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1
作者 陈桂平 张淑红 +2 位作者 高凤菊 李亚子 范永山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141-144,共4页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生物化学课程与抗疫知识密切相关。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抗疫理论、技术、产品和抗疫成果,通过课堂将伟大抗疫精神传递给大学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和要求。该文通过创新课程思政教...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生物化学课程与抗疫知识密切相关。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抗疫理论、技术、产品和抗疫成果,通过课堂将伟大抗疫精神传递给大学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和要求。该文通过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挖掘抗疫思政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将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知党恩、跟党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 思政元素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醇脱氢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张淑红 张运峰 +5 位作者 武秋颖 高凤菊 李亚子 纪景欣 许可 范永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8-1115,共8页
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是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在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基因组的KEGG数据库中获得了22个ADH基因家族成员(StADH1-StADH 22),它... 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是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在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基因组的KEGG数据库中获得了22个ADH基因家族成员(StADH1-StADH 22),它们散布在12条scaffold上,长232~495 aa,理论等电点5.65~9.22,81.8%家族成员呈酸性,72.7%为亲水蛋白,有4个家族成员定位于线粒体,2个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其余16个家族成员均定位于细胞质。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玉米大斑病菌ADH家族蛋白与酵母ADH(YADH1-7)亲缘关系较近,含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和结构域,其他11个玉米大斑病菌ADH家族蛋白与酵母ADH亲缘关系较远,含有不同的保守基序和结构域。玉米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的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仅有4个ADH基因(StADH 1、StADH 4、StADH 6和StADH 12)参与病菌侵染过程,其中StADH 1、StADH 4和StADH 12主要在病菌侵染后期发挥作用,而StADH1还可能与病菌的致病专化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醇脱氢酶(ADH) 基因家族 转录组 致病性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探究
3
作者 张淑红 武秋颖 +5 位作者 张运峰 高凤菊 陈桂平 许可 刘娜 范永山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第5期51-55,共5页
虚拟教研室是一种新型的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它以互联网为依托,打破地域的界限,若干教师就彼此关注的问题协同合作、分享互通,共同研讨和活动。本文以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在系统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作用的基础上... 虚拟教研室是一种新型的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它以互联网为依托,打破地域的界限,若干教师就彼此关注的问题协同合作、分享互通,共同研讨和活动。本文以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在系统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作用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研模式、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并深入阐述了唐山师范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实践、特色和优势,对其他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 虚拟教研室 地方本科院校 建设路径
下载PDF
大豆耐盐碱生理机制及种质筛选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春雨 朱冠雄 +5 位作者 田艺心 高祺 华方静 王士岭 高凤菊 曹鹏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且次生盐碱化问题日益严峻,盐碱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育能够适应逆境的作物品种是发挥盐碱土地生产潜力最主要的途径。大豆属于中度耐盐植物,是世界第四大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 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且次生盐碱化问题日益严峻,盐碱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育能够适应逆境的作物品种是发挥盐碱土地生产潜力最主要的途径。大豆属于中度耐盐植物,是世界第四大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和饲料兼用作物,筛选培育优质耐盐碱大豆品种对合理利用盐碱地、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盐碱土的类型及对植物的危害、盐碱土对大豆生长的危害、大豆耐盐碱生理机制、耐盐碱大豆种质筛选4个方面对大豆耐盐碱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耐盐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育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盐碱胁迫 生理机制 种质筛选
原文传递
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除草剂筛选
5
作者 朱冠雄 赵文路 +5 位作者 高祺 曹鹏鹏 华方静 田艺心 王春雨 高凤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20-122,共3页
为筛选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除草剂,选用7种除草剂5种不同处理进行土壤封闭试验,对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和作物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20 g/L异丙甲草胺+51%丙炔氟草胺、40%砜吡草唑+51%丙炔氟草胺2种处理的株... 为筛选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除草剂,选用7种除草剂5种不同处理进行土壤封闭试验,对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和作物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20 g/L异丙甲草胺+51%丙炔氟草胺、40%砜吡草唑+51%丙炔氟草胺2种处理的株防效均在87%以上,鲜重防效均在98%以上,对大豆和玉米安全,且能促进大豆增产43.38%以上,促进玉米增产21.76%以上,可以作为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除草剂 防效 产量
下载PDF
禹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6
作者 李春燕 曹鹏鹏 +8 位作者 高祺 朱冠雄 饶泉钦 陈立娟 华方静 田艺心 王春雨 朱金英 高凤菊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78-82,共5页
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在85%以上,为有效增加国内大豆供给,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德州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2.27万hm^(2),其中禹城种植面积为0.90万hm^(2)。2... 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在85%以上,为有效增加国内大豆供给,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德州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2.27万hm^(2),其中禹城种植面积为0.90万hm^(2)。2022年本研究采用4∶2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958,大豆包括齐黄34、嘉豆6号、冀豆23等黄淮地区32个优良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综合考量32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等因素,筛选出菏豆41、齐黄34、郓豆1号、华豆19、临豆10号、菏育10号、沧豆16、冀豆23、嘉豆16、丰豆6号共10个品种,为禹城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提供品种支撑,是提升区域性大豆产能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品种筛选 产量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C-36的分离筛选及其鉴定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凤菊 陈惠 +3 位作者 吴琦 梁如玉 韩学易 官兴颖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75-177,213,共4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废泥浆中经反复筛选及刚果红鉴定,获得一株高活力纤维素酶生产菌株C-36。与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参比试验,初步鉴定该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条件的测定显示该菌生长pH范围较宽,在pH7.0生长...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废泥浆中经反复筛选及刚果红鉴定,获得一株高活力纤维素酶生产菌株C-36。与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参比试验,初步鉴定该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条件的测定显示该菌生长pH范围较宽,在pH7.0生长最好,在pH8.0~10.0的碱性条件下长势较好。摇瓶发酵粗酶液的性质测定表明,该菌所产生的内切酶在pH7.0左右酶活较高,酶活力为1.280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鲁西北不同高蛋白大豆品种的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8
作者 田艺心 朱金英 +5 位作者 华方静 李春燕 高祺 朱冠雄 王春雨 高凤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鲁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蛋白大豆,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对参试10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分枝数、百粒重、底荚高度、产量和株高变异系数较大,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 为筛选出适宜鲁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蛋白大豆,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对参试10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分枝数、百粒重、底荚高度、产量和株高变异系数较大,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系数较小,且分枝数与株高、主茎节数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荚数呈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之间,百粒重和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本地区选育高产品种时,应适当选择分枝数多、单株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和百粒重大的品种。通过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冀豆12、齐黄34和菏豆37综合得分较高,产量也高,在鲁西北地区适应性强,可作为该区推广种植的优选高蛋白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生产性能 隶属函数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壳聚糖对红掌叶部某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凤菊 李春香 +2 位作者 顾丽嫱 王丽华 胡博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75-4477,4495,共4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红掌叶部某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对红掌叶部某致病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并探究了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该致病菌抑制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该致病菌初步鉴定归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红掌叶部某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对红掌叶部某致病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并探究了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该致病菌抑制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该致病菌初步鉴定归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链格孢属(Alternaria)、芸苔生交链孢(A.brassiciola)。壳聚糖对该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其中150 000分子量壳聚糖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86.56%)。[结论]壳聚糖在花卉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红掌 致病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整体护理 被引量:15
10
作者 高凤菊 宿秀娟 贾连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8期949-950,共2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整体护理 急腹症 并发症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及穿刺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凤菊 宿秀娟 贾连凤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7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股静脉穿刺 体表定位 穿刺方法 操作方法
下载PDF
真菌与细菌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高凤菊 李春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10,共4页
对分解纤维素真菌及细菌的种类,纤维素酶的组成和分类,分子结构、作用机理,纤维素酶基因工程及研究展望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真菌 细菌 纤维素酶
下载PDF
草莓抗白粉病RPW8同源基因的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凤菊 张淑红 +3 位作者 张运峰 宋瑞生 韩靖玲 刘海英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1-55,共5页
利用草莓基因组数据鉴定出15个草莓RPW8同源基因(FaRPW8.1,FaRPW8.2-1~14),它们之间的碱基比例差异较小,但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相差较大,范围为14734.20~196956.90Da,理论等电点5.05~8.52,不稳定性指数范围39.35~53.50,脂肪族指数介于9... 利用草莓基因组数据鉴定出15个草莓RPW8同源基因(FaRPW8.1,FaRPW8.2-1~14),它们之间的碱基比例差异较小,但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相差较大,范围为14734.20~196956.90Da,理论等电点5.05~8.52,不稳定性指数范围39.35~53.50,脂肪族指数介于93.19~108.68之间,氨基酸组成中以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为主。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草莓RPW8同源基因含有1~4个结构域,其中RPW8为特征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aRPW8.2-12和FaRPW8.2-13同谷子、小麦、水稻RPW8聚为一类,FaRPW8.2-3与番茄、蜜柑、橙子等RPW8基因聚为一类,其余12个草莓RPW8基因同源基因与其它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单独聚为一类。研究结果可为草莓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RPW8基因 序列特征 白粉病
下载PDF
高分子量壳聚糖及其混剂对货架期葡萄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凤菊 《保鲜与加工》 CAS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以新鲜巨峰葡萄为试材,分析了浓度为10 g/L的4种高分子量壳聚糖(相对分子量50、150、250、500 kDa)及其等比例混剂涂膜处理对货架期葡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5种壳聚糖涂膜处理在感官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呼吸强度、可滴... 以新鲜巨峰葡萄为试材,分析了浓度为10 g/L的4种高分子量壳聚糖(相对分子量50、150、250、500 kDa)及其等比例混剂涂膜处理对货架期葡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5种壳聚糖涂膜处理在感官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花青素含量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有利于葡萄的保鲜,其中4种高分子量壳聚糖等比例混剂涂膜的效果最佳;货架期第9天与第1天相比,5种壳聚糖涂膜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率为19.7%~31.6%,对照为38.2%,混剂处理组的下降率与其他试验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呼吸强度下降率为58%~85%,对照为30%,混剂处理组与其他试验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VC含量下降率为38.5%~65.5%,对照为71.9%,混剂处理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上可知,4种高分子量壳聚糖等比例混剂涂膜处理可显著延缓葡萄衰老和品质的下降,对巨峰葡萄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壳聚糖涂膜处理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保鲜 高分子量壳聚糖 混剂
下载PDF
壳聚糖生姜大蒜提取物复合保鲜剂对草莓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凤菊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63-166,共4页
以草莓为材料,按壳聚糖8种浓度添加或不添加生姜大蒜提取液,构成0.5%~2.0%8个处理涂膜液,研究了室温条件下不同配比的壳聚糖与生姜大蒜提取物的复配涂膜液对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处理7(1.5%壳聚糖添加生姜大蒜提取物)其4d腐烂指... 以草莓为材料,按壳聚糖8种浓度添加或不添加生姜大蒜提取液,构成0.5%~2.0%8个处理涂膜液,研究了室温条件下不同配比的壳聚糖与生姜大蒜提取物的复配涂膜液对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处理7(1.5%壳聚糖添加生姜大蒜提取物)其4d腐烂指数最低,为1.110;贮藏期间对果实失重率抑制以处理3(1.5%壳聚糖溶液)与处理7和8(2.0%壳聚糖添加生姜大蒜提取物)的效果较为明显,分别为9.02%、6.94%、7.74%;对果实总糖和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影响最小的是处理7。处理7对果实涂膜保鲜效果最好,该处理显著的抑制了果实腐烂指数和失重率的上升,延缓了果实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且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各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生姜大蒜提取物 草莓 保鲜
下载PDF
58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凤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7期845-846,共2页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
下载PDF
中学与高校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探讨
17
作者 高凤菊 张淑红 +1 位作者 程跃 范永山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43-145,共3页
对中学与高校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协同育人平台、协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论述,将高校先进的教学方法、教研成果与中学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为中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中学 高校 协同育人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术后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18
作者 高凤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24期180-180,共1页
介绍乳腺癌患者术后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 乳腺癌 护理问题 护理对策
下载PDF
自支撑薄膜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凤菊 郑瑞廷 程国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8,共4页
能否成功制备自支撑薄膜不仅制约着激光和核物理研究的发展,而且限制了原子核化学试验的开展。自支撑薄膜的制备方法与普通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很大的区别,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制备方案。在成膜方面,其研究热点集中在... 能否成功制备自支撑薄膜不仅制约着激光和核物理研究的发展,而且限制了原子核化学试验的开展。自支撑薄膜的制备方法与普通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很大的区别,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制备方案。在成膜方面,其研究热点集中在如何降低薄膜内应力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上;同时各种可溶性衬底和脱膜剂对自支撑膜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根据膜材料进行选择。总结了常见的衬底和脱膜剂及其特点,并介绍了常用的脱膜方法——漂浮法。指出自支撑薄膜制备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进一步降低膜的粗糙度,制备低应力的自支撑多层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自支撑 脱膜剂
下载PDF
消炎痛栓治疗脾栓塞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
作者 高凤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47-647,共1页
目的 研究观察消炎痛栓直肠给药 ,对脾栓塞术后脾区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80例脾栓塞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 ,分别采用消炎痛栓直肠给药和解痉镇痛药肌肉注射。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程度。结果 消炎痛栓治疗组镇痛... 目的 研究观察消炎痛栓直肠给药 ,对脾栓塞术后脾区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80例脾栓塞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 ,分别采用消炎痛栓直肠给药和解痉镇痛药肌肉注射。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程度。结果 消炎痛栓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消炎痛栓直肠给药治疗脾栓塞术后脾区疼痛 ,给药方便、镇痛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痛栓 治疗 脾栓塞术 术后疼痛 疗效 临床观察 护理 直肠给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