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配伍比例大黄-丹参有效成分溶出率及抗模型大鼠肾纤维化作用比较
1
作者 孟颖 徐子寒 +1 位作者 高俪原 韩怡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目的比较大黄-丹参药对在不同配伍比例时两药7个有效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丹酚酸B、丹参酮ⅡA)溶出率和抗模型大鼠肾纤维化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黄单提液、丹参单提液及6... 目的比较大黄-丹参药对在不同配伍比例时两药7个有效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丹酚酸B、丹参酮ⅡA)溶出率和抗模型大鼠肾纤维化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黄单提液、丹参单提液及6种配伍比例(1∶1、1∶1.25、1∶1.75、1∶2、1∶3、1∶4)大黄-丹参混提液中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及溶出率。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复制肾纤维化大鼠模型,比较大黄、丹参及1∶1.25、1∶1.75、1∶2配伍比例大黄-丹参混提液对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及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UTP)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配伍比例大黄-丹参混提液中7个有效成分含量均小于单提液,大黄-丹参(1∶2)混提液中有效成分整体溶出率优于其他配伍比例。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单提液、丹参单提液及1∶1.25、1∶1.75、1∶2配伍比例大黄-丹参混提液作用下,大鼠肾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BUN、SCr、24 h-UTP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以大黄单提液作用最强。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大黄-丹参药对中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大黄-丹参不同比例配伍后有效成分溶出率均小于单提液;大黄-丹参配伍后在抗模型大鼠肾纤维化作用方面未产生协同作用,大黄单提液抗肾纤维化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丹参 配伍比例 溶出率 肾纤维化 大鼠
下载PDF
血管新生在肝脏疾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高俪原 梁宝瑜 +4 位作者 金春 李余佳 王桭屹 张峰 郑仕中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血管新生是在现有血管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进而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新生不仅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而且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血管新生的概念以及其在各类肝... 血管新生是在现有血管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进而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新生不仅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而且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血管新生的概念以及其在各类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肝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且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新生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下载PDF
铁死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肝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余佳 王玲 +5 位作者 金春 高俪原 梁宝瑜 王桭屹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7-313,共7页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于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异常升高,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最终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死亡。目前认为铁死亡的中心环节是铁代谢和活性氧代谢。铁死亡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于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异常升高,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最终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死亡。目前认为铁死亡的中心环节是铁代谢和活性氧代谢。铁死亡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癌细胞死亡、神经毒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T细胞免疫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铁过载以及脂质活性氧堆积等铁死亡特征,而铁死亡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及脂质过氧化程度,影响肝疾病的进程。因此,调控铁死亡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肝疾病的策略。本文综述了铁死亡及其在肝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探索肝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活性氧 肝疾病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RNA甲基化修饰 被引量:13
4
作者 金春 李蒙蒙 +6 位作者 李余佳 高俪原 梁宝瑜 王桭屹 张峰 邵江娟 郑仕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9-1344,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其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更好地阐明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新的诊断方法以及鉴定新...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其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更好地阐明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新的诊断方法以及鉴定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表观遗传修饰尤其是甲基化修饰研究开始得到了重视,人类肿瘤中常见的表观遗传甲基化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及近年来兴起的RNA甲基化。本文就近年来RNA甲基化修饰在HCC领域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为HCC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RNA甲基化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运蛋白ASCT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宝瑜 金春 +4 位作者 高俪原 李余佳 王桭屹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谷氨酰胺在细胞蛋白质和能量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谷氨酰胺必需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其中Na依赖性谷氨酰胺载体2(alanine-serine-cysteine transporter2,ASCT2)最为重要。ASCT2不仅在正常组织器官中广... 谷氨酰胺在细胞蛋白质和能量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谷氨酰胺必需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其中Na依赖性谷氨酰胺载体2(alanine-serine-cysteine transporter2,ASCT2)最为重要。ASCT2不仅在正常组织器官中广泛表达,而且在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增加,以满足肿瘤急剧增加的谷氨酰胺需求。ASCT2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ASCT2的N糖基化位点是N163和N212,对ASCT2转运到膜上至关重要,但对ASCT2的内在转运功能影响不大。ASCT2与其他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和翻译后修饰对ASCT2的稳定性、转运活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该文主要总结ASCT2生物学功能调控及其对疾病治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ASCT2 转运蛋白 代谢 调控 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