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秸秆对污染土壤氧化还原过程水分散性胶体态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雨 汪家家 +4 位作者 夏冰 罗雪婷 胡鹏杰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土壤胶体尤其是水分散性胶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载体,在重金属吸附、迁移以及生物吸收过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外源添加水稻秸秆在氧化还原波动条件下如何影响土壤液相中及水分散性胶体中重金属的分布。结果表明,... 土壤胶体尤其是水分散性胶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载体,在重金属吸附、迁移以及生物吸收过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外源添加水稻秸秆在氧化还原波动条件下如何影响土壤液相中及水分散性胶体中重金属的分布。结果表明,外源秸秆增加厌氧过程液相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砷(As)、铁(Fe)、锰(Mn)、钙(Ca)、钾(K)、硅(Si)、铝(Al)、镁(Mg)等浓度,降低了厌氧过程氧化还原电位(Eh)及铜(Cu)、铅(Pb)等浓度,提高了好氧过程Pb浓度。利用非对称流场流分馏-紫外可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AF4-UV-ICP-MS),测得水分散性胶体颗粒主要分布在0.3~3 kDa、3~40 kDa和130 kDa~450 nm三个粒径范围,各粒径颗粒的组成有所差异,主要含有机质、无机黏土矿物和铁矿物等。外源秸秆促进液相中Fe和As由胶体态向溶解态转化,促进镉(Cd)和Cu由溶解态向胶体态转化。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农业活动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及有效性的界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体 重金属 水稻秸秆 氧化还原 水分散性胶体 场流分馏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成因、风险与管控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鹏杰 詹娟 +4 位作者 刘娟 李欣阳 杜彦锫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3-1377,共15页
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涉及地质学、地球化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近期热点,介绍了全球和中国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分布特征、成因与类... 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涉及地质学、地球化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近期热点,介绍了全球和中国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分布特征、成因与类型,梳理了高背景区土壤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及管控措施,以期为土壤重金属地质高背景成因机制与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建议关注高背景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调查、富集特征与形成机制、潜在活化与迁移,开展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风险评估、环境基准研究与管控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高背景 土壤 重金属 成因机制 风险管控 文献计量
下载PDF
加强土壤微/纳塑料研究支持新污染物治理行动
3
作者 涂晨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5-567,共3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塑料年生产量从1950年的1.70×10^(6) t激增到2020年的3.67×10^(8) t[1]。塑料的大量广泛使用、不完善的废物回收体系和不健全的废物管理制度,导致大量塑料垃圾被丢弃而进入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日益严...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塑料年生产量从1950年的1.70×10^(6) t激增到2020年的3.67×10^(8) t[1]。塑料的大量广泛使用、不完善的废物回收体系和不健全的废物管理制度,导致大量塑料垃圾被丢弃而进入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2]。进入环境中的塑料垃圾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不断发生风化、破碎和降解,形成微塑料(<5 mm)和纳塑料(<1μm)[3]。当前,环境中的微/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垃圾 废物回收 微塑料 污染物治理 生态系统 生物学作用
下载PDF
开展健康耕地建设行动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4
作者 张佳宝 孙波 +2 位作者 骆永明 颜晓元 沈仁芳 《中国农村科技》 2023年第1期21-22,共2页
耕地数量、质量和健康是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石。目前,我国耕地建设以“保数量”和“提质量”为主,要全面实现二十大提出的保障粮食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必须全面管理耕地的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和... 耕地数量、质量和健康是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石。目前,我国耕地建设以“保数量”和“提质量”为主,要全面实现二十大提出的保障粮食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必须全面管理耕地的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开展健康耕地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基础,推进绿色发展,建议将现行的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上升为健康耕地建设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数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 生态环境安全 生态服务功能 环境质量 绿色低碳发展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苏南地区Cd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土壤Cd安全阈值推导 被引量:3
5
作者 涂峰 胡鹏杰 +7 位作者 李振炫 张绪美 潘云俊 孔呈 孙永泉 邱一格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445,共11页
解决农田土壤镉(Cd)污染及水稻Cd超标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通过在苏南地区多年多点的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实地调查,对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的Cd积累性差异进行比较,并推导出土壤Cd安全阈值。结果表明,大田调查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18... 解决农田土壤镉(Cd)污染及水稻Cd超标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通过在苏南地区多年多点的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实地调查,对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的Cd积累性差异进行比较,并推导出土壤Cd安全阈值。结果表明,大田调查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18个主栽水稻品种糙米Cd生物富集系数存在差异,最高相差4.7倍,南粳46、南粳3908等品种的Cd积累性较低且稳定,建议推广应用。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出苏南地区土壤pH 5.0~6.5、6.5~7.5、7.5~8.5下保护95%水稻品种糙米不超标的土壤全量Cd安全阈值分别为0.52、0.80、1.78 mg·kg^(-1),均高于现行的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研究结果对于苏南地区Cd污染稻田安全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低积累品种 土壤PH 安全阈值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环境效应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婉怡 於维维 +9 位作者 余琼阳 赵玲 王月梅 宋家音 马文亭 张宁 张光华 董荷玲 滕应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已是土壤污染的一种普遍形式,其环境危害和治理难度远大于单一污染土壤,因此,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是我国环保领域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复合污...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已是土壤污染的一种普遍形式,其环境危害和治理难度远大于单一污染土壤,因此,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是我国环保领域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复合污染现状;其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的交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然后,从物化修复、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这3方面综述了不同技术手段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复合污染 土壤修复
下载PDF
微塑料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韦婧 涂晨 +4 位作者 杨杰 刘颖 黄硕霈 卜元卿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4-652,共9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普遍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土壤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围绕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这一主题,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微塑料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普遍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土壤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围绕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这一主题,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微塑料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通过农业活动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的微塑料会在非生物和生物作用下发生风化和降解,并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循环和污染物相互作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土壤酶活性,以及碳、氮循环和污染物降解等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且微塑料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与微塑料自身性质、土壤类型和暴露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最后,对未来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农田土壤 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植物促生菌的功能及在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马莹 曹梦圆 +2 位作者 石孝均 李振轮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5-1568,共14页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加剧了农业生产中各种生物(如病原菌)和非生物(如干旱、盐渍、高温等)胁迫,并通过影响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代谢功能等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提升,最终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加剧了农业生产中各种生物(如病原菌)和非生物(如干旱、盐渍、高温等)胁迫,并通过影响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代谢功能等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提升,最终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有益微生物因其能够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抗胁迫性能和增产提质的功效显著而备受关注。简要概述了植物促生菌(PlantGrowth-PromotingBacteria,PGPB)的种类和施用效应,重点剖析了PGPB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固氮作用、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溶磷、解钾和合成铁载体)、缓解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以及调节植物根系构型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等促生和抗胁迫机制,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运用于现代农业中的PGPB菌剂制备和施用方式的前沿科学技术,并进一步讨论了PGPB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促生菌 促生机制 生物和非生物胁迫 可持续农业 接种方式
下载PDF
长期连续施用猪粪的旱地红壤肥力健康与花生产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司绍诚 涂晨 +2 位作者 吴宇澄 李远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0-487,共8页
依托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内一个连续施肥23 a的旱地红壤-花生作物体系长期定位试验点,重点研究长期施用猪粪对土壤酸度、有机质含量和主要养分等土壤肥力指标与健康的影响。采用由隶属度值制成的雷达图探讨旱地红壤肥力的制约... 依托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内一个连续施肥23 a的旱地红壤-花生作物体系长期定位试验点,重点研究长期施用猪粪对土壤酸度、有机质含量和主要养分等土壤肥力指标与健康的影响。采用由隶属度值制成的雷达图探讨旱地红壤肥力的制约因素,并采用土壤健康指数面积法定量评估土壤肥力健康指数水平,最后以连续施肥23 a后的花生产量验证土壤肥力健康指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连续23 a的施肥提升了花生地土壤肥力健康水平;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猪粪大幅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性酸度,同时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从而将整体土壤健康指数从0.70提高到1.20,施用猪粪处理组的花生植株总生物量与花生果粒产量分别是施用化肥组的2.84和2.28倍。因此,长期施用猪粪可有效改善旱地红壤酸度强、养分少等肥力限制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健康水平及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红壤 花生 长期定位试验 猪粪 土壤肥力健康指数
下载PDF
不同品种烟草对轻度污染耕地土壤中镉的累积特征与减量修复潜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婉仪 涂晨 +3 位作者 王顺扬 吴昕优 李烜桢 骆永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16-1524,共9页
烟草(NicotianatabacumL.)具有生物量大、适应性强、栽培面积广、栽种技术成熟等特点,对镉污染土壤可能具有较大的植物修复潜力。为了比较轻度镉(Cd)污染土壤上不同品种烟草对镉的积累能力和减量修复潜力,以烟草品种云烟87和K326为研究... 烟草(NicotianatabacumL.)具有生物量大、适应性强、栽培面积广、栽种技术成熟等特点,对镉污染土壤可能具有较大的植物修复潜力。为了比较轻度镉(Cd)污染土壤上不同品种烟草对镉的积累能力和减量修复潜力,以烟草品种云烟87和K326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两种烟草在台州(铁聚水耕人为土,Cd0.83mg∙kg^(-1))和徐州(砂姜钙积潮湿变性土,Cd0.76mg∙kg^(-1))两种不同类型镉轻度污染土壤上的生长状况和镉累积特征,以及烟草收获后土壤中有效态Cd(CaCl_(2)和NH4OAc提取态)和总Cd的质量分数变化,评估了2种烟草对轻度Cd染土壤的减量修复潜力。结果表明,种植50 d后,同一品种在台州土壤中的株高、根和茎干质量显著高于徐州土壤,但同一土壤上生长的两种烟草之间在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等指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在2种土壤上,烟草K326的叶片中Cd质量分数(15.1-25.3 mg∙kg^(-1))均显著高于云烟87(11.7-20.7 mg∙kg^(-1)),但2种烟草的根和茎中的Cd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差异。2种烟草的地上部生物富集系数和地下部向地上部转移系数均大于1;在徐州土壤上,云烟87和K326的地上部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高达23.09和28.16,茎向叶转移系数则分别达到3.18和3.40。种植云烟87和K326可显著降低土壤中CaCl_(2)提取态和NH4OAc提取态Cd质量分数,从而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和总Cd质量分数。烟草K326的Cd吸取总量(285.0-310.2µg∙pot^(-1))显著高于云烟87(254.8-261.2µg∙pot^(-1)),移除烟草植株后,云烟87和K326对土壤总C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4%和9.4%。云烟87和K326可作为高积累性作物,对轻度污染耕地土壤具有较大的Cd减量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耕地土壤 植物吸取 富集与转移 减量修复
下载PDF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塑料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瑞杰 涂晨 +3 位作者 杨杰 冯裕栋 范桥辉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8-616,共9页
微塑料污染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仍有诸多具有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有待解决。植物对微塑料的吸收和响应方面研究已有诸多报道,但关于影响植物吸收微塑料的环境因素研究仍非常有限。基于室内水培条件,研究了不同温湿度条件(高温低湿,30... 微塑料污染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仍有诸多具有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有待解决。植物对微塑料的吸收和响应方面研究已有诸多报道,但关于影响植物吸收微塑料的环境因素研究仍非常有限。基于室内水培条件,研究了不同温湿度条件(高温低湿,30℃、相对湿度55%;低温高湿,10℃、相对湿度85%)下,小麦幼苗(Triticum aestivum)对亚微米级(0.2μm)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球吸收的量化特征。进一步基于形态学指标、光合作用指标和生化指标,分析小麦吸收微球后生长与生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S微球暴露浓度的增加,其在小麦体内的积累量成比例地显著增加。在高温低湿环境中,PS微球会抑制小麦根系生长和小麦茎叶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浓度(200 mg·L^(-1))PS微球可显著降低叶绿素b含量,并显著增加小麦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小麦根中丙二醛含量;而在低温高湿环境中,高浓度PS微球可显著增加小麦茎叶丙二醛含量,但对小麦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综上,研究结果证实小麦对微塑料的吸收及微塑料的植物毒性效应与小麦生长环境和PS微球暴露浓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等植物对微塑料吸收及传递的量化分析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微塑料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小麦 温湿度环境 定量分析 光合作用 氧化损伤
下载PDF
土壤中微/纳塑料的生物健康效应和食物链传递风险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裕栋 杨杰 +4 位作者 涂晨 李连祯 李瑞杰 潘响亮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1-674,共14页
微/纳塑料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微/纳塑料进入土壤后会长期累积在土壤中,并对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该文从土壤生物健康效应和食物链传递风险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微/纳塑料调查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土... 微/纳塑料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微/纳塑料进入土壤后会长期累积在土壤中,并对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该文从土壤生物健康效应和食物链传递风险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微/纳塑料调查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土壤中微/纳塑料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及在陆地生物和食物链中的传递,并展望了土壤中微/纳塑料的未来研究方向。该文指出,微/纳塑料广泛存在于不同功能的土壤中,可以被植物吸收和动物摄食,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未来需要加强土壤中微/纳塑料污染过程与生物健康效应研究,加强对微/纳塑料在土壤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传递的风险评估,为土壤中微/纳塑料的监测、管控和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土壤生态系统 生物健康效应 食物链传递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蚯蚓驱动土壤中微塑料垂向迁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黎 杨杰 +2 位作者 涂晨 张道勇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9-607,共9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其污染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对食物链和陆生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本文通过中宇宙试验装置,模拟了农田土壤中不同生物因素(跳虫、蚯蚓密度、植物根系)和非生物因素(微塑...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其污染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对食物链和陆生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本文通过中宇宙试验装置,模拟了农田土壤中不同生物因素(跳虫、蚯蚓密度、植物根系)和非生物因素(微塑料的类型和老化、暴露时间、淹水)的变化,探索了上述变化对蚯蚓驱动土壤中微塑料垂向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塑料的垂向迁移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跳虫的存在和蚯蚓密度的增大对土壤中微塑料垂向迁移产生积极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则倾向于将微塑料保留在表层土壤,从而减少蚯蚓对微塑料的垂向迁移;不同微塑料类型对其在土壤中的垂向迁移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期老化未影响蚯蚓垂向迁移土壤中微塑料;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更多的微塑料垂向迁移到深层土壤中;淹水可促进土壤中微塑料的垂向迁移。该研究揭示了蚯蚓驱动土壤中微塑料的垂向迁移规律与影响因素,为认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迁移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农田土壤 垂向迁移 蚯蚓 植物根系
下载PDF
不同类别粪便堆肥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杰 涂晨 +3 位作者 李瑞杰 冯裕栋 李连祯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583,共8页
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施用畜禽粪便堆肥被认为是土壤中微塑料积累的重要途径。但是,对粪便堆肥中微塑料污染程度的了解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调查了来自中国4个省份的商品化鸡粪、牛粪、羊粪和猪粪堆肥中微塑料... 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施用畜禽粪便堆肥被认为是土壤中微塑料积累的重要途径。但是,对粪便堆肥中微塑料污染程度的了解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调查了来自中国4个省份的商品化鸡粪、牛粪、羊粪和猪粪堆肥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通过筛分和Fenton试剂消解提取粪便堆肥中的微塑料,进一步分析其颜色、粒径、形状、聚合物种类和丰度。结果表明:粪便堆肥中透明、黑色、红色和蓝色微塑料含量较高;粪便堆肥中微塑料形状为纤维、碎片、薄膜和颗粒,以纤维为主;在粒径上以<1 mm的微塑料为主(27.6%~69.5%),粪便堆肥中微塑料的聚合物种类以聚酯(PES)、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为主(87.8%~97.0%);微塑料丰度为(2054.8±493.9)~(9131.0±600.7)个·kg^(-1)。该研究证实了粪便堆肥是农用地土壤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其对中国农田土壤微塑料的年贡献量可高达1.1×10^(14)个。研究结果为揭示粪便堆肥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和区域分布差异以及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溯源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粪便堆肥 赋存特征 丰度
下载PDF
镉污染土壤上不同水稻品种的镉积累与减污潜力
15
作者 沈一尘 涂晨 +5 位作者 邱炜 朱侠 范婉仪 曹振宇 朱晓芳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7-555,共9页
为了比较镉(Cd)污染土壤上不同品种水稻对Cd的积累能力,以筛选获得具有减污潜力的Cd高积累水稻品种,以6种具有不同Cd积累能力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水稻分别在Cd含量为0.41 mg·kg^(-1)(轻微污染)和0.80... 为了比较镉(Cd)污染土壤上不同品种水稻对Cd的积累能力,以筛选获得具有减污潜力的Cd高积累水稻品种,以6种具有不同Cd积累能力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水稻分别在Cd含量为0.41 mg·kg^(-1)(轻微污染)和0.80 mg·kg^(-1)(轻度污染)2种土壤上的农艺性状和Cd积累特征,分析水稻地上部移除后盆栽土壤中CaCl_(2)提取态和NH_(4)OAc提取态Cd的含量变化以及不同品种水稻对Cd的减污修复潜力。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泸优616(Lu-616)、383和扬稻6号(9311)地上部生物量较大,茎叶和糙米中C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稻,其地上部生物富集系数大于1,而水稻品种371和黄华占(HHZ)的Cd积累能力较弱,不同品种水稻的Cd积累能力与其Cd积累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的检测结果一致。在轻微污染土壤中,水稻Lu-616和9311对Cd的吸取总量分别为40.11和22.24μg·盆^(-1);在轻度污染土壤中,水稻Lu-616、383和9311对Cd的吸取总量分别为127.46、93.76和90.58μg·盆^(-1)。水稻收获后,除HHZ外,轻度污染土壤中CaCl_(2)提取态和NH_(4)OAc提取态Cd含量均有所下降,且CaCl_(2)提取态Cd的降低率高于NH_(4)OAc提取态。水稻Lu-616、383和9311的盆栽土壤中NH_(4)OAc提取态Cd的降低率分别达14.36%、21.29%和14.47%,水稻地上部Cd的吸取量与土壤中CaCl_(2)提取态、NH_(4)OAc提取态Cd的降低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Cd污染稻田土壤的减污修复提供一种植物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植物修复 有效态 减污潜力
下载PDF
MgAl-LDHs磁性颗粒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减量修复研究
16
作者 王启豪 刘国明 +7 位作者 涂晨 李远 王译 李忠元 骆润来 陈星 潘响亮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7-1305,共9页
以不同巯基改性的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为原材料制备了4种毫米级磁性颗粒修复材料,并开展了对土壤中镉(Cd)去除效果的对比试验,考察了MgAl-LDHs磁性颗粒修复材料的投加量和作用时间对Cd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修复材料对3... 以不同巯基改性的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为原材料制备了4种毫米级磁性颗粒修复材料,并开展了对土壤中镉(Cd)去除效果的对比试验,考察了MgAl-LDHs磁性颗粒修复材料的投加量和作用时间对Cd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修复材料对3种实际污染农田土壤(Cd总量在0.73~0.86mg/kg)中Cd的去除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以泰克莱尔MgAl-LDHs为原材料制得的磁粒MgAl-LDHs-C对Cd的去除效果最好,其与土壤的最佳投加质量比为1∶10,最适作用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浙江台州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由0.56mg/kg下降至0.30mg/kg;控制m土∶V液为1∶2,反应温度为25℃,振荡频率为180r/min,按照最优选投加量和作用时间分别向江苏太仓、甘肃白银和浙江台州污染农田土壤中施用MgAl-LDHs-C,3种土壤中Cd总量去除率分别达到26.0%、23.8%和34.7%。土壤Cd形态分析结果显示,MgAl-LDHs-C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Cd的含量。因此,本研究所制备的MgAl-LDHs-C材料具有良好的土壤Cd去除能力,可为Cd污染农田土壤的减量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污染农田土壤 减量修复 MgAl-LDHs 磁性材料
下载PDF
苯并[a]芘降解菌在不同土壤无机胶体表面的吸附研究
17
作者 甘信宏 滕应 +3 位作者 牟婷婷 刘国强 徐建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基于等温吸附实验,结合扩展DLVO(Ex-DLVO)理论、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与手段,探究高岭石、蒙脱石和赤铁矿胶体对苯并[a]芘的高效降解菌噬氨副球菌(Paracoccus aminovorans)HPD-2的界面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3种典型土壤无机胶... 基于等温吸附实验,结合扩展DLVO(Ex-DLVO)理论、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与手段,探究高岭石、蒙脱石和赤铁矿胶体对苯并[a]芘的高效降解菌噬氨副球菌(Paracoccus aminovorans)HPD-2的界面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3种典型土壤无机胶体对菌株HPD-2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理论最大吸附量由大到小为赤铁矿>>蒙脱石>高岭石。Ex-DLV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赤铁矿对菌株HPD-2细胞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而高岭石和蒙脱石对降解菌的吸附均需要越过能障;胶体颗粒与细胞之间的静电力作用在吸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产生的作用能远高于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FTIR结果表明,高岭石和蒙脱石对菌株HPD-2的作用力主要为细胞表面蛋白质构型的变化,相互作用较弱。除氢键外,赤铁矿与菌株HPD-2发生吸附的作用力还形成了较强的P—OFe化学键。研究结果阐明了不同性质无机矿物胶体与菌株HPD-2细胞间的界面作用机制,为研究无机矿物对降解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在无机矿物表面定殖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无机胶体 苯并[a]芘降解菌 扩展DLVO理论 界面作用
下载PDF
HDXRF法农田土壤镉测定结果准确度评价与精准校正模型构建
18
作者 傅赵聪 王翀 +2 位作者 吴春发 骆永明 刘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837,共9页
以甘肃白银某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高精度便携式X荧光光谱(HDXRF)法总镉(CdT)测定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筛选,分别研究了土壤水分、有机质类型与含量、土壤类型对HDXRF法CdT测定的影响,并采用相对误差(RE)、相对标... 以甘肃白银某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高精度便携式X荧光光谱(HDXRF)法总镉(CdT)测定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筛选,分别研究了土壤水分、有机质类型与含量、土壤类型对HDXRF法CdT测定的影响,并采用相对误差(RE)、相对标准偏差(RSD)和决定系数(R^(2))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HDXRF法CdT测定的RE≤10%、RSD≤10%、R^(2)>0.99,符合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和美国环境保护署标准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规定。HDXRF法CdT测定结果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衰减方程为y=0.803e^(–1.3284x),衰减系数(μω)为–1.3284,R^(2)为0.9845。HDXRF法CdT测定结果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55),且腐殖酸(HA)比泥炭(Peat)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更大,HA与测定结果的校正方程为y=–1.555x+0.780,R^(2)为0.9344。土壤类型对HDXRF法CdT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相对于红壤和水稻土,灰钙土的测定结果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方法测定结果更接近。总之,虽然HDXRF法CdT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但通过校正模型校正,其校正结果的可靠性能够满足Cd污染农田土壤精准调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重金属 快速检测 影响因素 校正方程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与修复研究I·典型污染区农田土壤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PCDD/Fs)组成和污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骆永明 滕应 +3 位作者 李清波 吴龙华 李振高 张庆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0-576,共7页
通过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气相色谱.质谱方法(HRGC/HRMS)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典型污染区农田土壤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Ds)/呋喃(PCDFs)组成、含量及毒性当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土壤中PCDD/Fs总含量的平均值达263... 通过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气相色谱.质谱方法(HRGC/HRMS)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典型污染区农田土壤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Ds)/呋喃(PCDFs)组成、含量及毒性当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土壤中PCDD/Fs总含量的平均值达2639.1pgg^-1dw,并检测出PCDD/Fs的四氯~八氯多种异构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毒性当量(TEQ,哺乳动物)计算结果显示,农田土壤中PCDD/Fs的毒性当量为TEQ20.8~21.3pgg^-1dw,超过加拿大国家居住环境土壤二噁英含量控制标准的5倍多,其中2,3,4,7,8-PCDF和1,2,3,7,8.PCDD对P(2DD/Fs的TEQ值贡献最大。该地区农田土壤中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二噁英/呋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污染 二嗯英/呋喃(PCDD/Fs) 毒性当量 风险评价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与修复研究 Ⅱ.典型污染区农田生态系统中二噁英/呋喃(PCDD/Fs)的生物积累及其健康风险 被引量:15
20
作者 骆永明 滕应 +5 位作者 李志博 吴宇澄 卜元卿 房丽萍 郑明辉 李振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3-570,共8页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典型污染区农田生态系统和部分农产品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嘿英(PCDDs)/呋喃(PCDFs)的污染特征、生物富集及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局部农田土壤中PCDD/Fs含量及毒性当量平均达556 pg g^-1dw...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典型污染区农田生态系统和部分农产品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嘿英(PCDDs)/呋喃(PCDFs)的污染特征、生物富集及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局部农田土壤中PCDD/Fs含量及毒性当量平均达556 pg g^-1dw和TEQ 20.2 pg g^-1dw,已在不同农产品中明显积累,其中稻米中PCDD/Fs含量及毒性当量为50.7 pg g^-1dw和TEQ6.4 pg g^-1dw,蔬菜茎叶中为35.2 pg g^-1dw和TEQ6.7 pg g^-1dw;当地家禽鸡肉中PCDD/Fs含量及毒性当量为30.9 pg g^-1ww和TEQ5.7 pg g^-1ww。日允许摄入量(TDI)计算结果表明,经稻米-蔬菜、稻米-蔬菜-鱼腥草、稻米-蔬菜-鱼腥草-鸡肉三种暴露途径至人体的PCDD/Fs日摄入量分别为TEQ67.4、72.1、83.5Pg kg^-1d^-1,均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TDI标准(TEQ 1-4pg ks^-1d^-1)。该地区局部农田生态系统及部分农产品中存在二嘿英类(PCDD/Fs)污染,已构成较大的人体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二噁英/呋喃(PCDD/Fs) 生物积累 日允许摄入量 健康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