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生物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高丽美 门海涛 +1 位作者 李永锋 曹文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9期0045-0048,共4页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细胞生物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柱。基于实验课程教学和实施面临的现状,文章对该课程组关于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细胞生物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柱。基于实验课程教学和实施面临的现状,文章对该课程组关于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队伍建设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分享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中获得的一些启发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建立更加高效可行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细胞生物学实验 教学资源 教学队伍 教学效果评价
下载PDF
褪黑素的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佳 门海涛 高丽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26,共10页
褪黑素(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属于一类常见的吲哚杂环类小分子物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内源性激素信号分子,在动、植物细胞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中起着积极的调控作用。褪黑素最初在动物体中被发现,具有调节昼夜节律、清除自... 褪黑素(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属于一类常见的吲哚杂环类小分子物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内源性激素信号分子,在动、植物细胞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中起着积极的调控作用。褪黑素最初在动物体中被发现,具有调节昼夜节律、清除自由基、改善机体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随后人们在植物各类组织或器官中也检测到了植物褪黑素。近年来,随着对植物褪黑素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褪黑素在植物体内的具体合成途径及生理作用也越来越清晰,特别是褪黑素在参与缓解植物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方面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从理化性质、生物合成途径、生理作用以及调控有机体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褪黑素的分子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生活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关于褪黑素信号分子感知环境信号及其作用机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为深入探究褪黑素与有机体细胞互作的分子机制,促进褪黑素在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自由基清除剂 抗氧化代谢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高羊茅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及GUS基因瞬间表达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丽美 徐子勤 +2 位作者 张永彦 黄萱 刘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对高羊茅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同浓度2,4-D、6-BA和激动素对高羊茅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9.0mg/L2,4-D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佳,0.2mg/L激动素是愈伤组织分化成苗...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对高羊茅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同浓度2,4-D、6-BA和激动素对高羊茅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9.0mg/L2,4-D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佳,0.2mg/L激动素是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最适浓度,二者的诱导率和分化率分别达到68.08%和45.83%.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附加1.0mg/L2,4-D、0.5mg/L6-BA和1.25mg/LCuSO4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可以明显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同时,采用基因枪法将GUS基因导入高羊茅愈伤组织中,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了GUS瞬间表达活性;并对影响GUS基因瞬间表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高基因枪法遗传转化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组织培养 基因枪 GUS基因 瞬间表达
下载PDF
太冲穴及常见配伍运用规律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丽美 任玉兰 +3 位作者 郭太品 李德华 唐勇 梁繁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31-1532,共2页
目的分析太冲穴及其常见配伍的运用规律。方法对针刺太冲穴现代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太冲穴的文献频次、文献比例,常用配伍腧穴及这些常用配伍的文献频次,分析太冲穴运用、常见配伍及其运用规律。结果包含太冲穴的针刺处方中周... 目的分析太冲穴及其常见配伍的运用规律。方法对针刺太冲穴现代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太冲穴的文献频次、文献比例,常用配伍腧穴及这些常用配伍的文献频次,分析太冲穴运用、常见配伍及其运用规律。结果包含太冲穴的针刺处方中周围性面瘫、原发性高血压、抑郁文献频次最高,太冲穴单穴多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太冲穴常见配伍依次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结论包含太冲穴的针刺处方中周围性面瘫、原发性高血压、抑郁文献频次最高,太冲穴单穴多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太冲穴常见配伍依次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冲穴 配伍 文献研究
下载PDF
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高丽美 李永锋 韩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以"晋麦8号"小麦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He-Ne激光(辐照剂量为5mW.mm-2)、增强UV-B(辐射剂量为10.08kJ.m-2.d-1)以及二者的复合辐照进行处理。循坏处理不同天数(4、5、6、7、8d)后,利用电导仪、低温荧光测定法检测了小麦叶... 以"晋麦8号"小麦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He-Ne激光(辐照剂量为5mW.mm-2)、增强UV-B(辐射剂量为10.08kJ.m-2.d-1)以及二者的复合辐照进行处理。循坏处理不同天数(4、5、6、7、8d)后,利用电导仪、低温荧光测定法检测了小麦叶绿体电子传递速率、膜透性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量了小麦叶肉细胞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碳酸酐酶(CA)、乙醇酸氧化酶(GO)、苹果酸脱氢酶(MDH)、叶绿素酶(chlase)和ATPase的活性。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会使叶绿体的电子传递速率、膜透性、PEPC、CA和ATPase的活性下降,GO、MDH和chlase的活性升高,从而影响叶绿体激发能的分配,导致光合作用活性降低;而低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可以部分修复增强UV-B辐射对小麦叶绿体光合作用活性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E激光 UV-B辐射 小麦 电子传递速率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太冲穴治疗痛证临床及机理浅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丽美 任玉兰 +2 位作者 郭太品 唐勇 梁繁荣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85-87,共3页
为发掘太冲穴临床价值,探讨太冲治痛机理,对其治疗痛证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古代、现代临床太冲穴在痛证应用上有所不同,古代以下肢疼痛为主,现代以头面部疼痛为主。其治痛机理中医主要是经穴循经性,西医目前主要集中在神经生化及影... 为发掘太冲穴临床价值,探讨太冲治痛机理,对其治疗痛证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古代、现代临床太冲穴在痛证应用上有所不同,古代以下肢疼痛为主,现代以头面部疼痛为主。其治痛机理中医主要是经穴循经性,西医目前主要集中在神经生化及影像方面。太冲穴治痛体现了循经取穴治痛的规律;古代偏重其近治作用,现代偏重其循经远治作用,其治痛范围有所扩大,可能通过经穴的循经作用、调节神经介质及影响中枢相关脑区活动达到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冲 痛证 机理
下载PDF
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对小麦幼苗类囊体捕光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丽美 李永锋 韩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采用5mW.mm-2He-Ne激光辐照、10.08kJ.m-2d-1UV-B辐射及二者组合对冬小麦幼苗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叶绿体捕光色素含量和色素蛋白组成的变化,进一步探讨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类囊体捕光色素损伤的修复效应。循环处理小麦幼苗... 采用5mW.mm-2He-Ne激光辐照、10.08kJ.m-2d-1UV-B辐射及二者组合对冬小麦幼苗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叶绿体捕光色素含量和色素蛋白组成的变化,进一步探讨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类囊体捕光色素损伤的修复效应。循环处理小麦幼苗4d,利用90%乙醇和80%丙酮分别提取各处理组小麦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通过纸层析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捕光色素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不同处理对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牢固性的影响。利用柱层析法测定色素蛋白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增强UV-B辐照后小麦幼苗捕光色素总含量降低了17.76%,叶绿素和蛋白质结合牢固度显著降低,色素蛋白的组成也发生变化,D1和D2蛋白质条带消失;而一定剂量He-Ne激光辐照可使增强UV-B辐射后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增加约10.64%,但仍低于ck组约8.12%,叶绿素和蛋白质结合牢固度也显著高于B组,色素蛋白的组成与对照组相似。因此,低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对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类囊体捕光色素的损伤具有促进修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E激光 UV-B辐射 捕光色素 小麦
下载PDF
增强UV-B辐射对小麦细胞有丝分裂影响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高丽美 李永锋 +1 位作者 韩榕 杨丽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8-164,共7页
采用10.08 kJ/m^2.d辐射剂量的UV-B辐照处理"晋麦8号"冬小麦种子,待根尖生长至1 cm~2cm长时,对小麦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率以及各类异常分裂现象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异常分裂的细胞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增强的UV-B... 采用10.08 kJ/m^2.d辐射剂量的UV-B辐照处理"晋麦8号"冬小麦种子,待根尖生长至1 cm~2cm长时,对小麦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率以及各类异常分裂现象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异常分裂的细胞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增强的UV-B辐照能抑制小麦细胞有丝分裂的发生频率,并可诱导小麦根尖细胞产生游离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侨(包括单桥、双桥和三桥染色体)、不均等分裂以及微核染色体等畸变现象。另外,在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后的细胞中还深入研究了新型的异常分裂现象—分束分裂,表现为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产生三束、四束、六束和七束等染色体束,且均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073%、0.153%、0.053%和0.060%而在对照组小麦细胞中没有发现分束分裂现象的发生。同时,通过聚丙烯酰胺疑胶电泳检测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与CK组相比,分束分裂细胞中,微管蛋白的组成和微管骨架的形态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因此,推测分束分裂现象的发生可能与增强UV-B辐射导致细胞骨架微管系统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小麦 分束分裂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微管
下载PDF
细胞生长促进试验筛选新生牛血清 被引量:5
9
作者 高丽美 陈俊斐 +5 位作者 颜建国 冯敏 许玲敏 忻亚娟 陈念良 庄成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8期12-13,共2页
目的建立适合人二倍体细胞培养血清的筛选方法。方法通过测定细胞倍增时间和进行细胞生长促进试验对15批次的新生牛血清作了筛选,并将筛选出的11批次血清用于大规模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的生长维持情况。结果发现细胞倍增时间与相对生长率... 目的建立适合人二倍体细胞培养血清的筛选方法。方法通过测定细胞倍增时间和进行细胞生长促进试验对15批次的新生牛血清作了筛选,并将筛选出的11批次血清用于大规模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的生长维持情况。结果发现细胞倍增时间与相对生长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大规模细胞培养中,相对生长率97%以上的血清更适合二倍体细胞生长。结论细胞生长促进试验比细胞倍增时间测定更能客观地反映血清促人二倍体细胞的生长能力。细胞生长促进试验可能是较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牛血清 细胞倍增时间 细胞生长促进试验 人二倍体细胞
下载PDF
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表达载体pCAMBIA1301-RC24的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丽美 李永锋 徐子勤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2-86,共5页
用限制性内切酶Kpn1从质粒pYAO24中切出大小约2.75 kb的片段,此片段包含Actin1启动子、NOS终止子、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CAMB IA1301-imp的多克隆位点内,构建成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利用液氮冻融法将构建... 用限制性内切酶Kpn1从质粒pYAO24中切出大小约2.75 kb的片段,此片段包含Actin1启动子、NOS终止子、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CAMB IA1301-imp的多克隆位点内,构建成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利用液氮冻融法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发根农杆菌LBA4404中,以用于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pYAO24 几丁质酶基因 表达载体pCAMBIA1301-imp 冻融法 发根农杆菌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丽美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9-102,共4页
使用MS附加2,4-D作基本培养基,对草地早熟禾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愈伤组织分化成苗试验,建立了最佳的早熟禾胚性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早熟禾的成熟种子经过灭菌后,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置于25±2℃,黑暗条件培养约... 使用MS附加2,4-D作基本培养基,对草地早熟禾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愈伤组织分化成苗试验,建立了最佳的早熟禾胚性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早熟禾的成熟种子经过灭菌后,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置于25±2℃,黑暗条件培养约8周-9周,有胚性愈伤组织产生.然后将愈伤组织转至分化培养基上,黑暗培养一周后,再进行光照培养,约20天后开始分化出根和芽,继续培养则长成粗壮的绿色植株.2,4-D是影响愈伤形成和植株再生的关键物质.本实验结果证明,3.0mg·L^-1和0.1mIg·L^-12,4.D是最佳浓度组合,其诱导频率和分化频率分别为67.82%和48.81%;0.5mg·L^-16-BA对根和芽的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禾 胚性愈伤 植株再生体系 诱导频率 分化频率
下载PDF
直播营销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丽美 窦煜轩 +3 位作者 郑佳瑶 冯雨禾 曹汐 白雪 《现代商业》 2023年第18期35-39,共5页
随着5G的逐渐普及,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直播平台呈现井喷式发展。为了响应消费者对于需求的个性化精准定位,同时促进消费,各类电商、网红纷纷投入直播的行列,带来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处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对互联网上的新鲜事物关... 随着5G的逐渐普及,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直播平台呈现井喷式发展。为了响应消费者对于需求的个性化精准定位,同时促进消费,各类电商、网红纷纷投入直播的行列,带来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处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对互联网上的新鲜事物关注度高,热衷于追求潮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在消费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本文以河北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直播营销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促进直播营销平台的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营销 大学生 消费行为
下载PDF
一种优化的植物总DNA提取方法 被引量:39
13
作者 黄萱 高丽美 +1 位作者 张永彦 徐子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103-1106,共4页
根据自己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的实际经验,改进了Clark利用CTAB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通过在研磨材料时加入液氮、用剪去端部的吸头转移含有DNA的溶液,并且将加入RNaseA消化RNA的步骤改在最后进行等一系列改进,可以获... 根据自己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的实际经验,改进了Clark利用CTAB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通过在研磨材料时加入液氮、用剪去端部的吸头转移含有DNA的溶液,并且将加入RNaseA消化RNA的步骤改在最后进行等一系列改进,可以获得高质量的DNA.本文同时就主要提取步骤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总DNA 提取 方法优化
下载PDF
多年生黑麦草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基因枪转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永彦 徐子勤 +2 位作者 高丽美 黄萱 王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7,59,共6页
目的 :建立以多年生黑麦草成熟胚为起始材料的再生体系 ,用于基因枪转化。方法 :多年生黑麦草成熟种子在附加 5mg L 2 ,4 D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 ,转至新继代培养基上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无激素MS培养基。再生植株在培... 目的 :建立以多年生黑麦草成熟胚为起始材料的再生体系 ,用于基因枪转化。方法 :多年生黑麦草成熟种子在附加 5mg L 2 ,4 D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 ,转至新继代培养基上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无激素MS培养基。再生植株在培养基成分减半的无激素MS培养基生根 ,之后移栽至土壤。基于这一再生体系 ,用含有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2 4的质粒pARN6和含有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基因Bar的质粒pDB1 ,通过基因枪轰击胚性愈伤组织。用附加PPT的继代培养基进行转化植株的抗性筛选。结果 :共获得 2 4 3株再生植株。通过PCR进行检测 ,获得1 8株整合有RC2 4基因的植株 ,1 5株整合有Bar基因的植株 ,同时转入 2个基因的植株 2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植株 再生体系 MS培养基 多年生黑麦草 成熟胚 继代培养基 胚性愈伤组织 激素 基因 转移酶
下载PDF
采用玉米Ubi-1启动子获得低拷贝转基因玉米植株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子勤 龚莉桂 +2 位作者 黄萱 张永彦 高丽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通过基因枪粒子轰击和草丁膦 (PPT)选择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基因植株 ,并分析了外源基因在转化体中的拷贝数与启动子之间的关系。用玉米Ubi 1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 ,玉米转化体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较低 ;可能的原因为Ubi 1启动子通过与其内部... 通过基因枪粒子轰击和草丁膦 (PPT)选择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基因植株 ,并分析了外源基因在转化体中的拷贝数与启动子之间的关系。用玉米Ubi 1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 ,玉米转化体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较低 ;可能的原因为Ubi 1启动子通过与其内部同源序列发生重组而被定点整合进玉米基因组 ,共转化的两种质粒DNA在整合至玉米染色体DNA之前已重构成为一个整体。结果显示使用某一植物自身基因的启动子可以降低外源基因在该物种转基因个体中的拷贝数 ,进而避免基因沉默现象的发生。目前已得到第二代转基因玉米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Ubi-1启动子 低拷贝 转基因植株 玉米
下载PDF
增强UV-B辐射和He-Ne激光对小麦原生质体微管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爱华 高丽美 +1 位作者 李永锋 韩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0-255,共6页
以小麦叶片原生质体为材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法标记其微管系统,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进行观察。研究了低剂量He-Ne激光(5mW.mm-2)、增强UV-B辐射(10.08kJ.m-2.d-1)及二者的复合处理对小麦幼苗叶肉细胞中微管骨架的影响。结... 以小麦叶片原生质体为材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法标记其微管系统,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进行观察。研究了低剂量He-Ne激光(5mW.mm-2)、增强UV-B辐射(10.08kJ.m-2.d-1)及二者的复合处理对小麦幼苗叶肉细胞中微管骨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叶片细胞中微管骨架发生解聚,呈短棒状或点状分布,微管束弥散且荧光强度减弱;而增强UV-B辐射后再施以He-Ne激光处理,小麦叶肉细胞微管骨架有部分断裂,但较单独UV-B处理组的损伤程度轻,说明低剂量的He-Ne激光可以部分修复增强UV-B辐射对微管骨架的损伤,且对微管的聚合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骨架 免疫荧光定位 小麦 HE-NE激光 UV-B辐射
下载PDF
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拟南芥抗氧化系统的损伤修复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晓燕 高丽美 +1 位作者 李永峰 韩榕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2-717,共6页
以培养6周左右的拟南芥为材料,采用UV-B辐射(剂量1 KJ/m2/d)和He-Ne激光器(波长632.8 nm,输出功率5 mW.mm2,辐照时间60 s)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成CK(没有经过UV-B或激光辐照)组、B(UV-B辐射)组、BL(UV-B和激光复合处理)组和L(激光辐照)组4... 以培养6周左右的拟南芥为材料,采用UV-B辐射(剂量1 KJ/m2/d)和He-Ne激光器(波长632.8 nm,输出功率5 mW.mm2,辐照时间60 s)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成CK(没有经过UV-B或激光辐照)组、B(UV-B辐射)组、BL(UV-B和激光复合处理)组和L(激光辐照)组4个不同处理组.结果表明:增强的UV-B辐射拟南芥幼苗导致MDA(Malondialdehyde)、超氧阴离子含量升高,GSH(Glutathione)含量降低,PAL(phenylalanine ammomia-lyase)、CAT(catalase)和APX(ascorbate peroxidase)活性升高,SOD(supemxide dismutas)活性降低.单独He-Ne激光处理使MDA、超氧阴离子含量降低,GSH的含量升高,SOD、APX、CAT的活性升高,PAL的活性降低.UV-B辐射后再用He-Ne激光进行后处理,发现与单独UV-B辐照处理相比,MDA、超氧阴离子含量降低,GSH含量升高,SOD、APX、CAT的活性升高了,PAL的活性降低了.因此激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拟南芥叶片抗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可能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E激光 UV-B辐射 拟南芥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高羊茅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健 徐子勤 +2 位作者 张永彦 高丽美 黄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建立高频再生体系,为相关基因的转化提供良好的受体系统。方法以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成熟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及生根培养。结果初生愈伤组织在MS+2,4-D5 mg/L+CH400 mg... 目的建立高频再生体系,为相关基因的转化提供良好的受体系统。方法以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成熟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及生根培养。结果初生愈伤组织在MS+2,4-D5 mg/L+CH400 mg/L+蔗糖60 g/L+琼脂12 g/L的继代培养基诱导出体细胞胚后,在含6-BA2.0 mg/L+NAA0.5 mg/L的MS培养基上分化形成丛生苗,分化率达78.9%;再生苗在1/2 MS+NAA0.5 mg/L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生根率达100%。结论MS+2,4-D 9 mg/L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 2.0 mg/L+NAA 0.5mg/L为最佳分化培养基,1/2 MS+NAA0.5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愈伤组织诱导 分化 高频再生体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性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免疫学指标和应用的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锋 高孟 +1 位作者 高丽美 罗永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建立简便和可靠的对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敏感的小型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不同日龄长爪沙鼠,腹腔接种CVA16后连续观察14 d,筛选出对病毒敏感的最适接种日龄段;然后比较接种剂量与效应关系,测定其50%... 目的建立简便和可靠的对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敏感的小型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不同日龄长爪沙鼠,腹腔接种CVA16后连续观察14 d,筛选出对病毒敏感的最适接种日龄段;然后比较接种剂量与效应关系,测定其50%致死剂量(LD50);并测定感染3 d后其血液和主要组织器官中CVA16病毒滴度;最后用CVA16灭活疫苗在1日龄和11日龄免疫2针沙鼠后,在14日龄时用LD50剂量病毒攻毒,观察并记录沙鼠体重、症状及死亡率,2周后眼球采血,应用微量中和试验和ELISA分别检测中和抗体效价和总抗体水平。结果长爪沙鼠感染CVA16后出现活动减少、后肢无力、麻痹瘫痪、死亡等临床症状,不同日龄沙鼠对CVA16感染的易感能力和感染后发病程度不同,7日龄和14日龄沙鼠易感,28日龄沙鼠不易感染,最敏感和最合适接种日龄为14日龄,其LD50为1×104.5 CCID50,感染3 d后其血液和主要组织器官中均可检测到高滴度的CVA16病毒,免疫两针灭活疫苗的14日龄沙鼠用LD50剂量攻毒,存活率87.5%,疫苗免疫诱导沙鼠产生的CVA16中和抗体几何平均值(GMT)为28.14,抗体阳性率为87.5%。结论长爪沙鼠对CVA16敏感并且病毒能在其体内进行有效的复制和繁殖,可作为CVA16致病机制研究、疫苗研发及药物评价的可靠小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6型 长爪沙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反复冻融对疫苗感染性滴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忻亚娟 高丽美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反复冻融 疫苗感染性滴度 甲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