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链氨基酸代谢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董瀚文 卢环宇 +6 位作者 张皓琪 李天乐 畅正阳 栾百婷 骆文静 王建钰 薛冲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70-973,共4页
支链氨基酸是一类人体无法合成、主要靠外源性摄入的必需氨基酸。循环血液中支链氨基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其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通路激活是支链氨基酸调控胰岛素抵抗的关键途径。本文就支链氨基酸的代谢过程及其在... 支链氨基酸是一类人体无法合成、主要靠外源性摄入的必需氨基酸。循环血液中支链氨基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其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通路激活是支链氨基酸调控胰岛素抵抗的关键途径。本文就支链氨基酸的代谢过程及其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胰岛素抵抗 肥胖 2型糖尿病 代谢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小鼠慢性低氧诱导学习记忆功能降低的防护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李鸣 郑明泽 +3 位作者 胡杨 张建彬 骆文静 刘新秦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05-511,共7页
目的探究淫羊藿苷(ICA)对小鼠慢性低氧环境暴露诱导记忆障碍的主要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0只,建立模拟海拔6000 m低氧环境暴露动物模型。40只小鼠随机分至常氧组、常氧+ICA组、低氧组、低氧+ICA组(每组10只)。暴... 目的探究淫羊藿苷(ICA)对小鼠慢性低氧环境暴露诱导记忆障碍的主要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0只,建立模拟海拔6000 m低氧环境暴露动物模型。40只小鼠随机分至常氧组、常氧+ICA组、低氧组、低氧+ICA组(每组10只)。暴露28 d后进行Y迷宫、新物体识别实验评测小鼠空间记忆功能。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和神经元损伤情况,利用qRT-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iNOS、IL-1β、TNF-α、Cxcl-1、IL-4等炎性分子表达。使用喹啉酸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色氨酸犬尿氨酸途径代谢产物喹啉酸含量,使用qRT-PCR方法检测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Ido1、Kmo、Haao、Kynu、Kyat3相关分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常氧组相比,Y迷宫及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低氧组小鼠出现明显空间记忆障碍(P<0.01);免疫荧光染色组织切片可见低氧组较常氧组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损伤明显(P<0.01);低氧组海马组织喹啉酸含量较常氧组升高(P<0.01);qRT-PCR检测发现低氧组海马组织炎症相关分子表达较常氧组显著升高(P<0.01),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相关分子Ido1(P<0.01)、Kmo(P<0.01)、Haao(P<0.01)表达较常氧组明显升高,Kynu(P<0.01)、Kyat3(P<0.01)较常氧组表达降低。低氧+ICA组与低氧组小鼠相比,空间记忆能力有所改善(P<0.05),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损伤相对减弱(P<0.05),炎症相关分子(P<0.01)及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相关分子(P<0.01)表达均有相应回调。结论ICA可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抑制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和喹啉酸生成,缓解慢性低氧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改善记忆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环境 小胶质细胞 记忆障碍 淫羊藿苷 喹啉酸
下载PDF
铜银离子协同游离氯灭活水中微生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骆文静 侯悦 +3 位作者 胡艳冰 张文清 张进 高双斌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26-329,共4页
观察不同浓度铜银离子或游离氯在单项或不同组合情况下对水中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噬菌体f2及脊髓灰质炎I型病毒(PVI)的杀灭作用。在被微生物污染的水样中加入消毒剂作用30min,测定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并计算灭活率K值。结... 观察不同浓度铜银离子或游离氯在单项或不同组合情况下对水中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噬菌体f2及脊髓灰质炎I型病毒(PVI)的杀灭作用。在被微生物污染的水样中加入消毒剂作用30min,测定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并计算灭活率K值。结果表明,单独用铜或银离子,消毒效果较差,铜银离子协同作用也不理想;当铜银离子和游离氯协同作用时,对大肠杆菌,f2及PVI的灭活率K值分别达到6.8011,4.8064,2.6741;且铜银离子和游离氯协同作用与单独作用之间相差显著(P<0.01)。结果提示,铜银离子和游离氯协同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消毒 铜银离子 游离氯 灭活
下载PDF
2450MHz微波对人肝癌细胞p27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骆文静 王文亮 +3 位作者 任东青 陈景元 王枫 陈耀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43-946,共4页
目的 观察 2 4 5 0 MHz微波对人肝癌细胞 p2 7m RNA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存活的分子机制 .方法 转染 p2 7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按微波辐照强度不同分为对照组 (未辐照组 )、10 m W· cm- 2 ,2 0 m W· cm- 2 和 30m W... 目的 观察 2 4 5 0 MHz微波对人肝癌细胞 p2 7m RNA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存活的分子机制 .方法 转染 p2 7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按微波辐照强度不同分为对照组 (未辐照组 )、10 m W· cm- 2 ,2 0 m W· cm- 2 和 30m W·cm- 2 组 ,分别于微波屏蔽室内辐照 1h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检测微波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同时用 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中 p2 7m RNA的表达 ,并进行灰度扫描后计算 RNA的表达指数 .结果 微波辐照 1h对肝癌细胞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 -效应关系 .微波可以上调肝癌细胞中 p2 7m RNA的表达 ,且与微波辐照强度有剂量 -效应关系 .结论 微波可能通过上调 p2 7m RNA的表达 ,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存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50MHZ微波 人肝癌细胞 P27 MRNA 表达
下载PDF
冷应激对大鼠垂体前叶离体细胞ACTH分泌和POMC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骆文静 陈耀明 +2 位作者 刘秀红 杨瑞华 陈景元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研究冷应激对大鼠垂体前叶离体细胞ACTH分泌和POMC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离体细胞 ,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锌 ,并给予低温处理 .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液中的ACTH ,斑点杂交法 (Dotblot)... 目的 :研究冷应激对大鼠垂体前叶离体细胞ACTH分泌和POMC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离体细胞 ,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锌 ,并给予低温处理 .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液中的ACTH ,斑点杂交法 (Dotblot)检测POMCmRNA水平 .结果 :一定浓度的锌对垂体前叶离体细胞ACTH的分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冷刺激后 ,垂体前叶细胞ACTH的分泌明显增加 ,加锌组ACTH增加的幅度有所降低 ;冷刺激使POMC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 ,补锌可使冷暴露大鼠垂体前叶POMCmRNA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前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阿黑皮质素 基因表达 冷应激
下载PDF
补锌对急性冷应激大鼠解偶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骆文静 陈景元 +4 位作者 江红 陈耀明 张雪萍 郑刚 赵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研究补锌对大鼠耐寒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 4组 ,1、3组正常进水进食 ,2、4组给予正常饲料 ,饮高锌水 [补锌 1mg (kg·d) ],5d后 ,3,4组大鼠于 - 15℃的冷室中暴露 2h ,测各组直肠温度后与 ... 目的 研究补锌对大鼠耐寒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 4组 ,1、3组正常进水进食 ,2、4组给予正常饲料 ,饮高锌水 [补锌 1mg (kg·d) ],5d后 ,3,4组大鼠于 - 15℃的冷室中暴露 2h ,测各组直肠温度后与 1,2组一同宰杀 ,测定血浆和组织中的锌含量 ;用3 H标记的鸟嘌呤核苷酸 (3 H GTP)与线粒体上解偶联蛋白 (UCP)相结合 ,用液体闪烁仪测定其放射性活性 ,经ScatchardPlot测定出两者结合的解离常数 (Kd)和最大结合量 (Bmax)。结果 未补锌组和补锌组直肠温度下降的幅度分别为 - 2 95± 0 6 1和 - 1 16± 0 39℃ (P <0 0 5 ) ;冷暴露可以增加组织的锌水平 ;补锌组、冷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Bmax增加 ,Kd值无明显差别。结论 适量补锌可以通过增加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UCP含量提高机体的耐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脂肪 解偶联蛋白 嘌呤核苷酸类
下载PDF
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对脊灰病毒核酸的破坏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骆文静 张进 +1 位作者 缪珊 侯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44-746,共3页
目的 探讨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对病毒核酸的破坏作用 .方法 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 (4 0 μg· L- 1 银离子 ,40 0 μg· L- 1铜离子和 0 .3mg· L- 1游离氯 )前后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检测协同消毒前后脊灰病毒的核酸 ,并... 目的 探讨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对病毒核酸的破坏作用 .方法 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 (4 0 μg· L- 1 银离子 ,40 0 μg· L- 1铜离子和 0 .3mg· L- 1游离氯 )前后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检测协同消毒前后脊灰病毒的核酸 ,并用免疫印记法 (DIBA)检测脊灰病毒的抗原性 (蛋白质 ) ;用核酸修复实验测定噬菌体 f2 的核酸修复率 ,并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噬菌体f2的抗原性 .结果  RT- PCR检测显示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前脊髓灰质炎病毒 型 (PVI)的特异条带为阳性 ,协同消毒后的为阴性 ;DIBA检测显示协同消毒前后的结果均为阳性 .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灭活作用后 ,大肠杆菌噬菌体 f2的核酸修复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 ;噬菌体的抗原性与正常无明显差别 .结论 结果提示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灭活水中病毒的作用位点可能在病毒的核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 铜银离子 氯化消毒 水消毒
下载PDF
铜离子加银离子与游离氯协同灭活水中病毒效果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骆文静 张进 +2 位作者 胡艳冰 张文清 侯悦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8-20,共3页
铜离子或银离子对水中大肠杆菌噬菌体f2与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灭活效果极低。但以400μg/L铜离子加40μg/L银离子与03mg/L游离氯协同作用30min,则可将两者存活率对数分别减少至4806与2674,远较... 铜离子或银离子对水中大肠杆菌噬菌体f2与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灭活效果极低。但以400μg/L铜离子加40μg/L银离子与03mg/L游离氯协同作用30min,则可将两者存活率对数分别减少至4806与2674,远较单独使用游离氯效果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氯 灭活 大肠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下载PDF
稳定表达p27蛋白的肝细胞癌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骆文静 王文亮 +3 位作者 任东青 陈景元 王枫 陈耀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 7在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节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建立稳定表达 p2 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方法 提取含有人 p2 7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 p2 7,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NotⅠ酶切后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 7在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节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建立稳定表达 p2 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方法 提取含有人 p2 7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 p2 7,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NotⅠ酶切后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 ,分别将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 p2 7和 pcDNA3导入不表达 p2 7蛋白的人肝癌细胞系HHCC细胞中 ,通过G4 18筛选获得转入目的基因的阳性细胞克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检测p2 7蛋白的表达 ,经多次用有限稀释法连续克隆化 ,直至获得 10 0 %稳定表达 p2 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 ,可见 5 97bp的 p2 7基因片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 ,转染pcDNA3 p2 7的HHCC细胞大部分有p2 7蛋白的表达 ;而转染空载体pcDNA3或未转染的HHCC细胞 ,均未见 p2 7蛋白表达。经连续 3次克隆化后 ,转染 pcDNA3 p2 7的HHCC细胞 10 0 %表达p2 7蛋白。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稳定表达p2 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 ,命名为HCC p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 肝细胞肝癌 转染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90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预后影响因素随访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骆文静 蒲传强 石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2-845,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Bohan和Peter诊断标准,选择2000-2008年本院DM(n=60)和PM(n=30)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访至2009年8月或死亡时。性别、发病年龄、... 目的研究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Bohan和Peter诊断标准,选择2000-2008年本院DM(n=60)和PM(n=30)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访至2009年8月或死亡时。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血清肌酸激酶、肺病、心脏受累、伴发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强的松、丙种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分析20例行肌活检检查的特点。结果90例患者平均51岁(6~74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61例。四肢近端肌肉为最常见受累肌(83.3%),其次依次为颈肌(25.6%)、咽喉肌(12.2%)和咀嚼肌(2.2%)。42例(46.7%)并发肺部疾患,其中29例(32.2%)确诊为肺间质病变。13例(14.4%)合并心脏受累。13例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其中DM合并结缔组织病9例,PM合并4例。PM和DM各合并恶性肿瘤2例。20例行肌活检示11例有典型炎性细胞浸润,4例有皮肌炎病理学改变,未见明显异常2例。随访期间死亡18例,其中PM死亡5例(16.67%),DM死亡13例(21.67%)。发病1年生存率为90.0%,5年生存率为84.4%,9年生存率为80.0%。痊愈率为22.2%,部分缓解率36.7%,复发率为20.0%。发病年龄较大(P=0.003 8)、合并间质性肺炎(P=0.013 3)和恶性肿瘤(P=0.004 9)是主要死因。恶性肿瘤(RR=6.34,P=0.001 2)是预后差的预测因素,持续激素治疗(RR=0.05,P=0.004 7)和持续免疫抑制治疗(RR=0.10,P=0.027 6)则是PM和DM的保护因素。结论58.9%的患者可获得痊愈或部分缓解。发病年龄较大,合并间质性肺炎、恶性肿瘤是PM和DM预后差主要因素,而持续激素治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则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随访 预后 间质性肺病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EB1089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骆文静 陈景元 +3 位作者 张雪萍 王文亮 陈耀明 赵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 89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了肝癌细胞株HHCC细胞 ,培养时添加 10 0、10和 1nmol LEB10 89分别作用 2d、4d、6d后 ,用四唑蓝比色实验 (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用...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 89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了肝癌细胞株HHCC细胞 ,培养时添加 10 0、10和 1nmol LEB10 89分别作用 2d、4d、6d后 ,用四唑蓝比色实验 (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用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细胞凋亡 ;用Westerblot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 EB10 89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抑制率为 17 5 0 %~ 72 14 % ) ,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10nmol LEB10 89作用肝癌细胞 4d可使p2 7kip1和PTEN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EB10 89对于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能机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增加肝癌细胞中p2 7kip1和PTEN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肝肿瘤 细胞凋亡p2kipl PTEN
下载PDF
2450MHz微波对人肝癌细胞p27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骆文静 陈景元 +4 位作者 朱东海 任东青 王枫 陈耀明 缪珊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0-462,共3页
为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 ,观察了 2 45 0MHz微波对人肝癌细胞p2 7蛋白表达的影响 ,。将转染p2 7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按微波辐照强度不同分为 (未照射组 )作为对照组和照射组 (3个剂量组10、2 0和 30mW cm2 组 )于微波屏蔽室内... 为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 ,观察了 2 45 0MHz微波对人肝癌细胞p2 7蛋白表达的影响 ,。将转染p2 7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按微波辐照强度不同分为 (未照射组 )作为对照组和照射组 (3个剂量组10、2 0和 30mW cm2 组 )于微波屏蔽室内照射 1h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检测微波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同时用Weaternblo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中p2 7蛋白的表达。发现微波辐照 1h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可以上调肝癌细胞中p2 7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微波可能通过上调p2 7蛋白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50MHZ微波 肝癌 P27基因 蛋白表达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铜银离子协同游离氯灭活病毒的作用部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骆文静 张文清 +2 位作者 侯悦 张进 胡艳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灭活病毒的作用位点.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协同消毒前后的病毒形态,并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检测协同消毒前后病毒的核酸.结果:消毒前后f2的外形没有变化,f2对大肠杆菌的吸附... 目的:探讨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灭活病毒的作用位点.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协同消毒前后的病毒形态,并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检测协同消毒前后病毒的核酸.结果:消毒前后f2的外形没有变化,f2对大肠杆菌的吸附力没有改变;协同消毒后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PVI)为圆形颗粒,蛋白衣壳内结构被破坏;RT-PCR检测显示协同消毒前PVI的特异条带为阳性,协同消毒后的为阴性.结论:结果提示铜银离子协同氯化消毒灭活水中病毒的作用位点可能在病毒的核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卫生 水消毒 协同消毒 铜银离子 氯灭活病毒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骆文静 王文亮 +2 位作者 李泊 陈耀明 缪珊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3-214,共2页
为了探讨 β 胡萝卜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在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培养基添加2 0、40及 80 μmol Lβ 胡萝卜素作用 12、2 4和 48h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台盼蓝拒染法绘制生长曲线 ;DNA凝胶... 为了探讨 β 胡萝卜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在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培养基添加2 0、40及 80 μmol Lβ 胡萝卜素作用 12、2 4和 48h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台盼蓝拒染法绘制生长曲线 ;DNA凝胶电泳检测肝癌细胞凋亡。MTT检测结果显示 2 0~ 80 μmol L的 β 胡萝卜素均对SMMC 772 1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 效应关系。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β 胡萝卜素能够诱导SMMC 772 1细胞凋亡。结论认为 β 胡萝卜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肝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铜、银离子协同游离氯杀灭水中大肠杆菌及f_2的实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骆文静 胡艳冰 +1 位作者 张文清 张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6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铜、银离子或游离氯在单项或不同组合情况下对水中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噬菌体f2的杀灭作用.方法:在被大肠杆菌及f2培养物污染的水样中加入消毒剂作用10min,测定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并计算灭活率K值(K...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铜、银离子或游离氯在单项或不同组合情况下对水中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噬菌体f2的杀灭作用.方法:在被大肠杆菌及f2培养物污染的水样中加入消毒剂作用10min,测定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并计算灭活率K值(K=-lgNt/No).结果:单独用铜或银离子,消毒效果较差;铜、银离子协同作用也不理想;当铜、银离子与游离氯协同作用时,对大肠杆菌和f2的K值分别达到6.0991,4.0995,且铜、银离子与游离氯协同作用显著优于单独作用(P<0.01).结论:铜、银离子和游离氯对微生物的协同灭活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消毒 大肠杆菌 噬菌体
下载PDF
维生素D_3受体mRNA在肝细胞增殖和肝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骆文静 王文亮 +2 位作者 李泊 王枫 陈景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 受体mRNA在肝细胞增生和肝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和HCC T细胞 ,培养时添加 10 0 0nmol/L、10 0nmol/L、10nmol/L 1,2 5 (OH) 2 D3 作用 1、3、6天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检测细...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 受体mRNA在肝细胞增生和肝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和HCC T细胞 ,培养时添加 10 0 0nmol/L、10 0nmol/L、10nmol/L 1,2 5 (OH) 2 D3 作用 1、3、6天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用反转录PCR(RT PCR)检测维生素D3 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1,2 5 (OH) 2 D3 可以抑制维生素D3受体mRNA表达阳性的SMMC 772 1细胞增生并且有剂量效应关系 ;对维生素D3 受体mRNA表达阴性的HCC T细胞没有抑制作用。 9例肝癌组织标本维生素D3 受体mRNA表达均为阳性。结论 :1,2 5 (OH) 2 D3 对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维生素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骨化三醇 肝肿瘤 1 25-(OH)2D3 维生素D3受体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抗肿瘤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骆文静 陈景元 王文亮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4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维生素D具有明显抗肿瘤细胞生长作用 ,其作用机制复杂。现综述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生长因子、抑制肿瘤转移侵袭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
关键词 抗肿瘤药 维生素D 细胞周期 脱噬作用 细胞分裂
下载PDF
同中求异——谈锰的神经毒性与帕金森症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骆文静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8,共3页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环境因素有关。锰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然而过量的锰暴露却可以导致类似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临床表现,被认为是PD的...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环境因素有关。锰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然而过量的锰暴露却可以导致类似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临床表现,被认为是PD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PD研究的新进展推动了对于锰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然而,PD与锰诱导的神经毒性之间又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的背后潜在着不同分子机制。我们认识到,从相同之中得到启示,但更要重视并从不同之处出零探究更深层次的发生机制,才能够真正推动对锰神经毒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帕金森病
下载PDF
1,25-(OH)_2D_3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19
作者 骆文静 王文亮 +3 位作者 陈景元 王枫 李波 陈耀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0-311,共2页
目的 探讨 1,2 5 - (OH) 2 D3 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 - 772 1,培养基添加 10、5 0及 10 0 (nmol/L) 1,2 5 - (OH) 2 D3 作用 2d、4d、6d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 目的 探讨 1,2 5 - (OH) 2 D3 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 - 772 1,培养基添加 10、5 0及 10 0 (nmol/L) 1,2 5 - (OH) 2 D3 作用 2d、4d、6d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台盼蓝拒染法绘制生长曲线 ;DNA凝胶电泳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结果 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结果显示 10~ 10 0nmol/L的 1,2 5 - (OH) 2 D3 均对SMMC - 772 1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 -效应关系。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1,2 5 - (OH) 2 D3 能够诱导SMMC - 772 1细胞凋亡。结论  1,2 5 - (OH) 2 D3 对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 - 772 1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干扰肝癌细胞的DNA代谢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D3 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肝癌 维生素D3
下载PDF
锰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PC12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景元 陈耀明 +4 位作者 骆文静 刘秀红 杨瑞华 徐文 郑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225,共3页
为探讨锰 (Mn)抑制神经细胞增殖的机制 ,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株PC12 ,培养基分别含有 10 0、2 0 0及5 0 0mmol LMnCl2 ,作用 2 4、48、72h后 ,用四唑盐比色实验 (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台盼蓝拒染法绘制生长曲线 ;D... 为探讨锰 (Mn)抑制神经细胞增殖的机制 ,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株PC12 ,培养基分别含有 10 0、2 0 0及5 0 0mmol LMnCl2 ,作用 2 4、48、72h后 ,用四唑盐比色实验 (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台盼蓝拒染法绘制生长曲线 ;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活性、丙二醛比色法测定丙二醛 (MDA)的含量 ;DNA凝胶电泳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显示 ,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结果显示10 0~ 5 0 0mmol L的Mn均对PC12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 效应关系。GSH Px活性降低 ;MDA的活性升高。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锰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提示锰对神经细胞PC12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是通过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脂质过氧化物 PC12细胞 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