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石磨粒纳米加工单晶碳化硅非连续表面机理研究
1
作者 王一凡 唐文智 +3 位作者 何艳 高兴军 凡林 宋淑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建立金刚石磨料纳米加工单晶碳化硅衬底的分子动力学模型,从矢量位移、切削力、晶体结构相变及缺陷等方面研究划痕对原子去除过程的影响以及划痕壁面的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划痕区域原子的去除方法主要是剪切和挤压。划痕入口区壁面... 建立金刚石磨料纳米加工单晶碳化硅衬底的分子动力学模型,从矢量位移、切削力、晶体结构相变及缺陷等方面研究划痕对原子去除过程的影响以及划痕壁面的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划痕区域原子的去除方法主要是剪切和挤压。划痕入口区壁面变形为弹性和塑性混合变形,划痕出口区壁面变形主要为塑性变形,增加纳米加工深度能够提高原子的去除量。衬底表面存在的划痕使纳米加工过程中的切向和法向切削力均降低,最大差值分别为300和600 nN,划痕区域原子的缺失是切向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磨粒的剪切挤压作用使碳化硅原子的晶体结构发生了非晶转化,产生了大量不具有完整晶格的原子,并且衬底表层的原子与临近的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结构。衬底温度受影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磨粒的下方,并向衬底的深处传递,在2、5和8?纳米加工深度下衬底温度之间的差值约为10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加工 单晶碳化硅 非连续表面 位移矢量 切削力 相变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化学分析及提高油田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兴军 张雷 +3 位作者 李锦源 周晓 赵欣欣 吕涛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931-2934,共4页
为解决传统油田表面活性剂的耐盐和耐温问题以及更好地适应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条件,采用10-溴癸酸、丙酮和二甲胺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p H敏感型表面活性剂TCHJ,其合成收率为64.21%。在0.2%的主剂质量分数下,结合p H敏感型表面活性... 为解决传统油田表面活性剂的耐盐和耐温问题以及更好地适应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条件,采用10-溴癸酸、丙酮和二甲胺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p H敏感型表面活性剂TCHJ,其合成收率为64.21%。在0.2%的主剂质量分数下,结合p H敏感型表面活性剂TCHJ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7(质量比为1∶2),形成了驱油复合体系,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8.34×10^(3)N·m^(-1)。该体系在油田实际油藏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均展现出优异性能。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该体系能提升原油采收率8.57%。根据现场先导试验的反馈,采用该复配体系策略,试验井组的日均增油量为1.68 t,且平均综合含水率降低了18.57%。这证明了该复合体系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有效性,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致密砂岩 驱油 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Fourier-TOuNN的鲁棒性拓扑优化设计
3
作者 高兴军 李隆华 李颖雄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7,共7页
为推广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的工程应用,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结构鲁棒性以应对实际工程荷载的随机性。本文基于神经网络提出了鲁棒性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高效方法。该方法通过优化Fourier-TOuNN神经网络的权值更新描述结构拓扑的密度变量,... 为推广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的工程应用,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结构鲁棒性以应对实际工程荷载的随机性。本文基于神经网络提出了鲁棒性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高效方法。该方法通过优化Fourier-TOuNN神经网络的权值更新描述结构拓扑的密度变量,并引入随机荷载下结构柔顺度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加权总和作为目标函数,从而定义了随机荷载下的结构鲁棒性优化问题。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动反向微分功能,实现了优化过程中灵敏度的直接求解。借助Fourier-TOuNN细部尺寸可控特性,可在结构中生成细小支撑以抵抗随机荷载。数值算例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高效地获得鲁棒性稳健的优化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鲁棒性设计 随机荷载 神经网络 傅里叶投影
下载PDF
水驱油田产量演变模式与开发阶段划分方法
4
作者 计秉玉 徐婷 +2 位作者 高兴军 于洪敏 刘合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390,共7页
考虑到注水开发油田可采储量不断增长对产量演变规律产生重大影响,对广义“翁旋回”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新的产量演变模型,明确了产量递减期与储采失衡的统计对应关系,研究了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对应关系,为油田开发阶段划分与... 考虑到注水开发油田可采储量不断增长对产量演变规律产生重大影响,对广义“翁旋回”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新的产量演变模型,明确了产量递减期与储采失衡的统计对应关系,研究了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对应关系,为油田开发阶段划分与老油田定义提供了定量的油藏工程依据。中国东部油田开发统计数据表明,储采平衡系数陡然降低至小于1的年限与产量开始出现递减的年限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其陡降起始点可以作为递减期起始点。研究表明,在高含水阶段,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匹配性,将递减期起始点与含水率90%(或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0%)“双标准”作为老油田的判据更为合理。产量演变模式可以概括为产量上升—峰值稳产—台阶递减、产量上升—台阶稳产—台阶递减、产量上升—台阶稳产—快速递减、产量上升—峰值稳产—快速递减和产量上升—持续递减等5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田 产量演变 开发阶段划分 可采储量 老油田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座位偏好与学习动机研究——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5
作者 迟德霞 高兴军 +1 位作者 刘长福 王洋 《化工高等教育》 2023年第4期71-78,共8页
文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针对某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115名本科生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中的座位偏好和学习动机,从心理前后排和物理前后排、性别、高低交互区等不同变量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针对某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115名本科生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中的座位偏好和学习动机,从心理前后排和物理前后排、性别、高低交互区等不同变量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的学习动机受内部因素驱动都强于外部因素驱动,女生的学习相对自主性指数和学习成绩均高于男生;教室前排学生的学习相对自主性指数、学习成绩均高于教室后排学生,学习动机受到内部因素驱动强于外部因素驱动;高交互区的学生成绩高于低交互区学生成绩。基于以上分析,文章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向内迁移,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座位偏好 自我决定理论 大班课堂
下载PDF
低碳烃无水压裂液体系构建及性能评价
6
作者 李源流 高兴军 +2 位作者 侯浩 王延 弓虎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1,共6页
非常规油气储层采用水基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易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并且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室内以正己烷为基液,通过优选合适的交联剂和胶凝剂,研制了一种低碳烃无水压裂液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碳烃无水... 非常规油气储层采用水基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易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并且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室内以正己烷为基液,通过优选合适的交联剂和胶凝剂,研制了一种低碳烃无水压裂液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碳烃无水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剪切性能、黏弹性能和携砂性能,能够满足现场加砂压裂施工的需求。体系的破胶性能良好,加入2.4%的破胶剂醋酸钠破胶2.5 h后体系黏度可以降低至10 mPa·s以下。此外,压裂液体系破胶后对储层岩心的渗透率伤害率小于10%,具有低伤害的特点。低碳烃无水压裂液体系现场应用效果较好,SS-Y2井压裂后日产油量显著提高,达到了压裂增产的目的。研制的低碳烃无水压裂液体系在非常规油气储层压裂施工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烃 无水压裂液 胶凝剂 交联剂 性能评价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超声椭圆振动车削钛合金TC4数值分析
7
作者 高势云 邓子龙 +1 位作者 高兴军 何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1-67,共7页
钛合金TC4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工件变形及黏结等问题,因此加工难度较大。利用ABAQUS软件创建仿真模型,对比了超声椭圆振动车削和常规切削对钛合金TC4力学特点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超声椭圆振动车削钛合金TC4的切削速度、切向幅值、频率和... 钛合金TC4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工件变形及黏结等问题,因此加工难度较大。利用ABAQUS软件创建仿真模型,对比了超声椭圆振动车削和常规切削对钛合金TC4力学特点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超声椭圆振动车削钛合金TC4的切削速度、切向幅值、频率和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椭圆振动切削平均切削力随着切削深度及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切向幅值及振动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与常规切削相比,超声椭圆振动切削能够明显降低切削力,改善表面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削 超声椭圆振动 TC4 性能分析 切削力
下载PDF
影响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68
8
作者 高兴军 宋子齐 +3 位作者 程仲平 于兴河 杨纯东 李洪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8-69,共2页
从孔隙结构、储集层渗流特征、储集层敏感性、储集层分布、油藏天然能量、原油物性 6个方面分析影响砂岩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各种地质因素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标准及权系数 ,按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对辽河... 从孔隙结构、储集层渗流特征、储集层敏感性、储集层分布、油藏天然能量、原油物性 6个方面分析影响砂岩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各种地质因素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标准及权系数 ,按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对辽河油区 3个不同类型的水驱砂岩油田开发效果的评价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及水驱开发效果吻合较好。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 砂岩油藏 水驱开发效果 综合评价方法 灰色系统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Python语言的超薄金刚石切割片建模与SiC晶片切割仿真
9
作者 何艳 李翔 +3 位作者 高兴军 凡林 刘铭 徐子成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1-631,共11页
为改善SiC晶片在切割过程中存在的边缘崩边和亚表面损伤等问题,采用Python语言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超薄金刚石切割片切割SiC晶片的模型,研究切割参数对切割过程中的切割力、切割温度、晶片切割边缘形貌、切割边缘损... 为改善SiC晶片在切割过程中存在的边缘崩边和亚表面损伤等问题,采用Python语言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超薄金刚石切割片切割SiC晶片的模型,研究切割参数对切割过程中的切割力、切割温度、晶片切割边缘形貌、切割边缘损伤宽度以及晶片亚表面损伤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割力、切割温度与切割深度正相关,切割边缘损伤程度和亚表面损伤深度存在最优值。在切割深度为6μm时,SiC晶片的切割效果最好,其切割边缘损伤宽度为8μm,损伤面积为4905.56μm^(2),亚表面损伤深度为10.67μm,损伤面积为7022.18μm^(2)。在切割速度为60~121 m/s的高速切割阶段,切割速度对切割力、晶片的温度、晶片切割边缘形貌及亚表面损伤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晶片 PYTHON语言 超薄金刚石切割片 切割参数 损伤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密闭取心检查井水淹状况及主控因素研究:以扶余油田泉四段油层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兴军 宋新民 +5 位作者 李淑贞 孙圆辉 赵应成 张为民 史静 马文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密闭取心是高含水油田认识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扶余油田泉四段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资料为例,系统提出了判别密闭取心井水淹状况的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定性方法包括岩心肉眼观察、镜下观察以及滴水试验等,定量方法包括岩... 密闭取心是高含水油田认识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扶余油田泉四段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资料为例,系统提出了判别密闭取心井水淹状况的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定性方法包括岩心肉眼观察、镜下观察以及滴水试验等,定量方法包括岩心密闭情况判别、岩心分析油水饱和度校正、原始含饱和度计算、驱油效率及其与产水率关系确定以及水淹程度的分类及判别标准。应用上述方法实际分析了5口近期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统计了单井及总体的水淹特征,并结合密闭取心井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以及所在位置的注采井位关系,提出了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为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取心 水淹 剩余油 非均质性 注采关系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磨削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11
作者 蔡明 朱涛 +1 位作者 高兴军 鲍金奇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0-68,共9页
镍基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化工、船舶等领域,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特殊工况要求,进一步提高其表面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研究人员开展了诸多理论研究和工艺探索。在概述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和镍基多晶高温... 镍基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化工、船舶等领域,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特殊工况要求,进一步提高其表面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研究人员开展了诸多理论研究和工艺探索。在概述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和镍基多晶高温合金的发展及其材料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镍基高温合金磨削去除机理、表面完整性、工艺特性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磨削 去除机理 表面完整性 工艺特性
下载PDF
新型超声复合变幅杆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顾帅帅 高兴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92-96,共5页
超声变幅杆是超声振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设计了余弦半周期圆柱形复合变幅杆,实现了余弦段与圆柱段的平滑过渡。通过理论计算,推导了其频率方程和放大系数公式。结果表明,新型余弦圆柱形复合变幅杆的频率方程比圆柱圆锥形复合变幅... 超声变幅杆是超声振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设计了余弦半周期圆柱形复合变幅杆,实现了余弦段与圆柱段的平滑过渡。通过理论计算,推导了其频率方程和放大系数公式。结果表明,新型余弦圆柱形复合变幅杆的频率方程比圆柱圆锥形复合变幅杆和阶梯形变幅杆更为简单;新型余弦半周期圆柱形复合变幅杆的放大系数公式与阶梯形变幅杆相似,比圆柱圆锥形复合变幅杆更为简捷。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所设计的余弦半周期圆柱形复合变幅杆进行了模态分析,确定了其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谐响应分析,检查了理论设计的可行性。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当余弦段长度为55、60 mm时,超声复合变幅杆性能最优。研究结果为超声复合变幅杆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弦形 变幅杆 ABAQUS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构型控制隐蔽剩余油定量表征技术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兴军 宋新民 +5 位作者 孟立新 纪淑红 和丽娜 陈建阳 周新茂 刘卓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99-111,共13页
沉积构型对特高含水期隐蔽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强,为实现构型及剩余油的量化表征,首先以典型曲流河点坝沉积模式为基础,在基于层面建模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一套以曲流河点坝侧积泥岩顶底沉积界面的构建为核心的数学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实... 沉积构型对特高含水期隐蔽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强,为实现构型及剩余油的量化表征,首先以典型曲流河点坝沉积模式为基础,在基于层面建模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一套以曲流河点坝侧积泥岩顶底沉积界面的构建为核心的数学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实现了曲流河点坝概念模型建模。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实际构造分布和砂体分布背景下,侧积泥岩顶底界面形态的几何校正算法,实现了实际点坝的建模。以大港油田北部明化镇组曲流河点坝砂体为例,构建了概念和实体模型,通过基于概念模型的数值模拟提出了特高含水期点坝单砂体内部剩余油沿侧积泥岩与点坝顶面交线弧形条带状分布的特点。量化统计表明,点坝概念模型的数值上部1/3采出程度仅为7.8%,中部1/3采出程度为30.1%,底部1/3采出程度则高达65%,并以侧积体为单元量化分析了剩余油的富集规律。针对油田单一点坝内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开发模式,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比较了2种典型一注一采井配置关系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模拟实验表明,当注水直井在点坝上远离废弃河道处部署,水平井在靠近废弃河道一侧部署时,注水方向与侧积体加积方向一致,此时侧积泥岩的定向遮挡作用会增加注水流线的复杂程度,从而起到扩大波及系数、抑制含水上升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坝 侧积泥岩 基于层面建模 剩余油 定量表征 注采井网
下载PDF
动静结合方法计算储层水淹后地层混合液电阻率技术及其在剩余油饱和度解释中的应用--以吉林扶余油田泉四段油层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兴军 宋新民 +3 位作者 褚人杰 马文龙 邢野 赵世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针对国内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动静结合确定Rz的新技术。该技术以开发井投产初期含水率资料为基础,结合静态研究成果,反演投产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进而标定井筒中泥浆滤液... 针对国内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动静结合确定Rz的新技术。该技术以开发井投产初期含水率资料为基础,结合静态研究成果,反演投产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进而标定井筒中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然电位测井的基本原理,可以计算垂向上各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对于初期投产层为单层和多层两种情况,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均能实现Rz的反演和Rmf的准确标定。以该技术为基础,针对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的扶余油田泉四段油层开展水淹层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通过与密闭取心检查井岩心分析数据对比,剩余油饱和度误差平均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层 地层混合液电阻率 剩余油饱和度 初期投产含水率 自然电位测井 泉4段 扶余油田
下载PDF
地球物理测井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5
作者 高兴军 于兴河 +1 位作者 李胜利 段鸿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05-311,共7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从各个角度去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并评价其蕴藏量。地球物理测井在天然气水合物探测与储量评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着...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从各个角度去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并评价其蕴藏量。地球物理测井在天然气水合物探测与储量评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着以勘探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钻井的增多,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国内在该领域研究较少的现状,综述了国外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常规测井方法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方法和技术,基于含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模型以及成像测井在含天然气水合物井段的测井响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测井 常规测井 碳氧比能谱测井 成像测井
下载PDF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兴军 于兴河 +2 位作者 李胜利 王庆如 梁卫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3,共4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剩余油饱和度是一个变量,且受多种因素的共同控制,预测难度较大。针对构造背景相对简单、分层测试资料比较齐全的海上非注水开发的典型边、底水油藏,初步研究出了一套根据主要的多种动、静态参数并应用神经网络技术预...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剩余油饱和度是一个变量,且受多种因素的共同控制,预测难度较大。针对构造背景相对简单、分层测试资料比较齐全的海上非注水开发的典型边、底水油藏,初步研究出了一套根据主要的多种动、静态参数并应用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含水饱和度随时间变化速率的方法,进而根据含水饱和度变化率来预测不同时期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在我国海上某油田进行了应用实例验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含水饱和度 神经网络技术 生产井影响因子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Deform 3D不锈钢钻削机理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高兴军 李萍 +1 位作者 闫鹏飞 邹平 《工具技术》 2011年第4期17-20,共4页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 3D对普通麻花钻钻削过程的机理进行了仿真研究。应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将工件、刀具材料的一些特性参数结合起来,分析和定义了载荷边界条件、刀具前刀面与切屑之间摩擦状况,选择了切屑分离准则,完成了...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 3D对普通麻花钻钻削过程的机理进行了仿真研究。应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将工件、刀具材料的一些特性参数结合起来,分析和定义了载荷边界条件、刀具前刀面与切屑之间摩擦状况,选择了切屑分离准则,完成了有限元分析仿真的预处理工作。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建立麻花钻三维钻削有限元模型,介绍了钻削过程中切屑形成过程、钻削力的大小和钻削温度的分布,详细分析切削用量对不锈钢钻削轴向力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钻削温度场和钻头磨损的情况;研究麻花钻主要几何参数对不锈钢钻削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3D 麻花钻 钻削力 钻削温度 刀具磨损
下载PDF
沈84块沙三下油层组高含水开发阶段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兴军 宋子齐 +1 位作者 谭成仟 吴少波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42,共5页
沈 8 4块是指静安堡复式油气聚集带中段、沈 84-安 12断裂背斜构造北部的沙三油气富集断块。为了研究该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从油田地质、测井及实际生产情况入手 ,通过实例分析得出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及... 沈 8 4块是指静安堡复式油气聚集带中段、沈 84-安 12断裂背斜构造北部的沙三油气富集断块。为了研究该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从油田地质、测井及实际生产情况入手 ,通过实例分析得出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及增产措施是影响该区块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并认为构造及微构造高部位、封闭性断层附近、纵向上非均质性强的部位和平面上物性较差的区域是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 ,而且如果合理使用增产措施 ,会使剩余油富集在易于开采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带 地质构造 剩余油分布 增产措施 沈84块
下载PDF
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流动单元的划分及描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兴军 吴少波 +1 位作者 宋子齐 谭成仟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7-211,共5页
根据流动单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对江苏油田真 12块垛一段六油组 (E2 S61 )储层进行了研究 ;用聚类分析方法 ,依据流动层段指标 (FZI)划分出一、二、三、四类流动单元 ,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岩性及物性特征 ;并用测井资料对区块内 4 0... 根据流动单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对江苏油田真 12块垛一段六油组 (E2 S61 )储层进行了研究 ;用聚类分析方法 ,依据流动层段指标 (FZI)划分出一、二、三、四类流动单元 ,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岩性及物性特征 ;并用测井资料对区块内 4 0口单井进行流动单元评价 ,从而绘制了区块流动单元分布图件 ,阐述了油组内各砂岩段流动单元及剩余油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类型 流动单元 划分 聚类分析 渗流 储集层
下载PDF
数字岩心分析与真实岩心实验平行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兴军 齐亚东 +1 位作者 宋新民 赵天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6,145,共4页
为探讨数字岩心分析与真实岩心实验之间的可替代性问题,采用大庆油田砂岩样品开展数字岩心研究,并建立了三维孔隙网络模型,以此为基础,剖析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恒速压汞实验获取了同一块样品的真实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参数,并将数... 为探讨数字岩心分析与真实岩心实验之间的可替代性问题,采用大庆油田砂岩样品开展数字岩心研究,并建立了三维孔隙网络模型,以此为基础,剖析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恒速压汞实验获取了同一块样品的真实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参数,并将数字岩心分析结果与恒速压汞实验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岩心技术是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微观渗流机理的有效手段,该技术的可靠性取决于对真实岩心特征参数提取的全面性与精确性,构建数字岩心过程中,除了满足孔隙度和渗透率与真实岩心高吻合度条件外,还有必要参考压汞测试得到的孔喉半径分布数据,建议增加平均喉道半径作为更严格的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岩心 真实岩心 平行对比 微观孔隙结构 恒速压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