚,并在NH_(3)气氛下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在不同... 硼碳氮(BCN)多孔材料因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吸附材料。本文以废弃椰壳、硼酸(H_(3)BO_(3))和尿素(CO(NH_(2))_(2))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生胚,并在NH_(3)气氛下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合成BCN多孔材料。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BCN多孔材料孔径逐渐变大,当反应温度为950℃时平均孔径为2.1 nm。将BCN多孔材料用于吸附水中孔雀石绿(MG)有机染料,其最大吸附量可达1239.8 mg·g^(-1),5次循环再生后吸附量平均值仍高达1138.6 mg·g^(-1),说明BCN多孔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吸附性能。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浓度、吸附时间和平衡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CN多孔材料的吸附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吻合,其对MG的吸附属于均匀表面单层分子的Langmuir等温吸附。BCN多孔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吸附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碳氮多孔材料 椰壳 冷冻干燥法 固相反应 吸附 孔雀石绿 循环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